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進口標準。誠然,通過標準和數值確實說明了福島食品是「安全」的,但是人們能否接受福島食品才是問題的關鍵。實際上,通過一些民調數據可以看出,日本民眾時至今日仍對福島食品感到不安。
比如,2016年NHK放送文化研究所發布的一項民調顯示:60%的受訪者對核輻射感到「不安」,僅有34%的受訪者對受災地區食品感到「安心」。
《朝日新聞》在今年3月發布的一項民調則顯示,66%的受訪者對於放射性物質感到「不安」,54%的受訪者認為需要「20年以上」才可以回到福島生活,僅有4%的受訪者認為「5年左右」就可以回到福島生活了。
而此次邀請幾名中國媒體人前往福島等受災地區參觀的日本復興廳在今年3月也發布了一項民調,其結果也較能說明問題:對於福島縣的4種產品(水果蔬菜、大米、牛肉、海鮮),18.1%的受訪者表示「正在購買其中之一」,18.5%的受訪者表示「任何一樣都沒買過」;至於購買福島縣產品的理由,40.9%的受訪者表示「想要支援福島縣和福島人」。
除此之外,日本人在社交網絡中也經常表達自身對福島食品的看法。
在日本最大的面向各個年齡段母親的BBS論壇「mamastadium」上,有這樣一個帖子《買福島的食品嗎》。儘管有幾位母親表示會買福島的食品,但是大多數母親的回答是否定的,「絕對不買」「很抱歉,不買。雖然知道安全,但就是不想買」「福島近郊也受到汙染了喲」「核輻射事故隱瞞的東西除了食品外,還有很多」。
在Twitter上搜索「福島食品」的話,也能看到不少類似的擔憂,如「儘管是安全的,但不想吃福島的東西」等。去年3月,日本的一個搞笑藝人組合在出演NHK節目的時候,曾表示「不買福島產的大米」,由此還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日本人對於福島食品的不安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核輻射所引發的影響是漫長的,並不是說三五年內就能檢驗出來,或者完全消退。從這個意義來說,也不怪咱們的很多網友說,讓那些赴福島災區的中國記者先連續吃3年福島食品再說。
最後,臺灣方面雖然拒絕了進口福島食品,但安倍政權推介福島和福島食品的工作並不會停止。不久前,東京奧組委決定將2020年東京奧運會中的棒球和壘球項目放置在福島舉行,而安倍首相還在上周陪同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考察了福島,這不外乎是為向世界展示一個「安全」的福島。
安倍政權向世界宣傳介紹福島的意圖可以理解,但妄求在福島問題上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顯然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