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1月,東野在天津抓了個不起眼的國軍專員,為何要公審槍斃?

2020-12-14 史源歷史專欄

49年1月,經過34萬東北野戰軍部隊的猛攻,陳長捷頑固率軍據守的天津城池被攻破,這座華北地區舉足輕重的工業城市得到解放。在天津城內,我軍抓獲了一名叫做「羅鎮」的國民黨專員,此人在國軍當中並沒有多少實權,卻在不久後的1950年落得公審槍斃的結局。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要了解的是,解放戰爭中我軍對於被俘虜的國民黨軍官兵,很少有動用極刑的。一是因為戰爭沒有結束,很多原國軍官兵經過教育轉化之後,能夠很快補充我軍作戰力量,轉過頭來為解放做貢獻;二是國民黨中高層被俘軍官中,不少人早年其實也參加過抗戰,所以功是功過是過,對這些人我們是不會處決的,基本都會給予改造重生的機會,並適當安排出路。就比如天津戰役中被俘的敵軍最高指揮官陳長捷中將,被關押在管理所充分學習改造後,也在1959年獲得自由返回社會。那麼這個同樣在天津之戰被俘,官並不大的羅鎮怎麼會被槍斃呢?

羅鎮不是此人的真名,而是為了逃避罪責使用的名字。羅鎮原名邢仁甫,如果只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所作所為,其實不必專門化名隱瞞身份。那麼羅鎮究竟是要隱瞞什麼事情呢?原來此人在抗日戰爭時期有過兩次罪大惡極的行為:一是叛變八路軍,組織殺害8名冀魯邊軍區同志;二是叛國當漢奸,成為日偽津南六縣挺進總司令。這兩項的任意一項,都足夠槍斃。所以這個「羅鎮」被公審槍決,並不是因為他國民黨少將的身份,而是因為此人早年無法被原諒的黑歷史。

二十年代末期邢仁甫參加過軍閥混戰,在行伍之間練就了一定的軍事本領,後又秘密加入我黨參加地下活動,抗日初期需要軍事人才,邢仁甫憑藉這身本事逐漸在軍隊中成長提升,歷任旅長、冀魯邊軍區司令員等高級指揮員職務,如果能夠一心抗戰,個人的前程無疑非常光明。然而此人舊習氣難改,當上司令員之後生活日益腐化,養起了情人並貪汙3萬多元公款。這些事情在1943年被上級查清,勒令其到延安總部學習改造。

邢仁甫因為懷疑是副司令員黃驊揭發,才導致自己丟了軍權,竟然懷恨在心組織心腹謀殺了包括黃副司令員在內的8位戰友,隨後畏罪投敵,成了一名可恥的漢奸。日軍1945年戰敗之後,邢仁甫搖身一變成為「羅鎮」,加入國民黨軍陣營參加內戰,繼續和人民為敵。1949年平津戰役爆發時,他已經成為國民黨少將專署專員兼任保安司令,並具有軍統特務背景。戰役結束後,此人被抓獲,經過審訊發現「羅鎮」就是當年罪大惡極的叛徒邢仁甫。1950年,邢仁甫無可爭議地迎來了槍決的命運。

相關焦點

  • 八路軍級別最高叛徒,115師旅長,軍區司令員,叛逃7年後公審槍斃
    八路軍級別最高的叛徒是誰,他擔任過115師教導第六旅旅長,冀魯邊軍區司令員,如果繼續革命下去應該能在授銜時獲得中將,可是他卻選擇了投敵,實在是非常可恨,在叛逃7年後被我軍抓獲,經過萬人公審大會的審判,被判處死刑。
  • 解放戰爭:49年天津戰役,東野的炮兵為何神準?城防圖已提前到手
    而平津戰役的主要戰事,是49年1月東北野戰軍34萬大軍,用1天多的時間便攻克了鐵桶陣一般的天津城。為何如此順利呢?在經典影視作品《潛伏》中,曾有我軍特情人員餘則成鬥智鬥勇,將掌握國民黨天津城防布置的參謀轉移到東野部隊的一幕。那麼真實歷史中,真的有「餘則成」這樣的人物,提前幫東野搞清了陳長捷的布防安排嗎?我們來一探究竟。
  • 國軍中將王慧生,1949年聯合龍雲宣布起義,但解放後為何被槍斃?
    1948年8月,此時解放軍已橫掃江南大部,盧漢與黃紹竑、賀耀祖、王慧生等國民黨高級軍政人員聯名發表聲明,宣布起義,脫離國民黨政府。 但鮮為人知的是,當時和盧漢一起宣布起義的國軍中將王慧生,卻在解放後被槍決,這是為何呢?他做了什麼事?
  • 遼瀋戰役,國軍守將範漢傑的疑兵之計被東野識破,錦州成甕中之鱉
    1948年9月12日爆發的遼瀋戰役,為達到將關外55萬國軍鎖閉在東北地區的戰略目的,解放軍東野40萬大軍從松花江北岸南下躍進近千裡路程,對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咽喉要塞---錦州地區,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錦州國軍守將範漢傑所部15萬人馬則分布在錦州、錦西和葫蘆島一帶,其中10萬餘人在錦州核心區域,5萬餘人在錦西、葫蘆島地區。東野先遣兵團的冀察熱遼軍區3個獨立師包圍了興城,並一舉攻佔了綏中,徹底切斷了東北與華北聯繫的鐵路交通。
  • 王牌大PK:東野第1縱隊與國軍整編74師,哪一個戰鬥力更強
    到1947年3月,也就是孟良崮戰役開始前夕,整編74師又恢復三旅九團編制,但是新增加的3個團:51旅的153團、57旅的169團、58旅的174團剛剛組建,沒有來得及參加孟良崮戰役,還在後方安徽整訓,後來成為重建的74師的基本力量。
  • 遼瀋戰役,廖耀湘以12萬人對東野40萬大軍,為何不選擇起義?
    遼瀋戰役,廖耀湘以12萬人對東野40萬大軍,為何不選擇起義? 1948年遼瀋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國共兩軍真正意義上的首場戰略決戰。被殲滅的國民黨軍47萬東北部隊中,最精銳的部分毫無疑問就是廖耀湘擔任司令官的國軍第9兵團,兵團總人數超過12萬,下屬5個軍中包含了2支王牌軍(全美械的新1軍、新6軍)。這個兵團實力之強,冠絕全國的國民黨軍部隊。但9兵團在遼西平原被40餘萬東野大軍死死包圍後,實際已無多少突圍希望。既然如此,廖耀湘當時為何不像長春的曾澤生將軍一樣選擇順勢起義,而是要硬拼後被俘呢?
  • 1950年,偉人親自下令抓捕並槍斃一位小學校長,這是為何?
    建國後,1950年11月,偉人親自給湖南省人民政府發了一封電報:湖南省人民政府,著即查明茶陵羅克紹此人是否還在?在之從速逮捕。得到偉人電報的湖南人民政府迅速查明此人,公安人員立刻行動,並在茶陵縣江口小學抓捕擔任小學校長的羅克紹,送往長沙並槍斃。
  • 解放軍不殺俘虜,國軍中將謝文東被俘後,公審後立即槍斃是為何
    謝文東是個典型人物兒,其實,從一開始參軍之時,他的拳腳功夫只不過得到了一些彰顯,並不代表他本人有多高的思想覺悟,更缺乏對人民困苦深切的體驗和同情。他就像一根沒有堅定立場的牆頭草,有奶就是娘,有飯就是爹。
  • 縱隊以下,為何華野和東野是師,其他野戰軍是旅
    抗戰勝利後,為了適應和國軍展開大兵團作戰需要,1945年10月7日編組晉冀魯豫野戰軍,其中原冀魯豫軍區部隊編組為一縱,即楊蘇縱隊,原定於去東北,後來情況有變改歸晉冀魯豫野戰軍建制,後又增編十一縱。原冀南軍區野戰部隊番號為三個獨立旅,集體劃編為二縱,後又陸續增編10縱、14縱。原太行軍區部隊編為三縱和六縱,原太嶽軍區部隊編為四縱,後增編八縱、九縱。
  • 1948年後,東野12個主力縱隊改編後,多出的6軍是誰領軍?
    1949年3月11日,東北野戰軍正式改稱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東野的縱隊也被改稱為軍。當時,東野有12個縱隊,也正是這12個縱隊,一路徵戰從東北一直打到了關內。 按說第四野戰軍改編後,也應該對應12個軍,可第四野戰軍卻有18個軍,那麼,多出來的6個軍是怎麼來的?統軍的將領又是誰?
  • 東野的王牌主力師為何是5師?17分鐘大破錦州,林彪:好作風
    本文精彩之處還在後面,您一定要耐心讀完,絕對會有收穫!解放戰爭中林彪指揮的東野是在各支部隊中名聲最大的,常有東野旗下無弱旅,林彪帳下盡雄獅的美譽。而東野中最受林彪器重的當屬2縱5師。這支部隊常在攻堅戰中用作正面戰場的突擊手,屢立奇功,被同屬東野的兄弟師稱為東野頭號主力師。
  • 解放天津:強攻將有重大傷亡,劉亞樓提三原則,傷亡率降至6%
    一、謹慎的東野:打一步說一步1948年11月2日,遼瀋戰役基本結束。東野正處於休整之中,大量城市需要鞏固,數十萬國民黨降兵需要消化吸收,東野全軍上下都以為要休整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有新的作戰任務。談判會面地點設在天津城南的楊柳青,劉亞樓的指揮所就在附近,本可以很快趕到,但他卻讓司機到天津發電廠繞了一圈,磨蹭了將近1小時才到。見面時還向陳長捷的談判代表石作韶等人道歉說,城北道路狹窄,老百姓的房子被國軍燒了,都在攔路告狀,車太不好走了,所以遲到了。
  • 解放蘇州後,國軍一參謀長越獄逃跑了,公安局長卻說是件好事為何
    在1949年4月時,蘇州城被徹底解放,國軍一位叫做王群生的參謀長被我軍俘虜了,隨即被關進了監獄中。然而,由於當時的監獄設施都十分的差,緊鄰監獄的外面都是成片的稻田。於是,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深夜,王群生就在監獄的牆根處挖了一個大洞,就從這個大洞逃跑了。
  • 平津戰役中,唯一喪命的國軍軍長,臨死前質問傅作義:為何不救我
    與東北相鄰的華北地區,原本傅作義集團佔據兵力和實力的雙重優勢,60萬大軍一直壓制著30萬華北解放軍;而隨著東北的全境解放,華北形勢也驟然逆轉,一旦百萬東野大軍入關作戰,華北國軍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變成第二個衛立煌集團。
  • 解放戰爭:國軍4個10萬人級的主力兵團,為何有3個戰績拿不出手?
    兵團這一級單位,在解放戰爭時的國民黨部隊中長期存在,但規模化使用則是1948年以後,所以下面不討論1947年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的3個兵團。48年之後的國民黨兵團,公認實力最強的是第9、第12、第2和第7兵團,四個兵團沒有一個規模小於10萬人,堪稱國軍當時的戰力精華。不過這其中僅有第7兵團整體表現還算突出,其他3個的戰績基本拿不出手。為什麼會這樣呢?
  • 國軍五大主力,為何在解放戰爭中慘遭失敗,蔣介石追悔莫及
    其成長於早年民國軍閥混戰、而在內戰中戰績出色,其部隊主管皆為皆為黃埔畢業生,素有才能,作戰英勇,是典型的國軍主力王牌部隊。1943年長江石牌要塞保衛戰被當時的報寓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可見其戰果及意義之大。而其在這一次地與日軍作戰中的英勇表現,成為了第一批換裝美式裝備的部隊。在隨後與日軍作戰的過程中,變現更加突出,予與日軍重創。
  • 1949年解放軍俘虜一保安司令,審問後得知,他是6年前的叛徒
    人的一生往往會經歷無數個坎坷,我們要做的是不忘初心,而不是中途迷失自我,走進罪惡的深淵。 1949年冬季,解放戰爭已經臨近尾聲, 平津戰役 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華北第二大城市天津。當時解放軍在清算俘虜時發現有一個 國民黨 的高官在其中,此人是國民黨專員兼任保安司令,他的化名為羅鎮,真實名字是邢仁甫。
  •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哪3位國軍高級將領堅決反對?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月,時任國軍華北最高長官的傅作義召集所有師級以上幹部,當眾宣布了自己的起義決定。當副官一字一句念完協議後,臺下的高級軍官們譁然,一時之間大家陷入沉默。支持的人自然是暗自鬆了口氣,一句話都不說;而反對的人雖然不滿,也沒有敢在這個地方大聲抗議的。不過這種寂靜只持續了半分鐘。
  • 1975年,第7批戰犯被特赦,這最後被特赦的3個國軍特級戰犯都有誰
    1975年,第七批特赦,特赦人員包括3名偽滿洲、偽蒙疆自治區人員,290名國軍戰犯,共計293人。這次所有的戰犯都被無條件釋放,毛主席曾說:「一個不殺,都放了算了,強迫人家改造也不好。放戰犯的時候,要開歡送會,請他們吃頓飯,多吃點魚、肉,每人發100元零用錢,每人都有公民權。」那麼,1975年,第7批戰犯被特赦,這最後被特赦的3個國軍特級戰犯都有誰?
  • 國軍王牌軍「泰山軍」,是一支抗日勁旅,三個師長的命運都很悲慘
    這個軍就是國軍第十軍,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大放異彩,但這個軍三個師長的命運都很悲慘。1942年1月1日,日軍第3師團渡過瀏陽河,從東南方逼近了長沙守軍的前沿陣地。駐守長沙的就是國軍第十軍,薛嶽將軍運用天爐戰法,誘敵深入,將第3師團合圍,使日軍損失慘重,只有少數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