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溫陽,如何「救陰中之陽、陽中之陽」?溫陽三方

2020-12-23 文化養生談

我們都知道,中藥有它們自己獨有的「性味歸經、升降浮沉」等理論體系。在這個體系裡,彼此之間又是錯綜複雜的一種關係。

中藥的性味是兼有的,但具體到某一種性味,雖然也有一味中藥身具多種「味」,但一些對立關係的性味特點,一般是不能同時具備的。比如陰陽、寒熱,這樣直接對立的性味,一般是不出現在同一味中藥身上的。

而對於陽虛之證,根據內經「陽虛則寒、寒者熱之、虛者補之」的原則,大家都知道,陽虛溫陽乃是最基本的做法。

但是,就機體的陰陽而言,結合臟腑經絡來說,有上焦的心肺之陽,也有下焦的肝腎之陽,更有中焦的脾胃之陽。到底是哪一種陽虛,是需要詳細甄別的,才能選擇到「直達病所」的溫陽之品。

更有一個特殊之處,就是陽虛溫陽、和寒者熱之的差別。虛寒和實寒,看似都是「陰寒」之像,但虛寒是機體本身的陽氣不足,而實寒這是外來的陰寒之邪過盛。這兩者的調理是有所不同的。

因此,中醫又有「救陰中之陽」和「救陽中之陽」的說法。這兩者都是溫養陽氣,但其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救陰中之陽:陰寒重證裡,陽氣衰微嚴重之時,會出現陽氣幾欲散失的情況,也就是中醫所說的「亡陽」。這時候的溫陽,需要迅猛而有力,前人常用附子以回陽救逆,這種治法,就叫做「救陰中之陽」。

相關焦點

  • 陽則仙、純陰則鬼,介紹下專治陽虛的「天魂湯」!
    《四聖心源.陽虛》:陽盛於上而生於下,水中之氣,是曰陽根。陽氣長養,爰生木火。
  • 冬至養生分年齡,溫陽進補要科學
    今天我以"冬至養生分年齡,溫陽進補要科學"的話題,也是在當前常態防疫防感情況下,只談進食溫補為主,作為我回應廣大朋友們的要求,以此代我送給朋友們冬至時節溫暖的祝福!一、冬至時節進食溫陽滋補之品要論年齡。
  • 治療男性ED的溫陽「五虎將」,最後一味你可能萬萬想不到
    中藥治療ED採用的思路包括了宣通、祛溼、化痰、行氣、活血、補血、益氣、溫陽、滋陰等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一些特定的代表藥物。以上的治療方法當中,採用溫陽的方法治療應用最為廣泛,其中,這五味藥應用概率非常高,筆者稱之為溫陽「五虎將」。下面一一介紹這五味藥。
  • 溫陽通脈治痺湯
    功能 益氣溫陽,通脈治痺。  主治 心痺(風溼性心臟病),臨床症狀表現為心悸怔忡,胸悶氣短,咳喘咯血,痺痛水腫等。  用法 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500毫升,分3次口服。本方照顧到心體殘缺,心脈失通的病理特點,以紅參、黃芪益氣扶正,桂枝、附片溫陽強心,玉竹滋陰強心,白朮、茯苓健脾助運,丹參、桃仁、蘇木活血通脈,秦艽祛風通絡,炙草補中兼通。全方既治本,又治標,共奏益氣溫陽,通脈治痺之功效。
  • 中國地名中的「陰衰陽盛」之謎
    這種「陰衰陽盛」的現象,是如何造成的呢?  地形河流定陰陽  陰陽,本是中國古代哲學中一個簡約而深邃的名詞,如老子《道德經》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後來,陰陽被引申用於指代方位:向光一面為陽,背光一面為陰。  我國國土地勢西高東低,直接決定了大多數河流水系的走向是自西向東。
  • 陽綠以及冰種陽綠在翡翠中地位如何?
    陽綠的顏色對它的價值影響很大。環保影響最大,但並不是所有的綠色都具有高價值。綠色植物中價值最高的是皇綠,也叫祖母綠,皇綠是非常珍貴的。其價值極高,在翡翠市場上極為罕見。相對於帝王綠翡翠,陽綠玉更為普遍,價格也比帝王綠翡翠便宜。所以,翡翠中的陽綠玉級別是多少呢?什麼價值?
  • 三九補冬,一碗羊肉湯,滋陰又溫陽
    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陰寒至極時,寒冬節至。太陽至此運行至黃經270°,所謂「冬」者,陰也;至者,極也,值此陰陽轉化的節點,陰極陽生,循環往復,「一陽」始生。其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皆為陰物感陽生而萌動。冬至大如年,便孕載著歷史的沉澱。民間延續古法,必有祭祀賀冬之禮,以求明年風調雨順;冬至入九,文人便自創「數九歌」,畫」九九消寒圖「,取九九消寒之意,以消磨漫長寒冬日,待來年餘寒消盡暖回日。
  • 民國名醫劉蔚楚經典醫案之七:陽虛汗脫案
    然陰陽互根,自汗亦有陰虛者,盜汗亦有陽虛者,症亦辨治。然餘以自汗屬陽虛者多,《內經》謂腎為陰中之陰,脾為陰中之至陰,而土由火暖,亦為命原,脾腎皆賴真陽之溫養。君酒色傷其內,百事勞其外,陰傷陽剝,脾不能中守,腎不能蟄藏,真火浮遊,腠理開,汗大出矣。故經亦言,陰盛者,身寒汗出也。夫陽氣者,精則養筋,柔則養神。君汗之將出也,面必青黃,全身振掉,暈眩倒臥,手足厥冷,汗乃出,以毛巾揩抹,溼透至四五條。
  • 附子大劑溫陽,雖取一時之功,久必消耗陽氣
    一般來說,附子有毒,煎煮時間越長,可能越安全,但中藥的毒性有時候也是治療作用,《周禮・天官》有「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的說法。臨床上,附子並不是煎煮時間越長越好,比如在《傷寒論》的四逆湯方中,附子一枚生用,以水三升煎煮一升二合,意思是加水三升,然後煮取一升二合,由此可以看出,《傷寒論》中附子煎煮時間並不是很長。
  • 李斯文:溫陽扶正、疏肝解鬱、補益衝任巧治乳腺癌
    掃碼即可問診導讀:《素問》有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生活淡泊質樸,心境平和寧靜,外不受物慾之惑,內不存情慮之擾,物我兩忘的境界,不僅是一種豁達的人生觀,也是保證身體健康的基石,但很多人並未真正體悟其真諦!
  • 陽化氣,陰成形——武當採陽功
    如足內踝的腫脹或者水腫,那是因為腎經的陽氣不足而寒氣太盛,陽不能化水為氣,結果陰寒凝結在腎經的下段,形成水腫。這種情況要用真武湯來扶助陽的氣化功能。再如甲狀腺腫,那是任脈的陰寒之氣成形而致。任脈陽虛而陰聚於溼氣最旺之處,形成了腫脹。
  • 中原行之嵩山嵩陽景區(嵩陽書院-太室山)
    根據資料,太室山是五嶽中門票最低的主峰景區(補充:北嶽 恆山 主峰景區門票20+廟群35共55元,執行價47元),也是唯一沒有索道的——這大概又是 少林寺 光芒太耀眼的原因。可想而知,這裡也是罕有旅行團的。在嵩陽景區大門口詢問得知現在社會車輛禁止開到老母洞停車場,這樣的話只能是遊覽完嵩陽書院後沿著書院東邊2公裡多長的遊步道走到老母洞檢票處了。
  • 2019年11月1日---11月2日昆明三通堂公益活動【桂枝甘草湯、桂枝龍牡湯、桂枝救逆湯、小建中湯、苓桂術甘湯、理中湯的作用】
    小建中湯陰陽並補,通過益火補土過程當中,心陰心陽一塊調補,最終達到健脾陽的功效,在陰陽同補的情況下,以溫陽為主,溫陽體現在桂枝、甘草兩味藥上,通過溫通心陽達到溫中健脾的作用。經常出現腹中痙攣,要用手按壓著腹部才舒服,老是喜歡吃些溫熱的,經常感覺神疲乏力,身上有虛弱感覺,沒有力氣或者感覺心裡會激動煩燥,睡眠不好,面色蒼白或經常性伴有四肢酸麻,手腳心經常發燙髮熱,咽幹口燥,舌苔又淡又白,脈很細很弦。
  • 陽綠在翡翠中算什麼等級呢?
    綠色中價值最高的綠色是帝王綠,又稱祖母綠,帝王綠非常珍貴。它的價值非常高,在翡翠市場上極為罕見。與帝王綠翡翠相比,陽綠翡翠比較常見,價格比帝王綠更能接受。那麼,翡翠中陽綠翡翠的級別有多高?,價值如何?什麼是陽綠翡翠?陽綠其實也叫黃陽綠。眾所周知,翡翠陽綠是綠中帶黃的。
  • 陽 蹻 脈
    點穴位名,了解穴位陽蹻脈循行路徑:陽蹺脈起跟中,上合三陽(足太陽、足少陽、足陽明)外踝行,從脅循肩、由頸至頄鼻旁,屬目內眥太陽經。(1)足太陽膀胱經部分:陽蹺脈起於足太陽膀胱經,在外踝正下緣五分骨陷中之申脈穴,再往後下斜至足跟之僕參穴,由後腳跟僕參穴直上行,經崑崙穴(外踝後跟腱前凹陷處)、跗陽穴、飛陽穴,再轉小腿背外後承山穴,循腿背上行經委中、殷門、承扶穴,再往上行與足少陽膽經交絡。(2)足少陽膽經部分:陽維脈再上行至腹脅軟骨末端下八寸處,即髂骨側與足少陽膽經之居髎穴相交。
  • 天氣越來越冷,陽虛體質的人更要注重調養
    陽虛質人的調養關鍵在溫陽、養陽、通陽。明代醫家、養生家張介賓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調養原則是扶陽固本,防寒保暖,溫補脾腎,化溼通陽。重點溫運脾、腎、心的陽氣。
  • B肝二陽是什麼病症?
    B肝五項檢查是檢測血液中B肝病毒的血清學標誌,臨床上常用B肝五項的不同組合,來判斷B肝感染的現狀和轉歸,那麼,B肝患者常常會聽到的B肝二陽是什麼病症呢?  而B肝大二陽就是,B肝五項中的B肝表面抗原和B肝e抗原陽性,相比B肝大三陽只是少了B肝核心抗體陽性。  病毒複製活躍、傳染性強、肝臟損壞嚴重、症狀明顯,是大二陽共同的特點。
  • 《天氣之子》中陽菜的項鍊最後斷了,寓意著2件事,你看懂了嗎?
    日本的新動畫電影《天氣之子》上映幾個月後,受到了網友們的好評。無論是從動畫的細節處理,還是故事劇情的題材上來講,都與新海誠此前開播就爆火的《言葉之庭》和《你的名字》一樣精彩,劇中充滿了現實生活中的無奈,以及奇幻的美妙幻想,豐富的人物情感讓人潸然淚下。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在結尾,森島把女主陽菜成功從天空之島救下來之後,女主脖子上的項鍊斷開了。
  • 中醫說的陰虛「枕頭潮」,陽虧「床不暖」什麼意思?
    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陰虛枕頭潮,陽虧床不暖」,這種說法有沒有依據呢?「陰虛枕頭潮」,說的是陰虛者在睡覺時容易出現盜汗現象,導致枕頭都被浸溼了;「陽虛床不暖「,說的是陽虛者在睡覺時被窩始終暖不起來。《醫略六書·內因門》有言:「盜汗屬陰虛,陰虛則陽必湊之,陽蒸陰分,津液越出,而為盜汗也。」 意思是說,睡覺時出汗,醒後卻無汗,中醫稱之為盜汗,是人體陰津虧虛、火熱內擾、體內津液外洩所導致。「陽虧」是人體陽氣不足、機能衰弱、代謝減退的病理變化如果平時經常有畏寒怕冷、手足不溫、大便稀溏、口唇色淡、脈虛弱等症狀,很可能就是陽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