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失語
夢想從一開始就分了岔
共享單車從被普羅大眾認識的第一天就是個假孩子。
這種算是分時租賃屬性的業態,一被叫出口就是個錯誤——如同老婆餅一樣。「共享單車」 只是從真正意義上的「共享」活動偷來了這個名詞。大家貢獻資源的同時使用資源,這種大同世界,天下為公的「共享」只停留在夢想中。這個夢想,在戴威鼓搗出共享單車的同時就分了岔兒。
比起OFO,1965年阿姆斯特丹的公共自行車項目更像共享單車——無需押金,無需租金,不指定換車地點。惜乎,荷蘭人的項目垮掉的速度非常網際網路。期待全民的道德閾值都高過大同世界,是一種錯誤,或者自我催眠。
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足球,似乎一瞬間一切都可以共享了,但是一個靈魂拷問一直沒人回答:所謂共享,物權是誰的?個人或者多個小規模實體拿出資源,給等額甚至超額用戶「共享」, 由第三方平臺撮合甚至管理,這算共享。由第三方平臺提供資源,撮合及管理,算是「共享」嗎?
從血統上說,甚至早幾年那些鬼頭鬼腦頗像傳銷的「共享度假」,都比共享單車血統純正。更遑論,共享和共享經濟有一個門檻——很高的擁有成本。話說,一支雨傘一枚籃球有多嚇人的擁有成本呢?
好吧,作為被資本認為「極端重要」的流量——終端使用者,不該如此矯情。作為「最重要」(實際上是網際網路小透明)的角色,從共享單車橫空直出的最初,到共享單車一地雞毛的最終,使用者的的確確感受,或者享受到了共享單車的實惠甚至便利。何必咬文嚼字去逼問「共享單車」的偽裝者身份?我們的出行最後一公裡的痛點,的確由共享單車部分解決了。
共享單車的弔詭在於:用戶們爽了;創始者們實現理想了,收穫名聲了,贏得第一二三四五桶金了;風投和資本——即使是最後那批抬轎子的,也套現了,美了美了……這場貌似沒有輸家的秀是怎麼走到終點的?共享單車它來了,它火了,它OUT了,它走了,它死了……好像它的出現,只特別為了配合草東沒有派對的《大風吹》這首歌一樣:
大風吹著誰,誰就倒楣。每個人都想當鬼,都一樣的下賤
哭啊喊啊!叫你媽媽帶你去買玩具啊!快快拿到學校炫耀吧!
孩子,交點朋友吧!哎呀呀,你看你手上拿的是什麼啊?
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哈哈哈哈……
一樣又醉了,一樣又掉眼淚。一樣的屈辱,一樣的感覺。
怪罪給時間,它給了起點;怪罪給時間,它給了終點……
誰在偷著樂
時間跳回2016年。我接觸的第一輛共享單車,並不是一路廝殺到最後,糾纏如DNA鏈一樣的摩拜和OFO,而是一輛unibike(由你單車)。在共享單車密集衝殺的2016年,不管網際網路日曆上標明的摩拜和OFO有多麼的早。在現實生活,坐標北京(肯定不是北大校內哈),unibike的出現並不晚。
清新的藍色,有點卡通化的形象,屬於小清新文藝範兒的那種。在當時,甚至之後,大把帶著碼農/糙漢/強迫症理科男和散發著「資本」(說白了就是鈔票味)氣息的網際網路產品的對比下,unibike算是個異類。讓人激賞的同時難免喟嘆一聲——這是個必死的產品。如果讓它穿越到2022年,加上bilibili小破站的破圈和二次元口味的加深,它也許會遇見一個不錯的資本爸爸。
共享單車出生於一個粗暴資本時代。不知算它恰巧趕上了,還是壓根兒就是由共享單車挑起的。
所謂粗暴資本時代就是——甭跟我說這個那個,我就拿錢砸砸砸砸砸……我不管你是豬還是大象,你在不在風口,我就能生生把您吹到飛起!可惜,這枚來自廈門大象單車科技有限公司的小車就是沒能飛起來。面對氣勢洶洶的資本,Unibike像一位浪漫主義的小女生一樣手足無措(事後考據發現,它的創始者還真是浪漫女文青一枚),公司網站簡單如同個人主頁,APP更是遍尋不到,連豌豆莢,這種苦哈哈們的應用集散地都找不到它的APP。我是一路翻到某論壇才抓回來它的 APP。
APP加載效率慢,支撐的伺服器不夠,帶寬磕磕絆絆,智能鎖和藍牙技術的瑕疵,扣費,鎖車提醒的安全考量……這一切的一切,unibike把一款不成熟產品的通病都得了一遍。
不管怎樣,unibike,OFO,摩拜們成功勾起用戶的好奇心,於是一群群好事的用戶舉著手機變換方位和姿勢咬牙跺腳地鼓搗著共享單車,樂此不疲地發朋友圈和裝姿勢,用共享單車裝點自己的文青情懷。它給了最初的用戶「詩與遠方」的理想幻象,這臺惠而不費的道具能否「解決最後一公裡」?並不重要。
網際網路學習自實體經濟的各種花招——複雜而花樣翻起的各種紅包,返劵,免費甚至返現,這些小花樣能直接逼瘋一個985的高材生,面對便宜,每個用戶都偷偷地笑——BP誰不愛?便宜不佔天理難容!
一場共享單車夢就火了多少自行車生產企業?這沒個定論。但是這一波堪比2020年造口罩一樣的狂歡,的確釋放了甚至激活了產能。創投們找到了「想像空間」,創業者找到了好故事,一溜漂亮的數據證明,網際網路最難擁有的「流量(用戶)」找到了。
2016年,是一個出行者的理想天堂:頻密的地下軌道交通,方便的、有專用車道的公共運輸,比著打折、發紅包的各種「打車」,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腦子好使點的主兒,通過複雜的「算計」,可以一路「懶著」,免費到達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博弈的各方都在偷偷笑著,迎接所謂的「共享單車」元年。
眾生皆美
摩拜單車、永安行、小鳴單車、小藍單車、智享單車、北京公共自行車、騎點、奇奇出行、CCbike、7號電單車、黑鳥單車、hellobike、酷騎單車、1步單車、由你單車、踏踏、Funbike單車、悠悠單車、騎唄、熊貓單車、雲單車、ofo小黃車、優拜單車、電電Go單車、小鹿單車、小白單車、快兔出行、綠遊共享單車GreenBike、七彩單車、悟空單車、3Vbike單車、町町單車、閃電單車、DDbike……讀到這一長串名字的時候有點在紀念碑上念烈士名單,這些前浪讓用戶直呼,顏色都快不夠用了,它們的APP毫不誇張地撐滿了手機一整屏。
初創團隊的基因和構成給了共享單車各自的氣質——如同前文所提的由你單車體現出的二次元女文青氣質一樣。摩拜一副職業套裝的精英氣,OFO一路莽撞粗線條的理科男的朝氣(或者傻氣?),小藍單車對單車性能的偏執和技術範兒一一表露。
整體上,共享單車九成九體現出的是「直男」勁兒——不完美,但是直接。
摩拜的理想化情結,讓它的科技感和時尚感都偏了方向——單車,還是得騎的,不能是擺拍的道具。從智能鎖到輪胎再到齒輪驅動和堅固到3-5年免修的質量……摩的拜無可挑剔地做到了全對,像極了班裡的那些個學霸,模範且刻板,骨子裡的學霸氣和優越感,像極了青春劇裡面的男一號……的對手。
摩拜最「像「共享單車,卻最不像能有結果的產品。當然,車子確實好看。
OFO最像這片大陸原生的青年小男孩——熱情、衝動、單純、接地氣、有點讓人哭笑不得的任性。迎面而來的滿身荷爾蒙和汗水味道,只能成為男性朋友而不是男友,能陪跑到終章卻成不了終點。不過醒目的顏色和規模化數量給人的衝擊感還是挺惹人喜愛的。可惜,資方要的勝利和用戶要的工具,小黃車都給不了。
小藍單車是最讓我鍾愛的一款——因為它,是輛單車!不是道具、情緒、資本貪婪或者跟風玩具。有著科技公司的宅男色系和技術偏執,即使在漸漸遠去的今天,我都試圖在網上淘到和它一樣好騎的自行車。很遺憾,理想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不堪。在共享單車這場狂歡裡面,需要眼球、流量、資本、道具,其實最不需要的就是「一輛自行車」。
至於連顏色都顯得功利拜金的酷騎和自以為聰明的七彩單車,只是在調色盤裡沾滿顏色,等待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