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深圳,流水的外援。相比於上賽季深圳男籃本賽季的表現堪稱&34;,外援換了一波又一波,成績卻一落千丈,上個賽季還打出了33勝13負的深圳本賽季在30輪比賽過後卻還在為季後賽而苦苦掙扎著。坐擁雙塔組合的深圳男籃,打出這樣的成績,確實很難讓人滿意。上賽季深圳男籃依靠本土球員配置,效仿老大哥廣東男籃打起了雙小外援戰術,一方面是對自己內線雙塔組合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順應比賽潮流,推動轉換速度,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事實證明,深圳男籃之所以這樣打並非刻意模仿廣東,而是球隊具備這樣的陣容基礎,賽季前四的排名就是最好詮釋。季後賽的深圳面對氣勢洶洶的北京男籃,在主場連輸兩場情況下完成驚天逆轉,3-2淘汰北京男籃,晉級半決賽。深圳男籃所表現出來的信心和底蘊促使了球迷對於這支新生球隊的無限期待。
然而事與願違,本賽季的深圳男籃開局便遭遇連敗,接連輸給了北控、廣州、上海等隊,球隊士氣萎靡,直到沈梓捷1.9秒空中絕殺新疆開始,深圳隊才算是有些反彈,不過即便如此深圳男籃的戰績終究沒辦法達到預期,目前僅以13勝、17負排在積分榜第13名的位置。
事實上深圳男籃整體實力並不遜色,內線坐擁雙塔李慕豪玉沈梓捷兩大實力球員,鋒線上有顧全和盧藝文,後衛賀希寧與楊林禕也是不錯的本土球員,這套本土陣容是不應該打出如今這樣成績的。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深圳的策略出現問題,核心不夠明確。目前深圳男籃更多的是依靠外援主導發揮,雙塔擋拆順下,本土球員很難有直接支配球的機會。那麼沈梓捷作為本土球員中的最好中鋒之一,未來有沒有可能成為核心,並且打造出一套完整的一星四射戰術,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分析一下!
沈梓捷&34;名不虛傳,中國籃球一向以身高來決定籃球上限,從&34;開始,身高就代表著絕對優勢。沈梓捷作為近幾年冉冉升起的新生代球員,其天賦和努力毫無保留的展現了出來,雖然在深圳作為李慕豪的替補,但是出場時間達到了29分鐘,而李慕豪只有26.9分鐘,在出場時間上,沈梓捷獲得的時間顯然更多一些。尤其關鍵第四節,主教練王建軍更喜歡把沈梓捷留到場上,足以體現了對沈梓捷的信任。
本賽季沈梓捷場均可以貢獻12.8分6.8籃板1.4助攻1.4蓋帽的不錯數據,其中蓋帽數據排在聯盟第七位,僅次於易建聯的1.7次蓋帽。不過沈梓捷技術特點相對來說有些單一,進攻端主要得分手段來自於籃下,228次投籃,命中139球,命中率達到61%、右側籃圈區域3投2中,命中率66.7%、左側籃圈區域9投0中,罰球線位置3投1中,命中率33.3%、其他區域完全空白。數據一目了然,沈梓捷在進攻端主要就是利用2.11米的身高以及106公斤體重,瘋狂在內線碾壓對手。得分手段也就是&34;,籃下二次進攻。早期的沈梓捷是具備一定的低位單打能力,不知為何本賽季使用率越來越少。應該跟主教練王建軍戰術布置有關,雙小外援組合主打快速轉換,一旦落位單打,整體陣容結構將會瓦解,進攻火力得不到穩定輸出。
防守是沈梓捷的強項,雖然沈梓捷看上去比較瘦弱,但是他一點也不怕身體對抗,而且腳步移動靈活,橫移速度快,爆發力強,這些天賦屬性可以讓沈梓捷在內線如魚得水,翻江倒海。數據顯示,深圳防守效率114.3、沈梓捷防守效率86.3,而當沈梓捷不在場時,深圳隊的防守效率則下降到了119.8,這充分的說明了沈梓捷在防守端的作用。同時籃板球的保護也是沈梓捷的強項,本賽季場均6.8籃板,排在聯盟第28位,排在深圳第一的位置,當然了沈梓捷應該可以做的更好,憑藉出色的彈跳,沈梓捷拿下籃板的機率大幅增加,深圳男籃依靠沈梓捷在內線的威懾力,在進攻端更加遊刃有餘。
不過大家也看得出來沈梓捷與李慕豪兩人在場上的位置有些重疊,李慕豪和沈梓捷兩人都是傳統的防守型中鋒,進攻端都以難依靠個人能力打開局面,所以當兩人同時在場上時球隊的防守非常出色,但是在進攻端球隊往往陷入了困難。李慕豪近幾年一直沒有開發出單打能力,以後也很難得到改變,但是沈梓捷畢竟只有22歲,未來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只要深圳男籃確定以沈梓捷為核心,&34;戰術並不是沒有可能。
以深圳男籃的球員配置來說,是非常適合一星四射戰術的。談到一星四射戰術,NBA使用率遠遠高於CBA,一星四射,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一名球星牽制力帶動整支球隊進攻,這需要球星有著非常出色的突破能力,同時隊友有出色的投射能力,一旦當球星遭遇包夾時可以馬上分球給埋伏在外線的射手群,然後在外線得分。NBA近十年依靠一星四射戰術發揮成功的當屬魔術霍華德和騎士詹姆斯,魔術依靠霍華德在內線的牽制力,外線布置四名射手,成功闖進了總決賽,不過當時的三分球並沒有現在這樣盛行,而且霍華德的傳球能力也是有限的。詹姆斯本身就是自帶體系的球員,他可以利用自己的突破以及擋拆的方式瓦解對手的防守,然後依靠自己的傳球能力讓外線的隊友得到機會,依靠這套戰術配置,詹姆斯獲得三次總冠軍,不過詹姆斯需用像韋德與歐文這樣有持球能力的分擔一些自己在進攻端的壓力。
在CBA聯賽中的吉林男籃就是典型的以瓊斯為核心的一星四射體系,一星四射比較考驗球員交叉跑動能力,擋拆跑位要非常嫻熟果斷,而深圳隊目的前年輕球員是具備這樣的潛質的。顧全場均12分4籃板2.1助攻,三分命中率40.6%,場均投進1.9記三分,盧藝文場均7.3分2.4籃板1.2,分命中率33.3%,場均投進1.2記三分球,賀希寧場均10.1分2.6籃板1.2助攻,三分命中率32.4%,場均投進1.5記三分球,楊林禕場均6.9分1.6籃板1助攻1.3搶斷,三分命中率40%,場均投進1.4記三分球。除了顧全年齡大一些以外,其他都是年輕小將,不僅具備一定的三分球能力和傳球視野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而且深圳隊的三分球命中率以及場均命中三分個數還是不錯的,命中率深圳比吉林還高。
深圳男籃是擁有這樣先天條件的球隊,再搭配擁有三分遠射的外援,依靠沈梓捷為核心打造一套完美的進攻體系,這套戰術是很容易實現的。不過目前擺在眼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沈梓捷沒有自主進攻能力,之前已經談到了沈梓捷具備低位進攻能力,為何不主動開發進攻手段呢?只要沈梓捷未來1—2年能開發出自助進攻能力,依靠沈梓捷的天賦,成長為深圳核心並不是難事。
2015年,NBA勇士庫裡開啟三分浪潮,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刻。五年三冠,勇士打造的&34;席捲全聯盟,本賽季的火箭隊更是開發出了讓塔克打5號位的極限五小陣容。如今籃壇球員的位置越來越模糊,中鋒不再是禁區霸主,所以越來越多的中鋒為了適應潮流發展都不得不開發自己的投籃能力,而沒有投射能力的內線球員未來發展會越來越局限,可能只能成為藍領球員了。廣東宏遠上賽季最先打造雙小外援策略,一舉奠定勝利基礎,兵不血刃取得總冠軍。
CBA聯賽中的中鋒普遍不具備投射能力,而且大量球權都控制在外援手中,中鋒更多的是作為一名藍領球員,拼搶籃板,二次進攻。深圳若想強化自己,一定要確立自己的本土核心球員,畢竟未來CBA的發展肯定是以本土球員為主,而且下賽季中外援將會採取單人單節次,這就更加考驗本土球員的能力了,所以深圳男籃一定要有自己的戰略思想。
當然了可以肯定的是傳統型大中鋒已經不吃香了,而沈梓捷想要成為球隊未來的核心就必須要提高自己的進攻能力,首先就是內線的單打技巧和進攻手段的多樣性,其次就是投射能力的開發,這肯定是有利於沈梓捷未來的發展的。王哲林本賽季的場均外線出手次數都達到了2.2次,雖然命中率不高,但是可以看出大王也在開發自己的投射能力,細數本土國內的頂尖內線球員,無論是易建聯還是周琦都有著出色的投射能力,沈梓捷想要成為這麼出色的球員,就要向他們靠近,就要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所謂的一星四射戰術只是一個雛形,也只是深圳男籃未來戰術發展的一種假想可能而已,但這歸根結底還是得看沈梓捷個人的成長速度,如果依然像現在一樣,那麼沈梓捷未來可能依舊會是藍領球員,也許會成為重要球員,絕對不是核心球員,這對沈梓捷來說無疑是在浪費自己的天賦。當然了沈梓捷是一個非常努力的球員,他也多次表示過希望能成為球隊的核心領袖,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沈梓捷未來能發展成什麼樣的球員完全取決於自己,不管球隊未來球隊是否以沈梓捷打造戰術體系,這樣的提高都是必要的,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未來發展有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