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天下未定,不尊古法

2020-12-27 澎湃新聞

曹操:天下未定,不尊古法

2020-12-23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曹操:天下未定,不尊古法

不是英雄

不讀三國

若是英雄

怎麼能不懂寂寞

……

東漢末年分三國

烽火連天不休

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

誰來煮酒

爾虞我詐是三國

說不清對與錯

戴敦邦:曹操橫槊賦詩圖

一曲《曹操》,讓我們感受到了曹操的自信和力量,仿佛讓我們重回了那三國時期,看他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後人對曹操的評價眾說紛紜,有以《三國志》和《資治通鑑》為代表的一方,肯定曹操在漢末戰亂之時平定四方的功績和一統天下安定萬民的豪邁才情,視其為治世之英雄;也有以《漢晉春秋》和《三國演義》為代表的,強調曹操謀篡漢室、窮兵黷武的亂世之奸雄形象。

曹操墓平面圖 河南安陽西高穴2號墓平面圖(A.墓葬;B.墓室)

客觀地說,曹操終結割據、統一北方、穩定社會、積極改革,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面作出的巨大貢獻是無法否定的。2009年,河南安陽市西高穴2號大墓被鑑定為曹操高陵,使得曹操這個飽受爭議的歷史人物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而歷史中的曹操究竟什麼樣,到底還有哪些被演繹掩蓋了的真實?在今天,這些疑惑就只能通過考古發現來解答了。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

「魏武王」石牌外形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奇特,但我們需要留意石牌文字:「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也就是曹操。這塊石牌記錄了魏武王的隨葬品清單,包括他生前所用的矛、戟等武器及生活用品。這塊細長石牌,是確定此石牌的出土墓為曹操高陵的重要證據。

根據《三國志》記載,由於天下未定,曹操曾提出不尊古法,身後安葬於貧瘠之地,根據天然地勢為募集以節約民力,臣下在喪事之後解除喪服,恢復職務,這些都反映了曹操作為一位政治家、軍事家不泥古、節儉務實的一面。

而曹操墓的發現,甚至包括曹植墓出土的漢簡的隨葬品文物,也證實了曹氏家族提倡的薄葬之風。如書中收錄的石圭、石壁。圭與壁均為中國傳統的祭儀禮器,但曹植墓中,傳統奢侈玉器改為了樸素的石器。

鎏銀銅張合器

作為開創了新時代的人物,曹操的陪葬品中也不乏當時的新穎之物。張合器便是典型代表,它的頂部有兩處突起部分,將其扭動,下部的炮彈形狀部分便會左右敞開,無底板。由於沒有其他相似的作品,我們尚不知道它究竟是作何使用。

玉豬

相比之下,這件玉豬則內斂樸素許多。墓葬的主人,目前最有力的說法是曹操之父曹嵩及其夫人。

玉器是只能用於貴族墓葬的隨葬品,儘管它外形並不精緻奢靡,但也是高貴身份的象徵。這件玉豬被握在墓主人手中,可能人們認為玉器有使逝者身軀不腐的神奇能力。

此外,豬還代表後代繁盛昌隆——曹氏一門風雲人物輩出,先人的遺願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

從唐宋至今,三國魅力經久不衰,中日兩國專家經過三年的協同努力,在國內近四十家文博機構的支持配合下,精選了兩百餘件珍貴的歷史文物,被整理集結為《尋蹤三國— —文物裡的魏蜀吳新圖景》一書,以獨特的視角再現真實三國的歷史風貌。

圖書推薦:《尋蹤三國— —文物裡的魏蜀吳新圖景》,中信出版社

 

關鍵詞 >> 三國,曹操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曹操為何一生不敢稱帝 關於曹操的歷史評價
    孫權、劉備早已唾罵他「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但曹操並不懼怕這種責罵,因為當時天下分裂,群雄並起,相互之間的責罵和攻訐本屬正常,曹操同樣以亂臣逆賊的名義指責他們,他所懼怕的乃是留下歷史的罵名,那可是有口難辯、影響深遠的。因此曹操一直保持宰相的身份而不敢隨便僭越稱帝。據《魏氏春秋》記載,夏侯敦曾對曹操說:「天下鹹知漢祚已盡,異代方起。自古已來,能除民害為百姓所歸者,即民主也。
  • 法尊法師簡介
    尤其那部《菩提道次第論》的組織和建立,更是我從未夢見過的一個奇寶。我覺著發心求法的志願,總算得到了一點小結果,哪怕就是死在西康,我也是不會生悔恨心和遺憾的了。」四、教授發心——扎迦大師及其弟子格陀諸古1927年入藏學法團,因西藏當局誤會而滯留在甘孜時,法尊法師隨大勇法師,移住甘孜對河的札迦寺,親近札迦大師學經,住札迦寺四年,相繼依止札迦大師和俄讓巴、格陀諸古等師父,系統地修學了《現觀莊嚴論》、《辯了不了義論》等藏密經論。當時札公年德高邁,示現殘疾,親近札公實際上學經的師父,都是他老座下的上首弟子。
  • 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曹操的頭髮卻總是說棄就棄
    在闡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孝經》中有句名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由此可見,頭髮的留存直接與孝道掛鈎,輕易去發就是大不孝的行為,因此當滿清八旗兵入關奪取天下後,下令天下臣民去發,立即遭到了激烈反對,雖然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高壓政策,但也有「頭可斷,發絕對不可去」的大義凜然。
  • 法尊
    每天清晨4:00—6:00,法尊便起床開始例行誦經打坐。7:00便早早來到藝術學院創作油畫,一坐又是一天,紋絲不動!晚上回到寺廟,又是例行誦經打坐然後就寢。所以說法尊的坐墊可不是一般人敢坐的,粘!哈哈。     這樣的法尊必然會有很多人對他好奇,甚至課堂上的模特開玩笑說:「如果法尊還俗一定要嫁給他。」法尊跟我們一樣,世俗,愛開玩笑,畫畫時還聽流行音樂。
  • 法尊法師簡介及其師承淺述
    尤其那部《菩提道次第論》的組織和建立,更是我從未夢見過的一個奇寶。我覺著發心求法的志願,總算得到了一點小結果,哪怕就是死在西康,我也是不會生悔恨心和遺憾的了。」 四、教授發心——扎迦大師及其弟子格陀諸古1927年入藏學法團,因西藏當局誤會而滯留在甘孜時,法尊法師隨大勇法師,移住甘孜對河的札迦寺,親近札迦大師學經,住札迦寺四年,相繼依止札迦大師和俄讓巴、格陀諸古等師父,系統地修學了《現觀莊嚴論》、《辯了不了義論》等藏密經論。當時札公年德高邁,示現殘疾,親近札公實際上學經的師父,都是他老座下的上首弟子。
  • 地圖走中國之安陽:殷墟甲骨文天下,曹操嶽飛紅旗渠!
    提起安陽,在我腦海裡浮現的元素有:殷墟和甲骨文、嶽飛、曹操。一、中華文明的基石:甲骨文西方不承認夏朝的存在,一開始也不承認商朝的存在,認為中華文明始於周朝,直到甲骨文出現。近代以前,西方歷史觀中,古埃及、古兩河流域、古印度被認為是最古老的三大文明,都擁有5000年以上文明史。而中國、希臘和波斯被認為只有3000年歷史,屬於第二季文明。直到甲骨文橫空出世,將中華文明史無可爭辯的推進到4000年左右,成為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二、千古謎團:甲骨文為何只在安陽出現?
  • 中興漢室,定三分隆中決策,天下定三分
    《三國演義》中的「定三分隆中決策」是人們熟知的決策故事。 它的重要性在於徹底改變了劉備在思想上迷茫的狀態,並明確了劉備在今後的目標和任務。這個事件是有重大意義的。想當初,劉備躍馬過檀溪後,於南漳逢隱賢司馬徽。兩人交談之時,司馬徽問他:為何至今落魄不偶?劉備說是「命途多蹇」。司馬徽認為:「不然,蓋將軍左右不得其人耳。」
  • 致敬法尊法師!
    法尊法師,面對您執著智慧和徹悟的法身,我願成為蓮花座前的一盞酥油燈、一支茶木香,在慢慢燃燒中,陪您一段安靜的光景,記存您一生無怨無悔、清風明月般的素心對佛,消融我內心不應留駐的世間雜念。那一天,您悄然告別保定,不分晝夜走在西去的路上。是誰告訴您西邊的山上住著如來?
  • 孔融死前哀求曹操放過子女,9歲兒子說了8字曹操大怒:一個不留
    不過,孔融的仕途和別人還不太一樣,走的可謂是相當兇險。公元196年漢獻帝遷都許昌,孔融當時身兼少府,和曹操來往比較密切。曹操也很欣賞孔融的才華,對其是十分尊敬。不過,孔融卻不買帳,他深知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狼子野心,處處跟曹操作對。
  • 雄霸天下的梟雄曹操他是如何走向成功的?
    話說三國時期群雄割據一方,他們各自分有各自的勢力,並且他們都想打敗對方,進而增加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曹操就是從中脫穎而出的梟雄豪傑。他是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他稱霸一方虎視著整個天下。從這裡我可以看出曹操用人方面很有魄力的,他還能知人善任,唯才是用,只要是有才幹的人才,在曹操這裡都不會輕易地埋沒。第二,政治上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首先控制了天下整個大局。
  • 《三國》漢末群雄除曹操、劉備、孫權外,最可取天下的竟然是他!
    《三國》漢末群雄除曹操、劉備、孫權外,最可取竟然是他!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東漢末年群雄當中除了曹操、劉備、孫權,誰的實力能夠爭奪天下呢。撰立《五經》章句,謂之後定。愛民養士,從容自保。」我們再來看看劉表手下的人才,他的班底也不差。一個是投靠曹操的文聘,他是跳槽比較成功,他在劉表手下只是一個守衛邊防的大將,在他的保衛之下,荊州的邊界非常的安穩。第二位投靠孫權的甘寧,甘寧跟隨劉表的時候,並沒有受到重視,後來他投靠了孫權,也算是有了一些名氣。
  • 你認為曹操在世時沒有篡位,是尚存忠義還是大偽似真?
    東漢朝廷因為何進等人的一系列錯誤決策,導致董卓禍亂洛陽、長安,這時候群雄並起,以討伐董卓的名義開始了逐鹿天下的鬥爭。不用質疑,此時的天下諸侯人人皆有不臣之心,要不然也不會出現無人迎奉落難的漢獻帝的局面了。而此時,曹操憑著超凡的政治眼光和遠見卓識,迎奉天子回許都,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爭霸之路。
  • 曹操墓裡「魏武王」稱謂是合理的(王子今)
    《中華讀書報》2010年9月22日又發表未署名文章《「魏武王」難成曹操高陵鐵證》,以為範子燁文中舉例,「援引的典籍屬於晉唐期間的」,不足以說明漢末情形,又再次強調自己所理解的「漢代禮制和諡法」:「魏公、魏王是曹操的爵名,顯名,生時所用;武王是曹操死後的諡號,冥名,死後所用。有了冥名,顯名就不再用。二者混用,稱『魏武王』是對死者的大不敬,違反禮制。」
  • 張邈:曹操從袁紹手中救他一命,為什麼他反而聯合呂布背叛曹操
    如今天下未定,我們可不能互相殘殺啊!」事後張邈得知,對曹操非常感激。《三國志》記載:「董卓之亂,太祖與邈首舉義兵。汴水之戰,邈遣衛茲將兵隨太祖。袁紹既為盟主,有驕矜色,邈正議責紹。紹使太祖殺邈,太祖不聽,責紹曰:『孟卓,親友也,是非當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邈知之,益德太祖。」
  • 官渡之戰,若曹操兵敗,還會出現三分天下嗎
    官渡之戰若曹操兵敗,對天下形式有什麼影響,還會有三國嗎?漢建安五年(公元199年)北方兩大勢力,曹操與袁紹與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展開了著名的「官渡之戰」,此站雙方都投入了大家的精銳參戰。其著名之處再於,此戰決定了北方乃至整個天下的格局。
  • 曹操的軍師聯盟--郭淮
    東漢末年,舉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曹丕)門下賊曹、丞相(曹操)兵曹議令史、徵西(夏侯淵)司馬。定軍山戰敗時,收集殘兵,聯合杜襲共推張郃為主將,迅速穩定局勢。曹魏建立後,拜雍州刺史、射陽亭侯,遷鎮西將軍(曹真)長史,阻止諸葛亮北伐魏,料敵準確,屢立戰功。正始元年(240年),擊退蜀國姜維,遷前將軍。嘉平二年(250年),遷車騎將軍、陽曲侯。
  • 曹操的首席謀士:荀彧
    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宜享高爵,以彰元勳。」「守尚書令荀彧,自在臣營,參同計劃,周旋徵伐,每皆克捷。奇策密謀,悉皆共決。及彧在臺,常私書往來,大小同策。《詩》美腹心,《傳》貴廟勝,勳業之定,彧之功也。而臣前後獨荷異寵,心所不安。彧與臣事通功並,宜進封賞,以勸後進者。」(荀彧辭讓後曹操曰:「與君共事已來,立朝廷,君之相為匡弼,君之相為舉人,君之相為建計,君之相為密謀,亦以多矣。
  • 雖天下三分,但書法,曹操一枝獨秀
    一說是,當時曹操題完《袞雪》後,眾將士齊聲喝彩,魏王好不快意。這時隨從提醒:丞相,「袞」字缺水三點。曹操撫掌笑曰:「滾在河邊,何故缺水?若再加三點,豈非畫蛇添足?」二說是,「袞」左邊是「雪」,「雪」在驕陽下,即融成水,正好是「袞」字左邊之「水」。三說是,「袞」與「滾」通用。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之句,用的便是此「袞」字。
  • 目無全牛 | 制勝之法:專業古法艾灸
    而專業專注古法手工艾灸的田氏艾草堂至今門庭若市,顧客諸多,已經成為中醫艾灸養生的知名品牌,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庖丁解牛的工匠精神。——田彬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古今相承,不論是技藝精湛的「木匠鼻祖」魯班,或是「目無全牛」的「解牛大師」庖丁,還是試驗萬種藥方提煉青蒿素的「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他們的身上都閃爍著「工匠精神」的光芒。
  • 曹操高陵:撥雲見日的「七十二疑冢」
    曹操墓平面圖 河南安陽西高穴2號墓平面圖(A.墓葬;B.墓室)2009年時,我國考古界曾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其主要原因,就是關於曹操墓葬的真偽問題。曹操墓發掘現場西高穴墓最初被發現時,一度引起過很大爭議,儘管河南省的考古工作人員非常篤定這就是曹操墓,但很多人都不相信,還在網際網路上誕生了不少諸如「曹操小時候的骨骼」一類的段子。但後來隨著勘探研究的進展,基本確定了這個墓葬就是曹操的高陵,這與《三國志》中的記載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