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外貿人很多談奈及利亞色變,確實,與奈及利亞做生意的企業一定要謹防少數不法尼商的詐騙行為,為保護您的利益,在遇到來自奈及利亞等西非國家的郵件時,應注意是否有以下5種情況:
1)郵件的中心內容與從奈及利亞或其他非洲國家設法轉出的一筆巨款有關。由於當地政府對這筆巨額財產要徵收高額稅,他需要轉入您名下的國外帳戶來逃稅。為了感謝您的幫忙,事成之後,他願意付您可觀的酬勞。除此之外,信上還會附上這筆錢目前所在奈及利亞銀行的帳戶號碼,鼓勵你去核實。如您表現出對此事的興趣,他會接著問您索要手續費等。這類郵件是典型的奈及利亞騙局,它是一種起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十分典型的網絡騙子的行騙手法,因緣於奈及利亞而得名。設局者利用網民在網絡營銷中急欲成交的心理和金融知識匱乏的情況來設局騙財,所以請大家務必小心,不要上當。
2)利用我國一些公司對國外招標程序不太熟悉的弱點行騙。在電子郵件中以西非國家共同體、其他地區經濟組織和政府採購的名義進行國際招標,以優惠條件吸引中國公司投標。隨後便要求投標公司先期支付一筆這樣或那樣的費用。有的則以官方機構名義,邀請國外公司來商洽籤訂「政府採購合同」,以高價求購貨物,騙取一些公司的信任。詐騙分子隨即要求他們提前支付手續費。當大量手續費詐騙到手後,就沒了下文。
3)初次接觸,在收到出口方首輪報價之後,國外客戶對價格及產品規格指標沒有提出任何異議,即允諾大定單,要求出口方提供形式發票。接著,以辦理政府批文,或在衛生部註冊為由,要求出口方先期支付這筆費用。在出口方支付之後,客戶即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4)客戶以支票或遠期匯票形式支付定金,然後要求出口方立即出運,由於票據需要託收,銀行在託收不成功或發現票據系偽造的,往往已經遲了。
5)初次接觸之後,即要求出口方提供來華的邀請函,目的是利用國內企業發邀請函,其實並無採購或拜訪企業的真實意圖。我們建議對不熟悉的客戶不要發邀請函,以免他們在華有違法行徑時影響到企業的聲譽。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騙局和欺詐行為存在,但客觀地說,奈及利亞仍是個大市場,關鍵是我們在和奈及利亞人做生意時要根據奈及利亞的特點,嚴格遵守遊戲規則,採用對自己有利的貿易方式,那麼產品銷到奈及利亞市場的前景仍舊是十分廣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