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上書房的三位大臣中,張廷玉乃係康熙皇帝的鐵桿心腹,深通上意、堅定擁護;佟國維更是有資格同康熙皇帝談及「政治交易」的官場老狐狸,唯獨馬齊被康熙皇帝評價為「真糊塗」。
這位較之佟國維、張廷玉幾乎毫無存在感的老臣,在「議舉新太子」時,似乎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康熙皇帝的評價並非虛言。
可事實果真如此嗎?
那場讓佟國維「回家養老」,讓張廷玉位列上書房首輔的上書房會議中,馬齊僅用一句話就完美洗脫了自己的罪行,躲過了極可能非常嚴厲的懲治。
「議舉新太子」時,因為佟國維和馬齊的背後串聯,朝臣的舉薦態度形成了一邊倒的態勢。就此情況來看,此時的皇八子胤禩已然成為了「準太子」。
眼見一場推舉太子的國家大事,慢慢變成了朝臣串聯、結黨營私的鬧劇,康熙皇帝決定出手幹預。用一個「九門提督」的官職,換回了佟國維的「支持」後,康熙皇帝來到了上書房,公開議舉新太子。
會議剛開始,康熙皇帝就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意圖:
「現在,這薦章都上來了,從這些薦章的情況來看,新太子的人選似乎已經出來了。可是這些薦章,又能說明什麼呢?外省的不說,在京的你們都來了,你們推舉的人,都是你們自己看準的嗎?我看未必見得吧!」
康熙皇帝的意思很明顯,此次「議舉新太子」的結果,朕不滿意;而且,已經明確帶出了對朝臣私下串聯的不滿。
然後,康熙皇帝立馬轉向佟國維、馬齊問到:
「佟國維、馬齊,為什麼沒有二阿哥胤礽的薦章啊?」
注意,上書房大臣有三位——佟國維、馬齊、張廷玉。康熙皇帝為何單單問起了佟國維和馬齊,而略過了張廷玉呢?
處理推舉太子這樣的大事,康熙皇帝是能乾綱獨斷,但其畢竟有過「一惟公議是從、絕無偏私」的旨意,所以他至少要得到佟國維、馬齊、張廷玉這三位國之柱臣的支持,才能讓天下朝臣心服口服。
因為張廷玉如何選擇,康熙皇帝心中有數;佟國維此時該發揮的作用,早在昨晚的御膳上就已經達成共識;所以,康熙皇帝的所指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馬齊。
所以,在拿到張廷玉舉薦二阿哥胤礽的薦章後,康熙皇帝給予了態度分明的評價和提醒,稱讚張廷玉「時刻不忘聖人的忠恕之道,與人為善;時刻以江山社稷為重」;而「有些人」則是「趨紅踩黑,見風使舵,想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他自己的祿位」。
這個「有些人」說的誰?佟國維直到現在尚未發話,而且已經和康熙皇帝完成了政治交換,所以,「這些人」就只能是那個臉色驟變、渾身不自在的馬齊。
可在這句話以後,康熙皇帝立馬調轉了話頭,直接問及佟國維:
「佟國維,這兩百多人聯名的摺子是怎麼回事呀,如果沒有人居中聯絡,這麼多人就同聲一氣、眾口一詞?」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點不太明白?剛才的話鋒不是針對的馬齊嗎,怎麼話鋒一轉就衝著佟國維來了?
被康熙皇帝公開評價為「趨紅踩黑,見風使舵」,馬齊還好意思開口嗎?不讓馬齊閉嘴,康熙皇帝和佟國維之間早就計劃好的大戲,又該如何上演?
那麼,馬齊看懂康熙皇帝的意思了嗎?
當然!
所以,在康熙皇帝和佟國維、佟國維和張廷玉,乃至隆科多進來「狀告」佟國維的整個過程中,馬齊再也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聽著。
可就在佟國維被勒令回家養老,隆科多繼續出任九門提督,「議舉新太子」的整個過程差不多要落下完美收官的時候,馬齊主動站出來請罪:
「奴才的罪與佟國維一樣深重,求皇上重重懲治。」
如果,馬齊的話到此為止,康熙皇帝會如何懲治馬齊?
別忘了,康熙皇帝剛剛已經為馬齊定好了罪——「趨紅踩黑,見風使舵,想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他自己的祿位」,也就是說馬齊「在其位不謀其政」,甚至「黨同伐異,危害社稷」。如此罪行,上書房是肯定待不下去了,會不會像佟國維一樣「回家養老」,就得看康熙皇帝的心情了。
但是,馬齊畢竟是久潤官場的老狐狸,畢竟是僅次於佟國維的朝廷重臣,康熙皇帝剛才的話他能聽明白,現在肯定也不會糊塗。於是,馬齊開啟了自保模式:
「但奴才認為,在阿哥之中,確實只有八阿哥宜乎立為太子,懇祈皇上不要以臣等之過,而棄用賢者之王。」
這句話的意義在哪?
我們來看下康熙皇帝的回應:
「剛才隆科多說佟國維糊塗,朕看你才是真糊塗,你得罪在於見事昏聵、隨聲附和。朕降你兩級,仍在上書房行走,列在張廷玉之後。」
從剛才的「趨紅踩黑,見風使舵」,甚至「只念祿位,不顧社稷」的重罪,到現在「見事昏聵、隨聲附和」的輕微罪行,這就是馬齊最後一句話的重要意義。
馬齊用一句話就向康熙皇帝表明了自己在「議舉新太子」過程中的角色——我只是隨大流、跟風走;滿朝上下一致舉薦的皇八子胤禩,確實「素有賢名」,符合我心中所想。至於什麼「朝臣串聯」、什麼「政治交易」,還有什麼「皇子結黨奪嫡」、太子胤礽被廢的真相等等,我都不知道,更沒有參與,我只是奉行皇上「於諸皇子中擇一賢者為新太子」的聖旨。
如此一來,康熙皇帝還會懲治馬齊嗎?康熙皇帝是降了馬齊兩級,可保留了其上書房行走的朝廷地位;康熙皇帝是令馬齊排在張廷玉之後,可馬齊於上書房的排位仍未改變——依然第二。犯下如此大罪,卻基本等於沒受到任何懲處,馬齊能成為「官場常青樹」,不是沒有道理。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