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畫家徐渭不愛畫竹愛牡丹?他筆下的牡丹花有什麼不一樣?

2021-01-08 文藏書畫

徐渭生活在明代中後期,在水墨大寫意花鳥畫上創造出了震古爍今的藝術成就,開創了極具個性化的粗筆文人寫意花鳥畫的新局面。他的作品中傳達出強烈的自我獨白,尤其能夠表現出作者的性情,奔放的、宣洩的、直抒胸臆的、不著一毫脂粉……

明 徐渭 水墨葡萄圖 165.4cm× 64.5cm 故宮博物院藏

徐渭的性情是通脫豪恣、獨立不羈、不拘禮法的,如他的朋友陶望齡在《徐文長傳》中所述:「渭性通脫,多與群少年暱飲於肆……然性豪恣,間或藉氣勢以酬所不快,人亦畏而怨焉。」再如袁宏道所述:「眼空千古,獨立一時,當時所謂達官貴人、騷士墨客,文長皆叱而奴之,恥不與交。」徐渭性情中與身俱來著一種狂者精神,傲岸之氣,崇尚於「真而狂」,不屑於「虛而偽」的生活狀態。

徐渭作品,來源百度

歷史上的寫意畫大家均擅長於在繪畫中無拘無束地宣洩個人情感,表現內心世界,徐渭的大寫意花鳥畫作品便是他通脫豪恣、獨立不羈的人格性情在紙上毫無保留的呈現。徐渭學畫於中年之後,他博取諸家之長,獨出機杼,獨創新格,提出「師心縱橫,不傍門戶」的主張以及「動靜如生,悅性弄情,工而入逸,斯為妙品」的繪畫標準。

徐渭 《雜畫卷》局部

徐渭的代表作《墨牡丹》很好的詮釋了他獨立不羈、不拘禮法的性情。他借毫素將積聚內心的浪潮,把一切由禮法和積習築成的堤岸全部衝倒,他在其作品上題曰:「牡丹為富貴花王,光彩奪目,故昔人多以勾染烘託見長。今以潑墨為之,雖有生意,終不是此花真面目。蓋餘本窶人,性慾梅竹近宜,至榮華富麗,風若馬牛,宜弗相似也。」 牡丹花寓意富貴在我國有著悠遠的立意傳統,而徐渭卻偏偏另闢蹊徑、改旗易幟,以一種「我」本是一窮苦人,和榮華富貴的生活格格不入的自嘲態度,將他眼前的牡丹以墨色來表現,神氣盎然,水墨華滋,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和心靈震撼。

明 徐渭 墨花九段圖卷 46.6X625cm 故宮博物院藏

徐渭在牡丹花的表現形式和立意上均顛覆了前人固有的傳統,這豈不恰恰符合他那獨立不羈、不拘禮法,且崇尚於「真而狂」的性情嗎?徐渭「真而狂」的性情不僅僅停留在自我個性的張揚和表現上,他作為社會生活中的一份子,還將目光關注到了平民百姓生活中的疾苦與冷暖,以憤世嫉俗,嬉笑怒罵的態度演繹著現實生活。

明 徐渭 榴實圖 91.4cmx26.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他在《畫螃蟹》中題詩曰:「稻熟江村蟹正肥,雙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紙上翻身看,應見團團董卓臍。」將肥美豐碩的螃蟹比作屠戮殘暴,弄權竊柄的董卓,暗指權貴者奢靡的生活與貧苦百姓的生活有著天壤般的差距。再如他在《雪竹圖》題詩曰:「萬丈雲間老檜萋,下藏鷹犬在塘西。快心獵盡梅林雀,野竹空空雪一枝。」描述了勾心鬥角,殘酷激烈的宦海風波,這皆是徐渭對明朝中後期政治腐敗與社會黑暗現象的諷刺怒罵與無情披露。

徐渭 《雪竹圖》 119cmx77cm 紙本水墨

徐渭的大寫意花鳥畫作品,在超越突破了傳統花鳥畫中的立意、布局、筆墨等繪畫圖式之外,更大的突破是自我性情在生宣紙上隨心所欲的流露,是一種不掩飾,不矯性的性情獨白,徐渭的作品抒發獨立不羈的個人性情,抨擊腐敗專治的黑暗社會,與傳統繪畫中委婉含蓄、娓娓道來的表達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相關焦點

  • 倪雲林畫竹意境蕭疏,明代徐渭首創畫雪竹,為何鄭板橋最有名?
    二、畫風卓爾不群、繁複多樣 鄭板橋不但在畫竹藝術上提出三重境界之新說,他還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成就古今畫竹藝術的最高典範。 所畫之竹風格迥異,各不相同,卻又都能折射出他對修竹的愛,對人生的探索。
  • 明代畫家徐渭的墨竹氣勢放逸,與文同的竹精神相通
    明 徐渭 竹石圖 廣東省博物館藏文同(字與可)以畫竹名世,又是文人墨竹的先行者,他與蘇軾所提倡「寓意於物」的文人寫意精神,直接影響了後世畫家。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胸有成竹」就是源於文同。宋 文同 跋範仲淹道服贊 故宮博物院藏文、蘇墨竹一脈,傳承到明代及以後文人畫家群體。清 朱耷 芭蕉竹石圖 故宮博物院藏明清的許多文人都會在讀書行事之餘寫幾筆墨竹,這要感謝蘇軾、趙孟。
  • 警界著名畫家陳秋光:畫竹、愛竹、品竹
    今天,借平臺介紹一下我天津美術學院的同窗好友,著名畫竹的學者畫家陳秋光先生。他在我們進修的學員當中是出類拔萃的尖子生,其人品、作品都像他畫的竹子一樣,行得直、裡的正,用山東話說槓槓的。陳秋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曾就讀於廈門集美大學美術學院,師從我國著名花鳥畫家宋省予先生的高足一一著名花鳥畫家林金定先生學習寫意花鳥畫。
  • 畫家餘新志被譽為「板橋之後墨竹人」,學畫竹不妨借鑑先生四步行
    在宋元文人畫的黃金時代,竹子作為文人墨客心中「君子」的象徵,理想人格的化身 ,更勝以往地受到文人畫家的喜愛,蘇軾便是宋代愛竹、畫竹的代表。後延元明清時代,吳鎮、柯九思、夏昶、鄭板橋等都是畫竹的名家,唯有鄭板橋愛竹、種竹、觀竹、詠竹、畫竹似可與蘇軾媲美!
  • 鄭板橋以畫竹稱道,他畫的竹有何不同?
    他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鄭板橋一生喜歡畫竹,正如他自己說的:「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移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寫三物與大君子為四美也」,可見在他的眼中,竹、蘭、石象徵著剛正不阿、高風亮節和正氣凜然等優秀的品格。
  • 鄭板橋:愛畫愛詩更愛竹的文人畫家,由作品見其人品
    每個時代有自己自己獨特的文人畫家,齊白石以蝦著名,而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翁是因畫竹而聞名的,竹在人們心中一直是一種正直、挺拔、高尚的象徵,其獨特的形態以及生長環境,都寓意了竹子桀驁不馴,正直剛毅的風格。而他正是竹子性格的代言人,同時他本人也很喜愛竹子,畫竹子的功底更是能驚豔旁人。鄭板橋以詩、書、畫聞名當時,享譽後代,他的畫作中,尤以畫竹見長。
  • 徐渭的畫意境悠遠,卻不被故宮收藏,因為有他們的畫存在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時期,以徐渭為代表的繪畫家,創作了非常多的繪畫作品,不過卻因為當時的保守力量,導致他的繪畫作品無法在故宮收藏。而與徐渭不同,沈周等人創作的繪畫作品,因為呈現了四平八穩的狀態,因而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一時間亮瞎了大家的眼睛,看得出來,徐渭還是非常無奈的。
  • 稻熟江村蟹正肥 細品徐渭筆下蟹的不同風味
    在畫螃蟹的畫裡,明代畫家徐渭筆下的蟹獨樹一幟。徐渭,字文清,後改字文長,是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他的別號很多,有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田水月、漱仙等。徐渭算得上是一位奇才,集詩文、戲曲、書畫成就於一身。徐渭筆下的蟹,和他的其他畫作一樣,用筆放縱,不追求形似,而是突出感覺。
  • 李智綱:文人與竹
    師承著名花鳥畫家李鶴籌、孫其峰等。當代著名花鳥畫家、書法家、散文作家。】中國人歷來愛竹。中國文人愛竹成癖,簡直如痴如迷!宋代大文人蘇軾說:"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鄭板橋一生專門畫竹,詩情畫意,既有欣欣向榮、青翠欲滴的新竹,又有枝折葉枯、褐色斑斑的陳年老竹;有婷婷玉立、風和日麗的水鄉修竹,更有那傲然挺立、狂風倒卷後的山野勁竹。鄭板橋是愛竹、畫竹的典型,"非唯我愛竹石,即竹石亦愛我也"。風中雨中聽其聲,日中月中觀其影,詩中酒中對它抒發感情,閒中悶中以竹為伴。
  • 徐渭|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
    無論是人,還是詩,但凡有了收起之勢,低眉斂目之相和緩而出,便自然地耐看起來。一直不喜歡把「勢子」端得肅正,處處顯赫著,要大幹一場的勁頭。「顯」永遠在「隱」之下,後者是溫柔敦厚的。比如,到了宋時的蘇東坡,他被一貶再貶之後,恰恰,是他的詩詞越寫越好的黃金時期。為什麼?人生不得意了,還有什麼好顯的呢?仕途斷送,別無所求,人生迅速轉向,轉到了「謀心」上,這時候,詩詞自會好起來。什麼叫好?
  • 徐渭|書畫雙絕,而且還不止於書畫
    他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青藤畫派」的鼻祖,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工;他還善行草,寫過大量詩文,能操琴,諳音律,愛戲曲,創作出了雜劇《四聲猿》《歌代嘯》等,還著有關於南戲的理論著作《南詞敘錄》。除此之外,他還是個軍事家,在為胡宗憲擔當幕僚時助其擒徐海、誘汪直,為抗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 美術研究|徐渭的繪畫與王維的傳說
    徐渭(1521-1593)和王維(701-761)都是文學家兼畫家的範例,但在徐渭的論述中,除了「雪蕉」典故之外,他似乎不願對這位早他八百多年的前輩做過度闡釋,甚至不提他「花草都將雜四時」和王維畫花「不問四時」之間的關聯。
  • 畫中意境皆童話,古樸高雅燦文華——文人畫家周藝文中國畫淺析
    在他的各種畫境裡,山水裡有著陶潛、王維、孟浩然等人的語境,花鳥中有著徐渭,八大山人,吳昌碩等人的語境,工筆古人物畫則有著司馬相如,陸機,阮籍,白居易,李商隱,李漁,蒲松齡等人的語境!中國的文人畫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如王維、蘇軾,文同、董其昌、徐文長、王士楨。。。
  • 君子之風——徐渭、夏昶等人筆下虛心有節的竹子
    此圖畫風頗類元代畫竹名家顧安,繪修竹數竿立於石後,地面新篁叢生,布局疏密有致,結構緊密嚴謹。以淡墨寫竹竿,竹葉則濃淡相間,頓挫扭旋,生機勃勃。 明 夏昶 鳳池春意圖 局部 84.5cm×183.5cm 廣東省博物館藏夏昶(一三八八—一四七○)《鳳池春意圖》軸,絹本墨筆,縱一百八十三點五釐米,橫八十四點五釐米。
  • 【收藏&投資】畫出灕江山水新竹韻——記畫家戴大鴻
    ,而近現代畫竹名家輩出,如徐悲鴻的得意學生孫其峰,現代書法大家啟功先生,大寫意的大師李苦禪先生等都是畫竹名家。如今的畫竹名家越來越多,我們今天提到的主人公,就是一位專畫竹子的畫家戴大鴻先生。《秋風江上》140x68cm竹子不爭百花之豔,不奪松柏之勁,卻又風骨依存,一直以來都是文人精神的代表, 戴大鴻之墨竹
  • 楚尋歡:文人畫還能走多遠?文人畫的生死蛻變
    」王維遂被後人稱為文人畫的鼻祖。蘇軾在畫論中提到「論畫以形似,見於兒童鄰。」又言,「時時出木石,荒怪軼象外。」可見,文人在審美格調上自古尚意,更重視畫外之主觀情感流露。文人畫家以「不以技法評判高低」的高姿態區別於富麗精緻的職業院體畫家。
  • 華貴絢麗 豔而不俗——欣賞綻放在石開畫家筆下的牡丹花
    萬花叢中,牡丹獨享著 「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譽,寓意富貴吉祥,自然歷代畫家們的座上賓。古今喜愛並擅畫牡丹者眾多,其中,石開先生就是當代頗具藝術特色的寫意牡丹畫家代表之一。他不僅沉醉於牡丹的華貴絢麗、豔而不俗的曼妙風姿,更欣賞它的傲骨氣節和優雅風韻,牡丹畫給人帶來富貴吉祥的同時,也表達了對祖國繁榮昌盛的歌頌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