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雪琦編輯 | 馬鉞
共享單車行業興起後,一群熱愛共享單車的用戶自發形成了維護單車秩序的團體,「單車獵人」。在單車獵人們看來,共享單車是中國給世界最好的禮物。
這個說法並不誇張。
中國是傳統自行車大國,但自行車在民眾出行中的使用頻次有限,尤其是大型城市。
2015年以前,城市公共自行車主要採取政府主導、企業運營的模式。自行車投放量較少、站點有限,運營成本也比較高。
城市公共自行車使用場景比較局限,並沒有完全解決公眾面臨的出行問題。
共享單車行業興起後,基於行動支付、GPS衛星定位等網際網路技術,投放到市場的單車數量和站點都大幅增加,擴展了單車使用場景。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9》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用戶增長率達到632.1%,2018年用戶規模已經達2.35億人。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交通擁堵已經成為棘手的難題。興建高架橋、開擴建道路為機動車提供了便利,卻進一步擠壓了自行車的生存空間。
共享單車通過更加便利的使用方式和更廣的使用場景,喚醒了大眾對自行車的需求。
哈囉出行相關負責人也認為,兩輪出行行業是解決人口稠密大國交通擁堵或者發展綠色出行的重要方向。
從這個維度而言,共享單車某種意義上也是「人民單車」。
共享單車是一種由公眾需求驅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激發的新型公共服務。單車企業則扮演著提供這種服務的主要角色。
雖然共享單車在野蠻發展的過程中也導致了很多城市問題,比如車輛停放不規範、廢棄車輛無人認領等。
哈囉的創始人楊磊在交通出行領域有過多次創業經歷,所以即便在共享單車行業因為亂象叢生而屢遭質疑的時候,整個團隊也堅持認為共享單車是中國城市公共運輸的有力補充,從長遠來看符合國家建設交通強國大方略。
隨著行業的洗牌和逐步規範,單車企業正在協同政府一起探索公共運輸治理的新模式。
從野蠻時代存活下來的單車企業,機遇也在眼前,作為「人民單車」,成為中國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0年1月2日,36氪報導稱,12月4日,哈囉出行的運營主體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已將單車資產抵押給螞蟻金服旗下全資控股公司,為期三年。
對此,哈囉出行回應稱,和螞蟻金服的動產抵押一直存在,此次抵押是早前融資的展期。
1月3日晚,哈囉出行高級副總裁陳曉冬發朋友圈回應此事。在回應中,陳曉冬連用兩個感嘆號,並提及瑞幸咖啡在上市前抵押咖啡機融資一事。
「贊一下某些媒體的豐富想像力!按照他們的邏輯,瑞幸咖啡去年4月將咖啡機抵押融資,市場「理應看衰」,而瑞幸咖啡其後美股上市,市值從42億大漲至現在92億,更是無從談起!」,陳曉冬如是說。
此次抵押引發關注的另一個原因是,2018年初,ofo也曾將單車資產作價17.7億元抵押給阿里,但這筆錢並沒有幫助ofo起死回生。
經歷了摩拜、ofo的雙雄割據之後,共享單車行業在2019年全面洗牌。
共享單車行業其興也勃。電子商務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共享單車領域融資金額達258億元,僅摩拜和ofo兩家就融資約155億元。同一年,共享單車行業已經有了77家單車企業。
衰落也分外迅疾。
2017年下半年,第一批共享單車行業就開始面臨倒閉危機。曾經的明星企業ofo,也在2018年陷入破產危機,大批員工離職,內部腐敗問題嚴重,至今仍然拖欠用戶押金。
在共享單車行業困局中成長起來的哈囉出行,也面臨著嚴峻考驗。
2019年是共享單車行業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美團收購摩拜後塗裝新車,推出美團黃單車,滴滴入局推出青桔單車。哈囉出行,則躍成為市場第一。
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截至 2019年6月,哈囉出行全網月活規模達到6300萬,摩拜和ofo的月活分別為4898.7萬和ofo的783.5萬。(全網月活包括典型app及微信或支付寶小程序月活)
哈囉出行的故事繞不過螞蟻金服。
2017年,螞蟻金服先是撮合永安行旗下共享單車子公司和哈囉的合併,之後又領投了哈囉的D1輪融資。
彼時,摩拜已經站在騰訊陣營,螞蟻金服卻並沒有選擇體量接近的ofo,而是選擇了哈囉。據36氪報導,螞蟻金服的選擇是為了更順利地在全行業推行免押金。
2018年3月,哈囉推行全國免押金戰略,芝麻分650分以上的用戶,可以通過支付寶免押騎行。
免押騎行對於哈囉和螞蟻金服是一場雙贏。螞蟻金服進一步推廣了芝麻信用,高頻次的共享單車服務也帶來了更多支付筆數。哈囉的用戶量則在免押金的3個月後,從5000萬增長至1.23億。
儘管行動支付的戰爭暫時告一段落,哈囉帶來的支付筆數對於螞蟻金服的價值或許在下降。但是,在出行,以及更大的生活服務業務的生態中,哈囉仍然在和螞蟻金服協同與互惠。
2019年6月,哈囉和螞蟻金服,以及新能源電池提供商寧德時代,共同出資10億人民幣成立合資公司,推出定位兩輪電動車基礎能源網絡的「哈囉換電服務」。
哈囉出行執行總裁李開逐向字母榜(ID:wujicaijing)記者表示,螞蟻和哈囉一直是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支付寶乃至整個阿里巴巴的經濟體,一直堅持綠色出行。共享出行則是發展綠色出行的重要領域。
據他透露,哈囉出行和螞蟻金服過去幾年在綠色經濟方向投入了許多資源,通過技術、平臺、場景的賦能,連接志同道合的一些合作夥伴去發展共享經濟。
「有靠山」並不是共享單車企業打持久戰的唯一條件。最終,企業還需要有自我造血能力,以及在一級或二級市場不斷融資的能力。
距離哈囉上一次公布融資消息已經過去了1年,相比於哈囉之前的融資速度,這種平靜似乎有點反常。
對此,李開逐毫不擔心,「資本市場寒冬時代,資本和資源都會向頭部企業集中。在今年的資本寒冬裡,作為頭部企業,哈囉的融資是非常順利的。寒冬裡長尾企業不好拿錢,頭部企業的融資優勢會擴大」,他說。
不過,2019年是共享單車的「漲價年」,即便沒有融資進帳,單車企業們自己的造血能力也在逐步加強。
3月份,小藍單車首先將起步價從1元/1小時調整為1元/15分鐘,超出後每15分鐘0.5元,騎行一小時需2.5元。隨後摩拜和哈囉單車均調整價格,起步價漲至1元/15分鐘,騎行1小時分別需要2.5元和4元。
此後,各家共享單車企業又分別進行了多輪漲價。截至2020年初,小藍單車、摩拜單車、哈囉單車、青桔單車均漲至1.5元/30分鐘。
對於目前處於市場第一的哈囉出行來說,在原本就具備的規模效應下漲價,更有助於實現盈利。字母榜獲悉,目前哈囉單車業務整體運行情況良好。
哈囉出行另一高層表示,漲價是行業成熟的趨勢,從以往的跑馬圈地逐步向精耕細作轉變。適當漲價,反映出市場真實的供求關係。讓價格回歸合理水平、更好反映成本,既能過濾掉補貼對市場帶來的不當影響,也能剔除一些無效需求,有利於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共享單車行業是高頻、剛需、重資產投入的行業,企業需要一個在用戶可以接受,又相對合理的定價,來讓行業服務保持健康穩定的水平」,該高層向字母榜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如果行業不計代價地燒錢補貼,盲目拼低價,是不可持續的。
快速壯大的年輕單車企業對於如何精打細算花錢,顯然缺乏經驗。
ofo曾花費1200萬請來鹿晗作為代言人,這樣的大手筆事後看來並不划算。一家曾和ofo洽談合作的網際網路電視品牌運營人員曾形容ofo的傳播方式,「花錢沒數,也不注重投入產出比」。
而最初並沒有得到太多關注的哈囉出行,一直以來的形象是精打細算,甚至」摳門」。
此前,36氪報導稱,哈囉出行每次下單車訂單都要重新談價格。
對於這個細節,李開逐並沒有直接回應,他表示,哈囉與各類供應商合作夥伴的協同關係目前處於歷史最好階段,兩方的關係遠非簡單的下單和交貨。為了整個產業生態共同成長,哈囉專門投入資源輔導生態圈裡的企業,從細節入手全面提升企業運營效率,最終實現共贏。
李開逐告訴字母榜記者,哈囉單車在北京的平均日周轉率遠高於平均水平。
「我們從誕生以來一直告誡自己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任何時候都要緊盯錢效、人效、車效,尤其是看到此前部分友商的前車之鑑。所以如果外界對哈囉有「精打細算」的印象也很正常,畢竟,尤其在行業遠離風口、市場進入冬季時,這是事關生死的大事「,另一位高管補充道。
共享單車行業剛成為風口時,從投資人到企業方,都希望在這個領域複製滴滴的經驗,先通過大額補貼跑贏對手佔領市場,進而實現盈利。但隨著摩拜、ofo合併失敗,一家接一家單車企業遭遇破產危機,針對共享單車行業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多。
根據北京市交通委發布2019年上半年共享單車運營數據,共享單車日均騎行量為160.4萬次,平均日周轉率僅為1.1次/輛。
哈囉方面告訴字母榜記者,哈囉單車在北京的平均日周轉率遠高於平均水平。
哈囉CEO楊磊曾公開透露過哈囉單車的運營數據:每輛單車線下運營成本為0.3元/天,折舊成本為0.6元/天,日均收入已經突破1元。
「AI財經社」2019年9月曾報導稱,哈囉單車已基本實現盈虧平衡,並在200餘個城市實現淨利潤。
對於需要擺脫「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共享單車企業來說,正需要一個穩定實現盈利的樣本來證明行業本身的價值。
網際網路企業興起往往十分迅速,為了防止迅速衰落,擺脫黃炎培定律。有的企業採取的方式是不斷擴展邊界,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
而哈囉則選擇了另一條道路。目前哈囉主要聚焦兩輪車市場,從提供哈囉單車、哈囉助力車、哈囉車服等一站式兩輪出行服務到換電服務等兩輪基礎設施服務。
聚焦的好處是定位清晰,能夠把有限的資源集中投入到一個領域,服務短途出行剛需,在這個領域建立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