塗料的種類分很多種,如果初略以功能性來看,有防火用的防火塗料,防水塗料,防熱塗料,抗酸礆塗料,美觀用塗料…..
如果以使用範圍來說,有汽車鈑金用的塗料(烤漆),鐵件用需要耐酸抗礆的調合漆,鍍鋅漆,地板用的exposy, 環氧樹脂,當然還有建築物塗裝用的水泥漆或乳膠漆等等….
那現在要談的是用在建築物的塗裝
居家裝修最終端便是油漆工程的進場,而目的便是靠塗料美化整個空間及修飾前段工程流下來的尾巴,長期以來,我們對居家的塗裝要求不外乎是平整、細緻及好刷,最常聽到的便是」不要看到毛細孔」,在塗料的選擇上不外乎水泥漆乳膠漆,工法上都是以」平塗」為主,使用工具為刷子,滾筒或是噴槍。熟知的塗料廠商有ICI、立邦、虹牌、貓王、青葉等等。各家都有自己的配方,也各有不同的訴求,但是最終目標只有一個」平整,細緻及好刷」, 所以即使歐美也有很多比ICI 或是立邦還要知名的乳膠漆,通常都不會引進臺灣,除非訴諸不同的功用。
馬來漆 - 平塗乳膠漆外的選擇
大約十多年前,」馬來漆」在臺灣風行了好一陣子,年資超過20年的設計師或是油漆師傅絕對有接觸過」馬來漆」,即使至今只要提到特殊塗料或是歐美塗料,第一句話便是」喔~就馬來漆」。但是馬來漆這個名詞已經完全偏離這個塗料的真正概念,如果你是個有志到國外發展的設計師或建築師,會發現在國外根本找不到馬來漆這個詞彙。
其實正確的名稱叫作」威尼斯石膏」, (用google 查 Venetian plaster有更多資料)故名思義這類塗料起源於南歐一帶,因為當地火山的關係而盛產石灰,再加上身處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藝術家多,工匠也多,因此結合材料,工具與技法,將石灰用在建築上,作出不同風貌。既然稱作威尼斯石膏,主要的工具就是用鏝刀一刀刀批上去做肌理及層次。每個藝術家或是工匠都喜歡研發屬於自己獨特的作品,所以會在材料加上很多自己的創意與想法,就好像同樣是賣面的,基底是麵條,但是每家麵攤作出的面味道就是不一樣。這也是在威尼斯石膏的發源地義大利,有上百家的廠商生產此類塗料,而每家都有老祖宗留下的配方,配方不同呈現質感也不同。其中的某款石膏呈現的效果非常像是」大理石紋路」,深受日本人的喜愛,因此日本人將此款石膏引進日本市場,作了改良,在地化之後,又再傳到臺灣,日本人將此類塗料稱為」morei coat」,臺灣人便自行翻譯為」馬來漆」。如果將乳膠漆視為一個概念,全世界有上百家在生產乳膠漆,那同樣的威尼斯石膏也有上百家廠商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