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繼他之位的是無能的胡亥,大概會氣得掀起棺材板活過來吧。
胡亥登上皇位的過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巡遊天下。胡亥想出去玩一玩,求父親讓他跟從,秦始皇同意了。
到達平原津時秦始皇生了重病,傳書長子扶蘇「與喪會鹹陽而葬」,意思是讓他回鹹陽參加喪禮。在秦始皇心裡,扶蘇是大秦的繼承人,喪禮結束當然就是繼位登基。
但是,秦始皇沒想到的是,趙高竟然如此大膽,扣下了那封詔書沒發出去。他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扶蘇為人正直,很看不慣他的一些行為,他擔心扶蘇即位後殺了他。
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沙丘平臺逝世。趙高勾結了丞相李斯,打算擁立隨行的胡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隱瞞秦始皇的死訊,偽造詔書逼死了扶蘇和蒙氏兄弟(蒙恬、蒙毅),並殺了秦始皇的二十多個兒女,掃清障礙之後,胡亥回鹹陽登基了。
趙高選擇胡亥,是因為胡亥胸無大志,貪圖享樂。當上皇帝後,胡亥對趙高說:「夫人生居世間也,譬猶騁六驥過決隙也。吾既已臨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以終吾年壽,可乎?」
意思是「人生太短,我既然已經當了皇帝,就應該盡情歡樂,直到死去。愛卿覺得這樣可以嗎?」趙高覺得這實在是太可以了。
從此胡亥以玩為主,朝政就交給趙高管理,在他的管理之下,陳勝、吳廣起義了,六國舊貴族造反了,秦朝二世而亡了。
所以後世很多人覺得,如果當初登基的是扶蘇,強大的秦朝不至於這麼快就滅亡。也許吧,但是,胡亥登基的罪魁禍首表面上看是趙高,實際上就是扶蘇!
一個強大帝國的繼承人,接到父親要自己死的詔書後,他的第一個反應竟然不是找父親問一問,而是立刻打算照做!這是孝道嗎?不,如果詔書是真的,這是陷父於不義,小受大走的道理他不懂嗎?如果詔書是假的,他的自殺就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他一死了之,卻沒想過父親留下的龐大帝國該怎麼辦。
當時蒙恬極力阻止,勸他問清楚再死,扶蘇卻說「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意思是父親賜兒子死,當兒子的還有什麼話好問。
只要扶蘇不死,胡亥就無法順利登上皇位,但他不管不顧,就這樣自殺了。後來蒙恬也不得不自殺,因為沒有扶蘇,他就沒有過問真假的權利和立場。其他將領同樣只能接受胡亥登基的事實,畢竟胡亥也是秦始皇的親兒子,有資格繼承大統。
從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扶蘇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所以,就算他登基,大概也無法挽回秦朝的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