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雄武一世,手下將相如雲,胡亥為何能登上皇位?

2020-12-22 騰訊網

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繼他之位的是無能的胡亥,大概會氣得掀起棺材板活過來吧。

胡亥登上皇位的過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巡遊天下。胡亥想出去玩一玩,求父親讓他跟從,秦始皇同意了。

到達平原津時秦始皇生了重病,傳書長子扶蘇「與喪會鹹陽而葬」,意思是讓他回鹹陽參加喪禮。在秦始皇心裡,扶蘇是大秦的繼承人,喪禮結束當然就是繼位登基。

但是,秦始皇沒想到的是,趙高竟然如此大膽,扣下了那封詔書沒發出去。他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扶蘇為人正直,很看不慣他的一些行為,他擔心扶蘇即位後殺了他。

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沙丘平臺逝世。趙高勾結了丞相李斯,打算擁立隨行的胡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隱瞞秦始皇的死訊,偽造詔書逼死了扶蘇和蒙氏兄弟(蒙恬、蒙毅),並殺了秦始皇的二十多個兒女,掃清障礙之後,胡亥回鹹陽登基了。

趙高選擇胡亥,是因為胡亥胸無大志,貪圖享樂。當上皇帝後,胡亥對趙高說:「夫人生居世間也,譬猶騁六驥過決隙也。吾既已臨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以終吾年壽,可乎?」

意思是「人生太短,我既然已經當了皇帝,就應該盡情歡樂,直到死去。愛卿覺得這樣可以嗎?」趙高覺得這實在是太可以了。

從此胡亥以玩為主,朝政就交給趙高管理,在他的管理之下,陳勝、吳廣起義了,六國舊貴族造反了,秦朝二世而亡了。

所以後世很多人覺得,如果當初登基的是扶蘇,強大的秦朝不至於這麼快就滅亡。也許吧,但是,胡亥登基的罪魁禍首表面上看是趙高,實際上就是扶蘇!

一個強大帝國的繼承人,接到父親要自己死的詔書後,他的第一個反應竟然不是找父親問一問,而是立刻打算照做!這是孝道嗎?不,如果詔書是真的,這是陷父於不義,小受大走的道理他不懂嗎?如果詔書是假的,他的自殺就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他一死了之,卻沒想過父親留下的龐大帝國該怎麼辦。

當時蒙恬極力阻止,勸他問清楚再死,扶蘇卻說「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意思是父親賜兒子死,當兒子的還有什麼話好問。

只要扶蘇不死,胡亥就無法順利登上皇位,但他不管不顧,就這樣自殺了。後來蒙恬也不得不自殺,因為沒有扶蘇,他就沒有過問真假的權利和立場。其他將領同樣只能接受胡亥登基的事實,畢竟胡亥也是秦始皇的親兒子,有資格繼承大統。

從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扶蘇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所以,就算他登基,大概也無法挽回秦朝的頹勢。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為何偏愛胡亥?胡亥為何不是秦亡的首要罪人
    秦始皇為何偏愛胡亥?胡亥為何不是秦亡的首要罪人《大秦賦》中嬴政似乎沒有太多的「夫人」,實際上正史中是娶了不少「夫人」的,而且也有不少孩子,只是這些皇子公主大多數都被趙高和胡亥合謀害死了。扶蘇一直是被眾人看好的皇位繼承人,那為何秦始皇會偏愛胡亥呢?一方面扶蘇與嬴政在政見上有分歧。秦始皇一統天下,靠的是法家的思想,可是如今治理大秦不同於以往治理一個秦國,還有原來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的舊地和舊民。以往,這些六國的治理方式不同於秦國,民眾也不能一下子適應秦國的管理方式,尤其是一些距離秦國較遠的地區,更成了秦國統治的薄弱地區。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手下有百萬大軍,為何秦二世胡亥只剩20萬?
    秦始皇雄才大略,他當年統一六國時,手下至少有百萬大軍。王翦帶兵攻打楚國時,秦始皇就拿出了六十萬部隊,讓老將軍放心大膽的進攻。秦始皇手下的秦軍,不僅人數眾多,而且實力強悍,為何秦二世胡亥上位時,手下軍隊只剩20萬左右,其他秦軍都去哪兒了?
  • 被稱為千古一相的李斯,為何不幫扶蘇,而去幫紈絝子弟胡亥?
    相比來說,扶蘇比胡亥更能達到秦始皇一世二世三世萬萬世永久由大秦統領天下的期望和要求,以阿順迎合上意為能事的李斯為什麼不幫扶蘇,而去幫胡亥取得帝位,使得大秦帝國二世而亡?他也無法準確的描述秦始皇具體的死因,只能是聽信趙高李斯的講述。也就是說,作為皇子的胡亥和中車府令二人的話語權是大過李斯以及蒙毅的話語權,也令人更信服。如果李斯不在此時答應趙高胡亥的要求,那麼在到達鹹陽之後,李斯就會面臨滅族的危險,趙高和胡亥會將秦始皇的死全部推在李斯身上。
  • 明明公子扶蘇是嬴政心中的繼承人,為何最後是當上皇帝的是胡亥
    這樣一位功績無人能比的亂世梟雄,千古帝王,其崩逝後的江山大業繼承問題卻成為了一個歷史謎團:按照宗法制的傳統,應該立嫡立長,最後卻是皇幼子胡亥繼承皇位。那這謎團如何解開是仍需考證,但憑僅有的文獻記載,私以為原因不外乎權力的博弈。公子扶蘇是秦始皇長子。司馬遷有在《史記》中作出對關於公子扶蘇的一些評價,司馬遷認為他是有勇有才之人。
  • 北大竹簡記錄的沙丘之變,和《史記》大相逕庭,胡亥並沒有篡位
    眾所周知,秦始皇長子扶蘇一直以來都是被大家惋惜的對象,因為他性格仁厚,且被認為是秦始皇的繼承人,卻在秦始皇死後,被胡亥趙高一行人矯詔搶走了皇位,並且賜死。而胡亥坐上皇位之後,昏庸無道,與趙高一起將天下治理得混亂不堪。最終不堪重負的百姓們紛紛揭竿而起,秦朝便在這浩大的農民起義大潮中覆滅了。
  • 秦始皇女兒陵墓被發現,裡面場景令人揪心,胡亥真是個狠人
    秦始皇是個備受關注的歷史人物,他一生勵精圖治結束亂世,橫掃其他諸侯國,建立了個大統一王朝。不過,秦始皇一手打造的江山,並沒有維持多久,他駕崩後昏庸暴戾的秦二世,將整個天下禍害的一塌糊塗,以至於秦朝江山徹底崩潰。
  • 秦始皇手下五大名將排名,章邯倒數,蒙恬第二,第一心服口服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王賁戰功顯赫封為通武侯。王賁這麼厲害, 要論威名應該不如這位蒙恬將軍吧。排名第二是蒙恬。蒙恬,齊國人,與弟弟蒙毅兩兄弟在秦國都是深受始皇帝重用的大將。攻打齊國,最終破城獲勝。統一六國後,蒙恬修築了萬裡長城來抗擊匈奴。秦始皇出巡病死後,趙高輔佐胡亥登上皇位,後來又假傳聖旨將大公子扶蘇及蒙氏兄弟賜死。
  •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因為秦始皇姓「嬴」名「政」,他的兒子自然也姓「嬴」了,所以他家老大其實是「嬴扶蘇」,老十八的全名是「嬴胡亥」。 只不過到了戰國末年,天下人口太多,同姓的人也太多了。所以在同姓人中,開始以氏族區分同名之人。因為五百年前大家都是一家人,也就是一個姓,根本無法做出具體區別,所以一般五代之後就會另開氏族。
  • 秦始皇巡遊途中突然駕崩,有沒有被胡亥毒死的可能?
    雖說秦始皇留下了太多的歷史謎團,但祖龍之死沒有人動手腳,這卻是毫無爭議的,說胡亥是弒君殺父的嫌疑人,那是因為對胡亥這個人不夠了解,又或者說,趙高將胡亥害慘了,他的真實樣子遠沒有那麼可惡猙獰,是趙高一筆一划將他搞成了那個樣子。胡亥是秦始皇三十一歲時生下的最小兒子,此後秦始皇再沒有生過兒子。
  • 關於秦二世胡亥繼位之謎,很有可能和雍正皇帝一樣都被人給抹黑了
    公元前210年7月2日,秦始皇在沙丘宮駕崩。丞相李斯擔心因皇帝在外病逝而發生內亂,決定秘不發喪,將秦始皇的屍體放入銅棺裡,每天的生活飲食、百官奏報也和往常一樣,只有胡亥、趙高等幾個人知道秦始皇的去世。
  • 嬴政駕崩,扶蘇自盡,胡亥到底有沒有謀朝篡位?
    雖然秦始皇后來的一些動作帶來了極大的非議,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因為秦始皇,後來歷任的帝王都將統一中國作為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而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帝王,在他死後,他的繼承人胡亥的一系列反常舉動卻為他的死蒙上了一層陰影,很多人都認為胡亥的帝位來的不正,真正的繼承者應該是扶蘇,那麼胡亥究竟做了什麼,以至於很多人都質疑他繼位的合法性呢?
  • 秦始皇手下的五大名將,章邯僅排第五,蒙恬排名第二
    今天我們說一說秦始皇手下的五大名將1、大將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 昏聵的胡亥:依賴趙高如師如父,卻沒想到只是趙高手中的棋子
    一、天賜良機,無緣皇位的胡亥登基胡亥,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秦始皇的第18子,公子扶蘇之弟。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在位僅三年,24歲被趙高的女婿閻樂殺於寢宮。胡亥未當皇帝之前還是挺知書達理的人,秦始皇死於沙丘時,當趙高勸他奪位的時候,他回答說:「廢兄而立弟,是不義也;不奉父詔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強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傾危,社稷不血食。」
  • 秦始皇在繼承人問題上遲疑有深層次原因,比起扶蘇,他更中意胡亥
    這句話記載於《史記》中,秦始皇遺言的大概意思是「老大啊,你到鹹陽給我辦喪事來吧。」後世據此認為這是秦始皇打算傳位給扶蘇的最有利證據。接下來的事情大家也都很清楚。趙高拿到遺詔後立馬去找胡亥,跟他說:「愛徒啊,你爹死了,想把皇位傳給你大哥。」胡亥很詫異:「那你還不趕緊給我大哥送信去,跑我這來幹什麼?」趙高一記暴慄彈在胡亥腦門上,「你傻啊,你大哥當了皇帝不得收拾你。
  • 秦始皇叫嬴政,為何他的兒子叫做扶蘇和胡亥?原因很簡單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39歲的時候一統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縱觀秦始皇的功績,是非常多的,到了上千年之後的明朝時期,這個朝代的思想家李贄將秦始皇譽為「千古一帝」。有人問,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嬴政姓嬴而兒子卻是「扶」「胡」兩種呢?
  • 歷史懸案:為什麼「胡蘇蒙恬PK胡亥趙高」,會輸?歷史如何翻盤!
    (實為秦始皇,苦心歷練他,沉穩莫衝動)蒙恬,手握30萬戍邊大軍,深得秦始皇信用。且蒙家三代有功於秦。祖父蒙驁(音「敖」),原是齊人,後投靠秦國。作為秦將效力秦昭襄王,功韓趙魏,下城池七十餘座。父親蒙武,作為破楚大將,效力秦異人(秦始皇「父皇」,非親爹l),聯手王翦殺掉楚將項燕,虜獲楚王,立下大功。蒙恬自己,初為獄吏,負責文書記錄及檔案保管工作。因家世承襲秦將,效力秦始皇破齊,拜為「內使」(相當於北京市長)。
  • 最愚蠢的皇帝——胡亥
    他能成為皇帝,全靠趙高;而最終被逼自盡身亡,也因趙高。可以說,他的一生,成也趙高,敗也趙高。趙高想篡改遺詔,藉機掌控政權,就需要一位無能的皇子做傀儡,而胡亥,就是最好的人選。胡亥胸無大志,根本沒想過做皇帝。趙高就巧言唆使。胡亥雖沒想過做皇帝,但想到做了皇帝就可以隨心所欲地享樂,也就動了奪權之心。還有李斯也是見過遺詔的。李斯為秦朝的丞相,他給秦始皇提過很多改革措施和建議,包括秦始皇焚書坑儒也是他的建議導致的,這樣因他而死的人就多不勝數。
  • 秦始皇設計的大秦,風雨不透,為何經不住趙高三個步驟就灰飛煙滅
    因此,千軍萬馬也好,江山無限也罷,都抵不過一個小人的幾個陰謀,從這點來看,秦始皇的嚴重失誤導致了之前所有的英明都被打敗。儘管秦始皇在生前將帝國重要人事安排到風雨不透的地步,從外部來看,長城固若金湯,可以抵禦任何外部侵略,並且他將蒙恬這一愛將安排到重要防禦位置,同時叫他將扶蘇太子能夠扶上馬再送一程。
  • 秦二世胡亥是怎樣成功上位當皇帝的?
    始皇帝是個英雄,但他兒子胡亥卻未能長成如他一般模樣。這也許便是天意弄人,自己雖得以統一天下,稱霸四海;但自己兒子確實個無能之人。福禍相依可能是有依據的,始皇帝和他的兒子胡亥恰好可以成為良好的論據。 秦始皇在位期間,暴行很多,什麼焚書坑儒啊,抓徭役修長城啊,驕奢淫逸修阿房宮啊等等暴行,讓天下對他積怨極深。
  • 秦亡於嬴政,秦始皇錯罰一人,用錯兩臣,不然可傳三世
    但沒想到秦始皇死了兩年,天下大亂,秦就被推翻了。 強如猛虎的秦,滅六國抗匈奴,為何在嬴政死後就不行了呢?問題在哪裡? 但要說秦亡的原因,並不在於陳勝吳廣的起義,也不在於項羽劉邦的鐵騎,而是亡於嬴政。 原因是秦始皇沒有把皇位傳對人,沒有找好輔佐新皇帝的臣子,秦才會最終走向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