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美女模特大哭:以為是痔瘡,竟是腸癌!醫生指出真相

2020-12-22 廣東衛生在線

31歲的小欣是一位身材高挑的杭州女孩,是多家廣告公司的籤約平面模特。因為工作的原因,生活沒有規律,經常加班熬夜,不能按時吃飯。

最近兩個月來,她經常感到肚子隱隱作痛,然後就急著要往廁所跑,大便次數比以前也有增加,更讓她擔心的是,有時候大便還混有暗紅色的血液。通過上網搜索,她自己給自己診斷為「痔瘡」。於是在小區附近藥店買了痔瘡膏外用,可是用了半個月,症狀並沒有減輕,這才讓她緊張起來,到醫院求診。

經查體和了解病情後,醫生發現她的肚子痛和便血並不是痔瘡引起的,很可能是腸子裡其他的問題,建議做結腸鏡檢查。小欣起初有些拒絕,認為自己年紀輕輕不會得什麼大病。於是醫生翻出了不久前自己發的一條朋友圈給她看:

小欣看完當即改變了主意,去做腸鏡。

無痛腸鏡顯示,她的直腸上長了一個腫瘤。而更壞的消息還在後面。

5天後的病理報告顯示:腺癌,一種直腸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小欣覺得自己年紀輕輕就得了這樣的病,老天對自己太不公平,越想越委屈,在醫生辦公室裡,眼淚就譁譁直流。

醫生又耐心安慰她不要擔心,幸虧及時就診,發現得早,可以手術切除;而且直腸腫瘤距離肛門有大約十公分遠,手術肯定可以保住肛門,這樣手術後她仍然可以像以前一樣工作生活。

醫生提醒,腸癌的起病很容易被忽視,或被患者自行診斷為「痔瘡」。一部分患者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等異常,這些症狀常常缺乏特異性,因此,腸道疾病的確診,需要依賴結腸鏡等檢查。

數據顯示,中國總人口只佔全球總人數的17%,但是直腸癌患者在全球的佔比卻達到了31%!更有科學家預測說,不久的將來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可能超過肺癌及胃癌,成為癌症榜首。

結直腸癌可防可治,為什麼發生率只增不減?又為什麼有這麼多病患在中國?

結直腸癌的四大「元兇」

元兇一:「三高一少」的飲食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飲食習慣隨之發生改變——從過去以素食、粗糧為主,變成經常性的大魚大肉。這種「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的飲食特點,恰恰就是直腸癌的致病因素之一。

過多攝入肉類飲食,會刺激膽汁大量分泌,從而刺激到腸道黏膜;再加上,動物蛋白質攝入太多後,會使糞便中的致癌物質甲基膽蒽增加,從而增加直腸癌風險。

另外,飲食中的纖維素少了,腸道蠕動就會隨之減慢,進而會導致腸道內容物的傳遞和排出減慢,一些有害物、致癌物在腸道的停留時間增加,就更容易刺激到腸黏膜,升高致癌風險。

元兇二:抽菸、喝酒的習慣

研究發現,吸菸的人比不吸菸的人,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要高1.27倍。而且隨著吸菸年齡和吸菸支數的增加,風險會越來越高。

菸草燃燒產生的致癌物質,比如多環芳烴等,會損傷結腸上皮細胞DNA,形成DNA加合物,影響染色體的穩定性,從而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

而酒精進入人體後分解成的乙醛,也可以直接損傷我們的DNA鏈、誘導基因突變,從而誘發癌症。研究顯示,酒精攝入量大於45g/d,大腸癌的患病風險增加1.5倍。

元兇三:久坐不動的生活

以前什麼活都要自己動手幹,現在連做家務都是各種機器幫忙,活動量越來越少。尤其是現在很多上班族一坐一整天;下班時走路、騎車能省則省,坐公車、開車成了常態;然後回家又是癱坐在沙發上玩手機、看電視……一天沒能動幾個小時。

但久坐的人,腸道、胃部蠕動減弱減慢,代謝廢物、有害成分等易在結腸內滯留,刺激腸黏膜;而且久坐還會使得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結腸癌風險就更高了。

元兇四:四面八方的壓力

上學時候的成績壓力;工作後的升職壓力,中年時又有「上有老下有小」的養育壓力;人際關係緊張等,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使得很多人處於易怒、急躁、焦慮、緊張、憂慮、抑鬱等情緒中。

而心理壓力過大,也會增加結直腸癌發病風險。

長期精神壓力會通過大腦皮層影響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進而引起腸道黏膜血管收縮,腸道功能紊亂,導致腸炎和潰瘍的發生。

高壓還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促使大量自由基生成,從而使得細胞更容易癌變。

拖出來的「不治之症」

腸癌的發生過程一般是: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變,需要10-15年的時間。

早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超過90%,轉移性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僅為14%!但可惜的是,在我國,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經是晚期~

這主要與老百姓缺乏早篩意識有關——調研數據顯示,97%的結直腸癌患者患病前未做過腸癌篩查。許多患者往往等到身體已經出現不適才去醫院檢查,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從而導致「一發現就是晚期」的悲劇。

因而一般建議超過40歲的人,都應該進行腸癌檢查。如果是高危人群,則應該更早去做,例如:

腸癌高危人群

1、直系親屬中有患結直腸癌的;

2、有過腸道腺瘤、癌症史的患者;

3、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4、曾經切除膽囊的患者;

5、有過盆腔放療史的患者;

6、長期精神抑鬱、長期熬夜、喜歡高脂高蛋白飲食的人群。

腸癌應該怎麼防?

日常飲食,我們可以這樣吃:

1.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包括動物油和植物油),以及魚、禽、瘦肉、低脂奶製品代替動物油過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2.增加綠色葉類和根類蔬菜、水果的攝入。

3.多吃澱粉和纖維多的食物。

4.保持適當的體重。

5.每天的食鹽攝入低於5克。

6.多吃新鮮食物,少吃醃燻食物,不吃發黴食品。少喝酒精飲料。

編輯|任君飛 責編|張秀麗

來源 | 錢江晚報 浙江大健康 BTV我是大醫生官微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相關焦點

  • 又一例,才38歲!以為是痔瘡,沒想到是癌……醫生:這項檢查別小看
    本文轉自【健康廣東】;便血被認為是痔瘡的主要症狀之一 由於痔瘡在我國發病率高 很多人在第一次發現便血時 往往以為是痔瘡不在意而一拖再拖錯把腸癌當成痔瘡,才38歲!為了進一步確認問題所在,醫生安排了腸鏡檢查,結果距離肛門4-10cm可見環2/3周火山口樣病變——直腸癌。醫生提醒: 千萬不要把便血輕易當成痔瘡!實際上,萬一直腸癌與痔瘡同時存在呢?
  • 便秘人群的腸癌危機,便秘+痔瘡,最兇殘的「要命兄弟」
    / quanjing 李豔的丈夫心態卻遠不如李豔,焦慮之下甚至心頭有無數的不解,「她才38歲,孩子才上小學,不是說腸癌都是老年人得的嗎?為什麼會發生在她身上?」找醫生仔細詢問了她的發病誘因後,夫妻倆最終將原因歸咎在了李豔的長期便秘上。 「便秘這件事,我從初一就開始有了,這也是我最丟臉的事情。」
  • 大便常出血,以為是痔瘡,廈門30歲女子被確診結腸癌!醫生說法來了解...
    以為是痔瘡結果卻確診為結腸癌結腸癌到底是種什麼病為什麼連健碩的博斯曼也扛不住?一起來了解一下病例大便出血以為是痔瘡一查卻是結腸直腸癌前陣子30歲的黃女士突然發現大便時經常出血>她以為是痔瘡並未引起重視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到復旦廈門中山醫院就診通過腸鏡及腸鏡活檢病理檢查被確診為結腸癌和博斯曼得的是一種病
  • 54歲大叔暴瘦20斤,查出腸癌,醫生提醒:腸癌常有4個信號
    有位54歲大叔暴瘦20斤,自己沒當回事,但他的妻子覺得這是不好的預感,拉著他去檢查,結果查出腸癌。醫生告訴大叔,其實除了暴瘦,身體還給出過其他信號,但都被他忽視了,腸癌有4個信號,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哪怕只佔了一個,也要警惕,早點篩查。腸癌有哪4個信號?
  • 30歲女子確診腸癌,家屬痛哭,醫生:這兩個習慣太致命!
    「我的女兒才30歲啊,平常健健康康的,怎麼就得了腸癌呢?」 看到女兒虛弱地躺在病床上,這位母親再也止不住自己的淚水,獨自走到病房外痛哭起來。
  • 29歲男子,確診腸癌晚期,不抽菸不喝酒,一樣東西吃太多了
    小偉到醫院來前一年,就開始便血了,但是小偉沒有意識到危險,一直以為是痔瘡,還自己用了不少痔瘡藥。 醫生一看就不是痔瘡,腸鏡檢查後,確認是腸癌,而且,已經到了晚期的程度,無法手術治療,只能通過放化療儘量延長生命吧。 從確診到現在,小偉一直都很難接受這個事實,畢竟才29歲,而且自己平時不吸菸不喝酒,沒啥不良嗜好,怎麼就會得了腸癌了呢?
  • 「我女兒才30歲啊!」女兒確診腸癌,媽媽痛哭,醫生:這兩個習慣太致命!
    年紀輕輕才30歲,就確診為腸癌據寧波晚報報導,女孩是從事銷售工作,隨著公司業務量的增加,與客戶的應酬越來越多,平時加班是常態,而且每次工作完就喜歡和同事一起吃夜宵,最喜歡的食物還是燒烤。醫生:這兩個習慣太致命!「我女兒這麼年輕,平時也沒有喝酒抽菸的習慣,怎麼就被直腸癌找上了呢。」女孩父母不停地追問醫生:「為什麼?為什麼……」主治醫生戴曉宇在了解了女孩的情況後表示,腫瘤發生是細胞發生的一系列復發的過程,當然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習慣也給她的腫瘤發生帶來了刺激。
  • 26歲女子每天放屁30次,確診腸癌晚期!2種屁或是腸癌信號
    本以為只是腸胃上的小毛病,無傷大雅,但CT檢查之後醫生皺緊眉頭,給小敏安排了腸鏡檢查。腸鏡檢查發現小敏「大腸裡有東西」,三天後,病理化驗結果顯示,小敏得了腸癌Ⅲ期。
  • 提醒大家:21歲女孩老放屁,查出腸癌,醫生指出:一種食物不能當「飯」吃!
    頑驞麙鰏豚睙臺琷諣桳邊泥綦堰鋪趗諮靭錎鳧侢鬃貽媋匒瀝齼氟蓨掆昜榓毸飆腦驊螥樗蠏墚柲毚廬悿鞁殘櫓纑継嶱醫生聽了小夏的描述,看看了小夏黑瘦的面堂,再加上小夏多年前有過腸息肉病史,醫生覺得情況不容樂觀,立即安排小夏做了腸鏡檢查
  • 39歲白領,便血一年當痔瘡,拖成晚期結腸癌
    常言道,十人九痔,可見痔瘡在人群中很常見,痔瘡約佔所有肛腸疾病的87%。 便血、排便困難、排便疼痛等是痔瘡的典型症狀。 很多人發現便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痔瘡,尤其是年輕的小夥,他們總以為癌症是中老年人的事情,年輕人怎麼會得癌呢?
  • 29歲男子,長期腹瀉,查出腸癌,2樣食物吃太多,不知控制惹得禍
    29歲小萬(化名),虛弱地躺在病床上,被放化療折磨的沒有一絲力氣。 自從兩個月前被確診腸癌,小萬就一直積極配合治療,希望有一天,自己的癌症會好。
  • 多次提醒:大便變細一定是腸癌嗎?醫生說除了腸癌,還有其他4
    55歲的李先生,他的大便一直正常。在過去的兩個月裡,他的大便突然變薄了。李先生沒有認真對待這件事。他聽到人們說大便變薄是因為體內有「水分」。他找了一位民間醫生,開了幾種防潮藥,但沒有改善。相反,老李的症狀越來越嚴重。他的大便不僅變得越來越稀,而且後來腹瀉。他的凳子沒有形成。他排便也有困難。他排便有困難。最後他拔不出凳子,停止放屁。我的胃又痛又腫。我來到了我們醫院的急診外科。
  • 經常腹瀉,是不是得了腸癌?醫生:腸癌還有2個明顯特徵,對照下
    小美的爸爸患上了腸癌,並且已經到了晚期。當初是小美察覺到了不對勁,於是硬拉著爸爸去做了檢查,沒想到剛查就已經是腸癌晚期。小美的爸爸最近總是頻繁的上廁所,說感覺腹瀉,但每次去上廁所,又沒拉出來,或是只拉出來一點點。後來,小美的爸爸發現自己出現了便血的情況,和女兒說了之後,女兒立刻帶他去做了檢查,沒想到已經晚了。
  • 痔瘡還是腸癌?手把手教你3個區別
    有部分人便血是痔瘡引起,有部分人是腸癌引發的便血,不同類型疾病雖然都有便血這種表現,但是很多細節可以進行區分。如果沒有了解便血是怎麼一回事,盲目混淆,錯誤治療,反而會讓身體健康受影響。1、結合疾病其他症狀判斷要判斷便血是痔瘡還是腸癌,可以通過身體其他症狀進行區分。因為這兩種類型的疾病發病不單純只是便血,還會有其他症狀出現。如果是痔瘡引起,排便之後會有肛門部位的墜脹感,加上局部分泌物增多,可能會有肛門周圍皮膚瘙癢的感覺。
  • 大便有血,一定是腸癌嗎?醫生說有三種情況
    原創: 小曾先生01 普外科曾醫生大便的時候,可以看到血液,有可能是腸癌!大便的時候,發現有血液,我們稱之為便血,便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今天曾醫生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問題。這種便鮮血的情況,是最常見的,說明出血是大便的時候剛剛發生的,而血液不是儲存在腸道裡面的,常見於痔瘡或者肛裂。排便的時候,堅硬的大便摩擦痔瘡或者肛門直腸的皮膚和黏膜,造成皮膚黏膜出現小的破口,引起出血。痔瘡與肛裂如何鑑別呢?
  • 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把直腸癌當痔瘡」,4個區別要搞清楚
    患者約50歲左右,體型微胖,便血已經有半個多月了,也沒有什麼食慾。據患者自述,最近半個月,她的體重下降了五六斤,一直以為是拉太多、吃得少引起的。迅速消瘦是腫瘤的一大症狀,再加上頻繁便血,我的第一感覺是有腫瘤的可能性。於是,我先給患者做了一個簡單的肛診(指檢)。
  • 86歲娭毑便血竟是患腸癌,省中醫院專家腹腔鏡下微創根治
    原來,半年前,86歲的肖娭毑因直腸癌在我院接受了「經腹腔鏡直腸癌微創根治術」及「預防性造瘻」。近日,娭毑再次來院接受迴腸造口回納術,將造瘻腸管放回腹腔,手術十分順利,娭毑也恢復了正常生活。我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李卷建議,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應做腸鏡檢查排除腸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並在生活中養成高纖維低脂肪的飲食習慣以預防腸癌的發生。2020年7月,肖娭毑連續數日出現便血、便秘等症狀,她以為是痔瘡復發了,自用痔瘡膏等藥物都沒有效果,因而在家人陪伴下來到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求治。
  • 大便帶血是痔瘡還是腸癌,這3個要點可以區分開來
    大多數痔瘡可因排便等原因出血,血色多鮮紅,同時疼痛以肛門局部為主,但腸癌重者的出血可伴有白色粘液、壞死組織等粘液膿血便。一些腸癌患者的早期,腸黏膜少量的出血並不能被肉眼觀察到,通過糞便潛血實驗可發現。第二點,痔瘡的疼痛以肛周為主,腸癌前期可伴有腹部隱痛,隨著病情的發展,腫瘤的增大或破潰,會導致嚴重腹部絞痛出現。第三點,痔瘡患者的大便形狀一般無改變,而腸癌患者恰恰相反。
  • 互相轉告:醫生:8成腸癌是息肉惡化,排便有3個表現,或是息
    也就是說,如今腸癌已經成為危害國民健康安全的重要殺手。然而,生活中,由於很多人都有痔瘡的毛病,經常會將便血的情況統一認為是痔瘡的問題,從而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其實痔瘡和腸息肉的便血症狀是不一樣的,通常痔瘡引起的便血多是大便後滴血
  • 男子屁股疼痛難忍,以為痔瘡犯了,醫生:肛門有魚骨頭
    有一位男子因為自己的屁股疼,所以去了醫院診治,這名男子以為是自己得了痔瘡,經過醫院檢查才知道,原來是一根魚骨頭卡在了屁股上的肛門處,看樣子這名男子確實是吃了不少苦頭,但這種奇葩情況是怎麼發生的呢?最近,中山的一位張先生 張先生的屁股一直很疼,張先生之前的時候得過痔瘡,這次張先生的屁股疼的樣子和痔瘡疼得差不多 ,以為自己的痔瘡重新犯病了,然後就購買了一些治療痔瘡的藥,用了一段時間之後,非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