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宏
泡菜最近又開始瘋狂,李子柒上傳了一段醃泡菜美食是視頻,其中有一段泡製白菜的畫面,不到2分鐘,卻遭到韓國網友的圍攻,甚至對她進行謾罵,表示泡菜是韓國的。
李子柒這段視頻以醃蘿蔔、醃榨菜頭、以及醃白菜的各種做法為題材,來作為「一物一生系列」的最後一部作品。其實,辣白菜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小部分,最後李子柒還用辣白菜和臘肉為食材,做了一道臘肉白菜煲。
甚至有些韓網友神評論說:「李子柒連個專門的泡菜冰箱都沒有,還好意思泡菜是中國的」。網友:不得不說我這是一種「奇思妙想」的腦迴路,也許彼國天天吃泡菜的導致的不可逆思維,有時間不得不說他們奉為「經典」的泡菜,在中國幾千年前就有,我還有個家常名字叫鹹菜。
韓國人民也就是口嗨,有泡菜冰箱怎麼了,我們民間祖傳的手藝,早已超過你們的冰箱,毫不誇張地講,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吃過媽媽做的泡菜。在中國泡菜也不單指白菜,還有蘿蔔、豆角、榨菜等等。
中國的醃菜本身涉及面就很廣,泡菜僅僅是一小部分而已,這完全和韓國沒什麼關係。中國的泡菜史可以追溯到3100年前的商代,在那個時候中國就已經有了「鹽漬菜」的做法,這是我國泡菜的雛形。泡菜的發展到了秦代時期便有了專用的文字表達「菹」,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記載:「菹者,酸菜也。」這也是泡菜在世界上第一個專用的文字。同樣在《詩經》中有這樣的描述:「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
關於泡菜在《周禮》中就有記載,並且在三國時期就有泡菜罈的出現。泡菜製作室採用厭氧發酵模式,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的記載:「作鹽水,令極鹹,於鹽水中洗菜,即內雍中。」完整地描述了泡菜的製作方法,和盛裝器皿,記載中泡菜:「泥頭七日便熟」。完整系統的描述的泡菜製作和成菜時間,也是較為規範的泡菜製作方法。
泡菜發展到現在,已經家喻戶曉,做法極為成熟。再看韓國總認為自己是「泡菜宗主國」,其實名存實亡,所用的泡菜大多為中國所產,佔據了韓國餐廳90%的市場。而韓國家庭製作泡菜也很少,幾乎靠買市面上購買泡菜食用。
去年,中國制定泡菜標準新聞後,韓國隨即稱「中國四川泡菜國際標準不適用韓國泡菜」。甚至韓國農林畜牧產食品部有官員出來解釋:韓國泡菜的英文名稱為「Kimchi」,而中國泡菜的英文名稱是「Paocai」。之後,華春瑩對此回應道,「有這方面的爭議嗎?我不太清楚。我認為中韓之間更多的是合作和共享。」
泡菜在韓國來說,也是幾個值得自豪的東西之一,儘管這門手藝和他們關係不大,但是卻很執著。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除了我們有最早的泡菜記載和文化以外,重要的是韓國本身不產白菜,我就問他們拿什麼泡。
不能說吃了泡菜就說是自己的,韓國起初是只學會了泡蘿蔔,後來中國的白菜傳入韓國後,才有泡白菜吃法,也就是今天韓國人說的辣白菜,其實韓國本身生產的少得可憐,全靠中國進口。
想想也挺是可悲,大國之間在搶科技、搶人才、搶資源,韓國卻忙著和我們搶泡菜。有句話說: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 可亡也。李子柒做泡菜遭韓國網友圍攻,對此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