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的王牌主力師為何是5師?17分鐘大破錦州,林彪:好作風

2020-12-08 俠客論春秋

在閱讀本文前,麻煩您點點上面的「關注」哦!您的關注是筆者最大的動力!完全免費!本文精彩之處還在後面,您一定要耐心讀完,絕對會有收穫!

解放戰爭中林彪指揮的東野是在各支部隊中名聲最大的,常有東野旗下無弱旅,林彪帳下盡雄獅的美譽。而東野中最受林彪器重的當屬2縱5師。這支部隊常在攻堅戰中用作正面戰場的突擊手,屢立奇功,被同屬東野的兄弟師稱為東野頭號主力師。特別是在錦州攻堅戰中,該師17分鐘就突破了錦州城,為解放東北奠定了基礎,由此也受到了林彪的大加讚賞。

1948年當遼瀋戰役的槍聲打響後,5師的戰士們根據林彪的指示迅速攻下了錦州城北的義縣,將錦州城團團包圍。錦州是國民黨在東北的戰略要地,錦州失,則東北失。蔣介石迅速調集了各路人馬,數十萬的國軍從四面八方馳援而來。面對來勢洶洶的國軍,攻陷錦州勢在必行,越快越好。

於此同時東野的最好指揮官林彪和羅榮桓也不甘示弱,緊急部署東野各部阻擊錦州的國民黨援軍。錦州城外烽火連天,硝煙瀰漫。解放軍毫無畏懼裝備優良的國軍部隊,將他們死死的擋在了馳援錦州的途中。

為了徹底粉碎國軍增援錦州的最後一絲夢想,錦州城下的5個縱隊和16個師也迅速發起了攻打錦州的攻堅戰。

越早拿下錦州對外圍戰場上的東野各路部隊越有利,夢想破碎的越早,國軍戰力喪失的越快。隨著指揮部的一聲令下,炮兵縱隊的數百門大炮齊聲轟鳴,像雨點般的炮彈打到錦州堅固的城牆上。

經過一番轟炸之後,錦州城的西北門終於被炮火轟開了一絲的裂縫。負責正面進攻的5師見有插針之地,迅速的向裂縫處發起了攻擊。然而守城待援的國軍也不是散兵遊勇,迅速組織了防禦力量,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嚴陣以待。

國軍的重火力武器對準了前來奪關的東野戰士,在陣前布置的諸多障礙的掩護之下,打退了戰士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但戰士們毫不畏懼,手持著手榴彈輪番轟炸著躲在裂縫之後的國軍部隊。

這條裂縫奪取錦州的最佳地點,陣地上的雙方部隊都心知肚明。為了阻擋住東野的進攻,國軍多次衝出城外,試圖阻擋住5師戰士們的猛烈進攻,而負責攻城的5師也毫不示弱多次打退了國軍搶奪陣地的進攻。

在反覆的爭奪中,一名5師戰士終於憑藉著手中的手榴彈炸開了一條血路,推進到了裂縫之前。他將手中的手榴彈塞進了裂縫當中轉身就跑,可沒跑幾步就發現地上有一顆冒著白煙的手榴彈。此時的他已經沒有了考慮時間,一把抓起手榴彈又丟了進去,結果再次被丟了出來。眼見著手榴彈就要爆炸了,他再次撿起了手榴彈之後順手推了進去,然後用手死死的頂住了裂縫。

此時的後方指揮官大喊了一聲快回來,可這位戰士只是從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看了看遠處的東野兄弟。隨著一聲巨響,這條裂縫處揚起了一片塵土,裂縫處也陷入了短暫的寂靜。而這位戰士也隨著塵土倒在了戰場上。他就是在錦州攻堅戰中壯烈犧牲的烈士梁士英。

不知道是誰喊了一句"為梁士英報仇",5師的戰士們衝著梁士英炸開的那個缺口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僅僅17分鐘之後,戰士們踏著國軍的屍體進入了錦州城,與城內的國軍展開了激烈的交火。

面對突入城內的解放軍,國軍瞬間變的慌亂起來,此時助攻其他幾個城門的戰士們也發起了猛烈的進攻。經過31個小時的奮戰之後,城內的國軍徹底放棄了抵抗。城內的國軍60軍眼見援軍無望,在軍長曾澤生的帶領之下選擇了投降。

拿下錦州城後,梁士英的事跡在東野各部迅速傳播開來。一向不苟言笑的林彪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也徹底的動容了,在面對東野戰士時,他稱讚著說5師的戰士好作風。然而5師的戰績並沒有就此結束,拿下錦州之後,又繼續擔任正面戰場的主攻手相續解放了瀋陽和長春,為我黨掌控整個東北立下了赫赫戰功。大反攻作戰展開之後,5師又隨部走出東北一路南下,從松花江打到廣西,打的國軍聞風喪膽,一觸即潰。

新中國成立以後,已經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9軍116師的5師又率先進入了朝鮮戰場,與美軍展開了殊死一戰。在國際戰場上又打出了志願軍的威風,將聯軍趕出了朝鮮,成為一支無往不勝的軍中王牌。

後語: 希望朋友們每天定時閱讀本號文章,不然會錯過很多你想看的東西!如果覺得本文寫的還不錯,可以在下面點個讚!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相關焦點

  • 東野旗下無弱旅,林彪帳下盡雄獅,5師的戰士們用生命打開錦州城
    林彪遼瀋戰役由林彪指揮的東北野戰軍負責,當時他給將領們下的任務就是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拿下錦州城,當時還派出了兩個縱隊去阻擊國民黨增援錦州的部隊,隨即爆發了黑山阻擊戰和塔山阻擊戰。而負責攻城的則是剩下的5個縱隊,共計16個師。國民黨的增援部隊也接到了死命令,不惜代價增援錦州城,這極大的考驗這阻擊隊伍的戰鬥力和攻城部隊的攻城速度。
  • 切斷東野後勤補給線的廖耀湘為什麼沒能阻止東野解放錦州?
    1948年9月12日,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簡稱東野)南下解放錦州,遼瀋戰役正式開始。戰役開始後,蔣介石調部隊組成了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廖耀湘兵團),意圖東西夾擊圍攻錦州的東野主力。但由於各種原因,廖耀湘並不想直接救援錦州。
  • 遼瀋戰役最慘烈的惡戰,東野命令:讓敵在我陣地前屍橫遍野
    林彪決心以2、3、7、8、9縱及6縱17師,共計16個師的兵力,加強炮縱主力,用於錦州攻堅;以4、11縱及2個獨立師,共8個師的兵力用於錦西阻援;以12個獨立師、加強炮縱一部,繼續圍困長春;將12縱配置在昌圖,防長春守敵出逃;5縱、6縱(欠17師)、10縱、1縱3師、獨2師、騎1師,共計11個師的兵力,負責牽制瀋陽之敵,
  • 遼瀋戰役中的東北野戰軍「第一主力師」,曾鏖戰平型關,所向披靡
    遼瀋戰役中,東北野戰軍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在眾多能徵慣戰的部隊中,第2縱隊第5師打出了軍威,戰績卓著,令人矚目,堪稱東北野戰軍「第一主力師」。在遼瀋戰役第一階段,錦州戰役是場重頭戲,而在攻打錦州之前,能否順利拿下義縣,則成了整場戰役的關鍵。
  • 八路軍改編後,為何115師擁有8個團級單位,而其餘主力師僅6個?
    也因為這樣,八路軍初期的三大主力師115師,129師以及120師,實際上已經不是丙種師,甚至有的達到了甲種師的標準。比如由紅1軍團和紅15軍團改編而成的115師,這支八路軍中最精銳的部隊,除兩旅四團的正常編制外,還下轄一個獨立團,一個教導隊,一個隨營學校,一個留守處。
  • 第四野戰軍八大王牌師,師長在建國後,都是什麼軍銜?
    當時任第四野戰軍總司令的是林彪。第四野戰軍可以說是四大野戰軍中戰功最多的一支部隊,同時也是解放戰爭中的主力軍。在這支部隊裡人才濟濟,戰將如雲。其中還有幾個王牌軍,例如38軍,39軍,40軍,43軍等,王牌軍下還有八大王牌師。那麼這八大王牌師的師長是誰?他們建國後又是什麼軍銜?
  • 遼瀋戰役,國軍守將範漢傑的疑兵之計被東野識破,錦州成甕中之鱉
    錦州國軍守將範漢傑所部15萬人馬則分布在錦州、錦西和葫蘆島一帶,其中10萬餘人在錦州核心區域,5萬餘人在錦西、葫蘆島地區。東野先遣兵團的冀察熱遼軍區3個獨立師包圍了興城,並一舉攻佔了綏中,徹底切斷了東北與華北聯繫的鐵路交通。
  • 林彪給四縱發電:我只要塔山,八縱一連長畏懼放棄陣地,已被槍決
    1948年9月,遼瀋戰役正式爆發,在以林彪為總司令的東北野戰軍,開始了對國民黨部隊的圍殲,錦州一戰,成為此次戰役中的重要一環,打下錦州,便可以切斷東北國民黨部隊和華北國民黨部隊的聯繫,呈「關門打狗」,毛主席為此特別發電:在一個星期內攻佔錦州。
  • 他號稱是中國的鐵血巴頓,也是李雲龍、丁偉原型,林彪愛將,沒留財產...
    抗日戰爭時在新四軍第三師工作,抗戰勝利後跟隨黃克誠前往東北開展工作,擔任東野五師師長,所部以「猛衝、猛打、猛追」三猛著稱,擅長打運動戰,是當時東野的主力師。1946年國民黨在東北制定了「先南後北」的作戰方針,企圖奪取東北全境。為了粉碎敵人「南攻北守」的計劃,迫使其兩線作戰。東北野戰軍從1947年1月到3月,先後三次南渡松花江作戰,史稱「三下江南」。
  • 遼瀋戰役,廖耀湘以12萬人對東野40萬大軍,為何不選擇起義?
    遼瀋戰役,廖耀湘以12萬人對東野40萬大軍,為何不選擇起義? 1948年遼瀋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國共兩軍真正意義上的首場戰略決戰。被殲滅的國民黨軍47萬東北部隊中,最精銳的部分毫無疑問就是廖耀湘擔任司令官的國軍第9兵團,兵團總人數超過12萬,下屬5個軍中包含了2支王牌軍(全美械的新1軍、新6軍)。這個兵團實力之強,冠絕全國的國民黨軍部隊。但9兵團在遼西平原被40餘萬東野大軍死死包圍後,實際已無多少突圍希望。既然如此,廖耀湘當時為何不像長春的曾澤生將軍一樣選擇順勢起義,而是要硬拼後被俘呢?
  • 羅榮桓元帥,居功至偉,政工之父,如何建設東野102萬大軍?
    在東北野戰軍的領導層中,林彪作為司令員,主要負責軍事指揮。羅榮桓則負責思想教育和政工工作。認真的說,在組建東野102萬大軍的過程中。羅榮桓元帥居功至偉,對民間青壯年的教育、對解放戰士的改造,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東北地區。1912年,曾經不可一世的清朝滅亡以後,東北地區一直屬於奉系軍閥的地盤。
  • 國軍71軍覆滅:蔣介石羞於承認,死打硬拼戰術害了王牌部隊
    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之初,有很多號稱王牌的部隊,如「五大主力」,又如整編25師、71軍等。這些王牌部隊的滅亡,不光是政治上反動,軍事上也有許多失當之處。其中蔣介石機械呆板的用兵思路佔了很大原因。東北戰場71軍的敗亡,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 是進是退|林彪如何應對大戰前夕敵人增兵
    羅榮桓客氣了一會兒,見林彪堅持讓他執筆,便說:「好吧,大家湊。」接著,由羅榮桓起頭,林羅劉三人邊議邊寫,你一句,我一句,很快起草完了。羅榮桓最後又讀了一遍。林、劉都表示同意。於是,交給譚秘書送機要處譯發。
  • 四平保衛戰:黃克誠想不明白,以林彪的才華,為何要死守四平?
    9月23日,黃克誠接到命令,要他率領新四軍第三師主力立即前往東北。當時蘇軍向中央通報,日本在東北有大型軍火庫,可以移交八路軍。為此有些部隊便輕裝上陣,沒有攜帶武器。不過黃克誠卻沒有輕信,反而要求部隊全副武裝,準備好過冬的棉衣。當時大家都輕裝上陣,可就黃克誠例外,為此很多人都不理解。
  • 他是蔣介石心腹愛將,揚言六個月就收復東北,剛開戰就被滅4個主力師
    針對陳誠倚託重點的兵力部署,東北民主聯軍首先向國民黨軍隊的南線,即北寧鐵路錦州至山海關段及新民、阜新、義縣、鞍山等地發起進攻,攻殲該地區之分散守敵,調動中長鐵路北段之敵南下,造成北線主力進攻和殲敵的有利機會。這是一次實力大較量。
  • 東野102萬人,14個縱隊,大舉南下,一個縱隊多少官兵?
    鑑於東北野戰軍的作戰需要,為了配合東野部隊行動,1947年,華北冀熱地區的3個縱隊,總計7萬多官兵,劃入東北野戰軍指揮。隨後,東北野戰軍先後進行了「四保臨江、三下江南」、夏季攻勢、秋季攻勢、冬季攻勢等一系列戰役。截至1947年夏天,東野的總兵力已經接近50萬,各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 塔山阻擊戰,吳克華說敵人11個師,林彪發怒:守不住我要你腦袋
    如果解放軍拿不下三座城,或者攻城時損失太大,敵人的增援就會乘勢打包圍,來個「中心開花,四面合圍」,敵我雙方攻守之勢就有可能瞬間逆轉,好不容易打出來的優勢,不得不拱手送人,還有可能被對方抓住時機反推一波,陷入被動。因此,這三個城市看似敵人困守孤城,但實際上不好打。
  • 王牌大PK:東野第1縱隊與國軍整編74師,哪一個戰鬥力更強
    在孟良崮戰役中被解放軍全殲的整編74師,是位列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之一的頭等精銳,一直都被認為是全副美械裝備,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本文就來全面詳盡介紹整編74師的裝備、兵力和火力,看看74師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 從大榮走向大恥:林彪一生十大經典戰役回眸
    俘獲敵主力第52師師長李明和第59師師長陳時驥,擊傷王牌第11師師長肖乾我軍主要將領: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滕代遠、肖勁光、方志敏、羅炳輝、尋淮洲、羅榮桓、粟裕、羅瑞卿、張宗遜、李聚奎敵軍主要將領:陳誠、蔡廷鍇、餘漢謀、羅卓英、吳奇偉、趙觀濤、李明、陳時驥、肖乾、莫與碩、黃維戰役戰鬥經典理由
  • 東野部隊的一支主力師,對外反擊作戰的精銳,一場戰鬥都沒落下
    東北野戰軍是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最強大的一支部隊,由於我軍戰爭初期採取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方針,因此大量的八路軍、新四軍的精銳部隊都陸續開赴東北,基本上這些精銳的部隊,後來都成為東野的精銳力量,隨著陸續的改編,東野後來成立了12個軍,加上長春起義的第60軍,後來改編為第50軍,東野部隊的主力軍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