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類聚】揚州八怪「怪」在哪裡

2021-02-08 上海名家教育學院

「揚州八怪」之說,由來已久。但八人的名字,其說互有出入。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的「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又叫鄭板橋)、高翔和王士慎。此外,各書列名「八怪」的,尚有高鳳翰、華嵒、閔貞、邊壽民等,說法很不統一,今人取「八」之數,多從李玉棻說。揚州八怪,職業而已,不能說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有時含貶義。

從康熙末年崛起,到嘉慶四年「八怪」中最年輕的畫家羅聘去世,前後近百年。他們的繪畫作品為數之多,流傳之廣,無可計量。僅據今人所編《揚州八怪現存畫目》記載,為國內外200多個博物館、美術館及研究單位收藏的就有8000餘幅。他們作為中國畫史上的傑出群體,已經聞名世界,把徐渭的潑墨手法發揮到頂峰。

揚州八怪之八位畫家,生前即聲名遠播。李鱓、李方膺、高鳳翰、李勉,先後分別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見,或試畫,或授職。乾隆八年,弘曆見到鄭板橋所作《櫻筍圖》,即吟誦了「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璽。乾隆十三年,弘曆南巡時,封鄭燮為「書畫史」。羅聘嘗三遊都下,「一時王公卿尹,西園下士,東閣延賓,王符在門,倒屣恐晚;孟公驚座,覿面可知。」

揚州八怪大膽創新之風,不斷為後世畫家所傳承,有時含貶義。近現代名畫家如王小梅、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任伯年、任渭長、王夢白、王雪濤、唐雲、王一亭、陳師曾、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潘天壽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揚州八怪」的作品影響而自立門戶。他們中多數人對「揚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評價。徐悲鴻曾在鄭燮的一幅《蘭竹》畫上題云:「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最卓絕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悲於奇妙,尤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

News

所指何人

「揚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畫家,說法不盡一致。有人說是八個,有人說不止八個;有人說這八個,有人說另外八個。據各種著述記載,計有十五人之多。因清末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是記載「八怪」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還是以李玉棻所提出的八人為準。即:汪士慎、鄭燮、高翔、金農、李鱓、黃慎、李方膺、羅聘。至於有人提到的其它畫家,如阮元、華巖、閔貞、高鳳翰、李勉、陳撰、邊壽民、楊法等,因畫風接近,也可併入。因「八」字可看作數詞,也可看做約數。

鄭燮

鄭燮——怪在傳奇

鄭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取法於徐渭、石濤、八大山人,而自成家法,體貌疏朗,風格勁峭。工書法,用漢八分雜入楷行草,自稱六分半書。並將書法用筆融於繪畫之中。主張繼承傳統十分學七要拋三,不泥古法,重視藝術的獨創性和風格的多樣化,所謂未畫之先,不立一格,既畫之後,不留一格,對今天仍有借鑑意義。詩文真摯風趣,為人民大眾所喜誦。亦能治印,有《鄭板橋全集》《板橋先生印冊》等。

他的代表作是《竹石圖》。板橋畫竹有「胸無成竹」的理論,他畫竹並無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針對蘇東坡「胸有成竹」的說法,板橋強調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無竹」。這兩個理論看似矛盾,實質卻相通,同時強調構思與熟練技巧的高度結合,但板橋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靂,草木怒生」。板橋這幅《竹石圖》,竹子畫得艱瘦挺拔,節節屹立而上,直衝雲天,他的葉子,每一張葉子都有著不同的表情,墨色水靈,濃淡有致,逼真地表現竹的質感。在構圖上,板橋將竹、石的位置關係和題詩文字處理得十分協調。竹的纖細清颯的美更襯託了石的另一番風情。這種叢生植物成為板橋理想的幻影。板橋的竹子,連金農都感嘆說,「相較兩人的畫品,自己畫的竹子終不如板橋有林下風度啊。」

高翔

高翔——怪在淡泊

高翔(1688年—1753年),字鳳崗,號西唐,又號樨堂,江蘇揚州府甘泉縣人,清代畫家,終身布衣。善畫山水花卉。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濤,所畫園林小景,多從 寫生中來,秀雅蒼潤,自成格局。畫梅「皆疏枝瘦朵,全以韻勝。」亦善於寫真,金農、汪士慎詩集開首印的小像,即系高翔手筆,線描簡練,神態逼真。精刻印,學程邃。亦善詩,有《西唐詩鈔》。晚年時由於右手殘廢,常以左手作畫。與石濤、金農、汪士慎為友。清朝的李鬥在《揚州畫舫錄》中有過這樣的記載:「石濤死,西唐每歲春掃其墓,至死弗輟。」意思是說,石濤死後,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掃墓,直到死都沒有斷過。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友誼很深。高翔除擅長畫山水花卉外,也精於寫真和刻印。

金農

金農——怪在才

金農(1687年—1764年),字壽門,號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揚州。平生未做官,曾被薦舉博學鴻詞科,入京未試而返。他博學多才,五十歲後始作畫,終生貧困。他長於花鳥、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畫造型奇古、拙樸,布局考究,構思別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圖》《月華圖》等。他獨創一種隸書體,自謂「漆書」,另有意趣,又謂金農體或冬心體,筆畫橫粗豎細,撇飄逸而捺厚重,字體多呈長方形,頭重腳輕,甚為好看。

精篆刻、鑑定,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機勃發,還參以古拙的金石筆意,風格古雅拙樸,作品有《墨梅圖》《月華圖》等。又長於題詠,「每畫畢,必有題記,一觸之感。」他也擅長書法,取法於《天發神懺碑》《國山碑》《谷朗碑》。寫隸書古樸,楷書自創一格,號稱「漆書」,另有意趣,又謂金農體或冬心體,筆畫橫粗豎細,撇飄逸而捺厚重,字體多呈長方形,頭重腳輕,甚為好看。篆刻得秦漢法。詩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雜著》,其書畫題跋被輯成有冬心畫竹、畫梅、畫馬、自寫真、雜畫題記等。

李鱓

李鱓——怪在命

李鱓(1686年—1762年),字宗揚,號復堂,又號懊道人,江蘇興化人。康熙五十年中舉,五十三年以繪畫召為內廷供奉,因不願受正統派畫風束縛而被排擠出來。乾隆三年以檢選出任山東滕縣知縣,以忤大吏罷歸。在兩革科名一貶官之後,至揚州賣畫為生。與鄭燮關係最為密切,故鄭有賣畫揚州,與李同老之說。他早年曾從同鄉魏凌蒼學畫山水,繼承黃公望一路,供奉內廷時曾隨蔣廷錫學畫,畫法工致;後又向指頭畫大師高其佩求教,進而崇尚寫意。在揚州又從石濤筆法中得到啟發,遂以破筆潑墨作畫,風格為之大變,形成自己任意揮灑,水墨融成奇趣的獨特風格,喜於畫上作長文題跋,字跡參差錯落,使畫面十分豐富,其作品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的影響。

黃慎

黃慎——怪在悟性

黃慎(1687年—1770年之後),字恭懋、躬懋,一字恭壽、菊壯,號癭瓢、東海布衣等,福建寧化人。擅長人物寫意,間作花鳥、山水,筆姿荒率,設色大膽。為「揚州八怪」中全才畫家之一。

青年時,學習勤奮,因家境困難,便寄居蕭寺,「書為畫,夜無所得蠟,從佛殿光明燈讀書其下。」善畫人物,早年師法上官周,多作工筆,後從唐代書法家懷素真跡中受到啟迪,以狂草筆法入畫, 變為粗筆寫意。

黃慎的寫意人物,創造出將草書入畫的獨特風格。懷素草書到了黃慎那裡,變為「破毫禿穎」,化聯綿不斷為時斷時續,筆意更加跳蕩粗狂,風格更加豪宕奇肆。以這樣的狂草筆法入畫,行筆「揮灑迅疾如風」,氣象雄偉,點畫如風卷落葉。黃慎的人物畫,多取神仙故事,對歷史人物和現實生活中樵夫漁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繪,給清代人物畫帶來了新氣息。黃慎的人物冊頁《賞花仕女圖》刻畫一美麗女子對花的沉迷。而《西山招鶴圖》則取材於蘇軾《放鶴亭記》,畫面右側立一白鶴,老叟似在仰望空中飛翔之鶴,童子手挽花籃,卻自顧嘻嘻而樂。

「生平夢夢揚州路,來往空空白鶴歸」(黃慎《題林逋馴鶴圖》),黃慎兩次寓居揚州,先後17年,十裡揚州,成為他一生的依戀。他的人物畫最具特色,有《絲綸圖》《群乞圖》《漁父圖》等。他的詩被同鄉人雷宏收集起來,編為《蛟湖詩抄》。

李方膺

李方膺——怪在倔

李方膺(1695年—1755年),清代詩畫家,字虯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蘇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園,自號借園主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樂安縣令、蘭山縣令、潛山縣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職,為官時「有惠政,人德之」,後因遭誣告被罷官,去官後寓南京借園,常往來揚州賣畫。與李鱓、金農、鄭燮等往來,工詩文書畫,擅梅、蘭、竹、菊、松、魚等,注重師法傳統和師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畫筆法蒼勁老厚,剪裁簡潔,不拘形似,活潑生動。有《風竹圖》《遊魚圖》《墨梅圖》等傳世。著《梅花樓詩鈔》。善畫松、竹、蘭、菊、梅、雜花及蟲魚,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畫梅。作品縱橫豪放、墨氣淋漓,粗頭亂服 ,不拘繩墨,意在青藤、白陽、竹憨之間。畫梅以瘦硬見稱,老乾新枝 ,欹側蟠曲。用間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題畫梅詩有「不逢摧折不離奇」之句。還喜歡畫狂風中的松竹。工書。能詩,後人輯有《梅花樓詩草》,僅二十六首,多數散見於畫上。

汪士慎

汪士慎——怪在人

汪士慎(1686年—1759年),字近人,號巢林,別號溪東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縣,居揚州以賣畫為生。工花卉,隨意點筆,清妙多姿。尤擅畫梅,常到揚州城外梅花嶺賞梅、寫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枝見稱,清淡秀雅。金農說:「畫梅之妙,在廣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畫繁枝,高西唐畫疏枝。」(《畫梅題記》)但從他存世畫梅作品看,並非全是繁枝,也常畫疏枝。不論繁簡,都有空裹疏香,風雪山林之趣。汪士慎五十四歲時左眼病盲,仍能畫梅,工妙騰於示瞽時,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歲時雙目俱瞽,但仍能揮寫狂草大字,署款心觀,所謂盲於目,不盲於心。善詩,著有《巢林詩集》。

羅聘

羅聘——怪在使命

羅聘(1733年—1799年),字遁夫,號兩峰,又號衣雲,別號花之寺僧、金牛山人、洲漁父、師蓮老人。清代著名畫家。祖籍安徽歙縣,後寓居揚州,曾住在彩衣街彌陀巷內,自稱住處謂「朱草詩林」。為金農入室弟子,未做官,好遊歷。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他又善畫《鬼趣圖》,描寫形形色色的醜惡鬼態,無不極盡其妙,藉以諷刺當時社會的醜態。兼能詩,著有《香葉草堂集》。亦善刻印,著有《廣印人傳》。金農死後,他搜羅遺稿,出資刻版,使金農的著作得以傳於後世。其妻方婉儀,字白蓮,亦擅畫梅蘭竹石,並工於詩。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風標圖》(冊頁)、《兩峰蓑笠圖》《丹桂秋高圖》《成陰障日圖》《 谷清吟圖》《畫竹有聲圖》等。

News

市場行情

「揚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躍在揚州地區的一批畫家,他們的藝術個性鮮明、風格怪異,在藝術市場中尤以鄭燮、金農等為代表。「八怪」的存世作品較多,在藝術市場中的流通量較大。但以歷史的眼光而言,其整體市場走勢並非十分強勁。原因在於,清中期的揚州八怪介入市場較深,商業氣息較為濃重,這樣一者作品本身的質量良莠不齊,一者作品保存的境況各異,一些作品更因長年張掛而破損嚴重,品相不佳。因而該板塊在市場中的價格分化日趨明顯,名家精品的價格穩定而高企,而一般性的作品則處於較低的價位。

鄭板橋 竹石蘭蕙圖

北京匡時2011春拍

成交價:4600萬元

在「揚州八怪」中,鄭燮的作品存世量較多,不論從成交量來講還是從成交額來說都在八怪中佔有較多的份額,一直處於市場的前端。自2003年之後,不但鄭燮的作品價格漲幅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其他幾位「八怪」的作品價格也得到抬升,真正帶動了整個板塊的上揚。2004年度在拍賣市場中該板塊成交價的分化趨勢漸趨明顯,鄭燮、金農的價格漲幅居前,八怪中其他畫家的精品尚能創出較好成績,但一般性的作品則價格平平。從鄭燮個人作品成交指數走勢圖來看,其價格從2004年底開始急速攀升,至2005年又有所漲幅,精品價格基本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至2006年,鄭燮的作品價位又抬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作品的上拍量為133件,成交量為68件,成交率為51%,總成交金額為3651.235萬元。成交價達百萬元以上的拍品達11件,其中北京嘉寶春季拍賣推出的《幽壑蘭泉圖》鏡心成交價達836萬元,創鄭燮作品歷史價格的最高紀錄。

金農 花果冊 | 冊頁(十二開)

中國嘉德2016春拍

成交價:4830萬元

金農算得上是一位高產書畫家。雖然金農在市場上拍作品較多,但其書畫作品的價格一向不是很高。從2005年起,金農的精品就很受追捧,中國嘉德推出的楷書《金牛巖故事》立軸(1745年作)成交價為187萬元。在2006年的拍賣市場中,成交量和成交額都有較大的增長。具體到作品而言,上海道明推出的《絲綸圖》立軸成交價高達528萬元,創金農作品成交價格新高。

其他的「八怪」書畫家如華喦、李鱓等的書畫作品也在市場中的交易也較為活躍。華喦的《欲系紅香倩柳絲》立軸在北京榮寶2006年拍賣中的成交價為319萬元,同場拍賣的李鱔《山水花鳥果品精冊》成交價為148.5萬元,羅聘的《香雪圖》鏡心在香港佳士得的成交價也為139.92萬元,黃慎的《麻姑獻壽》立軸在天津文物也以119.9萬元成交。

由此可見「揚州八怪」的名家精品在市場上的受追捧程度。「揚州八怪」作品在拍賣市場上的整體特徵是交易十分活躍,其中精品的價格漲幅十分明顯,成交紀錄連連打破,在高端價位的基礎上又顯現出上浮的傾向,而一般性作品的成交價格則表現平平,價格分化日趨明顯。

更多精彩,為您推薦

1.【名品視界】清 朱耷 牡丹竹石圖

2.【名品賞析】草聖張芝書法賞

3.【名品視界】清代高僧~竹禪作品賞

--
長按指紋  一鍵關注

--
長按指紋  一鍵關注


上海名家藝術品鑑定評估中心

BOUT MASTERSCOLLEGE

   上海名家教育學院

上海名家教育學院是由上海市政府教育部門批准,集「文化教育、職技教育、應用教育、網絡教育以及學歷教育」五位一體的綜合性獨立高等教育機構。學院成立依託上海名家藝術研究協會,擁有藝術、教育、培訓、金融、科技等高端資源,並甄選全球藝術領域的核心教育資源,融合人文藝術、金融投資、商業管理領域的國際師資力量,開展藝術及相關領域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和研究,是目前亞太地區首個以藝術行業為主導,兼具行業深度與全球廣度的教育機構,願景是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名家藝術及衍生專業的領袖學院。




相關焦點

  • 「揚州八怪」,怪在哪裡,是八個人還是一群人
    文/陳克斌說起「揚州八怪」,常常有人認為就是那八個在揚州賣畫的畫家,其實不然。「揚州八怪",是清.康乾時期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的總稱,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那麼,就竟「揚州八怪」是具體的八個人還是一批人,他們「怪」在哪裡?利用這個機會,弄弄明白。
  • 清朝野文人畫家被稱「揚州八怪」,到底怪在哪裡?
    清朝野文人畫家被稱「揚州八怪」,到底怪在哪裡?一、揚州自古地傑人靈,人才濟濟。要在這個地方出名,本身極不容易,藝術金線較高。康乾時期,社會經濟較之前空前發達,而社會階層也更回固化。揚州八怪二、這些人總的畫風是不落俗套,但每個人又各有所長,甚至各有所「怪」。比如鄭板橋每次看到犯人遊街時都會畫一幅珠子給犯人當遮羞布。
  • 揚州八怪到底哪八怪?
    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於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
  • 他位列「揚州八怪」,為何書法仍不出名?原來是「怪」過頭了
    作為「揚州八怪」的一員,楊法位居其中,但名頭不太響。「八怪」是一個統稱。一個響亮的名詞有好處,可以讓人迅速記住,但也容易泯滅各自的個性差異,只落下一個「怪」字。楊法書法看待「揚州八怪」,最終還要回到個案本身。
  • 揚州文博場館遊揚州八怪之殿軍人物羅聘故居暨朱草詩林
    前面我們說了國人皆知的揚州八怪中名氣最大的那一位—鄭板橋,但說到揚州八怪之「羅聘」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位揚州八怪殿軍人物—羅聘。祖籍安徽歙縣,其先輩遷居揚州。「揚州八怪」中最年輕者。但其畫能兼擅眾長,自闢蹊徑,別具一格。 羅聘故居在揚州市彌陀巷42號,羅聘把他在揚州的住所,稱之為「朱草詩林」。
  • 揚州八怪不是八個揚州怪咖?!
    無論是模糊的美術課記憶,還是無釐頭的搞笑港劇,大概揚州八怪這個名號大多人都聽過,然而這個名號代表的並不是八個揚州的書畫怪人,而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美術史上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
  • 揚州八怪筆下的「四君子」
    「揚州八怪」之說,由來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說互有出入。
  • 嘉德春拍預展拍賣品 「揚州八怪」鄭板橋的書畫印章在列
    揚州發布記者 王鑫 王璐2020嘉德春拍今天在北京預展,作為國內大型拍賣之一,每年的嘉德拍賣,都會吸引眾多關注目光。在今年的拍賣品中,「揚州八怪」鄭板橋的兩件巨幅作品,以及他的一枚印章,格外引人注目。相比較書畫,名家印章數量更少,更為難得。而且,這枚印章上的文字,還是「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所寫。這是一枚鄭板橋自用青田石印章,印文為「燮何力之有焉」,邊款為「左氏妙合之語」、「門人於汝詵奉南阜老師命為其至友板橋公落墨開石作,老人指點成之」。此外,這次還有一枚「揚州八怪」之一羅聘的印章,為清代著名篆刻家董洵所刻,印文為「羅遯夫印」。
  • 坎坷波折的身世,不落窠臼的技法,特立高標的品行: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是清代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這些書畫家主要活動在揚州地區,推崇石濤、徐渭的潑墨技法,鄭燮(即鄭板橋)更是自稱「青藤門下走狗」。按照大多少人認可的說法,揚州八怪包括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八人。
  • 身殘志堅:揚州八怪中實力第一的竟是左手畫家!
    正--------文---------▼---提起「揚州八怪在「揚州八怪」之中只有一個北方人,他是山東青島人,名叫高鳳翰,字西園,號南村、南阜、丁巳殘人等。他才華橫溢,寫詩冠絕一時,作畫流傳後世,他還有一項最拿手的絕技——左手書畫。據說鄭板橋最佩服的就是高鳳翰,論實力他在「揚州八怪」之中也應該排名第一。而且,他的「金左手」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毫不誇張地說,他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出名的左撇子。只不過,他的左撇子不是天生的,而是無奈為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雅昌專稿 | 揚州八怪齊聚德基 畫人畫鬼嬉笑怒罵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揚州八怪將過去只圍繞士大夫階層的文人畫,推廣到民間,文人畫的題材由此擴大,有了溫暖世情與尋常煙火,他們是文人畫的還俗者,冷寂的文人畫壇由此變得熱情激蕩,煥然一新,別開生面。」著名書畫鑑賞家蕭平老師表示。揚州八怪」是清中葉活躍於揚州,畫風特立獨行的一個畫家群體。
  • 揚州八怪球迷會為支援武漢募捐近三萬元
    繼揚州球員吉翔為支持武漢協同八名蘇寧球員自費為武漢捐贈了一萬個N95的口罩以後,今天,揚州球迷也行動了起來。今天晚上,江蘇地區著名球迷組織揚州八怪球迷協會向武漢卓爾俱樂部的指定帳戶轉去了29649元善款,用於採購急需的醫療物資。
  • 揚州八怪金農作品欣賞:繪畫造詣勝過齊白石,詩文奇特有創意
    揚州八怪大家都聽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金農的書法繪畫作品。有繪畫也有書法,金農的作品怎麼樣?下面這一個冊頁《墨戲圖》算是金農的代表作品之一,如今作品被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著。都說金農寫的「漆書」不錯,而且符合當時的創新書法特點,在這幾張冊頁之中,大家可以看到金農村非常不錯的書法,而且書未能非常有特色,有隸書和楷體書法結合的味道,並且扁筆書法非常有意思。
  • 揚州八怪球迷會為武漢獻愛心,募捐近三萬元!
    昨日,江蘇地區著名球迷組織揚州八怪球迷協會發出倡議書,為武漢募捐。截止目前,揚州八怪球迷協會第一批共收到93筆個人和集體捐款,共計29646元,目前這批愛情款已與武漢卓爾俱樂部對接,款項將匯至制定帳戶,用於採購急需醫療物資。揚州八怪球迷協會表示:為武漢加油,我們共飲一江水!
  • 黃慎是揚州八怪之一,他的畫自帶「標識」,讓人一眼知道作品優劣
    比如,中國古代書畫史上傑出的「揚州八怪」,他們的特點也絕非是常人能懂得,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八怪」之一的黃慎,只要知道他的一個習慣特點,一眼就能看出他的作品的好壞。究竟是什麼習慣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揚州八怪在書法的發展上到底有什麼作用?現在我們來看看
    清代的畫家書派是一支由清初四大畫僧和揚州八怪組成的奇特隊伍,他們每個人的書法風格迥異,強調個性的解放,具有強烈的反叛精神,把傳統的審美法則置之度外。現在,我們來說說揚州八怪的其中的幾位:(一)石濤石濤(1641-1724年)原姓朱,名若極,明朝王室後裔,後出家為僧,釋號原濟,又號石濤、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
  • 紀從周:「八怪」之首說金農
    一說金農,書畫界的朋友一定知道,他是「揚州八怪」之一。諳熟近代史的建業兄則說金農列「八怪」之首,說其造詣遠高於人們熟悉的鄭板橋。還說金農詩書畫印俱佳,還精於金石文字、琴曲、收藏和考古鑑定,學識聲望均堪領軍。去年,我再到揚州,參觀「揚州八怪博物館」,最難忘那不起眼的西方寺內的「金農故居」。
  • 詩書畫相結合的藝術品,清代揚州八怪之首金農繪《蕉林清暑圖》
    金農 蕉林清暑圖清代揚州有個很有個性的畫家就十分喜歡畫芭蕉,他甚至說過,「芭蕉葉,大禪機。」將芭蕉和宗教感悟聯繫在一起,可以看出芭蕉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這位個性十足的畫家就是名列「揚州八怪」的金農。有評論家認為,揚州八怪畫風不一,成就各有千秋,若論綜合詩書畫三者的藝術成就當屬金農第一。這樣的評價還是有道理的,金農才華橫溢,幾乎每畫必有詩文題字,並且他獨創「漆書」,風格奇崛渾厚古樸。
  • 生機勃發,古雅拙樸——「八怪」之首金農墨梅作品欣賞(圖)
    金農自畫像金農的書法作品較揚州八怪中的其他人來說,傳世作品數量是非常少的。金農最初不以工書為念,然而書法造詣卻在「揚州八怪」中成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別是他的行書和隸書均有著高妙而獨到的審美價值。他首創的「漆書」,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金農墨」濃厚似漆,寫出的字凸出於紙面。所用的毛筆,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濃墨,行筆只折不轉,象刷子刷漆一樣。這種方法寫出的字看起來粗俗簡單,無章法可言,其實是大處著眼,有磅礴的氣韻。
  • 《原神》精英怪去哪裡打 精英怪去位置分享
    導 讀 原神有很多精英怪,有一些精英怪分布位置比較隱蔽,大家對於這些精英怪地點並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