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龍肉說的是什麼肉?
在現在這個科技發達,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社會。人們在吃的方面也不想以前那般拮据了,很多家庭也都對吃的食物有著各種講究了,頓頓吃肉,這種以前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也慢慢實現了。
豬肉、牛肉、羊肉在各種酒席餐桌上也都是常客了,不過豬肉現在價格漲勢兇猛,不知道讀者們是不是吃得比以前少了些呢?
這些肉都是那些饞嘴小孩最喜歡的東西,很多的小孩也都吃肉不吃菜也讓很多家長們非常頭疼。可是關於吃肉,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聽過。
驢肉我們都熟悉啊,驢肉火燒也算是個非常出名的小吃了,相信不少的讀者也都體驗過驢肉火燒的滋味了。那驢肉真的有那麼好嗎,真的可以跟龍肉相比嗎?
當然,這也算是一種誇張,龍是我們神話中才有的生物,用它來襯託驢肉也算是對驢肉好吃的一種誇讚,而且是高度的誇讚。驢肉不光在口感方面比尋常的豬肉牛肉好,而且在營養方面,像是人體必需的八種胺基酸的含量都要比豬肉牛肉高很多。
可以說,驢肉既好吃又有營養。驢肉還在古代的醫學書籍中有所記載,是一種治療勞損,風眩,心煩的好藥材。怎麼樣,這下驢肉有了和龍肉相比的資本了吧。
龍肉是最好吃的,那是因為龍在人們的心中有著極高的地位。所謂愛屋吉屋,龍身上的所有東西那在各個領域基本都是最好的。先不說,龍是不是真的存在,就光是人們對龍的敬畏之心,就算真的有龍,也不可能有人會拿來做菜。
天上龍肉,這半句俗語是用來襯託下半句驢肉的,難道真的這麼簡單嗎,真的就只有襯託下半句這一個簡單的功能嗎?
答案當然是不,這半句中的龍肉是確確實實存在的。當然,那肯定不是傳說中神話裡的龍,那一條大龍還不得嚇死個人,誰有心情吃啊。那這龍到底是什麼啊,難道小編是在騙人?算了,不賣關子了。
就這句俗語來講,裡面的龍肉指的是飛龍鳥的肉,飛龍鳥是我國一種非常珍惜的動物。這名字聽起來嚇人,其實這是民間對它的稱呼,因為這飛龍的脖子像龍骨,鳥爪長得像龍爪一樣,所以才有了這樣的別稱。
其實它的學名叫做花尾榛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於長白山,新疆阿爾泰山還有東北的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附近。
這種動物長得像鴿子,以前的人拿它來做菜,一般都用來做湯,只加點鹽調味。就這樣,做出來的湯都顏色明亮,味道就更不用多說了,那叫一個好吃。
好吃到什麼程度呢?在清朝乾隆年間,飛龍鳥就被列為皇室進貢的貢品,乾隆皇帝都對它鍾愛有加,皇帝什麼沒吃過啊,嘗遍天下美食的皇帝都說好吃的東西,那能不好吃嗎?
而且關於飛龍鳥還有很多的傳說,比如,飛龍鳥被人們看作西王母手下的一個臣子等等。
不過在現在,飛龍鳥的數量也是非常的稀少,被國家重點保護了起來,不能作為一道菜餚出現了,廣大吃貨們也沒有機會去嘗嘗這天上龍肉的滋味了。
天上龍肉這半句俗語可當真不是虛構,古人果然不騙我們啊。驢肉好吃,這是大家公認的,而在這句俗語中,驢肉可比不上龍肉,不過因為無法親身體驗。
龍肉到底多麼好吃,大家只能在腦子裡面想像一下了,可千萬別為了吃去挑戰國家的實力啊。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所以俗語不是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資料:
張喜燕主編《俗語小辭典》
江濤主編《老話說得好:不可不知的民諺俗語》
溫端政主編《俗語大詞典》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