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欣賞 | 《卷耳》採採卷耳,不盈頃筐.

2021-03-05 春風化宇的語文花園

卷耳

【佚名】先秦

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僕痡矣,云何籲矣。

採採:茂盛。一說謂採了又採。毛傳作採摘解,朱熹《詩集傳》云:「非一採也。」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則認為是狀野草「盛多之貌」。
卷耳:蒼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藥。
盈:滿。
頃筐:斜口筐子,後高前低。一說斜口筐。這句說採了又採都採不滿淺筐子,心思不在這上頭。
嗟:語助詞,或謂嘆息聲。
懷:懷想。
寘(zhì):同「置」,放,擱置。
周行(háng):環繞的道路,特指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於是眼前出現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陟(zhì):升;登。彼:指示代名詞。
崔嵬(wéi):山高不平。
我:想像中丈夫的自稱。
虺隤(huī tuí):疲極而病。
姑:姑且。酌:斟酒。
金罍(léi):青銅做的罍。罍,器名,青銅製,用以盛酒和水。
維:發語詞,無實義。

永懷:長久思念。
玄黃:黑色毛與黃色毛相摻雜的顏色。朱熹說「玄馬而黃,病極而變色也」,就是本是黑馬,病久而出現黃斑。
兕觥(sì gōng):一說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說「觥」是青銅做的牛形酒器。
永傷:長久思念。
砠(jū):有土的石山,或謂山中險阻之地。
瘏(tú):因勞致病,馬疲病不能前行。
痡(pū):因勞致病,人過勞不能走路。
云:語助詞,無實義。云何:奈何,奈之何。
籲(xū):憂傷而嘆。

採那繁盛的卷耳,半天不滿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棄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馬兒足疲神頹喪。且先斟滿金壺酒,慰我離思與憂傷。
登上高高山脊梁,馬兒腿軟已迷茫。且先斟滿大杯酒,免我心中長悲傷。
艱難攀登亂石岡,馬兒累壞倒一旁。僕人精疲力又竭,無奈愁思聚心上!

《卷耳》是一篇抒寫懷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處尤其表現在它匠心獨運的篇章結構上。舊說如「后妃懷文王」「文王懷賢」「妻子懷念徵夫」「徵夫懷念妻子」諸說,都把詩中的懷人情感解釋為單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兒和中國的《詩經》專家孫作雲還提出過《卷耳》是由兩首殘簡的詩合為一詩的看法。這些看法反映出對《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認識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徵夫的婦女的口吻來寫的;後三章則是以思家念歸、備受旅途辛勞的男子的口吻來寫的。猶如一場表演著的戲劇,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內心獨白在同一場景同一時段中展開。詩人堅決地隱去了「女曰」「士曰」一類的提示詞,讓戲劇衝突表現得更為強烈,讓男女主人公「思懷」的內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獨白呼喚著遠行的男子,「不盈頃筐」的卷耳被棄在「周行」——通向遠方的大路的一旁。順著女子的呼喚,備受辛苦的男子滿懷愁思地出現;對應著「周行」,他正行進在崔嵬的山間。一、二兩章的句式結構也因此呈現著明顯的對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對第二章的復沓,帶有變化的復沓是《詩經》中最常見的章法結構特徵,這種復沓可以想像為是一種合唱或重唱,它強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開拓補充了意境,穩定地再現了音樂的主題旋律。第四章從內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與二、三章相差很大。這類《詩經》中經常用的手法稱為單行章斷,比如《召南·採蘩》《召南·行露》《周南·葛覃》《周南··廣》《周南·汝墳》等詩中都有此類手法。這類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遺存,可以想像這是幕後迴蕩的男聲合唱。其作用是渲染烘託詩篇的氣氛,增強表演的效果。

《卷耳》的語言是優美自然的。詩人能夠熟練地運用當時的民謠套語。《周易·歸妹三·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女承筐,無實」正與《卷耳》首句「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對應。把民謠用作套語,像一個套子一樣放在詩章句首,為詩奠定韻腳、句式的基礎和情感思緒的習慣性暗示,這是《詩經》起興手法的一例。詩人善於用實境描畫來襯託情感。旅途的艱難是通過對山的險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來的:詩人用了「崔嵬」「高岡」「砠」等詞語。而旅途的痛苦則是通過對馬的神情的刻畫間接表現出來的:詩人用了「虺隤」「玄黃」「瘏矣」等詞語。而描摹山、刻畫馬都意在襯託出行者懷人思歸的惆悵。「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以酒澆愁,便是正面對這種悲愁的心態提示。全詩的最後是以一種已類化的自問自答體收場的:「云何?籲矣!」它既是對前兩章「不永懷」「不永傷」的承接,也是以一「籲」字對全詩進行的總結,點明「愁」的主題,堪稱詩眼。

懷人是世間永恆的情感主題,這一主題跨越了具體的人和事,它本身成了歷代詩人吟詠的好題目。《卷耳》為中國詩歌長河中蔚為壯觀的一支——懷人詩開了一個好頭。其深遠影響光澤後世。徐陵《關山月》、張仲素《春歸思》、杜甫《月夜》、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元好問《客意》等抒寫離愁別緒、懷人思鄉的詩歌名篇,多多少少體現了與《卷耳》一脈相承的意味。

相關焦點

  • 採採卷耳,不盈頃筐.
    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出自先秦佚名的《卷耳》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陟彼崔嵬,我馬虺隤。
  • 《詩經·卷耳》採採卷耳,不盈頃筐(附音樂)
    國風·周南·卷耳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白話譯文:採了又採採卷耳,半天不滿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筐兒棄在大路旁。攀那高高土石山,馬兒足疲神頹喪。注釋:1、採採:採了又採。《毛傳》作採摘解,朱熹《詩集傳》云:「非一採也。」而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則認為是狀野草「盛多之貌」。卷耳:野菜名,今名蒼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可入藥。2、盈:滿。頃筐:斜口淺筐,前低後高,如今之畚箕。這句說採了又採都採不滿淺筐子,心思不在這上頭。
  • 卷耳
    卷耳原文: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寘 通:置)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僕痡矣,云何籲矣。參考翻譯譯文及注釋譯文採呀採呀採卷耳,半天不滿一小筐。
  • 柒城記 || 採採卷耳
    但是,在久遠歲月裡在詩經裡它們是卷耳,是採採卷耳……那是第一次近距離的觀察這個植物,它們在板結的小路邊長得非常茂盛,結了成堆帶刺的果子。長得恣肆也無所畏懼,牛羊走過人也走過,但小路不屬於這些過客,它們才是主人。路過的小動物沾上這些帶鉤的種子,它們的後代便向更遠處生發。
  • 採採卷耳
    「卷耳」的名字取自於詩經中的《卷耳》:採採卷耳,不盈傾框;嗟我懷人,置彼周行。意思是一個美麗的女子,思念遠方的丈夫,到村口的路旁採卷耳(也叫蒼耳,幼株可以食用),由於思夫心焦,心不在焉,採了半天,一個淺淺的框也沒有採滿。
  • 古詩賞析 |卷耳
    主編:王濤欄目責編:畢光蔭審校:孫夢霞  /  美編:李悅卷耳【佚名】先秦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僕痡矣,云何籲矣。
  • 《詩經.卷耳》:卷耳怎麼採都不滿筐,我對你的思念無處安放
    卷耳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卷耳,一直以為是山路邊常見的蒼耳。照例去百度了下,原來並不是。古人說卷耳「形如鼠耳,叢生如盤,白華細莖,蔓生可食,煮而為茹,滑而少味。農曆四月生子,形如婦人耳璫。」可見,卷耳開白花,根莖纖細,種子像耳環,也像女兒家,天生柔媚嬌小,自帶一懷幽遠的心事。
  • 解讀《詩經》之《卷耳》
    卷耳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陟彼高岡,我馬玄黃。很多詩經注本中說,採採卷耳,是採呀採呀採卷耳,我個人是不同意這個觀點的,我認為採採是茂盛的意思,在《卷耳》後面還有一篇《芣苢》,採採芣苢,薄言採之,如果採採是採摘的意思,後面的採之,就是語法上的重複。再比如彌衡的《鸚鵡賦》中有「採採麗容,咬咬{交聲}好音」,可以證明,採採是茂盛的意思,當然咬咬好音是出自其他的作品,在這不說了。後半句「不盈頃筐」在寫法上也能照應採採的本意。卷字和
  • 鬱震宏:採採卷耳,叫她如何不想他
    方玉潤說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一詩,脫胎於《卷耳》。照我看,一在閨中,一在高崗,一在清夜,一在白晝,唐朝格局雖大,到底不如成周太和氣象。一部《詩經》,哪幾句最好?《世說新語》裡,謝安如此設問,我讀至此,不待謝玄開口,便起身說: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卷耳》以「採採卷耳」起首,毛公說,這是「憂者之興」,以此興起下文的「嗟我懷人」。
  • 《詩經》第三篇《卷耳》
    [詩經·國風·周南]採採卷耳⑴,不盈頃筐⑵。    [譯文]採呀採呀採卷耳,半天不滿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棄在大路旁。攀那高高土石山,馬兒足疲神頹喪。且先斟滿金壺酒,慰我離思與憂傷。《卷耳》的語言是優美自然的。詩人能夠熟練地運用當時的民謠套語。《周易·歸妹三·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女承筐,無實」正與《卷耳》首句「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對應。把民謠用作套語,像一個套子一樣放在詩章句首,為詩奠定韻腳、句式的基礎和情感思緒的習慣性暗示,這是《詩經》的起興手法的一例。詩人善於用實境描畫來襯託情感。
  • |《詩經·卷耳|芣苢》
    今天把兩首詩合在一起講,分別是《卷耳》和《芣苢》。為什麼合在一起呢?因為這兩首詩都是以植物命名的詩歌,且情懷恰恰相反,可以在兩相對比中感受藉助風物比興和單純利用植物作為行文主題的差別……其實是芣苢太簡單了,單寫芣苢到不了1000字。
  • 詩經·周南·卷耳_注音、朗讀、翻譯及賞析
    詩經·卷耳詩經·國風·周南·卷耳原文採採[1]卷耳[2],不盈頃筐[3]。卷耳朗讀卷耳注釋及注音[1]採採:採了又採。[2]卷耳:又名蒼耳,一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可入藥。[3]頃筐:亦作「頃匡」,斜口的竹筐。[4]懷人:心中懷想之人。
  • 《卷耳》留守妻子思夫的故事(解讀)
    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嗟(jiē)我懷人,寘(zhì)彼周行(háng)。(寘 通:置)陟(zhì)彼崔嵬(wéi),我馬虺(huī)隤(tuí)。我姑酌(zhuó)彼金罍(léi),維以不永懷。《卷耳》一詩,講的是留守婦女對參軍在外丈夫的思念,和參軍在外丈夫對家裡妻子懷思的故事。寥寥數語,情真意濃之感躍然紙上。全詩共四句。第一句以留守婦女的角度,寫出對在外出徵丈夫的思念之情。後三句以丈夫的口吻,寫了搬師回家,為了儘快趕回家與妻子重逢,字裡行間表達對妻子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摯,如同感同身受。
  • 飛讀不可為您朗誦《詩經•國風•周南•卷耳》
    飛讀不可已開通「喜馬拉雅FM」帳號敬請搜索「飛讀不可」點擊關注飛讀不可歡迎您踴躍投稿朗誦:謝飛《卷耳
  • 【經典重讀】詩卷耳芣苢'釆釆'說(一)
    《卷耳》篇曰:    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毛傳》云:    『採採』,事採之也。(朱熹《集傳》:『採採』,非一採也。)孔穎達《正義》申之云:    言『事採之』者,言勤事採此菜也。陳奐《毛氏傳疏》亦云:    《爾雅》:採,事也。雲『採採,事採之也』者,言勤事採之而不已也。
  • 多多記日記:球序卷耳(婆婆指甲菜)
    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嗟(jiē)我懷人,寘(zhì)彼周行。陟(zhì)彼崔嵬(cuī wéi),我馬虺隤(huī tuí)。
  • 柯小剛┃周行的遠思:《詩經·卷耳》大義發微
    周行的遠思:《詩經·卷耳》大義發微 柯小剛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根據去年在同濟的講稿整理成文,發表於《古典研究》2014年秋季卷。這種不確定的憂勞之感,甚至體現在馬之「虺隤」、「玄黃」,[ 聞一多《詩經通義》解「玄黃」為馬之「暝眩」「眼花」,尤其能凸顯《卷耳》篇的無力感和不確定感。參張樹波編《國風集說》,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4頁。] 僕人之精疲力竭(「痡」)和登高遠望之人的無奈獨酌之上(無論把這人解釋為男人還是女人)。
  • 《詩經》中的對唱情歌:《卷耳》真是在說平民百姓的感情故事嗎
    本期話題《卷耳》是《詩經》中最難理解的篇章之一,首章的女子拎著頃筐去採野菜的描寫很容易讓我們認為這首詩描寫的是平民階級的感情故事,描寫的是女子的丈夫在沉重的下辛苦奔波的哀嘆,描寫女子對他的思念和眷戀。但這其實並不是詩歌表現的真實內容。
  • 貓界新生代扛把子——卷耳貓——無基因缺陷
    隨後,南希(Nancy)和格蕾絲(Grace)與職業繁育人、品種貓鑑定人簡·格雷姆(Jean Grimm)合作(後者成功繁育了蘇格蘭折耳貓)並確認了卷耳貓這一全新的品種。在她的幫助下,卷耳貓的名字和標準都被創立出來,美國卷耳貓(American Curl)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