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昌二年(公元842年),當綽號趙鍊師的趙歸真道長連同唐武宗李炎發動著名的「滅佛運動」,一時之間,原本在武則天時期達到巔峰的佛教遭受滅頂之災,無數佛像被拆除,僧侶被迫還俗。同時此消彼長,道教開始上升至國教,皇室子嗣前往道觀修行成為一時潮流,佛徒稱之為「會昌法難」。當然,唐武宗為什麼要一心「滅佛」,無非也就是不納稅、不交糧、亂佔地的佛子們觸動了統治層的利益。寺廟經濟經濟的無限膨脹成為了著名的「三武一宗滅佛」最本質的稻草,不過我們今天要講的並不是這場著名的滅佛運動,而是遠在唐朝東面日本的一個好似有著關聯,卻又獨立好玩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古時候的日本人對於唐王朝的崇拜幾乎到了一個「迷妹」的地步,吃、穿、用、住、行都可以看到來自唐朝文化的縮影,甚至在當時,只要是中國流傳過去的東西,日本人都認為是極其高端的產品,文獻典籍不用說,就是音樂到了日本,他們再改一改,糅合一下自己的民俗,就被稱為「雅樂」。所以奈良時期的日本,也學著中國初唐流行三論宗、華嚴宗、律宗等佛教宗派;到了平安時代初期,中國開始流行天台宗、淨土宗、密教等大宗大派,日本自然也跟著學了起來;而後中國發生了著名的「唐武宗滅佛」,道法開始興盛,結果平安中後期的日本就流行了的本土「道教」神道教,當然除了上文我們所述的幾點緣由外,這也成為「陰陽師」能夠興起的一個點。
作為島國,日本其所遭受的各種自然災害遠非其他國家能比,再加上政局的動蕩和早期由中國傳過去的《搜神記》、《山海經》等描寫鬼怪傳奇的書籍影響,特別是有些鬼怪的出現往往伴隨著極其惡劣的自然災害,以至於古代的日本人也對「怪力亂神」一說也極其的相信。而平安時期以安培晴明為代表的陰陽師一職崛起,其自然需要各種各樣法力強大且作惡多端的鬼怪襯託,當然此時鬼怪在日文裡的尚還被稱之為「化物」或者「怪物」,也並沒有形成如今極其豐富的百鬼文化,直至江戶時代一位叫做鳥山石燕的浮世繪畫家的出現。
日本其實還有兩個非常有意思的別稱,「八百萬神島」和「鬼怪列島」,前者說的是日本的神明眾多,後者則說明日本的鬼怪也非常的豐富。假如問一個對日本文化稍微有點了解的人,請他寫出十個以上產自中國的鬼怪,也許想來想去也就蜘蛛精、老鼠精、白骨精、狐狸精、玉兔精等,講來講去大家都知道說的具體是哪個鬼怪,但終究就是動物背後加個精字(其實我們有窮奇、精衛、白澤啊);但是如果問你說出十個日本最出名的鬼怪,也許你就能答出八岐大蛇、河童、酒吞童子、大天狗、姑獲鳥、茨木童子等等知名度極大的日本鬼怪,這就是兩國鬼怪文化的區別和不同,而這一切,就拜鳥山石燕所賜。
公元1607年,明朝的王圻和兒子王思義共同編撰了一本叫做《三才圖會》的百科全書,共一百零八卷,天文地理花草鳥獸無所不載。如果你對《三才圖會》沒有印象,那麼我告訴你我們教科書上什麼秦始皇、李世民、朱元璋的畫像都是出自《三才圖會》,你就會明白這是怎樣的一本百科畫冊了。
然後到了1712年,居住在大阪的醫生寺島良安受《三才圖會》啟發,編撰了日版的圖解百科全書,叫做《和漢三才圖會》,而後,同時期的鳥山石燕結合《和漢三才圖會》以及之前流傳下來的日本民間鬼怪故事(比如平安末期的《今昔物語集》和《百鬼夜行繪卷》),使用畢生精力繪製出了《畫圖百鬼夜行》、《今昔畫圖續百鬼》、《今昔百鬼拾遺》和《畫圖百器徒然袋》共四冊鬼怪圖錄畫卷,計兩百零七種妖怪,由此奠定了今天日本的鬼怪文化。而後隨著日本魔幻小說霸主夢枕貘的《陰陽師系列》以及漫畫家今市子的《百鬼夜行抄》在東南亞文化圈的大熱,自從,「百鬼夜行」成為了如今日本主流文化之一。其所衍生出來的「鬼怪學」也成為了人類學中的一個分支在高校進行授課。當然受漢文化以及佛學文化的影響,日本的鬼怪有70%來源於中國,20%則是印度,其原滋原味的本土鬼怪大概佔了也就10%上下,比如說日本最為廣知的鬼怪之一—「天狗,一說是江戶時代隨著中國商人而流傳到日本,又一說是古代中國「天草」(一種藥材)傳到日本後的衍生,在我們熟知的《山海經·西山經》同樣也記載了這種妖怪。再比如日本鬼怪影視作品中時常出現的「河童」,其來源毋庸置疑就是始於《山海經》中的河伯。當然,這些鬼怪所能給予的更多是轉化的靈感,不僅從外貌上,甚至是性格都已經相當的日本本土化,也正是這些契合本土化的鬼怪,才讓日本百鬼文化有如此足夠的燦爛吧。
當然了,其實中國的鬼怪文化並不比日本差,《搜神記》、《山海經》、《封神榜》和《聊齋》等自不必說,此外還有《志怪錄》、《子不語》、《平妖記》等等,但是自近代以後,並沒有一本有著足夠成就和影響力的鬼怪小說,甚至是鬼怪科普百科圖集的誕生,而日本豐富的動漫文化輸出也讓很多日本的傳統文化有著我們所不能比擬的傳播優勢。所以怎麼打好傳統這張牌,就顯得尤其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