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愁」的共享單車……!?

2020-12-23 囈語說天下

作者:失語

夢想從一開始就分了岔

夢想從一開始就分了岔

共享單車從被普羅大眾認識的第一天就是個假孩子。

這種算是分時租賃屬性的業態,一被叫出口就是個錯誤——如同老婆餅一樣。「共享單車」 只是從真正意義上的「共享」活動偷來了這個名詞。大家貢獻資源的同時使用資源,這種大同世界,天下為公的「共享」只停留在夢想中。這個夢想,在戴威鼓搗出共享單車的同時就分了岔兒。

比起OFO,1965年阿姆斯特丹的公共自行車項目更像共享單車——無需押金,無需租金,不指定換車地點。惜乎,荷蘭人的項目垮掉的速度非常網際網路。期待全民的道德閾值都高過大同世界,是一種錯誤,或者自我催眠。

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足球,似乎一瞬間一切都可以共享了,但是一個靈魂拷問一直沒人回答:所謂共享,物權是誰的?個人或者多個小規模實體拿出資源,給等額甚至超額用戶「共享」, 由第三方平臺撮合甚至管理,這算共享。由第三方平臺提供資源,撮合及管理,算是「共享」嗎?

從血統上說,甚至早幾年那些鬼頭鬼腦頗像傳銷的「共享度假」,都比共享單車血統純正。更遑論,共享和共享經濟有一個門檻——很高的擁有成本。話說,一支雨傘一枚籃球有多嚇人的擁有成本呢?

好吧,作為被資本認為「極端重要」的流量——終端使用者,不該如此矯情。作為「最重要」(實際上是網際網路小透明)的角色,從共享單車橫空直出的最初,到共享單車一地雞毛的最終,使用者的的確確感受,或者享受到了共享單車的實惠甚至便利。何必咬文嚼字去逼問「共享單車」的偽裝者身份?我們的出行最後一公裡的痛點,的確由共享單車部分解決了。

共享單車的弔詭在於:用戶們爽了;創始者們實現理想了,收穫名聲了,贏得第一二三四五桶金了;風投和資本——即使是最後那批抬轎子的,也套現了,美了美了……這場貌似沒有輸家的秀是怎麼走到終點的?共享單車它來了,它火了,它OUT了,它走了,它死了……好像它的出現,只特別為了配合草東沒有派對的《大風吹》這首歌一樣:

大風吹著誰,誰就倒楣。每個人都想當鬼,都一樣的下賤

哭啊喊啊!叫你媽媽帶你去買玩具啊!快快拿到學校炫耀吧!

孩子,交點朋友吧!哎呀呀,你看你手上拿的是什麼啊?

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哈哈哈哈……

一樣又醉了,一樣又掉眼淚。一樣的屈辱,一樣的感覺。

怪罪給時間,它給了起點;怪罪給時間,它給了終點……

誰在偷著樂

時間跳回2016年。我接觸的第一輛共享單車,並不是一路廝殺到最後,糾纏如DNA鏈一樣的摩拜和OFO,而是一輛unibike(由你單車)。在共享單車密集衝殺的2016年,不管網際網路日曆上標明的摩拜和OFO有多麼的早。在現實生活,坐標北京(肯定不是北大校內哈),unibike的出現並不晚。

清新的藍色,有點卡通化的形象,屬於小清新文藝範兒的那種。在當時,甚至之後,大把帶著碼農/糙漢/強迫症理科男和散發著「資本」(說白了就是鈔票味)氣息的網際網路產品的對比下,unibike算是個異類。讓人激賞的同時難免喟嘆一聲——這是個必死的產品。如果讓它穿越到2022年,加上bilibili小破站的破圈和二次元口味的加深,它也許會遇見一個不錯的資本爸爸。

共享單車出生於一個粗暴資本時代。不知算它恰巧趕上了,還是壓根兒就是由共享單車挑起的。

所謂粗暴資本時代就是——甭跟我說這個那個,我就拿錢砸砸砸砸砸……我不管你是豬還是大象,你在不在風口,我就能生生把您吹到飛起!可惜,這枚來自廈門大象單車科技有限公司的小車就是沒能飛起來。面對氣勢洶洶的資本,Unibike像一位浪漫主義的小女生一樣手足無措(事後考據發現,它的創始者還真是浪漫女文青一枚),公司網站簡單如同個人主頁,APP更是遍尋不到,連豌豆莢,這種苦哈哈們的應用集散地都找不到它的APP。我是一路翻到某論壇才抓回來它的 APP。

APP加載效率慢,支撐的伺服器不夠,帶寬磕磕絆絆,智能鎖和藍牙技術的瑕疵,扣費,鎖車提醒的安全考量……這一切的一切,unibike把一款不成熟產品的通病都得了一遍。

不管怎樣,unibike,OFO,摩拜們成功勾起用戶的好奇心,於是一群群好事的用戶舉著手機變換方位和姿勢咬牙跺腳地鼓搗著共享單車,樂此不疲地發朋友圈和裝姿勢,用共享單車裝點自己的文青情懷。它給了最初的用戶「詩與遠方」的理想幻象,這臺惠而不費的道具能否「解決最後一公裡」?並不重要。

網際網路學習自實體經濟的各種花招——複雜而花樣翻起的各種紅包,返劵,免費甚至返現,這些小花樣能直接逼瘋一個985的高材生,面對便宜,每個用戶都偷偷地笑——BP誰不愛?便宜不佔天理難容!

一場共享單車夢就火了多少自行車生產企業?這沒個定論。但是這一波堪比2020年造口罩一樣的狂歡,的確釋放了甚至激活了產能。創投們找到了「想像空間」,創業者找到了好故事,一溜漂亮的數據證明,網際網路最難擁有的「流量(用戶)」找到了。

2016年,是一個出行者的理想天堂:頻密的地下軌道交通,方便的、有專用車道的公共運輸,比著打折、發紅包的各種「打車」,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腦子好使點的主兒,通過複雜的「算計」,可以一路「懶著」,免費到達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博弈的各方都在偷偷笑著,迎接所謂的「共享單車」元年。

眾生皆美

摩拜單車、永安行、小鳴單車、小藍單車、智享單車、北京公共自行車、騎點、奇奇出行、CCbike、7號電單車、黑鳥單車、hellobike、酷騎單車、1步單車、由你單車、踏踏、Funbike單車、悠悠單車、騎唄、熊貓單車、雲單車、ofo小黃車、優拜單車、電電Go單車、小鹿單車、小白單車、快兔出行、綠遊共享單車GreenBike、七彩單車、悟空單車、3Vbike單車、町町單車、閃電單車、DDbike……讀到這一長串名字的時候有點在紀念碑上念烈士名單,這些前浪讓用戶直呼,顏色都快不夠用了,它們的APP毫不誇張地撐滿了手機一整屏。

初創團隊的基因和構成給了共享單車各自的氣質——如同前文所提的由你單車體現出的二次元女文青氣質一樣。摩拜一副職業套裝的精英氣,OFO一路莽撞粗線條的理科男的朝氣(或者傻氣?),小藍單車對單車性能的偏執和技術範兒一一表露。

整體上,共享單車九成九體現出的是「直男」勁兒——不完美,但是直接。

摩拜的理想化情結,讓它的科技感和時尚感都偏了方向——單車,還是得騎的,不能是擺拍的道具。從智能鎖到輪胎再到齒輪驅動和堅固到3-5年免修的質量……摩的拜無可挑剔地做到了全對,像極了班裡的那些個學霸,模範且刻板,骨子裡的學霸氣和優越感,像極了青春劇裡面的男一號……的對手。

摩拜最「像「共享單車,卻最不像能有結果的產品。當然,車子確實好看。

OFO最像這片大陸原生的青年小男孩——熱情、衝動、單純、接地氣、有點讓人哭笑不得的任性。迎面而來的滿身荷爾蒙和汗水味道,只能成為男性朋友而不是男友,能陪跑到終章卻成不了終點。不過醒目的顏色和規模化數量給人的衝擊感還是挺惹人喜愛的。可惜,資方要的勝利和用戶要的工具,小黃車都給不了。

小藍單車是最讓我鍾愛的一款——因為它,是輛單車!不是道具、情緒、資本貪婪或者跟風玩具。有著科技公司的宅男色系和技術偏執,即使在漸漸遠去的今天,我都試圖在網上淘到和它一樣好騎的自行車。很遺憾,理想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不堪。在共享單車這場狂歡裡面,需要眼球、流量、資本、道具,其實最不需要的就是「一輛自行車」。

至於連顏色都顯得功利拜金的酷騎和自以為聰明的七彩單車,只是在調色盤裡沾滿顏色,等待被遺忘。

失語-下回分解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在安慶
    打開手機、掃描車身上的二維碼、下載APP、註冊……幾個簡單的步驟後,伴隨著「請用車」的聲音響起,一次共享單車的騎行開啟。近日,統一款式、統一配色、停靠整齊的共享單車出現在宜城街頭,清新的配色成為街頭一景,也為市民出行提供了新的選擇。安慶共享單車有何特色?騎行體驗如何?面對共享單車的共性難題,安慶如何作答?
  • 共享單車的駭人墳場
    235萬輛共享單車的北京宣布暫停新投放共享單車,至此,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完成了對共享單車的封頂。同時,各地也加大了對共享單車違規的打擊力度:從前單車阻塞道路的行為被默許,而現在,佔道經營的共享單車通通會被投入「荒野」。它們誕生在共享的熱潮下,曾以不可抗拒的力量侵入人們的視野,佔據各個城市的街道。而現在,它們同樣因為不可抗拒的力量,被堆砌在工地中,與荒草為伍,徒增鏽跡。一、被鎖住的共享單車
  • 共享電單車被叫停,三大難題背後,共享單車的未來在哪兒?
    取而代之的就是「共享單車」。相信大多數人一定聽過「哈囉單車」「筋鬥雲出行」等等之類的共享單車品牌。如今在大街上的街頭巷尾,我們都能看見在特地的一個區域內擺放著十幾輛共享單車,這無疑給關鍵時候需要的人提供了準備,也同時方便了大家的生活。
  • 共享單車搖搖欲墜,共享電單車也不遠了,北上廣深卻明令禁止
    共享經濟,曾經是很火的一個詞,而共享單車的出現更是將其推向巔峰,那些年,小黃、摩拜紛紛崛起,大牌小牌十幾種共享單車還是有的,最輝煌的時候只要走幾百米就能見到一個共享單車停靠點,新聞也總是討論什麼「共享單車上私鎖、未來的共享行業、是外國羨慕中國的共享單車」之類的。
  • 共享單車回歸街頭!
    首批1000臺共享電單車將於12月1日凌晨投放到位,後續還將投放9000輛共享電單車。此次鹹寧城區共享電單車投放在全省率先實行「登記上牌、控制規模、定點投放」,從而引導共享電單車規範、有序管理,合理配置城市公共資源,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和交通秩序。
  • 共享單車盛景不再
    曾幾何時,無論是在各大地鐵站口、公交站,抑或是各大商場門口,都能看到密密麻麻停放著的共享單車。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繼摩拜、ofo加入共享單車市場後,小藍、優拜、小鳴、酷騎、CCbike、一步、騎唄、哈羅等近 70 家公司也相繼加入,而且每個月會發生至少兩筆融資,平均每筆上千萬元。
  • 人民需要共享單車
    文 | 王雪琦編輯 | 馬鉞共享單車行業興起後,一群熱愛共享單車的用戶自發形成了維護單車秩序的團體,「單車獵人」。在單車獵人們看來,共享單車是中國給世界最好的禮物。這個說法並不誇張。共享單車行業興起後,基於行動支付、GPS衛星定位等網際網路技術,投放到市場的單車數量和站點都大幅增加,擴展了單車使用場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9》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用戶增長率達到632.1%,2018年用戶規模已經達2.35億人。
  •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電動車,長沙街頭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現象從未間斷
    說起共享單車,就要從摩拜單車、ofo小黃車說起,2015年小黃車開始投入市場,2016年摩拜緊隨其後,這也開啟了幾年的單車時代。隨著快速的擴張和和佔領市場,共享單車的問題也越加凸顯,同時還有其他外部因素,所以導致共享單車逐漸沒落。
  • 共享單車,怎麼管更好?——河北石家莊市創新共享單車管理方法調查
    共享單車在給大家帶來出行便利的同時,也給城市管理者提出了一道新考題。面對共享單車的「野蠻生長」和大起大落,城市也從最初的應激式處理逐漸開始摸索系統治理方法。記者在河北石家莊的調查採訪中發現,當地正在形成一套卓有成效、漸成體系的管理、治理方法,讓共享單車實現「幫忙不添亂」。
  • 美團單車:怎麼看待共享單車未來的發展
    比如你使用了共享單車,就不會同時使用公交車、計程車或者滴滴。當前常用的短途通行方式,如:走路、公交、地鐵、短途計程車和短途滴滴等,共享單車的出現不光為用戶增添了一種新的出行形式,並且也作為一種短途出行的取代關係步入了用戶的生活。
  • 共享電單車熱起來
    共享電單車作為共享單車的升級版,對於消費者來說,使用起來更省力、更便捷;對於運營企業來說,經營起來利潤空間更大。近期,各共享出行企業在不同城市紛紛加大電單車的投放量,有的企業還採取了「減單車增電單車」的策略。 但隨著共享電單車在各地上路,共享單車發展初期出現的問題也相繼出現。
  • 三亞街頭再現共享電動單車 交通局明確:不發展共享電動單車
    三亞街頭可以租賃的電動單車。記者 張宏波 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27日消息(記者 張宏波)共享電動單車曾在三亞興起一時,但因為三亞不發展共享電動單車,之後便被執法部門強制進行了清理。然而近日,記者走訪發現,三亞街頭又出現了共享電動單車的身影。對此,27日,三亞市交通運輸局下發緊急通知,對已申請備案的共享助力車企業備案證明和備案號廢止。7月26日,記者在三亞解放路步行街附近路邊的非機動車停車位上看到,停放了幾輛樣式差不多的電動單車,這些電動單車的尾部擋泥板上貼有「租」的字樣,個別電動車上還貼有「共享電動車」字樣。
  • 360免費共享單車如何收費 360共享單車在哪些城市上線【介紹】
    360免費共享單車在哪些城市上線?360官方簡體發文解決推出360共享單車,那麼這個單車是怎麼收費的呢?在哪些城市上線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據微博@36O共享單車發信息,「愚人節我們偏要幹真事兒!360免費共享單車,4.18日見」,想必以後大家會享受到36O免費單車。
  • 南寧現「共享單車墳場」,9萬輛共享單車現場傳來滴滴答答聲音
    南寧現「共享單車墳場」,9萬輛共享單車現場傳來滴滴答答聲音: 近日,廣西南寧市,郊區一片空地上,密密麻麻地擺放著多個品牌上萬輛共享單車。這些共享單車堆積在起,猶如「自行車墳場」「墳場」內不時傳來滴滴答答的聲音。
  • 當共享單車不再「被偷走」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虎嗅APP(ID:huxiu_com)作者: 錢德虎從共享單車這項事物誕生開始,偷車的陰影從未真正消失,單車到電動車,從偷車到偷電瓶,成為黑產一門致富生意。而當共享單車穩定到如今哈囉、美團與青桔三家,技術手段讓偷車變少,但對普通用戶來說,共享單車「被偷走」的體驗仍很多。
  • 共享單車兒童座椅
    在過去的短短半年多時間,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先後出現了黃色的ofo、橙色的摩拜、紅色的優拜以及藍色的小鳴單車和Bluegogo。
  • 程鶴麟:共享單車的香港命運
    內地許多人(不是所有內地人)用完共享單車之後就是一扔,然後頭也不回就走了,端的是瀟灑帥氣。許多內地城市總有成堆成堆的共享單車,單車們歪的斜的橫的豎的躺成一堆堆,被「譽為」「共享單車墳堆」。「墳堆」不好聽,叫「共享單車塚」多好啊,詩意盎然。昔有《一簾幽夢》落花成塚,今有神州大地單車成塚。
  • 十多輛共享單車為何被「禁足」
    荒廢的院子裡停放的共享單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傑 攝      本報濟南12月8日訊(記者 王傑) 「堆在那裡一段時間了!不知道為啥停在這,只能看沒法用,讓人覺得挺可惜。」
  • 共享單車 原來「車把很髒!」
    近日,有讀者給本報生活實驗室欄目打來熱線電話:「共享單車使用的人很多,常常是別人騎完了下一個人接著騎,而且自行車車把都是用手直接觸碰的,也不知道乾淨不乾淨。」那麼,共享單車車把上到底有多少細菌?和平時自家使用的自行車相比,是否細菌數量更多?記者對此進行了相關的細菌培養實驗,結果顯示和自用自行車相比,因為共享單車使用的人多,車把上的細菌數量要多出很多。本欄目也建議大家在使用完共享單車後,一定要洗手。
  • 共享單車騎行新體驗 4G Cat.1賦能共享單車管理
    共享單車既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又是綠色出行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相關新聞,我們能清楚的知道,搭配了4GCat.1定位技術的共享單車在今年便會投放市場運營,個別試點城市還將投入「高精度車輛定位和電子圍欄技術」,就在近日將會廣泛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