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退下去的川普有了新動作:在佛羅裡達州棕櫚灘縣設立「前總統辦公室」。
沒錯,辦公室名字就叫「the Office of the Former President」。
退下去的美國總統享受諸多福利,設立辦公室就是其中之一。辦公地點由卸任總統自由挑選,可設在美國領土任何地方。辦公場地、辦公家具以及辦公室聘用人員薪水等費用均由聯邦政府承擔。當然,聯邦政府對前總統辦公室的費用有最高額度限制。
因此,前總統川普在佛州老家成立辦公室,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唯一不同的是,辦公室的名字有點不走尋常路,畢竟川普本就是不走尋常路的人。
川普的前輩們一般不會厚著臉皮用「former president」作為辦公室名稱,因為「former president」這個稱謂並不專屬於某一任前總統,他們多用自己的姓名作為辦公室名稱,比如「Office of Barack and Michelle Obama」。
令文刀君感到有些好笑的是,國內某些媒體和網民對川普成立辦公室一事的反應。
「總統沒當夠?」
「不怕拜登抓他?」
「這是另立中央啊!」
「最後一搏,他真是瘋了!」
.
觀網民群嘲走偏了方向,真有點哭笑不得。轉念一想,媒體若能在報導中加兩句背景介紹,網民斷不至於集體想歪歪。
文刀君在舊文中曾寫過一段話,如今拿來依然適用:
人們總習慣以原有的認知方式為基礎去審視異樣的知識和思維方式,這構成強大的文化阻力。清末「中國使團」抵達美國時,正值美國大選,共和黨候選人是南北戰爭聯邦軍總司令格蘭特將軍,民主黨候選人是紐約州長西摩。對男女平等感到不舒服的清朝官員張德彝,目睹了美國大選中兩黨候選人的相互攻訐(mud-slinging),心生厭惡,認為這種政治攻訐將導致美國解體。150多年後的今天,美國並未解體,但川普與拜登的「mud-slinging」同樣令不少國人嘲笑甚至反感,也有人看美國大選「黨爭亂象」得出與張德彝一樣的結論。歷史的相似之處總能引人遐想。(參見舊文)
夜讀新聞,又忍不住發句感慨:有努力追求專業的媒體,才能培養專業的讀者。
戲說中外
《經濟學人》這樣描述石家莊,來翻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