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馬齊為何能成「官場常青樹」?看他如何「一句話自保」

2020-12-26 清朝那些人

導讀:在上書房的三位大臣中,張廷玉乃係康熙皇帝的鐵桿心腹,深通上意、堅定擁護;佟國維更是有資格同康熙皇帝談及「政治交易」的官場老狐狸,唯獨馬齊被康熙皇帝評價為「真糊塗」。

這位較之佟國維、張廷玉幾乎毫無存在感的老臣,在「議舉新太子」時,似乎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康熙皇帝的評價並非虛言。

可事實果真如此嗎?

那場讓佟國維「回家養老」,讓張廷玉位列上書房首輔的上書房會議中,馬齊僅用一句話就完美洗脫了自己的罪行,躲過了極可能非常嚴厲的懲治。

「議舉新太子」時,因為佟國維和馬齊的背後串聯,朝臣的舉薦態度形成了一邊倒的態勢。就此情況來看,此時的皇八子胤禩已然成為了「準太子」

眼見一場推舉太子的國家大事,慢慢變成了朝臣串聯、結黨營私的鬧劇,康熙皇帝決定出手幹預。用一個「九門提督」的官職,換回了佟國維的「支持」後,康熙皇帝來到了上書房,公開議舉新太子。

會議剛開始,康熙皇帝就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意圖:

「現在,這薦章都上來了,從這些薦章的情況來看,新太子的人選似乎已經出來了。可是這些薦章,又能說明什麼呢?外省的不說,在京的你們都來了,你們推舉的人,都是你們自己看準的嗎?我看未必見得吧!」

康熙皇帝的意思很明顯,此次「議舉新太子」的結果,朕不滿意;而且,已經明確帶出了對朝臣私下串聯的不滿。

然後,康熙皇帝立馬轉向佟國維、馬齊問到:

「佟國維、馬齊,為什麼沒有二阿哥胤礽的薦章啊?」

注意,上書房大臣有三位——佟國維、馬齊、張廷玉。康熙皇帝為何單單問起了佟國維和馬齊,而略過了張廷玉呢?

處理推舉太子這樣的大事,康熙皇帝是能乾綱獨斷,但其畢竟有過「一惟公議是從、絕無偏私」的旨意,所以他至少要得到佟國維、馬齊、張廷玉這三位國之柱臣的支持,才能讓天下朝臣心服口服。

因為張廷玉如何選擇,康熙皇帝心中有數;佟國維此時該發揮的作用,早在昨晚的御膳上就已經達成共識;所以,康熙皇帝的所指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馬齊。

所以,在拿到張廷玉舉薦二阿哥胤礽的薦章後,康熙皇帝給予了態度分明的評價和提醒,稱讚張廷玉「時刻不忘聖人的忠恕之道,與人為善;時刻以江山社稷為重」;而「有些人」則是「趨紅踩黑,見風使舵,想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他自己的祿位」

這個「有些人」說的誰?佟國維直到現在尚未發話,而且已經和康熙皇帝完成了政治交換,所以,「這些人」就只能是那個臉色驟變、渾身不自在的馬齊。

可在這句話以後,康熙皇帝立馬調轉了話頭,直接問及佟國維:

「佟國維,這兩百多人聯名的摺子是怎麼回事呀,如果沒有人居中聯絡,這麼多人就同聲一氣、眾口一詞?」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點不太明白?剛才的話鋒不是針對的馬齊嗎,怎麼話鋒一轉就衝著佟國維來了?

被康熙皇帝公開評價為「趨紅踩黑,見風使舵」,馬齊還好意思開口嗎?不讓馬齊閉嘴,康熙皇帝和佟國維之間早就計劃好的大戲,又該如何上演?

那麼,馬齊看懂康熙皇帝的意思了嗎?

當然!

所以,在康熙皇帝和佟國維、佟國維和張廷玉,乃至隆科多進來「狀告」佟國維的整個過程中,馬齊再也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聽著。

可就在佟國維被勒令回家養老,隆科多繼續出任九門提督,「議舉新太子」的整個過程差不多要落下完美收官的時候,馬齊主動站出來請罪:

「奴才的罪與佟國維一樣深重,求皇上重重懲治。」

如果,馬齊的話到此為止,康熙皇帝會如何懲治馬齊?

別忘了,康熙皇帝剛剛已經為馬齊定好了罪——「趨紅踩黑,見風使舵,想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他自己的祿位」,也就是說馬齊「在其位不謀其政」,甚至「黨同伐異,危害社稷」。如此罪行,上書房是肯定待不下去了,會不會像佟國維一樣「回家養老」,就得看康熙皇帝的心情了。

但是,馬齊畢竟是久潤官場的老狐狸,畢竟是僅次於佟國維的朝廷重臣,康熙皇帝剛才的話他能聽明白,現在肯定也不會糊塗。於是,馬齊開啟了自保模式:

「但奴才認為,在阿哥之中,確實只有八阿哥宜乎立為太子,懇祈皇上不要以臣等之過,而棄用賢者之王。」

這句話的意義在哪?

我們來看下康熙皇帝的回應:

「剛才隆科多說佟國維糊塗,朕看你才是真糊塗,你得罪在於見事昏聵、隨聲附和。朕降你兩級,仍在上書房行走,列在張廷玉之後。」

從剛才的「趨紅踩黑,見風使舵」,甚至「只念祿位,不顧社稷」的重罪,到現在「見事昏聵、隨聲附和」的輕微罪行,這就是馬齊最後一句話的重要意義。

馬齊用一句話就向康熙皇帝表明了自己在「議舉新太子」過程中的角色——我只是隨大流、跟風走;滿朝上下一致舉薦的皇八子胤禩,確實「素有賢名」,符合我心中所想。至於什麼「朝臣串聯」、什麼「政治交易」,還有什麼「皇子結黨奪嫡」、太子胤礽被廢的真相等等,我都不知道,更沒有參與,我只是奉行皇上「於諸皇子中擇一賢者為新太子」的聖旨。

如此一來,康熙皇帝還會懲治馬齊嗎?康熙皇帝是降了馬齊兩級,可保留了其上書房行走的朝廷地位;康熙皇帝是令馬齊排在張廷玉之後,可馬齊於上書房的排位仍未改變——依然第二。犯下如此大罪,卻基本等於沒受到任何懲處,馬齊能成為「官場常青樹」,不是沒有道理。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支持老八,老四卻成了皇帝,站錯隊的馬齊該如何自保
    「議舉新太子」時,康熙皇帝對馬齊早就有過評價:「你的罪在於見事昏聵、隨聲附和,朕看你才是真糊塗!」那麼,是康熙皇帝錯怪了馬齊,還是雍正皇帝錯信了馬齊?進入雍正朝以後,馬齊為何還能穩居上書房,進入軍機處,高位不倒、恩寵依舊呢?其實,這一切都來源於馬齊高超的自保之術!
  • 雍正王朝:遇事昏聵、見風使舵,這就是真實的馬齊?你可能誤會了
    導讀:《雍正王朝》中的「上書房大臣」馬齊,取材自身歷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的一代名臣——富察·馬齊,也就是乾隆帝結髮妻子——富察皇后的伯父,家世顯赫、背景強大,和其弟弟馬武並稱為「兩馬吃盡天下草」。劇中的佟國維、馬齊、張廷玉等三位「上書房大臣」,唯有馬齊的官職高度和朝廷地位進行了最為真實的還原。
  • 雍正王朝:馬齊憑什麼獲得康雍乾三朝皇帝器重?
    《雍正王朝》評12:馬齊憑什麼獲得康雍乾三朝皇帝器重?小標題:三朝重臣馬齊,憑什麼在九王奪嫡中立於不敗之地?但令人稱奇的是,馬齊不僅一直受到康熙和雍正信任,能夠在九王奪嫡鬥爭中全身而退,到了乾隆朝還成了乾隆的老寵臣,愈發受到器重,去世後還被乾隆下旨隆重安葬。這種難得的君臣殊遇,是他的同僚佟國維和張廷玉所不能企及的。
  • 富察·馬齊,到底是「四爺黨」還是「八爺黨」?看下他的結局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演繹中,康熙朝三位上書房大臣——佟國維、馬齊、張廷玉,「輔佐天子,統領百官」。就三者的朝廷地位和具體權力來看,應該都屬擁有「大學士」職銜的議政大臣。2、雍正皇帝登基後,命馬齊擔任《聖旨實錄》的總編纂。注意,出於各種目的考慮,雍正皇帝曾經對《聖祖實錄》進行了大量刪減和修改;對康熙皇帝臨終傳位的記載,更是直接關乎雍正皇帝的「繼位合法性」。讓馬齊出任這個總編纂,雍正皇帝對其的信任和倚重程度,可想而知。
  • 雍正王朝:圖裡琛,為何能「官場常青」?領導的秘密,他懂得迴避
    職場生活中,如何處理和領導之間的關係是一件極為關鍵的生存技能;在《雍正王朝》這樣的朝堂爭奪、權力角逐中,如何保持和皇帝之間的距離、維持和皇帝之間的關係更是一件關乎恩寵程度、仕途升遷乃至性命攸關的重要事情。
  • 《雍正王朝》中,圖裡琛是如何知道八阿哥奪嫡沒戲的?
    圖裡琛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是以一個五大三粗,膀大腰圓的侍衛統領形象出現,單看這個人物的外形絕對就像是猛張飛這類人,是個大老粗的形象,其實仔細品味整部電視劇,圖裡琛絕對是外形最具迷惑的人物,五大三粗的外形之下,卻有著一顆七竅玲瓏的心,使得圖裡琛歷仕康熙、雍正兩代帝王都深得信任,在官場上屹立不倒。
  • 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能得康熙、雍正兩代帝王信任?哭出來的
    但凡有康熙皇帝出巡的時刻,張廷玉必定會隨侍一旁,不是因為他沒資格「留京理政」,而是康熙皇帝離不開這個能洞察自己心意,能為自己解圍,更能在關鍵時刻提醒自己的老臣。剛才皇上幾乎要把微臣給嚇死了,要是萬一,誰能控制住如今的局面啊?」注意,此時的張廷玉還只是排位第三的上書房大臣,而排位第二的上書房大臣——馬齊,此時也在康熙皇帝的病榻前。
  • 雍正王朝:精明如圖裡琛,為何會敗給田文鏡?他有一個致命的把柄
    那麼,問題來了:從未和隆科多有過親近的圖裡琛,為何要在雍正皇帝面前維護隆科多呢?其實,這並非圖裡琛對隆科多的維護,而是圖裡琛的自保之術!如果,圖裡琛將隆科多試圖保全諾敏的想法盡數表達,說明隆科多可以在圖裡琛面前毫無顧忌的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乃至具體罪行,說明隆科多並未將圖裡琛當成「外人」。如此一來,雍正皇帝會怎麼想?咋滴,你成了隆科多的「自己人」了?
  • 雍正王朝:羨慕張廷玉的官場高度?他的政治智慧,更是出神入化
    但他卻也是三位大臣在奪嫡過程中唯一一位沒有受到皇子牽連並平穩進入雍正朝,繼續位極人臣的幸運兒!這個在「九王奪嫡」事件中並未明確站位的「中立」重臣,憑藉著對康熙皇帝、雍正皇帝真實意圖的精確拿捏,成就了自己在官場的非凡地位。毫不誇張的說,張廷玉,就是一個現今職場生存的教科書。《雍正王朝》中,張廷玉的戲份橋段非常多,甚至只要有康熙皇帝,幾乎都會有張廷玉的身影和具體表現。
  • 雍正王朝:讓李衛保年羹堯,真是翠兒的「婦人之見」?恰恰相反
    所謂「不作就不會死」,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年羹堯,終於在雍正三年喜提「大罪九十二款」,什麼「大逆」、「欺罔」、「狂悖」、「僭越」等等等等,隨便拎出一條罪行都能讓年羹堯人頭落地。電視劇《雍正王朝》對於年羹堯這個雍正朝的著名人物進行了較為真實的還原,除了出身雍正潛邸這一條不太準確外,年羹堯自擔任「四川巡撫」以後的仕途軌跡基本就和劇中發展相同。
  • 雍正王朝:孫嘉誠死後,軍機大臣八爺去上香,其他人為何不敢露臉
    結果其他軍機處的大臣連個面都不露,張廷玉和馬齊、十三爺等人可是關係最近的人,為了他們不敢前去祭拜,八爺就明著去祭拜呢?這事要從源頭說起。雍正詢問此事時,八爺也是拿康熙在的時候的一些弊端說事,「半銅半鋁」的含量鑄錢,提高了成銅的含量就是為了宣揚新潮氣象等話來把自己撇得乾乾淨淨。拿出康熙壓雍正一頭,誰知道剛說完,就被耿直孫嘉誠直接回去,說他「粉飾太平」。
  • 作為「八爺黨」成員的馬齊,為什麼能躲過雍正的清算,富貴綿延?
    馬齊在康熙二十七年就已經成為議政大臣,可以說是仕途一帆風順。但是馬齊在康熙晚年最大的政治風波「九子奪嫡」中,站錯了隊。他與國舅佟國維聯手,公開推舉八阿哥胤禩為皇太子。這一次可以說讓康熙非常失望,康熙本來以為馬齊會置身事外。結果馬齊被下獄論罪,差點被殺,還連累自己兩個弟弟被罷官。
  •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塗」將馬齊徹底點醒,使其頓悟為臣之道
    (圖片來源於網絡)相比於那些被雍正迫害致死政敵勢力的官員,馬齊無疑是非常幸運的,而這都是因為他能夠及時的「懸崖勒馬」,沒有在「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這一點,在《雍正王朝》中的馬齊身上,也得到了同樣的體現。「一廢皇太子」之後的「百官舉薦新太子」,馬齊與佟國維一同暗中串聯官員,扶保八阿哥胤禩,而在康熙明確表示要復立太子胤礽,並且因此已經懲治了佟國維之後,馬齊依舊堅持了自己支持胤禩的想法,甚至還在質問康熙。
  • 雍正王朝:老十真的沒腦子?看看他為何力保老十三就知道了
    一部雍正王朝,人精不知有多少。1999年上映的雍正王朝電視劇,至今已有21年之久,可謂是一部經典之作。它之所以可以經久不衰,重點在於雖然很多劇情與歷史不符,但它所表達的人生道理,還是寓意深長的,所刻畫的古代宮廷政治鬥爭,更是入木三分。
  • 滿清王朝:雍正皇帝把皇帝位置傳給弘曆,和親王弘晝如何自保
    和親王弘晝假裝哭喪著臉說道,臣弟剛才體察民情不小心推牌九輸了一筆錢,沒著落,乾隆皇帝苦笑不得,知道他這個弟弟的花樣多,就是不知道他竟然去賭博了。皇帝批錢能少嗎,問和親王弘晝,多少錢,弘晝伸出五個手指頭說;五萬兩!和親王弘晝嘿嘿一笑拿著條子走人了,乾隆帝心裡想,我這個弟弟呀,真沒辦法。 乾隆皇帝就這麼一個親弟弟,知道他故意裝的不想事。
  • 雍正王朝:李德全,到底有多精明?一句話,就能試探出對方目的
    無論在小說還是電視劇中,由這三位人物「融合」而成的李德全,到底擁有何等權謀手段、自保之術,可想而知。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演繹中,李德全雖然出場時間不短,但臺詞並不多,可就算如此,我們還是能夠發現這位「御前近侍太監」的非凡之處。
  • 雍正王朝:張五哥真的只是一個小人物?那你就小看這個御前侍衛了
    就康熙和雍正兩朝的所有人物而言,原本或許能成為圖裡琛一樣顯赫人物的張五哥,卻在風頭正盛、聖眷正隆的時候,毅然選擇了前往為皇十三子胤祥守陵,在完成了「自我保護」的同時,還成就了自己「忠孝仁義」的正面形象維護,如此結局不可謂不完美。那麼,這樣一個「小人物」如何能夠在風雲詭譎的政治鬥爭中穩立不敗之地?為何能夠取得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兩代帝王的倍加信任呢?他最後的選擇到底是出於何種考慮?
  • 康熙晚年立儲風波中,馬齊並沒有推舉八阿哥胤禩,為何受到嚴懲?
    以電視劇雍正王朝來談談這個問題。康熙在晚年時,最頭疼的是九位皇子的奪嫡之爭。在九子奪嫡中,八阿哥胤禩的勢力最大,奪嫡之心也最為明顯。八阿哥胤禩的第一對手是四阿哥胤禛,第二對手是太子胤礽。表面上看,康熙狠狠的打擊佟國維,實際上康熙和佟國維商量好的。康熙罷免了佟國維,讓他回家養老。當時,老八還為佟國維求情,殊不知老八招了人家的道,還在為人家說請呢?作為上書房大臣的馬齊,沒有舉薦八阿哥胤禩為太子。為何馬齊會受到康熙的嚴懲?其一,暗示眾大臣,達到整治老八的目的。康熙說佟國維串通大臣,舉薦八阿哥胤禩為太子,作為上書房大臣的馬齊,也有參與其中。
  • 雍正王朝中張五哥為何選擇給老十三胤祥守陵?背後隱藏三個原因!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解密篇5——總104期)有個網友「憨豆130522026」提問,在《雍正王朝》中,御前侍衛張五哥,為什麼最後放棄榮華富貴
  • 《雍正王朝》喬引娣跟過十四爺,為何又從了雍正?
    對比《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這兩部劇,就會發現,雖然它們出自一個作者,可是卻截然不同。《康熙王朝》裡雖然有對內的劇情,但很多驚心動魄的事情都是對外(對仇敵、對外番邦、對三藩),到了雍正王朝絕大多數的問題就出在雍正和八爺黨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