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斷東野後勤補給線的廖耀湘為什麼沒能阻止東野解放錦州?

2020-12-14 鬼說天下

1948年9月12日,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簡稱東野)南下解放錦州,遼瀋戰役正式開始。戰役開始後,蔣介石調部隊組成了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廖耀湘兵團),意圖東西夾擊圍攻錦州的東野主力。

但由於各種原因,廖耀湘並不想直接救援錦州。於是廖耀湘想出了一個看起來很高明的方法:佔領彰武、新立屯一線,切斷東野攻城部隊的後勤補給線,試圖以此迫使東野放棄解放錦州,撤圍而去。

然而切斷東野後勤補給線的廖耀湘卻沒能阻止東野解放錦州,錦州還是按照既定計劃獲得解放。廖耀湘兵團反而陷入險地,最終全軍覆沒。那麼切斷補給線的廖耀湘為什麼沒能阻止東野解放錦州呢?

首先,因為廖耀湘兵團行動過於猶豫和東野阻擊部隊的奮戰,所以東野攻城主力在後勤補給線被切斷之前已經獲得了足夠使用十幾天的彈藥和物資。而錦州在廖耀湘佔領彰武之後兩天就獲得了解放。

正因如此,廖耀湘兵團切斷東野後勤補給線的行動雖然對東野解放錦州造成很大隱患,但沒有真正威脅到對錦州的總攻。如果廖耀湘兵團把切斷東野後勤補給線的時間提前幾天,情況也許就不同了。

其次,在廖耀湘兵團切斷東野後勤補給線之後,東北局和東野迅速組織力量在兩天之內開啟了兩條新補給線。雖然新補給線的運力效率不如之前,但對已經完成總攻準備的東野攻城部隊來說足夠了。

最後,遼瀋戰役開始前,東野高級指揮層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在解放錦州時被東西夾擊,這也是林彪與毛主席爭論了半年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彰武在錦州以北,廖耀湘佔領彰武意味著兵團在遠離錦州。

毛主席在給東野司令部的電報中就明確寫道:「只要不怕切斷補給線,讓敵進佔彰武並非不利。目前數日你們可以不受瀋陽援敵威脅,待錦州打得激烈時,彰武方面之敵回頭援錦,他已失去時間」。

正因如此,廖耀湘兵團切斷東野後勤補給線的行動反而堅定了東野解放錦州的決心,因為最大的威脅已經徹底消失了。錦州解放後,廖耀湘則為自己的「自作聰明」付出了全軍覆沒的代價。

相關焦點

  • 遼瀋戰役最慘烈的惡戰,東野命令:讓敵在我陣地前屍橫遍野
    林彪則對三戰四平失利、攻打長春大房身機場的艱難記憶過於深刻,再加上對漫長補給線的擔憂,所以對側敵南下頗多顧慮。他們更傾向於通過圍點打援,自北向南逐次解決國民黨軍在東北僅存的三大據點。這個戰略設想求穩,但會延緩東北解放進程,並有可能放跑一部分敵軍。經過反覆溝通,林彪最終與毛主席達成一致,開始執行中央軍委的戰略決策。
  • 遼瀋戰役,廖耀湘以12萬人對東野40萬大軍,為何不選擇起義?
    遼瀋戰役,廖耀湘以12萬人對東野40萬大軍,為何不選擇起義? 1948年遼瀋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國共兩軍真正意義上的首場戰略決戰。雖然有長春曾澤生起義為例子,但廖耀湘很難參考。曾澤生的60軍是早早被圍困於長春城內,並且沒有與東野部隊進行大規模交戰,可以相對從容地醞釀起義行動。廖耀湘兵團則是從瀋陽趕赴錦州,一路交戰不利後又向轉向營口撤退,再次被堵後調頭朝瀋陽逃竄,始終處在和解放軍的激烈交戰、逃跑過程中。
  • 遼瀋戰役,國軍守將範漢傑的疑兵之計被東野識破,錦州成甕中之鱉
    錦州國軍守將範漢傑所部15萬人馬則分布在錦州、錦西和葫蘆島一帶,其中10萬餘人在錦州核心區域,5萬餘人在錦西、葫蘆島地區。東野先遣兵團的冀察熱遼軍區3個獨立師包圍了興城,並一舉攻佔了綏中,徹底切斷了東北與華北聯繫的鐵路交通。
  • 東野的王牌主力師為何是5師?17分鐘大破錦州,林彪:好作風
    解放戰爭中林彪指揮的東野是在各支部隊中名聲最大的,常有東野旗下無弱旅,林彪帳下盡雄獅的美譽。而東野中最受林彪器重的當屬2縱5師。這支部隊常在攻堅戰中用作正面戰場的突擊手,屢立奇功,被同屬東野的兄弟師稱為東野頭號主力師。特別是在錦州攻堅戰中,該師17分鐘就突破了錦州城,為解放東北奠定了基礎,由此也受到了林彪的大加讚賞。
  • 東野102萬人,14個縱隊,大舉南下,一個縱隊多少官兵?
    1945年,蘇聯出兵東北,日本戰敗投降之後,東北地區成了半真空地帶,誰能搶先控制東北地區,成為了重中之重。當時,林彪、羅榮桓率領11萬多人開赴東北地區。圍繞東北地區的歸屬,雙方進行了一系列的戰役。形成了「關內小打、關外大打」的情況,時間進入了1946年,由於在兵力、武器、物資等各個方面處於明顯的劣勢。東北野戰軍先後幾次失利,例如丟失了四平等幾座重要城市。
  • 授銜時,東野司令部十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啥軍銜
    四野的高層相比較東野,人員變動較大,而從東北人民自治軍到東北野戰軍,高層變動相對較小,計有十位高級將領,長期擔任這支部隊的高層,負責指揮各大戰役,他們都是誰呢?授銜時分別是啥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兼政委、東野司令員林帥,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人民軍隊中戰神級別的人物,他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戰功,都是全軍諸將領中的佼佼者,1955年,林帥被授予元帥軍銜,位列十大元帥第三位。
  • 遼西大會戰,廖耀湘兵團4個軍,3天被圍殲,林羅劉:活捉廖耀湘
    1948年10月,東總林羅劉根據敵軍動向,決心圍殲廖耀湘兵團於彰武、新立屯、黑山地區。20日他們向東北野戰軍各縱隊下達了圍殲廖耀湘部隊的命令。 命令十縱在黑山地區阻止廖耀湘兵團西進。 命令五縱、六縱迅速隱蔽插入敵後切斷廖兵團向瀋陽退卻的道路。
  • 羅榮桓元帥,居功至偉,政工之父,如何建設東野102萬大軍?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之後,東北地區成了半真空地帶,誰能搶先控制東北地區,成為了重中之重。當時,東北地區的總人口3200多萬,工業化程度比較高。經過計算,東北地區擁有煤炭資源228億噸、鐵礦石38億噸、銅礦石132億噸、鋅礦石和鉛礦石113億噸。東北地區每年產出2500多萬噸煤炭,佔了全國的49%。
  • 解放戰爭:49年天津戰役,東野的炮兵為何神準?城防圖已提前到手
    在經典影視作品《潛伏》中,曾有我軍特情人員餘則成鬥智鬥勇,將掌握國民黨天津城防布置的參謀轉移到東野部隊的一幕。那麼真實歷史中,真的有「餘則成」這樣的人物,提前幫東野搞清了陳長捷的布防安排嗎?我們來一探究竟。為什麼我們要想方設法搞到敵人的城防布置圖?
  • 各野戰軍都沒有第五縱隊番號,唯獨東野有,縱隊司令還是一位名將
    但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各野戰軍都不使用第五縱隊,這個番號,唯獨東北野戰軍(簡稱東野)使用了這個番號。像各野戰軍都是直接從第四縱隊,直接跳到了第六縱隊。而且有意思的是,各野戰軍第六縱隊都是王牌縱隊(縱隊司令員也都是名將),像大家耳熟能詳的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羅元發,中野的第六縱隊王近山,華野的第六中隊王必成,包括東野的洪學智都是各野戰軍響噹噹的戰將。
  • 東野的強勁實力顯露無疑
    東野當年有多強?蘇式、日式武器自然不缺,到了48年往後連精密的美械都大量裝備部隊了(50萬國軍被殲,尤其新1、新6等王牌軍的武器都歸屬了東野),更不要說100餘萬部隊之外,還有大量後備兵力可以調用(國軍的解放戰士,接近40萬人,多精通美械甚至炮術),由此可見當時的國軍為什麼如此懼怕東野入關的後果。其實從一個有趣的細節,就能證實出東野的強大實力,那就是東野戰士們標配的「狗皮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