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巢生蛋:英國國王問鼎法國王位!

2021-01-09 老李歷史趣談

借巢生蛋:英國國王問鼎法國王位!

英國的歷史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法國人來之前,法國人來了、法國人又走了。

法國人來之前沒有歷史,法國人來之後建立了英國歷史上四個著名的王朝:「諾曼徵服」建立的諾曼王朝,安茹徵服者建立的安茹 金雀花王朝,再後面的蘭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蘭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本質上也都是安茹 金雀花王朝,是兄弟幾個之間來回爭奪。雖然名字不一樣,但都是金雀花家族的人,所以法國人的王朝其實就是諾曼第人建立的王朝和安茹人建立的王朝。安茹是法國中部一個特別大的地區,諾曼第是法國西部那個尖尖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地區,這兩個地區的法國人建立了兩個王朝)。

諾曼王朝

直到後來,都鐸王朝重新統一了英國。都鐸王朝的創始人亨利 都鐸(亨利七世)是根正苗紅的英國人,他的祖上也是英國人,這才算是英國人自己建立的王朝。

都鐸王朝劇照

第一段基本上沒有什麼歷史,所以我們重點講「法國人來了」這一階段。英國就是在「法國人來了」這個階段,建立了真正屬於英國人自己的國家。

1066年的英國,法國諾曼第公國的大公威廉大兵壓境。威塞克斯王朝的未代君主倉促應戰,雙方在黑斯廷斯打了一場。英國君主戰死,諾曼第公國的威廉在英國順利加冕,成為英王。諾曼王朝歷史不長,一共傳了三代。威廉的三兒子威廉二世被威廉的小兒子取代,這個小兒子死後王位被其外甥史蒂芬獲得,最後這個史蒂芬又被安茹王朝的大公取代。前前後後經歷了88年。

數代傳遞的王朝

儘管時間短,但是諾曼徵服卻帶給英國巨大的改變。第一個改變是威廉把封建制度帶到了英國。威廉是法國人,他要對法國國王效忠。當時法國是一個封建制度非常健全的國家,而英國還屬於蠻荒之地,從君主到百姓都是蠻族。威廉來了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當時歐洲主流的封建制度帶到了英國。所謂封建制,就是「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我封君的封君不是我的封君」,一層對一層負責,中間隔一層,雙方就沒有關係了。

英國還在威廉的統治下修了很多城堡,把英國原來的貴族基本上消滅乾淨,重新封了170個男爵,變成威廉的封臣。威廉還發明了複雜的編戶齊民制度,清查戶口,做了一個《末日審判書),把法國的稅制搬到英國。英國正是在法國人來了之後,才算是正式進人中世紀封建社會。

威廉帶來的第二個影響是:英國國王要對法國國王效忠。

威廉是諾曼公爵,名義上是法國國王的封臣,雖然英國的內政獨立自主,法國國王管不著,但是歷朝歷代的英國國王想要繼承王位,都得先對法國國王宣誓效忠,承認法國國王是他的封君。雙方這層關係雖然不影響大局,但是讓英國人心裡很不舒服。

英國國王威廉

這個問題就像種子發芽,在諾曼和安茹王朝歷朝歷代君主心裡都像扎了根刺一樣。他們已經是國王了,卻還要跑到法國對一個外國國王效忠。最可笑的是,當時的法國也不是擁有完整主權的國家,國王的各大封臣只是名義上尊重國王。國王領地只是巴黎郊區一帶, 只有這些地方可以徵稅,整個決泱大法國跟他沒有什麼關係,和東周列國差不多。反倒是英國君主一直很強悍, 對國內有強勢控制權,畢竟那都是威廉新冊封的封臣。一個強國君主要對弱國君主效忠,英國國王真是越想越窩火。

由此引發了第三個重大影響:既然英國國王的老家是位於法國的兩塊領地,法國和英國在領土問題上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擰成一團。歷朝歷代英國國王做夢都想讓自己強大,直到有一天把法國國王推翻,讓英國和法國變成一個國家。

最開始英國國王想靠婚姻解決問題,迎娶法國公主,再生個孩子,這個孩子不就有法國血統了嗎?有朝一日把小孩推到法國王位上,再讓他繼承英國王位,不就順利變成兩個國家的君主了嗎?歐洲很多國家解決領事問題都是這麼做的,法國人想把西班牙的王位變成自己的,就是靠的結婚生孩子。後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就更是了,結婚來結婚去,最後硬拼出了一個神聖羅馬帝國加上西班牙帝國。

但是英國國王的小算盤,法國人就是不買單,身在義大利的教皇也不樂意。教皇覺得英國是蠻荒之地,法國國王從英國來,這樣不好控制。英國國王只能另換一套策略:反正我是法國國王的封臣,只要我足夠強大,強大到可以把法國國王踢掉,我繼承王位也名正言順。這個時候的英國國王就像那隻杜鵑鳥,在人家的鳥巢裡下蛋,孵出小杜鵑把別人家的孩子踢走,自己成了鳥巢的主人。

安茹王朝上臺之後執行的就是這套辦法。

金雀花王朝

安茹王朝又叫金雀花王朝,因為這個王朝的創始人的父親經常在帽子上飾以金雀花枝,故有此名。安茹王朝的本質和諾曼王朝一模一樣,就是法國兩個大公爵國;兩個王朝之間也是順利地傳遞,沒發生大規模的流血衝突。安茹王朝的創始人是亨利二世,是諾曼王朝末代皇帝亨利一世的女兒的兒子。亨利一世的兒子威廉在白船事件中葬身大海。沒有了兒子,亨利一世的王位按照順序就該他的女兒——亨利二世的母親來繼承。

相關焦點

  • 布穀鳥從不築巢,繁殖後代的方式是「借巢生蛋」,管生不管養?
    布穀鳥從不築巢,繁殖後代的方式是「借巢生蛋」,管生不管養?這簡直就是鳥類中的奇葩......布穀鳥的叫聲對於英國來說,是非常著名的,詩人稱之為「漂泊之音」。 它的叫聲是春天到來的預示,是鄉村生活的圖騰,它也被人稱為騙子或是盜賊。
  • 此人原本是法國公爵,趁英國內亂帶兵入侵英國,成功當上英國國王
    現在小編要講述的這個歷史故事,主人公原本是一個普通的法國公爵,但是他野心之大,趁著隔海相望的國家英國發生內亂的時候,親自帶兵入侵英國,結果他成功從法國公爵變成英國國王。這位法國公爵就是威廉一世,由於他成功徵服英國並當上英國國王,得到綽號「徵服者威廉」,他所建立的朝代史稱諾曼第王朝。
  • 英國出了許多有名的女王,為何法國從來沒有女性國王?
    伊莉莎白二世在位68年,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法國與英國一衣帶水,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和法國組建了聯合軍隊,並肩作戰。法國曾經也有國王的存在,長達1000多年,直到1870年才宣布廢除。不過,法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女性國王。其實,法國曾經差點產生過一位女性國王。
  • 一個外國國王還有繼承英國王位的資格,挪威國王究竟有何來頭?
    歐洲王室擁有最為複雜的血緣關係,但是在這些王室之中,挪威國王卻擁有絕對領先的英國王位繼承順序。一個外國國王還有繼承英國王位的資格,這位挪威國王究竟有何來頭?
  • 英國最後一位戰死沙場的國王,據說他的王位,是殺害親侄子搶來的
    在英國歷史上,很多國王都是優秀的軍事統帥,現在要介紹的這位國王,他是英國歷史至今為止最後一位戰死沙場的國王,他就是約克王朝第三位兼末代國王理查三世。介紹理查三世之前,先介紹英國的玫瑰戰爭。玫瑰戰爭是英國歷史上一場血腥的內戰,交戰雙方是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兩個家族都是金雀花家族的旁系。
  • 歐洲奇怪的王位繼承:為什麼歐洲國家喜歡讓外國人來當國王?
    例如英國王室來自於德國,挪威王室來自於丹麥,沙皇俄國的皇室來自於德國,西班牙的王室來自於法國等。就是說,這些國家當年都是讓外國人來自己國家當國王或者皇帝,我們先來看一下當年的具體情況。就這樣德國人喬治當了英國國王,也就是後來的喬治一世,在英國開創了漢諾瓦王朝,有趣的是這位德國人當了英國國王,還不會講英語,必須時刻帶一位翻譯在身邊。
  • 英國王位是純粹的世襲制,繼承人由議會說了算,這國王當得憋屈
    眾所周知,英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國王的王位繼承是純粹的世襲制,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英國王位的這種「世襲罔替」也不是國王一個人說了算的,國王在英國(古代和近代)並非是「天老大他老二」,議會把它的權力限制的死死的,連自己的王位繼承都是議會立法說了算。
  • 諾曼徵服與金雀花王朝,英國的王位繼承,百年戰爭的禍根
    文丨白鴉律二(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1066年,在英國遭遇一場外族入侵英國的事件被成為諾曼徵服。在諾曼統治時期標誌著英國中世紀時期的開始。整整統治英國近百年的諾曼王朝,為何會被金雀花王朝所取代?而這與法國又有些什麼關係?
  •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西班牙王位繼承之所以成為一大問題,並引來歐洲國家的特別關注,原因有二:一是查理二世並無子嗣;二是西班牙除本土外,還擁有物產豐富的非洲和美洲殖民地以及眾多的海外島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認為,其母親安娜是查理二世的姑母,其妻子瑪麗·泰蕾莎是查理二世同父異母的姐姐,而且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當初許諾的20萬克朗的妝奩一直沒有兌現。因此,路易十四主張應由自己繼承西班牙王位。
  • 他不會說英語,因血緣關係繼承英國王位,卻建立英國最強大的朝代
    現在要介紹的歷史人物,就是因為血緣關係繼承英國王位,成為英國國王,不過重點是他根本連英語也不會說,只會說自己的母語德語,卻勵精圖治,建立英國歷史最強大的朝代。 這位歷史人物就是英國漢諾瓦王朝開國國王喬治一世。
  •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1701-1714
    此時,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已日漸衰老,來日不多,但又沒有子嗣。這樣一來,法國波旁王室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都覬覦西班牙王位,因為一旦取得了西班牙王位,就完全控制了西班牙廣闊的領土和大量的海外領地,就可掌控對自己更有利的海權,可以對海上貿易和海上運輸進行重新布局,更可控制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區。因此,各個國家圍繞著西班牙王位的繼承權,各顯神通,展開了花樣百出的外交手段。
  • 英國查爾斯王子繼承王位後未必叫查爾斯國王?專家分析或叫喬治七世
    據英國《每日星報》2月8日報導,英國的王室評論員理察·菲茨威廉士(Richard Fitzwilliams)本周在接受《每日星報》採訪時表示,查爾斯王子繼承王位時可能並不會使用自己的名字「查爾斯」作為君權頭銜,而改名叫國王喬治(King George)。
  • 世界最好運的國王,王位不用搶,曾祖父替他熬走繼承人,白撿王位
    和中國古代歷史不同,信仰基督教的歐洲王國,採用的為一夫一妻制,因此不存在嫡長子繼承制,但是王位大多也是年齡最大、血統最為純正的兒子繼承(私生子除外)。在中世紀的歐洲,皇室為了爭奪遺產和王位,大打出手的例子同樣屢見不鮮,而接下來要說的這一位,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運氣最好的皇帝了,他的皇位不用搶,曾祖父竟然代替他熬走了所有能夠繼承皇位的親戚,這讓自己能夠白撿皇位。這就是法國波旁王朝的第四位國王,路易十五。
  • 歐洲貴族因王位被奪索賠26億,各國前王室後裔如今混啥樣?
    法國和摩納哥還籤署了一項「不平等」條約,法國政府今後可以無條件、無限期的幹涉摩納哥王位之爭,也就是說摩納哥王位由誰來坐,法國享有最終決定權。康斯坦丁二世是希臘末代國王,他是希臘國王保羅一世的長子,英國國王喬治二世的侄子,只在位三年就被廢了,還被驅逐出希臘,全家流亡,後來又被允許回國。
  • 諾曼徵服與金雀花王朝,英國與法國早期的恩恩怨怨
    關於這段歷史我們在這裡不多贅述,總之,光榮者埃塞爾斯坦統一英格蘭全境後,就開始了對這裡的世襲統治,許多年後,王位傳到了聖愛德華國王這輩上,愛德華是一個非常賢明的君主,在位期間勤政愛民,在位期間平定哥德文伯爵叛亂,討伐蘇格蘭王國立下赫赫戰功,但是他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孕不育,所以在他死後,英國陷入了爭奪王位的鬥爭中。
  • 英國歷史上一共41位國王,7位是女王,為何會有這麼多女王
    英王室的王位繼承順序是有法律規定的,而不是國王一個人說了算。這算不算是一個制度上的進步呢?可是這樣的進步,是靠流血拼出來的。 英國和法國之間開打一百多年,就是因為王位開的頭。
  • 英國一千多年君主制,共有六個叫「喬治」的國王,個個都是明君
    歐洲人有個特點,就是重名的人有很多,包括王室成員,所以後世為了區別相同名字的不同國王,就在國王的名字後面加上「多少世」,這就是歐洲君主的命名規則,而英國一千多年君主制歷史,叫「喬治」的國王共有六個,即喬治一世至喬治六世。 更重要的是,英國國王喬治一世至喬治六世,個個都是英國歷史上的明君。
  • 因不滿英國君主做自己的國王,該國直接找個英國元帥做本國國王
    1837年,英國國王威廉四世去世。由於威廉四世沒有子嗣,所以只能找其他繼承人來繼承王位。最後英國議會找到了喬治三世的孫女,愛德華王子與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的姐姐維多利亞公主的獨生女維多利亞做英國的國王。不過英國這個舉動卻引起了另一個國家的不滿,這個國家就是漢諾瓦王國。
  • 英國歷史最殘暴的國王,把前朝皇室殺光,誰對他不滿都要人頭落地
    公元1399年金雀花王朝滅亡後,由分支蘭開斯特王朝取代,可是對內另一個分支約克王朝一直不滿蘭開斯特王朝,一直爭取英國王位,而對外已經持續了數十年的英法百年戰爭仍在進行中,因此蘭開斯特王朝對英國的統治是非常不穩固的。
  • 英國去世最離奇的國王:拉屎太用力擠爆大動脈,導致大出血猝死!
    來自德國的英國國王算了一下,英國一千五百多年的君主制歷史中共產生了10個王朝,出了40個國王(女王),但都不是英國人,也可以換句話說他們根本沒有多少盎格魯撒克遜血統。喬治二世出身在1683年,他的父親是英國漢諾瓦王朝的第一位國王喬治一世,但當時他出生的時候喬治一世還在德國的漢諾瓦地區當漢諾瓦選帝侯,還不是英國國王,所以喬治二世是如假包換的德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