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野文人畫家被稱「揚州八怪」,到底怪在哪裡?

2020-12-14 輝仔有話說

清朝野文人畫家被稱「揚州八怪」,到底怪在哪裡?

一、揚州自古地傑人靈,人才濟濟。要在這個地方出名,本身極不容易,藝術金線較高。康乾時期,社會經濟較之前空前發達,而社會階層也更回固化。雖然清朝的統治已經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但不能排除漢人對「」當官「」這個命題的異樣心理。以「怪」稱之,最重要是因為與傳統儒家「學而優則仕」格格不入。這些文人畫家個個詩書滿腹,但都沒有當官,或者沒有當上要職,或者當一時間後由於種種原因而辭官。他們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有經天緯地的人生追求,但又不滿於官場的阿諛奉承,所以寄情於山水與筆墨之間,以書畫為寄託,也為生計,遠離廟堂,故稱之為「怪」。

揚州八怪

二、這些人總的畫風是不落俗套,但每個人又各有所長,甚至各有所「怪」。比如鄭板橋每次看到犯人遊街時都會畫一幅珠子給犯人當遮羞布。 而且畫不畫全看心情,明碼標價,明確不能賒帳。金農有才,但逢考不過,意志浮沉時遊歷全國。生計難當時也靠賣古董、抄佛經,甚至刻硯來增加收入。 這些人由於長期生活在民間與市井,又為了藝術上的突破,無論從畫畫的選材,畫作的畫風,都有極大的創新。所以時人以為怪,他們也樂此不疲,在怪的路上一路狂奔。

揚州八怪

三、中國歷史悠久,從三皇五帝開始,就用一些固定的帶數字的詞組結構指一類人或者一群人。這種情況多不枚舉,俯拾皆是。比如「竹林七賢」,「唐宋八大家」,「永州八記」等等。幾千年的歷史,好記基本上都用過了。來到清朝這個時期,在揚州活躍這個文人畫家群體,他們總的來說出身都比較低微。在封建等級十分森嚴的社會裡,稱他們為「賢」「家」可能都不太適合,或者說前人都用過了,所以就稱他們為「揚州八怪」了。

揚州八怪

相關焦點

  • 「揚州八怪」,怪在哪裡,是八個人還是一群人
    文/陳克斌說起「揚州八怪」,常常有人認為就是那八個在揚州賣畫的畫家,其實不然。「揚州八怪",是清.康乾時期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的總稱,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那麼,就竟「揚州八怪」是具體的八個人還是一批人,他們「怪」在哪裡?利用這個機會,弄弄明白。
  • 揚州八怪不是八個揚州怪咖?!
    無論是模糊的美術課記憶,還是無釐頭的搞笑港劇,大概揚州八怪這個名號大多人都聽過,然而這個名號代表的並不是八個揚州的書畫怪人,而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美術史上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
  • 【名家類聚】揚州八怪「怪」在哪裡
    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的「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又叫鄭板橋)、高翔和王士慎。此外,各書列名「八怪」的,尚有高鳳翰、華嵒、閔貞、邊壽民等,說法很不統一,今人取「八」之數,多從李玉棻說。揚州八怪,職業而已,不能說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有時含貶義。從康熙末年崛起,到嘉慶四年「八怪」中最年輕的畫家羅聘去世,前後近百年。
  • 揚州八怪到底哪八怪?
    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於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
  • 揚州八怪筆下的「四君子」
    據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的「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又名鄭板橋)、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書列名「八怪」的,尚有高鳳翰、華嵒、閔貞、邊壽民等,說法很不統一,今人取「八」之數,多從李玉棻說。揚州八怪生前即聲名遠播。李鱓、李方膺等,先後分別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見,或試畫,或授職。
  • 雅昌專稿 | 揚州八怪齊聚德基 畫人畫鬼嬉笑怒罵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揚州八怪將過去只圍繞士大夫階層的文人畫,推廣到民間,文人畫的題材由此擴大,有了溫暖世情與尋常煙火,他們是文人畫的還俗者,冷寂的文人畫壇由此變得熱情激蕩,煥然一新,別開生面。」著名書畫鑑賞家蕭平老師表示。揚州八怪」是清中葉活躍於揚州,畫風特立獨行的一個畫家群體。
  • 身殘志堅:揚州八怪中實力第一的竟是左手畫家!
    在「揚州八怪」之中只有一個北方人,他是山東青島人,名叫高鳳翰,字西園,號南村、南阜、丁巳殘人等。他才華橫溢,寫詩冠絕一時,作畫流傳後世,他還有一項最拿手的絕技——左手書畫。據說鄭板橋最佩服的就是高鳳翰,論實力他在「揚州八怪」之中也應該排名第一。而且,他的「金左手」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毫不誇張地說,他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出名的左撇子。只不過,他的左撇子不是天生的,而是無奈為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揚州八怪在書法的發展上到底有什麼作用?現在我們來看看
    畫家派書法由元代山水畫家倪攢、黃公望等首開先河,經明代文微明、唐寅等的進一步發展,到清代,畫家書派盛極一時,凡精於繪畫者,大多也精於書法,他們作書如作畫,通過書法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尋求情感的超脫。清代的畫家書派是一支由清初四大畫僧和揚州八怪組成的奇特隊伍,他們每個人的書法風格迥異,強調個性的解放,具有強烈的反叛精神,把傳統的審美法則置之度外。
  • 詩書畫相結合的藝術品,清代揚州八怪之首金農繪《蕉林清暑圖》
    將芭蕉當做獨立的主題進行創作,得益於宋代花鳥創作主題的增廣,再加上元代畫家注重文人趣味,到了明清兩代愛畫芭蕉的畫家就越來越多了。金農 蕉林清暑圖清代揚州有個很有個性的畫家就十分喜歡畫芭蕉,他甚至說過,「芭蕉葉,大禪機。」將芭蕉和宗教感悟聯繫在一起,可以看出芭蕉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這位個性十足的畫家就是名列「揚州八怪」的金農。
  • 坎坷波折的身世,不落窠臼的技法,特立高標的品行: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是清代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這些書畫家主要活動在揚州地區,推崇石濤、徐渭的潑墨技法,鄭燮(即鄭板橋)更是自稱「青藤門下走狗」。按照大多少人認可的說法,揚州八怪包括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八人。
  • 揚州文博場館遊揚州八怪之殿軍人物羅聘故居暨朱草詩林
    前面我們說了國人皆知的揚州八怪中名氣最大的那一位—鄭板橋,但說到揚州八怪之「羅聘」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位揚州八怪殿軍人物—羅聘。 羅聘(1733~1799),清代畫家。字遁夫,號兩峰。祖籍安徽歙縣,其先輩遷居揚州。「揚州八怪」中最年輕者。但其畫能兼擅眾長,自闢蹊徑,別具一格。
  • 十年一覺揚州夢——名臣、鹽商與畫家
    ︱楊暘︱提到「揚州八怪」,人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板橋的竹石、李方膺的松梅、邊壽民的蘆雁、華嵒的山花翠鳥一類。他們都是活躍於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揚州地區的畫家,畫史有時稱其為「揚州畫派」。關於「八怪」其說互有出入。
  • 他位列「揚州八怪」,為何書法仍不出名?原來是「怪」過頭了
    作為「揚州八怪」的一員,楊法位居其中,但名頭不太響。「八怪」是一個統稱。一個響亮的名詞有好處,可以讓人迅速記住,但也容易泯滅各自的個性差異,只落下一個「怪」字。楊法書法看待「揚州八怪」,最終還要回到個案本身。
  • 「揚州八怪」華嵒,工筆繪鳥蟲寫意繪花草,工寫結合清新俊秀
    善書,能詩,時稱「三絕」,為清代傑出繪畫大家,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清代中期,「揚州八怪」的出現,改變了當時畫壇的柔媚、頹靡之風。華嵒作為揚州八怪中的一員,他的繪畫藝術特別是花鳥畫藝術對清代中晚期畫壇以至20世紀的小寫意花鳥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紀從周:「八怪」之首說金農
    一說金農,書畫界的朋友一定知道,他是「揚州八怪」之一。諳熟近代史的建業兄則說金農列「八怪」之首,說其造詣遠高於人們熟悉的鄭板橋。還說金農詩書畫印俱佳,還精於金石文字、琴曲、收藏和考古鑑定,學識聲望均堪領軍。去年,我再到揚州,參觀「揚州八怪博物館」,最難忘那不起眼的西方寺內的「金農故居」。
  • 揚州八怪球迷會為支援武漢募捐近三萬元
    繼揚州球員吉翔為支持武漢協同八名蘇寧球員自費為武漢捐贈了一萬個N95的口罩以後,今天,揚州球迷也行動了起來。今天晚上,江蘇地區著名球迷組織揚州八怪球迷協會向武漢卓爾俱樂部的指定帳戶轉去了29649元善款,用於採購急需的醫療物資。
  • 揚州八怪球迷會為武漢獻愛心,募捐近三萬元!
    昨日,江蘇地區著名球迷組織揚州八怪球迷協會發出倡議書,為武漢募捐。截止目前,揚州八怪球迷協會第一批共收到93筆個人和集體捐款,共計29646元,目前這批愛情款已與武漢卓爾俱樂部對接,款項將匯至制定帳戶,用於採購急需醫療物資。揚州八怪球迷協會表示:為武漢加油,我們共飲一江水!
  • 黃慎是揚州八怪之一,他的畫自帶「標識」,讓人一眼知道作品優劣
    比如,中國古代書畫史上傑出的「揚州八怪」,他們的特點也絕非是常人能懂得,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八怪」之一的黃慎,只要知道他的一個習慣特點,一眼就能看出他的作品的好壞。究竟是什麼習慣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嘉德春拍預展拍賣品 「揚州八怪」鄭板橋的書畫印章在列
    揚州發布記者 王鑫 王璐2020嘉德春拍今天在北京預展,作為國內大型拍賣之一,每年的嘉德拍賣,都會吸引眾多關注目光。在今年的拍賣品中,「揚州八怪」鄭板橋的兩件巨幅作品,以及他的一枚印章,格外引人注目。而且,這枚印章上的文字,還是「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所寫。這是一枚鄭板橋自用青田石印章,印文為「燮何力之有焉」,邊款為「左氏妙合之語」、「門人於汝詵奉南阜老師命為其至友板橋公落墨開石作,老人指點成之」。此外,這次還有一枚「揚州八怪」之一羅聘的印章,為清代著名篆刻家董洵所刻,印文為「羅遯夫印」。
  • 冶春風情之揚州八怪宴
    西漢枚乘所作《七發》中有一段勸楚太子品嘗美食的文字,涉及多種菜餚、羹湯、飲料、飲食,當是淮揚一帶飲宴活動的反映。 在魏晉、南北朝而至隋唐、宋元期間,淮揚宴席有較大發展。明清時期,淮揚宴席的發展形成一個高潮。明萬曆年間《揚州府志》記載:「揚州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誇視江表。」這「制度」之中,就包括飲宴規格、規矩。清代康熙年間的《揚州府志》中則記載:「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揚州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