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生林天歆:科技赤子心,書寫援疆情

2021-01-19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圖/通訊員 胡曉丹

「讓喀什廣大百姓在家門口看好病,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2019年11月20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泌尿系腫瘤專科主任、廣東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天歆,接過援疆接力棒,毅然奔赴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新疆喀什,擔任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和廣東省「組團式」援疆醫療隊隊長,帶領一百多名援疆專家,開啟援疆之路。

林天歆到喀什地區12縣市參加千名醫師下沉幫扶千村工作隊義診活動

攜科技力量與智慧,赴疆只爭朝夕開展工作

科技新星,是林天歆最大的標籤。近年來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等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是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首席科學家……身後榮譽,都轉化成他在科技援疆道路上的有力武器,「只為做力所能及的貢獻。」林天歆說。

林天歆在喀地一院啟動23個學科群建設調研工作

作為一名嚴謹認真的科研英才、廣東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天歆意識到只有大力推進醫院的科技創新,將廣東前沿先進的科研成果在醫院轉化應用,才能有效推進醫院醫療救治實力的大幅提升。

進疆後,林天歆馬不停蹄地深入到各個科室,開展「地毯式」學科調研,他帶領科室梳理科研發展水平現狀、困難瓶頸、目標任務。他親力親為,多方謀劃,立足南疆喀什地區疾病譜,和醫院領導班子配合無間,帶領醫院率先取得自治區首批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結核病),夯實推動呼吸病、結核病、轉化創新三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建設。

短短數月下來,幾乎全院的人都認得援疆院長林天歆,醫院的整體精神面貌較從前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全院都知道來了一個高個子院長,在醫院隨處可見他的身影,為人做事雷厲風行,講究實效,要是做得不好可是會『挨批評』的。但大家更看得到,來疆一年,林院長兩鬢的白髮日益增多,他是全心全意撲在了醫院的發展事業上」,黨政辦張茜副主任邊說邊豎起了大拇指,林天歆的到來,可以說是讓全院職工像打了雞血似的,鬥志昂揚,卯足幹勁往前衝。

林天歆下臨床科室開展學科科研調研工作

前後方聯手,續寫「粵喀」萬裡情

針對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科研短板、發展需求,林天歆通過視頻電話,乃至多次奔波於喀什與廣東之間,積極對接聯繫廣東省科技廳,爭取資源與機遇。

「2019年,我有幸在廣東省科技廳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支持下,獲得800萬科研經費,用於膀胱癌人工智慧一體化精準診斷平臺的研發,並取得顯著成效,反饋到臨床上」,林天歆感言,在廣東對口援疆的道路上,科技援疆的角色必不可少,抓住科技的創新與轉化特點,帶動提升醫療援疆的內生動力,形成自主發展的不竭動力。

歷年來,廣東省科技廳高度重視「科技援疆」,多措並舉,投入科研資金、項目,人才,協助推動喀什-廣東科學技術研究院落戶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為醫院開展高水平研究解決場地、設備問題,還專門設立農村科技特派員重點派駐任務項目,支持援疆醫生開展新疆多發病、常見病、特色病的研究,帶動本地醫生的研究積極性,助力提升當地科研水平。

在廣東省精心挑選下,去年計劃內選派的援疆專家達到35名之多,是歷屆人數最多,以及33名柔性幫扶專家,都是廣東各大醫院的醫療骨幹,還有中山大學特派的67名研究生援疆團,到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針對喀什地區重大特色疾病開展至少為期一年的科研工作,並下沉縣級醫院進行科研協作。

林天歆率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到喀什地區縣級醫院開展交流活動

「科研依舊是我院的一大短板,是醫院近年來狠抓的重點,林天歆院長的到來,正是時候」,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鄒小廣深信,在「傑青院長」林天歆的引路帶領下,在廣東科技援疆戰略的部署實施下,醫院的發展勢頭必定趕超從前,煥然一新,助力喀什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

尤其是去年10月下旬,林天歆和醫院班子也帶領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迎來發展新機遇,建設南疆首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它的落成,無疑幫助我們更快達成心願,讓南疆各族群眾不再擔憂看病就醫難題,實現就地預防、救治。」林天歆介紹,中心建設將藉助廣東後方力量,由中山大學牽頭,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作為輸出醫院,採用「1+X」的建設模式,即以傳染病為核心,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為支撐,優先整合現有資源,目標是建立南疆傳染病中心、疑難重症診療中心,建設集監控、預防、治療為一體的南疆傳染病防控體系,從而降低南疆地區跨省、跨區域就醫50%,加快南疆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發展,更好地保障南疆四地州、兵團1000餘萬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創新舉辦「粵喀科研沙龍」,林天歆首講臨床醫生如何開展科研工作

同行的廣東援疆隊友說,他就像是奧運會入場式上扛旗幟的標杆人物。一路走來,他將赤子之心付諸行動,把家國融入個人理想,來到新疆這片廣闊天地,林天歆說,「只求把工作做到極致,他日憶援疆,人生無憾矣。」(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王敏

審籤|梁澤銘

實習生|李紫媚

相關焦點

  • 妙手仁心書寫大愛無疆——廣東援疆醫療專家支援喀什戰「疫」群英譜
    廣東援疆醫療專家認真貫徹落實粵新黨委和省前指部署要求,與受援地醫護人員一道,書寫了大愛無疆共戰疫魔、實現「速零增」「快清零」「零死亡」光榮傳奇。  整整28天,面對生與死的考驗,廣東援疆醫療專家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人人爭當「志願軍」,個個奮勇上火線,不懼傳染性極強的新冠肺炎病毒,始終把受援地群眾生命健康擺在首位,以熱忱的仁心、高超的醫術,換來一位位感染者重歸健康的「春天」。
  • 援疆醫生王志元:手術剪剪不斷的思鄉情
    這是我市援疆醫生王志元在援疆一年間真情揮灑的詩句。2017年春節剛過,在妻子做完手術的第三天,來自我市中醫院的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志元便匆匆踏上了援疆的班機。放下了病榻上需要照料的妻子,放下了即將中考需要鼓勵的兒子,面帶微笑揮揮手,轉身揮淚赴邊關。開設外科門診。三坪農場醫院是一甲醫院,主要承擔公共衛生及全民查體任務,職工不多,診室也少。
  • 八個月接診3500餘人次,廣東援疆醫生成為當地「金字招牌」
    12月22日12點,一場連接新疆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圖市人民醫院』)和東莞市人民醫院的遠程會診準時開始,10名廣東援疆醫生和大後方的專家們共同為66歲的乳腺癌患者吐尼沙汗(化名)制訂了一份治療方案。民生援疆是廣東援疆工作的龍頭,醫療援疆則是民生援疆的重中之重。
  • 帶翻譯出診的援疆醫生
    目前在第三師醫院工作的5名東莞醫生中,何強成年齡最大,他是東莞市中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他稱,「這麼大年紀了,再不來援疆今後肯定沒機會了,而現在帶著翻譯看病也不錯」。  55歲援疆醫生: 「這是我最後的機會」  第三師醫院位於喀什市中心,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
  • 山東援疆結核病防治工作紀實⑤半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他們作為山東省第八批醫療援疆隊伍的隊員,即將抵達新疆喀什地區結核病防治所暨肺科醫院開展為期半年的工作。第二天清晨,在簡短的座談會,曾經到山東省胸科醫院進修過的喀什地區肺科醫院醫生阿米娜說,科裡有幾位患者聽說近期山東的專家要到,翹首期盼了好幾天,一早就拿著片子和病歷在病房等著就診。
  • 緣疆|廣東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填補當地技術空白
    「說話帶著粵語腔的醫生,是最親切的。」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簡稱:三師圖市)群眾的眼中,廣東援疆醫生用精湛的醫術、先進的設備,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醫療環境,也為粵兵兩地人民留下了濃濃的情誼。他們用醫者仁心,書寫著一個個感人的生命故事。
  • AI醫生讀CT片,準確率達90%!廣東多項硬核科技助力擊敗新冠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省科技廳副廳長龔國平,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林天歆,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研究員吳光明出席發布會。廣東在生物醫藥創新方面,如何發揮政策引領作用?
  • 【愛在身邊】 一次援疆行 一世援疆情
    公益行一行人來到喀什二院新生兒科參觀    喀什二院新生兒科成立於2014年8月,目前有3名醫生,10多位護士,設有10張床位,每年收治超過500名患兒。這裡雖然規模不大,人員有限,設備也不是最先進完備的,但碰到的棘手情況可不比上海大醫院裡的少。
  • 兵團第九批省市援疆工作綜述:關山萬裡飛渡 情灑大漠邊疆
    2017年,第九批省市援疆幹部人才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託、承載著兄弟省份的無限深情來到兵團,開始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三年來,他們積極投身兵團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在天山南北書寫光榮與夢想,傳遞力量與希望。
  • 妙手仁心書寫大愛無疆
    從10月24日自治區通報喀什地區疏附縣出現一例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到11月20日新疆現有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全部清零,廣東援疆醫療專家認真貫徹落實粵新黨委和省前指的部署要求,與受援地醫護人員一道共戰疫魔,取得了零死亡、零感染、全治癒的戰果。
  • 55歲援疆醫生:帶著翻譯出診也不錯
    鄧鎮威是東莞市人民醫院普外科的醫生,援疆到第三師醫院後,他最大的願望是能學點維吾爾語,這樣診療會更便利。55歲的何強成可不敢有這樣的奢望。目前在第三師醫院工作的5名東莞醫生中,何強成年齡最大,他是東莞市中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他稱,「這麼大年紀了,再不來援疆今後肯定沒機會了,而現在帶著翻譯看病也不錯」。
  • 高峰論壇變成援疆醫生的「雲聚會」
    在發言的30位專家中,超過一半的專家都有著援疆經歷,讓這場學術會議的氣氛變得格外親切。北京對口援建新疆和田以來,已先後有十批援疆醫生為提升當地的醫療水平,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作出貢獻。在神經外科界,北京天壇醫院更是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自從2002年呂剛大夫將顯微神經外科技術帶到和田開始,北京對當地神經外科的援建已經延續了18年。
  • 關注|兵團第九批省市援疆工作綜述:關山萬裡飛渡 情灑大漠邊疆
    2017年,第九批省市援疆幹部人才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託、承載著兄弟省份的無限深情來到兵團,開始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三年來,他們積極投身兵團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在天山南北書寫光榮與夢想,傳遞力量與希望。
  • 致敬丨黃豔:援疆情深,做病理援疆路上的「火種」
    從南粵到邊疆,廣東援疆人視喀什為第二故鄉,攜手本地幹部職工,真情付出,耕耘不輟,聯袂帶動提升醫院各項工作實現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造福各族群眾健康,助力南疆健康脫貧,書寫了粵新兩地交流交往交融的動人篇章。我們特開設「致敬」專欄,致謝過去一年那些可愛可敬的喀一人和故事。今天推出第14期《黃豔:援疆情深,做病理援疆路上的「火種」》。敬請垂注!
  • 賀宇:推動廣東援疆工作一件件做好_金羊網新聞
    近日,廣東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喀什地委副書記賀宇就如何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新時代廣東援疆工作精細深入,接受專訪。賀宇指出,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為進一步做好廣東援疆工作指明了方向。當前廣東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上下正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接下來,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落實好第六次全國對口援疆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紮實做好廣東援疆各項工作,幹一件,成一件,一件件把事情做好,發揚廣東「敢為天下先」拼搏精神,為受援地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廣東力量。更加奮發有為做好援疆地區經濟、社會、民生等各項工作。
  • 赤誠之江心 大愛白衣情——寧波十年醫療援疆紀實
    清澈的之江蕩漾著浙江寧波的悠悠援疆心,高聳的天山見證著援疆的濃濃民族團結情。2010年,浙江寧波積極響應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把醫療衛生援疆工作作為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民族團結工程來抓,著力在人才、智力和技術援助上下功夫,改變新疆庫車的醫療衛生狀況。
  • 新疆行 援疆情丨燕趙兒女真情感動巴州
    4年安排12.74億元 謀劃實施了就業、就學、就醫、養老、住房等55項民生工程 本報訊(記者馬少賓 楊蘇生)「聽祖國召喚我們來援疆,燕趙好兒女志在遠方……」10月23日下午,53歲的河北省援疆幹部、輪臺縣第二中學英語教師楊子元用一曲《河北援疆之歌》,打動了「新疆行·援疆情」新聞採訪團記者。
  • 廣東富力足球援疆,讓喀什少年綠茵逐夢
    萬裡之外位於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的廣東富力足球學校 ,來自明德小學的依木然·吐爾遜(依木然)剛剛結束06梯隊的足球集訓。2018年,依木然通過選拔成為喀什地區唯一入選的少年球員。從新疆喀什到廣東梅州,從依木然到艾力,廣東率先在19個援疆省、市中提出足球教育援疆。
  • 【援疆故事】守護生命最後防線的人——北京援疆醫生吳恩東
    由此也讓生命的延長成為人類的第一理想,醫生的出現便是這一理想的產物。到和田採訪北京援疆醫生吳恩東的日子裡,讓我對這一感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人的氣質是不可更改的個性符號,初識吳醫生由於是便裝而來,他的沉穩與曠達令我以為他除了醫生的身份還有其他的職務在身,可他告訴我僅是北京胸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副主任醫師。我明白了他是患者最後一道防線,與死神爭奪生命的人,必是在組織搶救生命的戰場上淬鍊出了這種特殊的氣質。  塔克拉瑪幹戈壁上的風一定令吳恩東的生命有著更精彩的演繹。
  • 山東援疆醫生周榮兵的「急救中心夢」:讓疏勒人民大病不出縣
    說起疏勒縣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從「一盤散沙」到「極具戰鬥力」的變化,必須要提到一個人——山東援疆醫生、急救中心主任周榮兵。作為籌建急救中心的核心,他在進疆一周時就立下了「建設急救中心,讓疏勒群眾大病不出縣」的志向,經過300多個日夜的奮鬥,理想終於照進現實。而周榮兵並沒有功成身退的打算,反而申請了援疆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