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氣候變化對病毒的傳播往往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儘管人們無法確定北半球回暖天氣是否會有利於新冠病毒傳播的阻斷,但南半球即將到來的冬季,已經引發對新冠疫情第二波高潮的擔憂。
美國最新發出信號,警惕新冠疾病成為像流感一樣的季節性疾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傳染病科主任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博士在周三的白宮記者會上警告稱:「美國需要為疫情的第二波做好準備,因為新冠疾病非常可能成為一種季節性的疾病。」
福奇博士曾多次在發布會上暗示疫情的季節性風險,這次他用了「非常可能」的表述,認為這種季節性模式與流行病學家觀察到的其它病毒具有相似性。
第一財經記者從最新的全球新冠確診數據統計發現,南半球主要國家疫情近日呈上升趨勢。截至3月26日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巴西、厄瓜多和智利四國確診病例數分別達到2738例、2554例、1211例和1142例,確診病例總數達到8000例左右,死亡病例數量也超過100例。
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分析顯示,位於更溫暖地帶的社區似乎在減緩新冠病毒疫情傳播方面擁有一定的優勢。研究稱,儘管赤道氣候帶國家和正處於夏季的南半球國家也已通報了確診病例的存在,但迄今為止,平均氣溫在18攝氏度以上地區的患者僅佔全球病例數的不到6%。
這一方面暗示了溫暖的氣候抑制了病毒的傳播;但另一方面,當前南半球已經出現的本土傳播,可能意味著新冠病毒比起過去的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對較高溫度更為耐受。確診病例數的增長也提出警示,隨著南半球逐漸進入冬季,第二輪的疫情高潮可能即將來臨。
美國的全球愛滋病協調員、川普政府冠狀病毒工作組成員黛博拉·比爾克斯(Deborah Birx)在最近一次發布會上稱:「北半球的流感通常發生在11月到4月。由於中國和韓國疫情暴發晚於11月,所以很難確定新冠病毒是否會在4月結束,或者往後順延。」
目前美國正在成為全球疫情的「震中」。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截至3月26日,美國確診新冠感染病例數達到68572例,其中包括死亡1031例。如果南美洲疫情暴發,那麼將對美國原本已經捉襟見肘的疫情防控帶來更大的挑戰。
世衛組織官員正在敦促各國採取迫切和積極的行動,試圖在確診病例相對較少、密切接觸者容易被追蹤和隔離的情況下控制病毒。他們還提醒各國決策者和公眾,不應因病毒與天氣之間可能存在的相關性而輕視此次疫情,仍需要採取強有力的預防措施。
「新冠疾病是全球性的疫情,隨著北半球氣候的轉暖,病毒的傳播速度會慢下來,但是很難根除。」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曹軍驥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要讓病毒徹底根除。我們需要技術方面的重大突破。」曹軍驥表示,希望在這一年中能看到技術方面積極的跡象。
最有效的預防措施來自於疫苗,目前中國和美國的科研團隊都已經進入到疫苗的人體試驗階段,極大地縮短了疫苗的研發進程。儘管如此,專家認為,能夠讓大多數人使用上疫苗還至少需要等上1年至1年半時間。這也提醒人們在重大技術突破尚未取得之前,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必不可少。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