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縣海子街周家橋翰林周鳳岡家是典型的書香門第,周鳳岡曾任四川綿州知州。周鳳岡有女周婉如,自幼聰穎,青少年時代詩、書畫已享譽黔地,被稱為「貴州才女」、「不櫛進士」,是貴州晚清著名的女詩人、書畫家。
▲周婉如畫像
周婉如(1824—1864年),號紉湘女史,自稱吟秋山館主人,畢節縣人。周婉如隨父寓居成都十年,與當地詩人多有唱和。後返畢節,由於家居農村,寫了不少反映勞動人民生活情景與精神面貌的詩詞。
詩作《賦漁樵耕牧》
農事紛紛日夜忙,問渠餘有若干糧。
阿婆笑指南山下,小麥青青大麥黃。
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一幅農村的豐收圖景。
▲周婉如的著作《吟秋山館詩詞鈔》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周婉如與大定黃育德(號梅溪)結婚。黃育德(道光年間監生,曾任廣東藩庫廳丞,布政使司理問)為大定翰林黃士觀之子,嘗於花前月下,與周婉如吟詩聯句,他們倆的《同聲館坐月聯句》,富有情趣:
「三更秋夜月,千裡共寒光(紉湘)。新菊橫疏影,殘樨映晚香(梅溪)。風高砧度急,雲淡雁過涼(紉湘)。何處清簫弄(梅溪) ,聲聲墮渺茫(紉湘)」。
黃育德為求取功名,赴省和京城趕考,周婉如即回畢節娘家暫住。在畢節,周婉如與大定名詩人章永康、楊紱章等互相酬唱,以排遣愁懷。她還設館授徒,川、黔詩人楊吉甫、洪漢昭、洪雲裳(女)、吳俊卿(女)等,皆出自其門下。除工於詩詞外,周婉如還擅長於繪畫,尤長於蘭、梅。
同治三年(1864年)冬,周婉如欲赴其夫廣東任所,因兵亂道阻,未能如願,乃離畢節去四川雲陽,寄寓於妹夫雲陽縣令楊某官邸。周婉如後聞夫死訊,愁病交加,抑鬱去世,終年40歲。
▲周婉如的著作《吟秋山館詩詞鈔》
周婉如著有《吟秋山館詩詞鈔》傳世。《吟秋山館詩詞鈔》共收入詩詞186題315首(闋),其中詩268首,詞47闋。
柳貫魚歸正午時,兒童開戶笑嘻嘻。
問翁何事歸來早,厭睹沙頭鷸蚌持。
脫卻烏巾去打柴,白雲滿地襯芒鞋。
老妻囑咐輕挑擔,莫踏高窯與險巖。
農事紛紛日夜忙,問渠餘有若干糧。
阿婆笑指南山下,小麥青青大麥黃。
黃髮兒童士壟眠,濃蒙細雨草生煙。
醒來不見黃坡犢,尋到落花流水邊。
俯仰情懷愧此生,認交幾見氣縱橫。
人經盤錯醒防醉,詩到工愁句自清。
違世每應逢俗眼,疏時久已棄浮名。
相將欲並鹿車挽,尚有鷗波堪結盟。
一盞紅酥酒。問茫茫大千,何者堪為吾偶?萬轉悲歌無著處,付與個儂銷受。莫更訊、梅花身後。大抵人生都夢幻。盡語言、文字差堪久。身外事,復何有?
此番問世空回首。更饒他、悲歌代哭,文章自壽。從古聰明須祈福,此語能參也否?豈懺到、黃章紫綬。無礙虛空今打破,向天門、重索花前帚。再休向,紅塵走。
一卷新詞語。嫋文心、閒愁默默,者般悽楚。嚼徵含商哀豔曲,譜出詞人心苦。同一例,英雄兒女。十載悲歌多少恨,看光芒、萬丈劍光吐。如虹氣、臨風舞。
嗟哉我亦浮生誤。悔無端、蠹魚自食,神仙三度。各有痴懷拋末得,銷盡吟魂如許,付與毫端相訴。響遺雲璈初唱徹,拔銅琶、向大江東去。射寒潮、須神弩。
本文選自《畢節地區志·人物誌》,後附的周婉如四首詩作來源於《黔西北文學史》。
編 輯:吳春妹
編 審:鄒江川
監 制:葉光良
總監製:朱光倫
看完記得
點亮下方「贊」和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