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民俗及禁忌完整版【收藏備用】

2021-02-26 釋緣易學

    春節是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所以講究的習俗也特別多,這些習俗蘊含了我們幾千年來博大精深的文化,也是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老禮兒,未來也將由孩子們傳承,因此,不妨和孩子一起了解一些春節習俗。

老祖宗的春節習俗完整版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闢邪之木,後被紅紙代替。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臘月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正月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正月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正月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

正月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正月初五: 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正月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正月初七: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正月初九:玉皇天誕,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正月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穀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將近,開始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聖母」。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後演化為元宵節觀燈。

春節期間的禁忌,大家也要注意!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另外還忌洗衣,因為水神生日是初一、初二,因此這二日不宜洗衣。

正月初二,中國有些地方女兒是初二回娘家,回娘家時忌回門禮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並且白天不可午睡,否則整年度都會很懶惰,其中的含意是因為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裡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正月初三又稱赤狗日,中國南方、北方均有年初三不拜年的傳統,據說年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所以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認為會衝犯「赤狗」,帶來貧窮。客家年初三的「送窮」,其民俗思想來源於古老的「赤狗」信仰。

正月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守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不宜外出。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裡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

正月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佔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天訓孩子。

正月初八是穀日,傳說是穀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鬥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九,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臺灣新竹不少信眾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天公壇,向天公祝壽,並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正月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嶽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麼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民俗】春節習俗完整版
    臘月民俗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幹完這幾件大事,咱就過年啦!這些傳統年俗,你知道多少呢?農曆十二月初八,俗語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作為節俗來講,過了臘八節,「過年」就由此拉開了序幕。
  • 2020春節拜年圖片拜年祝福大全 請收藏備用祝大家新年快樂!
    2020春節拜年圖片拜年祝福大全 請收藏備用祝大家新年快樂!時間:2020-01-26 00: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春節拜年圖片拜年祝福大全 請收藏備用祝大家新年快樂!
  • 春節臨近,從臘月到正月,這些有趣的中國民俗禁忌,你知道哪些?
    文 | 李異臘月和正月作為一年的結尾和來年的開端,對中國人來講,確實具有特別的意義,因此,以一年一度的春節為中心,產生了許多民俗。臘月的臘,本意是指祭祀神靈之禮,一般是在農曆十二月進行,所以,也把這個月稱為臘月。
  • 春節習俗與禁忌
    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家家戶戶的」掃塵日「。民間信仰以為,諸神從這一日起不理人間事物,春節習俗及禁忌大全回天述職。
  • 56個民族風俗禁忌完整版,收藏好
    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禁忌:忌吃青蛙肉;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隻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乾爹、乾媽。
  • 中國人傳統過年習俗和禁忌完整版!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最近大街上的年味也越來越濃, 那麼你知道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今年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找全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
  • 農曆閏四月有何禁忌,閏月年民俗禁忌講究!
    (上)——鬼影在人間 沙石弈 農曆閏四月有何禁忌,閏月年民俗禁忌講究!閏四月是屬於21世紀前後常見的閏月,出現的時間間隔是:8年、11年或者38年;閏月有什麼講究——農曆閏四月有何禁忌,閏月年民俗禁忌講究!歡迎和九易網一起探索分析閏年閏月的相關民俗文化禁忌!
  • 中國春節民俗大全
    春節習俗及禁忌大全接玉皇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貼春聯,是重要的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貼年畫(三十)年畫,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 56個民族風俗禁忌完整版,太難找到!收藏好!
    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禁忌:忌吃青蛙肉;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隻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乾爹、乾媽。
  • 中國的「春節」從初一到十五的禁忌與民俗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 在古代民間,人們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便開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
  • 春節禁忌
    自漢武帝頒布太初曆開始,就將新年定在農曆正月初一,此後歷代相沿;但「春節」這個名稱卻只有百年歷史。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民國成立,各省都督府召開會議討論曆法,決定「行夏曆,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遂將公曆的 1月 1日定為新年元旦,而把農曆的正月初一稱做「春節」。春節作為我國最為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內容極其豐富。俗話說,到了臘月就是年。
  • 中國人傳統過年習俗和禁忌的完整版,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最近大街上的年味也越來越濃,還有十來天就到了我們盼望已久的春節了,想想是不是還有點小激動呢。那麼你知道我國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呢?小編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找全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
  • 立春民俗禁忌
    立春,又名立春節、正月節、歲節、歲旦等,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在我國古代,立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因此有著很多民間習俗。立春(Beginning of Spring)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每年公曆02月03-05日左右,即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節氣。
  • 56個民族風俗禁忌完整版,太難找到!收藏好,慢慢看!!
    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禁忌:忌吃青蛙肉;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隻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乾爹、乾媽。
  • 民俗禁忌:簡明解釋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一個民族或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禁忌類的民俗這裡做一些簡單例舉。如正月不剃頭;初一不掃地、不倒垃圾;月事女子不去道觀寺廟燒香;看望老人、病人,要早上去(跟陽氣有關)等等。隨著時代變遷,有些人並不這麼講究,是否採納看個人。
  • 收藏!2020 年黔東南春節最全民俗節慶活動
    非黔東南莫 " 鼠 ", 我們已為您準備了一大波民俗節慶活動,趕緊收拾行囊準備出發吧 !2020 年黔東南州春節期間民俗節慶活動一覽時間:2020 年 1 月 26 日至 1 月 31 日地點:凱裡市萬博廣場州博物館活動一:春節期間進館參觀趣味答題活動參與方式:觀眾在春節期間(初一至初七)進館參觀,掃描並關注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 56個民族風俗禁忌完整版,太難找到!收藏好,慢慢看!
    風俗往往是一個民族的標誌,而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和禁忌,這是每個人都必須知道的!今天就給大家帶來各民族風俗禁忌大全,要看仔細了,最好是收藏在手機裡~漢民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古老民族,由於其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其風俗千姿百態,豐富異常。
  • 中國春節民俗大全,快講給孩子聽吧
    春節習俗及禁忌大全接玉皇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貼春聯,是重要的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 值得你注意的春節拜年習俗禮儀與禁忌,別到時又鬧笑話了
    春節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的意義都是非凡的,在外拼搏的人們無論身在何方都會想盡辦法回到家中與親人們團聚,然後一家人開開信心的吃上一頓年夜飯,再去相互的走家串門的拜拜年。春節拜年是一種傳統民俗,人們通過拜年辭舊歲、迎新春等方式來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的願望。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辭舊迎新的拜年方式隨之而改變,但一些春節拜年的禮儀和禁忌還是需要我們記清楚,不然可能會因此而鬧出笑話。
  • 農村春節期間,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風俗與禁忌,你知道多少?
    春節每天風俗與禁忌有哪些?從小到了過年期間,父母就會告誡孩子們過年不能做些什麼,應該說些什麼吉祥話,但是具體小朋友們對於春節每天的風俗和禁忌是不太了解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春節初一到十五的風俗與禁忌吧。春節每天風俗與禁忌有哪些;正月初一:早起、開門、炮仗、拜年、給壓歲錢、佔歲、貼畫雞、聚財、團圓飯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是漢民族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拜年(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裡,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守歲,放鞭炮,貼春聯,給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