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長城非好漢!」試問哪個中國人兒沒一張在長城的合影呢?然而我們真的那麼了解長城嗎?
大家都熟悉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馬可·波羅,可是他筆記中描述的元上都,又有幾分真?
炎帝和黃帝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過的人?如果是的話,那他們的都城定在哪裡呢?
你小小的腦袋裡是否也曾出現過這樣的疑問呢?好消息來了,在中宣部對外推廣局的支持下,國家地理、五洲傳播中心聯合出品紀錄片《星空瞰華夏》(Ancient China from Above)震撼來襲,帶你從全新視角了解華夏古文明!
國家地理亞洲頻道8月1日首播,並將在美國、拉美和歐洲陸續播出。愛奇藝和嗶哩嗶哩兩大視頻平臺將於8月28日聯手上線播出。
《星空瞰華夏》三集將分別講述長城的秘密、元上都的秘密和中國的「龐貝古城」石峁遺址,準備好吸收最新的知識了嗎?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考古學也在不斷發展。《星空瞰華夏》中,首次通過遙感衛星,從太空探尋華夏文明的奧秘,通過三維動畫重現歷史奇觀,失落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紗,將被緩緩拉開。
主持人艾倫·馬卡Allan Maca,考古學家、古代文明專家,得到了中國的頂級專家協助後,他的團隊前往偏僻之地,見識壯觀的自然景象。團隊運用尖端科技,研究前所未知的古代文明、遠去的古城和可怕的自然災害。
快問快答:長城上的暗門有什麼用處?
天津大學的副教授李哲帶領的科研團隊基於正在基於無人機數據建立明長城整體的3D模型,這是對長城最完整的一次掃描。其中的一個發現就是明長城的一段至少有53個暗門。
你覺得這些暗門有什麼作用?小提示:新技術顯示,長城遠不只是一道抵禦外敵的屏障,而是一個綜合軍事防禦系統。
根據馬可·波羅的筆記,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大草原上曾經有一座世界上最宏偉的城市。而如今,地面上唯一的證據僅是一些佇立在荒原上的神秘土丘,實在難以想像這裡曾經有一座大城市。考古學家將如何用新技術還原這座昔日大都會呢?
石峁遺址,4000年歷史的古城,比羅馬帝國還早了兩千年,可能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如今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新發現之一。這裡出土的規模最小的文物,也足以加深我們對華夏文明脈絡的理解。
然而,建城五百年後,這座巨大城市裡所有的居民,似乎全都人間蒸發了,因此也被稱為「中國的龐貝」,這之後有什麼謎團?
現在,在全國各地,尖端的科技被應用在考古學,人們終於可以開啟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全新篇章。
依靠最新科技,我們終於有機會能夠研究那些曾經鼎盛一時的文化是如何因為地震、山體滑坡、洪水和戰爭而湮滅的。
《星空瞰華夏》,讓我們通過這三集節目去拾取那些遺落在歷史洪流中的文明碎片。
合作、轉載請聯繫
ngcinfo@natgeo.com.cn
國家地理合股企業(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 LLC,簡稱NGP)是國家地理學會和華特迪士尼公司的合資企業。以探險和探知世界為核心發展理念,致力於通過卓越的媒體組合,在全球傳播優質的科普內容。131年來,國家地理始終以增進對世界的了解和認知作為核心目標;現在,國家地理將致力於為消費者不斷開拓、更加深入,以及突破邊界而努力。國家地理每月通過43種語言,傳播遍布全球172個國家,內容觸及數百萬人。與此同時,NGP每年會將收益的27%回饋給非營利組織——國家地理學會,用於支持其科研、探險、保育和教育等工作。更多信息請訪問natgeotv.com 或 nationalgeograph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