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禁忌

2021-03-01 指尖國學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我國古老的節日,具有悠久的歷史。自漢武帝頒布太初曆開始,就將新年定在農曆正月初一,此後歷代相沿;但「春節」這個名稱卻只有百年歷史。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民國成立,各省都督府召開會議討論曆法,決定「行夏曆,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遂將公曆的 1月 1日定為新年元旦,而把農曆的正月初一稱做「春節」。春節作為我國最為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內容極其豐富。俗話說,到了臘月就是年。春節肇始於臘八,所謂「報信兒的臘八粥」。臘八與古代臘日祭祀有關。佛教傳入中國後,臘月初八也被說成是釋迦牟尼佛成道日。臘八過後是「小年」,即臘月二十三(南方一些地區是臘月二十四),「小年」最重要的節目是祭祀灶神,將灶神送上天。小年過後的幾天就是為春節做最後的準備,清掃房屋,沐浴更衣,置辦年貨。大年三十「除夕夜」是過年的高潮,全家團聚,吃年夜飯,放鞭炮,守歲,有些地方還要組織驅邪的儺舞表演。大年初一,開門迎年,祭拜祖宗,給親友拜年。整個春節一直要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看完花燈、舞龍、舞獅、社火等表演才算結束。有些地方,甚至要等整個正月結束,過了「二月二,龍抬頭」,各種過年禁忌解除,才算把整個「年」(春節)過完。中國過年,講究過團圓年,以家庭為單位度歲,因此祭祀祖先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除了祖先崇拜,我國各地民眾過春節還有其他許多宗教習俗。例如福建廈門人,春節出門前常常要「祭神」,即當空拜禱玉皇大帝。清晨祭神用鮮花素果,中午則要用牲醴和一碗「春飯」。所謂「春飯」,就是在白米飯上插上紅紙做的春花。閩南語「春」與「剩」諧音,春飯取其「年年有餘」之意。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四川話「飯」與「犯」同音,所以那裡的人們春節一般不吃飯,而以湯圓或掛麵為主食。不過成都一些地方在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團年飯。除了正月初七「人日」外,正月初五也是我國北方很多民眾重視的日子,天不亮就家家戶戶鞭炮齊鳴,有的地方說是「迎財神」,有的地方說是「蹦窮神」。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捏住小人嘴」。這一天,河北人一般不串親戚、不送禮,因為這天給人送禮就是「送窮」。陝西一些地方,還要剪好紙人扔掉,叫做送窮神;初五當天還要儘量多吃飯,稱為「填五窮」。過春節或者說過年,是中國人一種新舊交替的歲時通過儀式。年末歲初,是一年最為寒冷的冬季,陽氣最弱,而陰氣最強,但此刻也是春天即將到來,充滿生機的時刻;此時,中國人以家庭為單位,驅除邪祟,嚴守禁忌,淨化身心,通過年節慶典來辭舊迎新。

從上面「春節」的各種信仰習俗,我們可以看出,過春節的各種習俗和禁忌,與古人的許多宗教信仰密切相關。春節在其歷史的發展演變中,不斷形成並凝結了中國人特有的倫理情感、生命意識、文化認同,乃至宗教意識。

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具特色的宗教性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大多以祭奠祖先、除舊迎新、慶禧納福、祈求豐年、祭祀各種神祉為主要內容。在各種獨特的春節儀式中,我國傳統的民間信仰文化得以集中展示和表現。



歡迎入群如何加入指尖國學讀者群






更多內容:

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

遊走在科學與宗教之間的「疫苗神話」

大火泰劇《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的定光堂供奉了什麼神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一鍵加關注

如果喜歡請點亮「在看」 

相關焦點

  • 春節習俗與禁忌
    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家家戶戶的」掃塵日「。民間信仰以為,諸神從這一日起不理人間事物,春節習俗及禁忌大全回天述職。
  • 春節需注意的送禮禁忌及攻略!
    隨著人們對實用、健康、時尚禮品的追求,人們在贈送春節節禮品時也不再停留在傳統的菸酒上,而是希望自己送出的禮品能更有情感、時尚性,有品位且又不失適俗。此時一些具備歷史底蘊文化內涵,且精巧的禮品,更得人心,如書畫、精緻茶具茶品等,大氣有涵養,還可作為擺設,此類禮品十分適合送領導、長輩。
  • 值得你注意的春節拜年習俗禮儀與禁忌,別到時又鬧笑話了
    春節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的意義都是非凡的,在外拼搏的人們無論身在何方都會想盡辦法回到家中與親人們團聚,然後一家人開開信心的吃上一頓年夜飯,再去相互的走家串門的拜拜年。春節拜年是一種傳統民俗,人們通過拜年辭舊歲、迎新春等方式來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的願望。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辭舊迎新的拜年方式隨之而改變,但一些春節拜年的禮儀和禁忌還是需要我們記清楚,不然可能會因此而鬧出笑話。
  • 春節到底是怎麼來的?有著怎樣的習俗和禁忌呢?
    新年好,簡簡單單一句話代表中國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到來,這一天就是春節,春節作為中國最大的節日,你可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嗎?有什麼習俗和忌諱嗎?春節,作為中國最大的節日,即為中國農曆新年,是農曆一年的歲首,即為中國的正月初一。
  • 春節民俗及禁忌完整版【收藏備用】
    春節是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所以講究的習俗也特別多,這些習俗蘊含了我們幾千年來博大精深的文化
  • 常識乾貨 | 春節起源、習俗和禁忌
    春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春節、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農曆正月初一「首」,春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春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陽曆計年,遂稱陽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 農村春節期間,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風俗與禁忌,你知道多少?
    春節每天風俗與禁忌有哪些?從小到了過年期間,父母就會告誡孩子們過年不能做些什麼,應該說些什麼吉祥話,但是具體小朋友們對於春節每天的風俗和禁忌是不太了解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春節初一到十五的風俗與禁忌吧。春節每天風俗與禁忌有哪些;正月初一:早起、開門、炮仗、拜年、給壓歲錢、佔歲、貼畫雞、聚財、團圓飯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是漢民族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拜年(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裡,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守歲,放鞭炮,貼春聯,給壓歲錢。
  • 春節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2020鼠年正月初七吃什麼好?
    正月初七是整個春節期間人們比較重視的節日,從晉朝開始就有個各種慶賀的活動,民間百姓就開始剪一些彩花或小人來貼在屋裡或事後帶在頭上慶賀節日,並把這種風俗習慣稱為「戴人勝」。唐朝之後,皇家貴族也更加重視這個節日,每到正月初七皇帝與官員都大擺筵席隆重慶賀。並且有專門的負責人來觀測當日的天氣狀況,如果天氣晴朗則寓意一年當中風調雨順和國泰民安。
  • 2018春節拜年禮儀常識_給紅包技巧_禁忌與講究
    2018春節拜年禮儀常識_給紅包技巧_禁忌與講究  春節是我國最大的春天節日,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是我國傳統民俗
  • 春節臨近,從臘月到正月,這些有趣的中國民俗禁忌,你知道哪些?
    文 | 李異臘月和正月作為一年的結尾和來年的開端,對中國人來講,確實具有特別的意義,因此,以一年一度的春節為中心,產生了許多民俗。臘月的臘,本意是指祭祀神靈之禮,一般是在農曆十二月進行,所以,也把這個月稱為臘月。
  • 春節近,年味濃!最全春節習俗,值得收藏!
    小年一過,大街上的年味也越來越濃,還有幾天就到了我們盼望已久的春節了,想想是不是還有點激動呢。人們常說忙年忙年,不過對於年前那幾天的習俗大家有了解多少呢?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五大民間信仰、四大禁忌
    【民間禁忌】禁忌是人們對某種神秘力量的畏懼,基於某些經驗、觀念和情感而形成的行為指向和行為方式上的自我限制,客家民間有很多禁忌。(一)數字禁忌舊時,客家民間對一些數字十分忌諱,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禁忌數字四孩子4歲,不能稱為4歲,而是說兩雙歲,因為「四」與「死」諧音。
  • 你不可不知的春節出遊【外宿禁忌】
  • 56個民族風俗禁忌,建議收藏.
    除春節等節日與臨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溫克族還要在農曆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的「米闊勤」節。禁忌:產婦未滿月前,忌外人帶槍或鑰匙進屋,以防產婦斷奶。父母在世時,兒子不得蓄鬍須;下午忌理髮、刮臉;忌說「死」,若老人死,要說「成佛了」;小孩死,要說「小活了」;搬家時,忌在曾死人的地點留下不潔之物,如指甲、頭髮、破布包、包腳布等。
  • 【春節系列】初五習俗知多少?
    因漢族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於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習俗與禁忌就特別多,以下是春節正月初五都有哪些習俗的內容,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春節正月初五習俗: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 2018春節拜年禮儀常識:給紅包技巧,禁忌與講究
    春節是我國最大的春天節日,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是我國傳統民俗,那麼你知道過年拜年都有哪些禮儀常識嗎?年最常見給紅包也是有小小的禮儀在的哦,下面平安禮行來給大家介紹有關春節拜年的相關知識  春節拜年的禮儀學問  1.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  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 趕緊收藏|喪葬禁忌
    有必要了解一下喪葬習俗禁忌的,以便避開禁忌,遵從習俗。▌一、逝者安葬的禁忌1.
  • 56個民族風俗禁忌(完整版),不得不知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禁忌:忌生雙胞胎,迷信雙胎是野獸所在,預示著災禍將至,必殺其一以為禳災。他們稱春節為「阿涅」,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禁忌:忌婦女上房頂、坐灶門、睡西炕。忌用刀、剪、筷子指點人,背手或拿馬鞭進入屋內。
  • 56個民族風俗禁忌完整版,收藏好
    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禁忌:忌吃青蛙肉;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隻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乾爹、乾媽。
  • 56個民族風俗禁忌(完整版),不得不知!
    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  禁忌:忌吃青蛙肉;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隻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乾爹、乾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