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是個「替罪羊」。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人大舉南下入侵的時候,宋徽宗一看形勢不對,就禪位於他。於是趙桓被迫做了皇帝,成了著名的悲劇帝宋欽宗。
趙桓在位才一年兩個月,就被金兵擄了去,一起被擄去的還有他那風流成性的父親宋徽宗。
直到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階下囚趙桓才結束了他悲劇的一生,在五國城病逝。
犬父無虎子,欽宗跟他的父親宋徽宗一樣,優柔寡斷,反覆無常,對政治問題缺乏判斷力。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舉侵略汴京,軍民強烈要求抵抗,欽宗迫於輿論,啟用抗戰派李綱抗擊金兵,背地裡卻不斷向金朝送禮求和,意圖用割地賠款來滿足金人的胃口。不料金兵胃口太大,十一月,金兵攻陷汴京,次年十二月,北宋結束了一百六十八年的歷史。
宋欽宗在位時間比較短暫,是在戰亂動蕩之中「匆忙」登基的,所以關於他的歷史資料相對較少,評述也要少一些。
了解宋欽宗需要先了解一下前一位大宋皇帝一宋微宗。
宋徽宗是宋欽宗的父親,欽宗子承父業之後僅僅一年有餘,就和宋徽宗一起被金兵俘虜,兩人均在大金渡過殘餘歲月。
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十三日,趙桓出生那會兒,他的父親徽宗高興了一陣子,原因有二:
一是自己登基四個月,位居九五之尊,春風得意;
二是自己可以把皇位傳給自己兒子了,再不用像哲宗那樣兄終弟及了。
雙喜臨門之下,宋徽宗頭腦一熱,決定大赦天下,蠲免賦稅,讓天下的百姓也跟著自己一起分享有了皇子的喜悅。
趙桓的母親王皇后並不得寵,所以趙桓也就不怎麼受徽宗的喜歡。
大觀二年(1108年)九月,年僅二十五歲的王皇后去世了,趙桓成了孤兒,這給年僅九歲的趙桓造成了極為沉重的打擊,給他幼小的心靈上添了一道難以磨滅的傷口。從此,趙桓變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
趙桓做人很低調,喜歡恬淡,很安靜,不像其他宗室子弟那樣活潑,這大概就是因為幼年喪母。
政和五年(1115年),趙桓被立為太子之後,去拜謁太廟,徽宗命他乘金輅,設滷簿,仿照至道、天禧太子的例子,並讓百官參拜稱臣,趙桓為了顯示自己節儉謙恭,「皆辭之」。
宋欽宗是個悲劇帝,是他父親宋徽宗的替罪羊。一生遊戲人間,只愛吟詩作畫,宮中美女無數尚且不滿足,還愛到煙花柳巷。結果,把北宋江山也玩進去了。
在國家的危亡時刻,宋徽宗硬逼著自己的兒子宋欽宗上臺。太平時,皇帝的寶座就是個香悖悖;國家有難時,皇帝的寶座就是個針氈,弄不好命也搭進去了。而可憐的欽宗就這樣當了他爹徽宗的替罪羊。
宋欽宗之所以讓北宋江山徹底地斷送在自己的手中,是有原因的。自從欽宗被他父親徽宗死拉硬拽到皇帝的寶座上之後,和他爹一樣昏庸懦弱。
他在位僅一年多時間,卻走馬燈似地拜罷了二十六名宰執大臣。其中對危局產生關鍵性影響者,則是耿南仲、李綱、种師道等人。
這些人的救國良策不被欽宗採納,而一些誤國之謀卻又被宋欽宗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