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本奈良的「長安Style」

2021-02-06 國家人文歷史

經公眾號「看歷史」(微信ID:EYEONHISTORY)授權轉載。

奈良雖是一個只有38萬人口的城市,但其中卻有7個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建築,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東大寺。

 

該寺始建於公元745年,當時的寺名為總分國寺,由聖武天皇仿照中國寺院建築結構建造,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木造建築。寺內西松林中的戒壇院,則是為中國唐代鑑真大師傳授佛法而建的。

日本東大寺的鑑真像

走遍奈良,到處可見中國唐代的風景和建築,其中最能說明奈良與大唐密不可分的還要數唐招提寺。該寺由鑑真按唐朝寺院的規劃修建,極具盛唐的優雅與宏大氣勢。

 

據說,日本孝謙女皇還模仿中國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的字體書寫了「唐招提寺」的橫額。可惜的是,直到鑑真圓寂時,工程仍未完成。現在,唐招提寺的御影堂內仍供奉著鑑真大師的坐像,被尊為日本的國寶。

奈良城是在奈良時代(710年-794年)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作為京城的。那個時候的都城遷徙頻繁,奈良之前的都城在藤原京,為什麼要遷都呢?

 

據說因為藤原京比較狹窄,交通不便,而日本當時正值律令國家形成的時期,要模仿唐朝的律令,建立法制國家,為了表示皇城非常有權威性,所以想尋找一個地方,於是就到了現在的奈良,當時叫平城京。

 

實際上它建了好幾年,正式搬遷是710年。平城京完全是模仿唐朝的長安城,582年隋朝建立了大興城,唐朝取代隋朝以後又在原來的基礎上建成了長安城。

 

長安城從規模上要比平城京大四倍,在結構上完全是一種棋盤式的格局。長安有什麼那邊就有什麼,直到今天都保存得非常好。。

 

舉幾個例子,比如說,他們叫做「朝堂苑」的太極殿就完全模仿了大明宮的含元殿;還有一個大學寮,也是完全模仿國子監。可以說,平城京無論從格局上還是建築上都完全是唐朝的建築風格。

 

長安的格局在日本叫條坊制。但是日本的都城只有條,沒有坊,也就是只沿著城市的四周建牆壁,城內卻沒有。所以說中日之間最大的一個差別是城內有沒有牆壁,日本雖有城牆,但城牆裡面的坊沒有牆壁區隔。

 

為什麼沒有牆呢?第一個理由是沒有必要,因為那是和平年代。第二從日本人家的構造來看,日本人從古以來都不使用椅子,而是直接坐在地板上,而且家裡也根本沒有牆壁,只要用屏風等隔開就夠了。

 

所以古代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說是很開放的,根本不需要牆壁這樣的東西。這就是平城京和長安城的差別之一。

 

長安城和平城京的第二個差異是,長安城是北面有多餘的地方,而平城京是東面有,而東大寺就坐落在這裡。

日本人經常講他們是絲綢之路東邊的終點,就像朝鮮半島在中日文化之間起到同樣的媒介作用一樣。通過絲綢之路,羅馬、波斯的東西傳到中國後,又傳到日本,比如說奈良的珍寶館「正倉院」所收藏的很多東西都體現出羅馬和波斯文化的影響。

 

所以談到奈良時代,我們更多地把它看作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個融匯點,當然它受中國的影響比較大。奈良時代是「唐風」文化最突出的時候,到了平安時代,即794年都城從奈良遷到平安京後,日本就開始了向「國風」文化轉變的過程。

 

日本史學大家內藤湖南說過一個極端的話:「在日本,室町時代以前基本是外國的歷史,沒有日本的歷史。」但是日本式的東西在慢慢增長,即便是「唐風」文化,其中也有些日本獨特的東西在裡面。

 

拿日本的城市沒有牆這點來說,其中就有很多原因,比如成本問題、面積問題,因為城本來就小,增加牆比較擠。此外皇宮有牆,不許百姓有牆,這也是日本集團主義的一個特色:不希望跟別人隔離開,大家都在一起。

 

另一方面,「國風」文化也不意味著沒有「唐風」的影響,只是一個比例的問題,日本特色慢慢多起來了,「中國特色」慢慢少起來了。

 

室町時代才算有了日本成型的東西,像現在的二層樓建築、小拉門、紙糊的門窗,這是到了室町時代才有的。京都的金閣寺、銀閣寺就是那時建造的典型日本建築。

 

中日之間文化交流是不平衡的。日本人之所以在拼命地、努力地學習中國文化,因為唐朝擁有很悠久的傳統,是日本人所擁有的文化遠遠比不上的。

正倉院收藏的奈良時代「鳥毛立女屏風」第四扇(局部)

按照《隋書》的說法,日本在6世紀受到佛教影響之前都還沒有文字,從7世紀中葉的「大化改新」才開始接受律令制度。平城京是8世紀初期興建,所以到那時日本才擁有文字150年左右,是遠遠比不上中國的。

 

在「唐風」文化的時代,日本人的衣服完全模仿唐朝。但是平安時代以後,簡單地說日本服飾變成了不利於運動的樣式,這是因為,女性特別是貴族女性總是呆在家裡,這樣的生活方式影響了服飾和文學。這可以說是「國風」的因素,這樣的特色逐漸多起來了。

1944年,盟軍對日本本土實施了大規模轟炸。戰爭末期,幾乎所有的日本城市均遭到轟炸,但京都和奈良得以倖免。

 

奈良和京都的古建築保護得很好,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京都有意識地劃了三個區域:一是一定要保護歷史風貌的區域——這是不能動的;二是要新發展的區域,比如衛星城;三是新舊結合的地方。

 

三種區域各有各的法律法規去保護,比如不允許建六層以上的建築,連顏色都有特定要求,據說麥當勞的黃色都被要求改成橘黃色。

 

日本修復古建築的工期很長,先建一個比古建築更大的房子將其罩起來,然後一點一點拆,每一個拆下來的物品都標上號,將來完全復原。一個古建築要修好多年,而且每一件物品都復原到原來的位置上。

 

雖然戰後日本因京都金閣寺的火災而頒布了《文物保護法》,但是至今為止,地方的文物保護仍是非常困難的。

 

在日本,文物保護由政府的教育委員會承辦,很多教育委員會的考古專家又對保護文物和遺址非常熱衷。因為發掘的費用由政府和居民各負擔一半,所以像奈良這樣全是遺蹟的地方,居民們非常討厭考古學家進入自己的土地。

建築形式的變化和服裝、生活習俗的改變也有一定的關係。講一個事例:日本人什麼時候脫掉和服?是在城市化以後。因為有電車或公共汽車後,上班穿和服、木屐非常不方便。所以,「國風」文化和「唐風」文化的區別也有這樣一些關係在裡面。

 

為什麼日本人不太用桌子椅子?是因為建築高度,增加高度對建築本身的造價和安全性會有影響,近代有鋼筋混凝土以後抗震就沒問題了。

 

一旦形成了某種生活方式,再改變就會對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所以大家不太願意改變這種建築風格,這是一個方面。

 

另一個方面是從文物保護的角度,更多的人不太希望把過去傳統的東西扔掉,後工業社會的人和正處於工業社會的人想法是不一樣的。日本正處在後工業社會,很多人希望回到工業化前的景色和人情、鄰裡關係。

 

生活方式還影響了日本的建築,日本建築物裡面庭院發揮了很大作用,這是因為古代日本的女性一般是不會外出的,因此自然環境都是搬到院子裡面。院子裡面的樹木、花都很多,這些成了日本詩歌的題材,由此產生了獨具特色的美學。

 

自從有了鋼筋混凝土的建築以後,鄰裡之間的關係立馬就變得非常淡薄,人和人之間的互相信任都降低了。最初日本有很多公共澡堂,但現在幾乎沒有了。

 

過去很多日本政治家專門去澡堂赤身裸體給大家搓背,拉選票,很有用。現在人們住在大樓裡邊,對門是誰根本就不知道,因為相互之間沒有來往。

 

日本影片《三丁目的夕陽》描繪的是戰後初期的日本,人們住在大雜院裡,一家買個黑白電視,鄰居都來看,很高興。這對人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社會組織方式都有很大的影響。

 

人們獨門獨院地生活在自己的空間裡,將來的社會如何去組織,人與人之間如何去交流,恐怕也是迫在眉睫的一個大問題,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社會問題。

 

日本近代化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鐘錶支配了人們的生活,這是近代以前根本沒有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在現代城市生活上的區別在於時間觀念,日本人完全受秒針的支配。

 

在日本,坐列車如果晚了一二分鐘,列車員馬上就要道歉,由此可見日本人被時間支配的程度很嚴重。

日本建築和中國建築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比如中國建築講究對稱、平衡、穩定,故宮和四合院都比較典型。日本更多地是講究與自然的協調,它的建築可以無限制地在一邊延伸下去,並形成「借景」這種園林藝術的特色。

 

中國蘇州園林也講究借景,但圍牆的形式不太好。日本不講究圍牆,但非常注重園內和外面的景色協調一致。比如中國的頤和園雖然有萬壽山、昆明湖等園林景色,但從知春亭往北看,就會發現它講究的仍然是平衡穩重,隱含了政治藝術和傳統的政治原則。

 

從這兩個角度講,要讓古建築適用於現代生活,較好的規劃應該是尊重傳統,使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中國海軍能航母出海,繞不開這位狠抓裝備的海軍司令

劉華清說:「我抓航空母艦,我這輩子肯定用不上,我是為以後當海軍司令的人在做準備。」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五馬進京:新中國初期撤銷大區的臺前幕後

1952年至1953年冬春之交,新中國政壇發生一件盛事:「五馬進京」,即五大行政區首腦調入中央任職,包括西南局書記鄧小平、西北局書記習仲勳、東北局書記高崗、中南局書記鄧子恢、華東局書記饒漱石,董必武稱讚他們為「千裡駒」。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天國疲軟:洋槍洋炮的30萬太平軍為何攻不下1萬湘軍?

在持續46天的雨花臺戰役中,多達30萬太平軍與僅有1萬人的湘軍交戰,打死打傷湘軍5000餘人。但在付出萬人傷亡的代價之後竟然未能打破湘軍對天京的圍困,這是怎麼回事呢?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點擊圖片,查看所有往期雜誌

相關焦點

  • 日本奈良的「長安Style」
    據說,日本孝謙女皇還模仿中國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的字體書寫了「唐招提寺」的橫額。可惜的是,直到鑑真圓寂時,工程仍未完成。現在,唐招提寺的御影堂內仍供奉著鑑真大師的坐像,被尊為日本的國寶。  平城京:長安城的微縮版本  奈良城是在奈良時代(710年-794年)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作為京城的。
  • 奈良,日本古都很像長安--處處模仿大唐建築 鑑真坐像成了國寶
    特別是對於中國人來說,奈良古城廟宇所蘊涵的濃厚唐風,更給人一種回家的感覺。1、古都模仿長安建造  奈良和中國有著非常深的淵源。其著名的觀光名勝之一平城京就是模仿大唐的長安建造的。平城京曾是日本的都城,地處今奈良市西郊。公元710年,日本元明天皇遷都於此。平城京東西約長4.2公裡,南北約有2.7公裡,中央一條寬85米的朱雀大路,將平城京分為左京和右京。
  • 日本古城--奈良
    古奈良的歷史遺蹟:佛教廟宇、神道教神殿以及挖掘出來的帝國宮殿遺蹟,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公元8世紀日本首都的生動畫面,深刻揭示了當時的政治和文化動蕩和變遷。【漆息】金繕,珠寶,日本竹工藝,日本茶道具。微信號:qixitang33 奈良法隆寺 奈良有"東方的羅馬"之譽,日本人稱奈良為"精神故鄉"和"絲綢之路的東方終點"。早在3~5世紀山明水秀的奈良就是日本"大和國"的中心;公元6~7世紀,日本幾代天皇在此建都。
  • 奈良:日本千年古城如同超級公園,感受大唐遺風,這樣玩就對了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利用黃金周、年假去日本各地旅行,其中又以城市遊為主,東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戶和奈良等幾座城市都很受遊客的歡迎。大多數遊客去日本旅行,基本都是從東京出發,一路遊覽到大阪,最終以奈良作為觀光旅行的結束地。
  • 在日本奈良旅行,不用去動物園大街都是小鹿,手握餅乾追著你奔跑
    南入口就有奈良公園的環線巴士可以到近鐵奈良站和JR奈良站,單程只要100円,也可以搭乘這個巴士從車站到奈良公園各景點,一般情況下是15分鐘一班,具體每站發車時間站牌上都有註明~身穿JK制服,在大草坪裡和小鹿互動,擁有了餅乾你就擁有了控制權,背著的包包裡有零食,她們就會一直圍繞著你,用嘴巴去碰你的寶寶,野蠻的時候甚至直接叼走,有一次旅行的時候,有一個鹿著急了直接前腳跳了起來
  • 日本奈良、大阪.散步趣
    奈良、大阪.散步趣每年都要有一趟日本的小旅行,是我跟老大旅行多年的默契,連續兩年都去了東京之後,這次選擇重返熱情的關西,到奈良、大阪走一走。因為太晚才換機票,只能選在相對冷門的9 月出發,不是櫻花季也沒有紅葉可看,剛好把行程重點放在奈良跟大阪,細細地賞玩了奈良的廟宇及法隆寺、重遊了10 幾年前跟好友冠一起去過的USJ 、還剛好遇到日本職棒補賽,讓我們有機會到甲子園棒球場看了場熱鬧的阪神與巨人之戰。行程的最後就在大阪市內散步,帶老大重遊大阪幾個重要的景點,還留了一整天在道頓崛、心齋橋一帶逛街,買得好開心。
  • 140 日本奈良時代,女人當家的時代
    東亞歷史第140篇:日本的奈良時代。 持統天皇在公元649年遷都到藤原京(奈良縣橿原市),在她以前,日本的京都都是半永久的,只供一任天皇使用。持統天皇希望藤原京建好後,將來所有的天皇都繼續使用藤原京。然而在公元710年,第四十三代元明天皇又將國都遷往平城京(今奈良縣北郊)。
  • 在日本一個比京都歷史悠久的城市,那就是奈良
    提起日本古城,很多朋友第一次想到京都,從8世紀到19世紀,被稱為「平安京」的京都一直是日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然而,還有一個比京都歷史悠久的城市,那就是奈良。日本天皇派遣大批隋/唐使節來華學習先進文化和技術後,還想建設一座類似於長安的首都,因此,平城京,日本的第一個首都,建立在長安在中國,平城京的另一個名字是奈良。
  • 道宣理想化寺院之範例——對長安西明寺與奈良大安寺之關聯的考察
    應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邀請,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王靜芬老師於近日發表了以「道宣理想化寺院之範例——對長安西明寺與奈良大安寺之關聯的考察」為題的講座。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韋正教授主持本次講座。在講座開始,王靜芬老師首先交代了長安西明寺與奈良大安寺兩座寺院的建築背景及主要相關人物。西明寺建造於唐長安城內。
  • 去奈良只為看鹿?這個旅行虧大了!
    每當提到日本的奈良,大蛙相信很多人腦海裡第一浮現的就是那裡的鹿。可以說,已經紅出圈的奈良神鹿已經成為了奈良的代名詞。但是如果去到奈良旅遊,卻只是為了看鹿的話,這趟旅行真的虧了!在日本酒業有著無可取代位置的奈良有著許多有名的酒窖。奈良除了傳統的米酒外,還有許多女生喝也沒有負擔的顏值味道兼具的美酒。對酒文化感興趣的朋友來這裡旅遊就再合適不過了。奈良雖然擁有著無數的歷史遺蹟,但是其大自然也被保護的很好,森林在奈良佔據了七成的位置,這樣的奈良放眼望去都是綠色,這樣一個古文化和大自然相結合的地方有著別樣的魅力。
  • 奈良「堂本剛」踩點之旅:餵鹿以外的奈良旅行提案
    如果你想要策劃一場餵鹿以外的奈良之旅,又或者你是傑尼斯偶像KinKi Kids成員堂本剛的粉絲,千萬別錯過以下地點!為奈良多留一些時間,體驗此地悠哉的步調,才是打開奈良魅力的正確之道。▋用偶像的溫柔視角去旅行!
  • 比京都更古老的日本城市,仿造大唐長安而建,有世界最大木質建築
    日本奈良街景日本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遊客出國旅行的首選目的地之一,這個國家不僅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發達的公共基礎設施,還有著非常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在很長的歷史時期裡,日本都將中華文明視作學習的榜樣,通過模仿和創新,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文明體系,由於日本對古蹟和文化進行了非常好的保護,所以在這個國家,我們甚至能看到古代中華的影子。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座比京都更加古老的日本城市——奈良。
  • 中日「文化圈」:蒸蒸日上的日本奈良文化,離不開唐朝的開放政策
    日本在大量吸收唐文化之後發生了全方面的轉變,產生了被稱做「奈良文化」的社會提升,也由此影響了日本之後的歷史。當時長安、洛陽等大城市是文化圈的中心,每當有著名學者、詩人的作品問世就會引來搶購,其中就包括這些日本的遣唐使,洛陽紙貴的故事也有著日本的參與。在揚州、長安、洛陽、益州等大城市,都有學者和僧侶被邀請去往日本的情況,最著名的就是鑑真法師東渡,不僅帶去了佛教的真法,還將中醫、草藥等各種知識帶到了東瀛。
  • 刷屏的櫻花、奈良小鹿、心動的美食,欠日本的旅行,該還了
    原本對春節期間中國遊客抱有期待的日本旅遊業,受到巨大影響。近期的微博熱門,沒有中國遊客的供養,奈良的小鹿餓到吃草啦!在奈良公園裡,由於遊客的驟然減少,管理員已經禁止遊人挑逗小鹿,因為它們太餓了,等不及就要出擊了。
  • 《從長安到日本:都城空間與文學考古》:文學考古如何見證長安歷史
    全書的核心議題,即對在唐朝滅亡以前和以後日本建設國家的不同階段,日本文學文本中亦真亦幻的「真實長安」和「意象長安」進行了絕妙的對比,並將之落實到「東亞都城時代」長安都城真實空間在日本的復刻、變異和折射這一歷史背景中深入理解。
  • 不看後悔,日本旅遊高能提醒,奈良的鹿、日本人的民宿和馬雲的紅包
    在我看來,那就是它們最近都可能和在日本的你發生關聯。比如你去奈良餵鹿,那就要小心這種看著很萌的動物,不小心撞傷了你;你萬一住的是民宿,還要小心日本人的規矩;至於馬雲的海外旅行紅包,真實存在且包大,尷尬的是,很少人相信這是真的,甚至根本就不care認領。
  • 日本自由行旅行攻略
    東京機場羽田機場是距離東京市區最近機場,也是日本國內最大的空中門戶,可由此搭乘飛機前往海外或者日本各地有著眾多餐飲店及商店,重現江戶時代街景的「江戶小路」,已逐漸成為眾所矚目的觀光景點。(標誌如下圖所示)新宿站新宿站每日使用人次,以出入閘人次計算,JR路線為157萬,屬日本第1位!作為日本首屈一指的商業街,相對於銀座的高大上,新宿更有一種接地氣的感覺。在這裡雖然有奢侈品,但是更多的是親民價格的衣服,藥妝等。
  • 2019奈良賞櫻勝地推薦!日本奈良人氣櫻花景點6選
    奈良公園・地址:奈良県奈良市雑司町・春日野町・交通方式:自近鐵奈良車站步行約5分鐘/從JR奈良車站搭乘奈良交通巴士(市內循環外回り方向,車程約9分鐘)再於「東大寺大仏殿・春日大社前」車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佐保川
  • 【遊學|穿越絲路】日本·奈良時代(一)
    大化革新期間改變之前天皇一代一遷都的傳統,694年(武則天延載元年)在「大和三山」所包圍的古大和國平原上模仿唐長安建設日本前所未有的大都城——藤原京。關於藤原京的平面布局,歷來以仿長安為主要觀點,但除了宮室前大道將京城對稱分開的特徵,宮城居於城中央的布局不得不使人聯想到漢魏洛陽城,甚至有研究者聯想到《周禮》。
  • [諸神講堂]日本古代之奈良時代
    今天講解日本古代之奈良時代<一>筋書き(概要)1、前期(710年平城遷都~729年長屋王の変)2、中期(729年~764年藤原仲麻呂の亂)3、後期710年、元明天皇は律令政治を行う新しい中心地として、平城京(奈良)を遷都しまし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