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一貫滿懷熱忱的電影迷來看,電影藝術現在正在遭受破壞,事實就擺在我們眼前,一部《變形金剛》電影可以賣到10億美元,而像《銀翼殺手2049》這樣有重要價值、值得尊崇的電影卻票房失利。
儘管贏得了影評人熱情洋溢的好評和大量熱議,但曾經開創新類型的科幻經典《銀翼殺手》這部遲來的續集目前票房走勢舉步維艱,似乎已經成了一部曲高和寡少人問津的偽高分電影,截止目前北美總票房僅8200多萬美元。據報導稱它的成本在1.5億美元以上 (除此之外還有市場營銷費用),這個數字顯然並不好看。
現在,不可避免地有很多人已經開始發表見解,探討這部電影究竟哪裡出了錯。頗具代表性的觀點認為,這部電影完全沒有積極迎合大眾逃避現實的娛樂需求,而且觀看這麼長的東西本身也是一種磨難,但從根本上來說,這部電影的問題在於溝通失敗。無論它多麼美麗,多麼令人欽佩,可它錯在沒能把藝術性的優點轉化成商業上的成功。雖然死忠粉絲們可能會堅持認為前者更重要,但電影公司需要兩者兼顧。畢竟這是筆生意。
那麼《銀翼殺手2049》為什麼會票房失利呢?
9. 時不我與,前集距今已經35年了
無論你的電影品牌有多麼著名,長時間對其置之不理絕不是確保大家持續對它感興趣的最佳處置方式。我們已經看到了其他許多知名電影系列發布續集間隔太久所付出的代價,除了《星球大戰》,這些續集能夠收穫好評的很少。
等了35年才發布續集這簡直就是自找麻煩——即使解答了電影謎題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個問題(戴克到底是不是複製人?)經過了這麼長時間,即使想倚重懷舊因素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雖然《銀翼殺手》獲得了CinemaScore影院評分A-的肯定,但結果——實際上其首映周末票房表現相當慘澹——影片只受到了狂熱粉絲 (主要是年長的男性觀眾) 的偏愛,而他們大多數都是首輪觀眾。
雖然他們可能確實會繼續看這部續集,但他們畢竟只是小眾,不足以構成一個恰如其分能夠起到一定作用的觀眾群體,更可悲的事實是,年輕觀眾根本不知道要從這部醞釀了35年的續集裡得到什麼。
8.《銀翼殺手》的光環效應
近些年來對《銀翼殺手》藝術性的讚譽似乎就來自於一群非常有話語權但又人數極少的粉絲 (他們基本也是首映周末的觀眾主力),他們大概忘了,第一部電影上映時血本無歸。他們似乎也忽略了另一個事實,第一部電影公映過後眾所周知的長期修剪過程 (發布各種剪輯版本以求尋找到完美的一版) 實際上表明了,《銀翼殺手》從來沒有像現在看起來那麼完美。
《銀翼殺手》是一部高概念、高度風格化的科幻電影,票房收入只有3000萬多美元,在藝術性上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但它似乎忽視了另一個方面,嚴重缺乏娛樂性。所以說它更像是一部邪典電影,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其由不感興趣到逐漸欣賞。
當然,這部電影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它簡直就像是根據其類型題材創作出的一個活生生的人造製品(某種程度上這部影片直接影響了該類型電影),但它的收益回報明顯與主流觀眾願意花錢觀看並且看過之後讚不絕口的那種情形不符。也就是說,令人印象深刻並不總是意味著就會有娛樂性。
7. 太長了
163分鐘,二小時四十三分鐘。
任何電影都不應該僅根據它的長短來判斷優劣: 如果是好電影,那麼長度無關緊要。如果是壞電影,那麼長短就極為重要了。但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看,在2017年除了賣座的爆米花大片,其他長度過長的電影都很難贏得青睞。
可能《銀翼殺手2049》也會像第一部一樣,直到發行碟片之後,才開始受到應有的重視,因為對於大多數電影院來說,輪播一部2.75 小時的電影(即使是 IMAX格式) 既成本太高,又有太多不便。這並不是評論電影本身,而是根據現今觀眾行為做出的評價。
雖是這麼說,但當你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並不會覺得這是一部接近3小時的電影,因為在你等待劇情發展的同時,還有很多東西需要看,不過當你試圖向主流觀眾推銷一部電影,以期獲得票房成功的時候...片長根本就不是賣點。
6. 這是一副自我沉溺的詩意畫卷
鑑於《銀翼殺手》的畫風,你可以很容易地發現《銀翼殺手2049》也深深地投入到了自己的視覺體系中。《銀翼殺手》基本上發明了一種美學,現在由丹尼斯·維倫紐夫和羅傑·狄金斯負責其續集的視覺呈現,很明顯製片公司正想要這種類似的效果。
不幸的是 (或者說幸運的是,這取決於你如何欣賞電影藝術),結果這部續集成了一場放縱而為的運動藝術展覽,重視審美和風格,忽略敘事內容和連貫性。影片看起來很漂亮,但幾乎每一篇評價積極的影評都提到,其故事完全無關緊要,情節只是為了閃爍其詞地把所有漂亮的畫面串聯在一起。
發行公司的問題在於,所有先期媒體評價都如此積極,以至於他們並沒有為這部電影大肆宣傳。由於電影公司不希望破壞任何情節 (其實也沒有什麼可以劇透),影評人不得不談論視覺效果,如此千篇一律地讚揚影片審美,這顯然並不足以使"主流"觀眾感興趣。
電影公司希望這種營銷方式-無論是內部傳播還是評論引導-能夠呈現出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精華賣點 (不管是否欺騙觀眾),可是不幸的是,雖然這些評論都很精彩,但如果你閱讀其中的實際細節,你就會發現他們的推銷話術跑偏了。
5. 成本太高
如果《銀翼殺手2049》的成本和第一部一樣,那麼即使它的票房不到1億美元,也無關緊要,並不會成為一場金融災難,但如果你是在製作一部預算高達1.50-1.8億美元的電影 (營銷預算也居高不下),那麼你的票房要達到《星球大戰》電影的程度才算成功。或者至少要達到星戰電影一半的票房。
就《銀翼殺手》的情況來說,這部續集的預算高的太離譜了。《銀翼殺手》的票房只有3000萬美元。只有3000萬美元。為什麼有人竟然會批准這部遲來的續集拿到和《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一樣的預算(相差不多) ,這簡直比《銀翼殺手2049》裡的任意一個劇情漏洞都更令人疑惑不解。
續集的票房慘敗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因為這麼高的預算意味著它應該具備某些看點,但市場營銷顯然表明了它並不會提供這些東西。製片廠想要賺得《星球大戰》級別的票房,除了要有高預算,還要製作出一部《星球大戰》水準的電影才行。而現在,他們可能連本也撈不回來,這一次無疑敗的更慘。
4. 傑瑞德·萊託和瑞恩·高斯林
瑞恩和傑瑞德·萊託都是非常有趣的演員,能夠勝任各種電影角色。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的出鏡率很高。但是,他們都不是票房保障。
瑞恩·高斯林處於一種尷尬境地,他無法將網絡上的追捧轉換成實際的票房。如果你要拍一部1.8億美元的電影,想要在上映首周末就立馬賺到錢,那麼他不會是你的主角人選。當然,他很棒,但他的票房記錄顯示,不管他有多好,觀眾都不會對他趨之若鶩。
還有傑瑞德·萊託,他已經從好萊塢最好的配角演員之一,變成了公眾心目中那個毀掉小丑的人。由於《自殺小隊》的營銷活動--以及過分突顯其另類小丑形象的決策--使他從那部電影中脫穎而出,但並不是好名聲,以至於他的表演也被無視了。這雖然很荒謬,但確實影響很大。
更重要的是,《銀翼殺手2049》似乎沒有借鑑另一部翻新續集《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的優點,沒有為女性或少數族裔人物提供多少實質性的角色,儘管這個演員陣容肯定有一定的影響力。
3. 它對觀眾要求太多
如果你是一個主流觀眾,要想看懂《銀翼殺手2049》,就得做足功課,以便快速明白正在發生的事情。雖然這可能只意味著你得提前看《銀翼殺手》 (儘管沒有任何跡象保證你看了第一部就能真的了解到很多東西),但還有一些填補空白、設定世界觀的電影宣傳材料你也需要掌握。
除此之外,你可能還得去了解第一部電影的製作始末,這個宇宙的科幻設定,以及這部電影的各種複雜解讀及其哲學方面的影響。這不是一部你可以輕易看明白並清楚故事走向、知道應該期待什麼的簡單電影,你需要投入其中,提前做好充足功課。
有人會說,這部電影勇敢而令人欽佩,但它並不符合那些花錢看電影的觀眾的期待。更根本的是,觀眾並不知道「銀翼殺手」是什麼: 它不是粉絲們認為的那種大品牌 (至少不是主流意義上的),製片公司之所以對它有信心,可能就像面對《黑暗塔》、《亞瑟王》和《異星戰場》一樣,因為被誤導而盲目給了他們巨額預算。
在電影公司高管的報告中,這個項目聽起來也許確實不錯 (而且社交媒體也提供了一幅曲解的圖片顯示它有多麼受歡迎),但實際上它並不具備這麼大的吸引力。
2. 你不會再看第二遍
電影固然可以很偉大,但仍然被歸類為一次性交易。就像《敦刻爾克》在電影製作技術方面取得了雄偉的成就,但也是一次考驗人的觀影體驗,很難想像同一批觀眾會蜂擁而至再次看它。《銀翼殺手》與之非常類似,扼殺了通過重複購票提升票房的機會。
有人可能認為這部電影裡有很多細節,需要反覆觀看,但是這種情況只適用於那些每個鏡頭都一閃而過,而且還有一些複雜劇情造成幹擾的電影。這部電影絕不是這樣,事實是我們花了163分鐘緩慢地徘徊在丹尼斯維倫紐夫 (深得雷德利·斯科特的精髓)的想像力中,有足夠的時間沉浸其中。
而當你翻看這部電影的概念設定集時,也能得到同樣的經歷,所以完全不必要再去看一遍電影。
從故事的角度來說,這部電影並不令人滿意,沒有突出的表演,也沒有真正令人驚嘆的啟示,第一幕中緩慢燃燒的建築這種風格的景觀沒完沒了貫穿始終,並不足以吸引觀眾重複觀看。當你聯想到有些觀眾把《原力覺醒》看了 "三四遍",就會明白這有多麼大的潛在票房空間。
1。《小丑回魂》&《全球風暴》
為了收回一些成本-這個意圖本就不言而喻 -《銀翼殺手2049》需要成為秋季檔期的重磅電影。它必須成為一部萬人空巷爭先一睹為快的電影-即使那些不一定每周都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也會去看。
它必須得足夠吸引人,能夠凌駕在電影院裡正在放映的其他影片之上,雖然要從同期上映的影片中脫穎而出並不是特別困難,但可惜這部影片不幸被華納兄弟發行的另一部電影《小丑回魂》搶去了風頭。
《小丑回魂》理所當然是近期的話題電影-也許還不算是年度話題電影 (畢竟《星球戰爭》還沒上映),由於與《銀翼殺手2049》的上映日期太近,《小丑回魂》分流了原本應該屬於《2049》的那些不太頻繁去影院的觀眾,從而扼殺了它的部分票房。
來到中國內地,流年不利的《銀翼殺手2049》又與華納兄弟的另一部電影《全球風暴》同日操戈。儘管後者只是一部披著好萊塢災難片高仿外衣的偽大片,奈何這種套路正合中國主流觀眾的胃口。截止目前,《全球風暴》內地票房即將突破4億,可憐《銀翼殺手2049》已止步於7000多萬元。
為什麼《銀翼殺手2049》票房輸得這麼慘,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