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脾蜂量如何快速春繁

2020-12-23 騰訊網

溫馨提示:邊聽邊看,學習效果就是好!

早春,我國大多數地區氣溫較低,寒潮頻繁,常有雨雪冰凍,缺乏粉蜜源,外部環境不理想,這給蜂群春繁帶來了很多困難,也對養蜂者的飼養管理技術提出挑戰。目前蜂群春繁的基本方法有:單脾起繁和傳統式繁蜂。本文僅對單脾起繁方法,結合本地區的具體實際作一些描述和分析,供大家參考。

一、技術基礎

目前,浙東地區蜂群春繁一般時間在小寒後幾天,比傳統春繁要提前大約一個月。確切一點來說,這其實是蜂群的冬繁,為的是讓蜂群趕上當年的第一個大蜜源油菜花期,這也是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本地區養蜂生產技術的一個重大變革。這個技術變革的基礎有三個:一是有了囚王籠,使養蜂者可以根據氣候、蜜源情況,靈活掌握關王停產越冬和放王產卵春繁的時機,使蜂群能夠強群越冬,強群春繁,解決了許多年來困擾養蜂者的越冬蜂群普遍衰弱問題;二是脫粉、餵粉、人工代用花粉的製作技術和機具的普及,使蜂群提早春繁從可能變成現實;三是蜂群的單脾春繁技術,經江浙等地眾多養蜂者近二三十年來的探索、實踐,如今已趨成熟。

二、生物學原理

在自然狀態下,蜜蜂的新分群和遷徙群,無論群勢強弱都是由單脾起繁的,是一種蜂多子少的繁育方式,並且發展很好。單脾起繁,蜂王只能在1張巢脾上產卵,當第1張脾產滿卵後,再加入第2張、第3張,依次順延。這樣的安排,每一張的子脾面積大,比較集中,如遇寒潮侵襲,有足夠的工蜂護脾,一般不會凍傷子脾。

傳統春繁的方法是5框蜂放3~4張巢脾,4框蜂放2~3張巢脾,3框蜂放2張巢脾,5框及以上的按實際蜂數放脾。這樣的安排,從實際觀察到的蜂群行為來看,蜂王產卵不是產滿1 張巢脾再產另1張,而總是從中間巢脾上先產卵,然後以螺旋形漸漸擴大子圈,依次在左右巢脾上產卵。每一張巢脾上的子圈常呈橢圓形,中間巢脾上的子圈最大,左右巢脾順延遞減,在空間上呈球形,為的是減少散熱面積或有利於子脾保溫。每當遇寒潮侵襲時,蜜蜂就收縮結團護脾,降溫幅度越大,蜂團收縮得越緊,邊緣的子脾經常受凍,被拖子,效果並不理想。

三、理論指導

塔蘭諾夫前蘇聯的《蜂群生物學》告訴我們,越冬後的10000隻蜂,春繁30天後將變成11200隻蜂,增長率是12%;8000隻蜂的,春繁30天後依然是8000隻,增長率為零;少於8000隻蜂的是負增長。為了趕上當年的第一個大蜜源油菜花期,本地蜂群大多在油菜開花60天前,即小寒後開始春繁。每箱蜂除了有一隻好王外,還要強群起繁。基礎群勢,單王群蜂數不少於8000隻/箱,雙王群不少於10000隻/箱。這樣的蜂群通過精心飼養,肯定不會春衰,能夠快速強壯而趕上油菜花期。

陳盛祿等人(1998)在《王蜂指數的研究》中指出:(蜂群)復壯階段,應組成1隻蜂王和0.81公斤工蜂的群勢進行繁殖,才能充分調動蜂群中蜂王和每隻工蜂的繁殖能力;在浙江,王蜂指數處在0.23加減0.02時,繁殖速度最快。

"王蜂指數"指的是1隻蜂王與以公斤為單位的工蜂數的比值相對數,該數值在0.23~1.23範圍內與蜂群繁殖速度成正相關。

1隻蜂王除以比值相對數0.23等於4.35公斤蜂,大約14500隻蜂,計14.5框(本地蜂群在春繁時,沒有這樣強的群勢)。

1隻蜂王除以比值相對數1.23等於0.81公斤蜂,大約8100隻蜂,計2.7框如果取它們的平均值,用1隻蜂王除以比值相對數0.73,則等於1.37公斤蜂,大約13700隻蜂,計4.6框,這與本地蜂群春繁的群勢基本吻合。

根據這一研究成果和塔蘭諾夫的《蜂群生物學》原理,在蜂群春繁時根據實際,適當提高王蜂指數,強群起繁,這對加快蜂群春繁速度,提早復壯、積累油菜花期採集適齡蜂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強群起繁,工蜂護脾密集,蜂群調控蜂巢溫、溼度能力強,繁殖速度快,有效的封蓋子脾大,育成的新蜂體格強壯,抗病能力強。

本地養蜂好手在實際操作中,通常是用10000~13000隻蜂箱起繁的,王蜂指數在0.83~1.00之間,效果相當不錯,蜂群大多在3月上旬就能加上繼箱,等候油菜開花。蜂數少於8000隻箱的合群春繁。

四、我的實踐

在1月份小寒節氣後,選一無風暖和的天氣,在中午時分全面檢查蜂群,放王,均衡群勢,通常用12000隻蜂箱,即4框及以上的群勢起繁。次日用水劑治蟎一次,然後在巢箱內用小隔板將蜂群分出冷、暖區,隔板內為繁殖暖區,放一張半蜜粉脾供蜂王產卵,讓蜂群先在這一張上巢脾上進行繁殖活動,集中工蜂護脾,以後根據需要陸續加脾。隔板外為冷區,冷區放1張大蜜粉脾供蜜蜂取食和休息,以防雨雪冰凍時間過長,造成蜂群因飢餓拖子。巢門開在冷區。

1.治蟎緊脾後在副蓋上鋪幾張報紙和覆布,蜂箱底下和周圍塞稻草等隔溫物;在蜂箱上面搭好簡易棚,箱後布置擋風障,並早晚蓋上保溫材料。但不做內保溫,僅是做好外隔溫,這也是模仿了蜜蜂在自然狀態下冬暖夏涼的蜂巢形式,以緩衝或減少外界氣溫波動對蜂群育子溫度帶來的影響。

2.當時正值三九寒冬,外界無蜜粉源,為了防止蜜蜂空飛,在緊脾後的21天內,也就是在第一代新蜂出房前一般不進行獎勵飼餵(缺飼料的蜂群當然還得補飼),任蜂群自然繁殖。這樣的"冷"繁殖方式順應了蜂之天性,讓蜂群根據自然條件適度繁育,為的是在惡劣的外部環境下,珍惜、保護和有效地使用越冬蜂,讓蜂群以最少的基礎代謝或能量消耗來置換最有實效的、高質量的封蓋子脾。追求子脾的質量為主,數量其次,保證第一代子的健康、強壯。開繁後在巢門供水或設公共飲水器供水,水中放約0.1%的食鹽。飼餵花粉的工作一直延續到外界粉蜜源接上為止,在整個春繁期間,一般每箱蜂飼餵花粉或混合人工代用花粉3公斤左右。

3.在緊脾起繁後的第7、15、21天分別在冷區加1張、大約灌了400~500克茶花粉的粉蜜脾,同時將先前的一張脾調到暖區給蜂王產卵。加3張脾後,暖區有4張巢脾,加上冷區的1張,共計5張,這時要暫停加脾,等第一張子脾出完後,視實際情況再做決定,一般要求每脾至少有3000隻蜂護脾。立春前後,第一代新蜂開始陸續出房,本地的春拎等蜜源植物也相繼開花,當看見蜂群有相當數量的新鮮花粉採集進巢時,可每天或隔天在天黑後進行獎勵飼餵,糖漿中按需加入防病的藥物,濃度為1:1。晴天多餵,陰雨天不餵,保證每脾有角蜜,要求每張子脾有粉蜜包圍子圈,冷區備有充足的飼料。

在蜂群春繁時,我挑選使用的是黃褐色的、一二年內的、中等色度的巢脾,這樣的巢脾保溫、保溼性能好,蜂王喜歡產卵,育出的新蜂體格健壯。不用白色的新脾和黑色的老巢脾。白色脾保溫、保溼性能較差,蜂王也不太喜歡產卵;黑色老巢脾的繭衣較厚,不能被蜜蜂清理掉,也是病菌的最好藏身之處。變黑的老巢脾應淘汰化蠟,這也是預防蜜蜂歐幼病、白堊病等疾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4.因蜂場規模大小、上年預備的茶花粉多少、費用成本等原因,本地蜂友給蜂群飼餵的蛋白質飼料的配比也不盡相同,大多在開繁的前半程用上年貯存的花粉脾或純茶花粉,後半程用茶花粉加豆粕粉的混合飼料,也有用現成的代用花粉飼料的。飼餵蛋白質飼料的基本方法有兩種,一是灌脾飼餵,二是做成花粉餅(條)放在框梁等處飼喂。在夏秋的蜂群活躍季節,確實是餵花粉餅(條)方便,而在早春繁蜂時,得預防雨雪冰凍,還是灌脾安全可靠,有現成蜂糧脾當然更好。灌脾飼餵的,蜂群能逐漸把這些飼料加工成蜂糧貯存,有助於蜜蜂消化和吸收;做成花粉餅(條)飼餵,蜜蜂只能吃掉或剩下來。這時常有寒潮侵襲,有個別的寒潮會滯留很長時間,吃花粉餅(條)的蜜蜂腹內糞便積累,脹肚子,沒有出巢排洩的機會,即使巢內粉蜜滿倉或餵給糖漿,但蜂群總是少吃少喝,易引發嚴重的春衰,帶來意外的損失或遺憾。

5.開繁後50天左右,蜂群或有二代新蜂出房,基本度過了恢復期,這時外界氣溫、粉蜜源的情況大為好轉,可根據蜂群實際,適度松脾,大約每脾有蜂2500隻就可以了,以擴大蜂巢,加速蜂群繁殖。待蜂群有7~8張脾時應暫停加脾。當見到副蓋上、隔板外都有1足框蜂時,可壓框5~7天後加上繼箱,這時油菜已開始抽苔現花,可以開始生產蜂王漿了。

春繁蜂群單脾起繁方法是順應蜂之天性,根據氣候、蜜源,強群春繁,始終讓蜂群備有充足的飼料,尤其是蛋白質飼料,保持合適的巢溫等,為蜂群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激發出蜂群內在的繁育潛能。該方法有其科學、合理、實效的一面,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主要的是對養蜂者的理論、技術水平提出了比一般春繁方法更高的要求,如要勤觀察、記錄、分析,要粗略地計算出每次加脾的時間、飼餵花粉的量、一段時間來蜂王的產卵量、新蜂出房數等等,並要求精細化管理蜂群,很費工費時,不利於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經營,有待以後不斷實踐,總結提高。注:1框蜂數量為3000隻。

相關焦點

  • 蜜蜂進入春繁,養蜂人該給蜂群做些什麼?
    一年之計在於春,因為春季是蜜源最為豐富的季節,光有蜜源而無蜂採集也只能是「望花興嘆」,一個合格的養蜂人會在早春將蜂群培育成強群來保證全年的養蜂經濟效益,如何做好春繁工作最關鍵的還是管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蜜蜂春繁技術及注意事項吧!
  • 養蜂人如何快速繁殖蜂群,只要蜜蜂春繁做得好,吃喝一年不用愁
    只要不是陰雨綿綿,蜜蜂正常出勤就可以開始春繁了。一、春繁場地選擇:儘量選擇朝陽陡北背風而且方便操作的地方,朝陽的地方陽光充足易於保暖和開展春繁工作。二、做好場地及蜂箱消毒工作1、對場地撒上些生石灰或者噴消毒水,及做好蟲蟻滅殺。
  • ...省蜂體系科研人員赴井岡山開展蜜蜂春繁時期的關鍵技術指導
    省蜂體系科研人員赴井岡山開展蜜蜂春繁時期的關鍵技術指導 春繁技術指導現場4月25日,省蜂體系科技人員赴井岡山東上鄉蒲隴村開展蜂場春繁時期關鍵技術指導,降低病蟲害對蜂產業造成的損失。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春繁發展中期存在的四個問題及應對措施
    一、群勢與蜂性矛盾中蜂有愛分蜂的習性,分蜂也是蜂群的本能,蜂群群勢的增長是為了分蜂,增加自然界蜂群的數量,在中蜂春繁發展中期,蜂群管理工作主要是防範蜂群自然分蜂,延緩分蜂期的到來,並為人工分蜂做必要的準備工作。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繁的方法與選擇
    一、蜂群春繁時間的劃分根據春繁的時間跨度及蜂群內部的變化,為了描述更為準確,將春繁的分為恢復期(也稱初繁,新老蜂更替階段)和發展期(群勢增長,直至當地主要流蜜期前的時間段)。因此,不同的春繁方法的本質是在春繁的恢復期採取不同的措施。一般,蜂群春繁的恢復期採用模擬自然群初繁法和人工快速初繁法。
  • 蛋群該如何發展,小夥總結了六字真言,以後再也不用去合群了
    有網友問我,蛋群能不能發展起來,其實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關鍵在於你如何去管理,只要方法得當,螞蟻也是可以變大象的。網上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很多成功案例。那麼這節就跟大家聊聊蛋群該如何管理。在養蜂的過程中,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都有可能使強群變成蛋群,即使是老蜂農也無法改變這一現象。我在過去的十年養蜂歷程中也經常會養出蛋群,一般情況下我都是這樣處理的,對於有望發展起來的儘量去發展,實在不行的就只有合併。
  • 中蜂春繁,不同群勢如何增減巢脾?抓住一個核心,不同群勢全解決
    如今已經正式立春,屬於我們養蜂人面臨的一個關鍵時期,也就是蜜蜂的春繁。在蜜蜂春繁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整理蜂巢和獎勵飼餵是必須工作,而在整理巢脾的過程中,巢脾的加減又是一項必須工作。那麼究竟在蜜蜂春繁的時候,中蜂該如何增減巢脾呢?
  • 定地西蜂場如何兼養中蜂
    下面談談飼養過程及體會: 一、西蜂巢脾作過渡脾速繁第一批子 用西蜂巢脾臨時代替中蜂脾,可快速繁殖出第一批中蜂。因為西蜂房比中蜂房大得多,擔心中蜂王產雄蜂卵,那樣損失就大了。
  • 人工分蜂很難達到蜂量均衡?不妨試試這種分蜂法,高效快速無回蜂
    同箱分蜂顧名思義就是在同一蜂箱裡面將蜂群一分為二,其實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雙王群,這種分蜂法並沒有減弱蜂群的群勢,但卻可以做到阻止蜂群分蜂,其原理就是由原來的單王統治蜂群變成了雙王統治蜂群,增加了蜂王信息素後自然也就能阻止分蜂。
  • 「蛋群」如何繁蜂,餵糖餵粉不能斷,加脾不加整張巢礎!
    餵粉餵糖不能斷,新巢脾上幼蟲數量逐漸增加,工蜂會開始擴建蜂巢脾,當蜂群內第一代新蜂羽化出房,這時蜂巢脾的擴建工作基本已經完成,蜂巢脾上第二代封蓋子脾,所以,蛋群的第一框蜂巢脾,工蜂會完成哺育2代新蜂的工作。蜂群需不需進行「堵蜂」,答案當然是需要的,讓蜂群內達到蜂多於脾的狀態。
  • 談春繁複壯後的中蜂管理,注意觀察雄蜂脾,做好育王分蜂安排
    蜂場小奶狗養蜂新手容易出現的問題作為剛養蜂的新手,對於中蜂春繁複壯以及育王分蜂都是不知所措的,有其是春繁複壯後的分蜂熱,往往讓新入行的養蜂人手忙腳亂路邊的蜂群老一輩養蜂人如何面對分蜂熱老一輩養蜂人對於中蜂春季分蜂熱來臨前的管理就是不管理。
  • 蜜蜂春繁時間咋確定?抓住蜜源不放,新手也能解決,這招全國通用
    對於野生的蜜蜂來說,它們熟知當地的氣候條件,一般會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春繁,但是對於我們人工養殖的蜜蜂來說,我們在輔助蜜蜂春繁的時候,還需要培育優質的蜜蜂,更重要的是能夠奪取早春蜜源,那麼這裡的關鍵就是選擇一個恰當的春繁時間。
  • 脾對人體到底有多重要?脾不好,身體會變得怎樣?如何補脾?
    脾主運化,是後天之本,它能將水谷精華轉化為氣血、津液,滋養全身,一旦脾失健運,五臟都受累。如何判斷自己的脾好不好呢?脾不好,應該如何調理?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一下脾臟的重要性。脾是生氣之源,人體內的氣血生化都要依靠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