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雍正王朝》中的「上書房大臣」馬齊,取材自身歷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的一代名臣——富察·馬齊,也就是乾隆帝結髮妻子——富察皇后的伯父,家世顯赫、背景強大,和其弟弟馬武並稱為「兩馬吃盡天下草」。劇中的佟國維、馬齊、張廷玉等三位「上書房大臣」,唯有馬齊的官職高度和朝廷地位進行了最為真實的還原。真實歷史上,尤其是「一廢太子」後,「議舉新太子」的過程中,真正「統率百官」的人物就是馬齊。
但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議舉新太子」時,康熙皇帝對馬齊明諷暗譏;太子復立後,對身居相位的馬齊毫不客氣;西北戰亂再起時,馬齊奏請冊立太子,更是被康熙皇帝毫不留情地駁回。甚至在雍正朝晚期的「八王逼宮」時,馬齊僅被雍正皇帝視為「可以算一個」的自己人。
就此來看,馬齊似乎是三位上書房大臣中智慧最低、能力最差的昏聵者。
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我們可能誤會了這位隱藏最深的官場老狐狸。
時,康熙皇帝在上書房召集朝廷百官和諸位皇子,共議新太子人選。但在開始之前,康熙皇帝便含蓄地給出了自己的態度:
「現在,這些薦章都上來,從這些薦章的情況來看,新太子似乎已經出來了!可是,這些薦章又能說明什麼呢?外省的不說,在京的你們都來了,你們推舉的人都是你們自己看準的嗎?我看未必見得吧!」
就憑這句話,但凡有點政治智慧的人都能看出康熙皇帝的真實意圖,就更別提此時齊聚上書房、久潤官場的朝廷大佬們。
令人嘆為觀止的自保之術
說完以後,康熙皇帝轉身問道:
「佟國維、馬齊,為什麼沒有二阿哥胤礽的薦章?」
注意,此時的佟國維沒有接話,而是馬齊站了出來:
「皇上這話,奴才不明白!因為廢二阿哥所以才推薦新太子,怎麼還會有推薦二阿哥的薦章?」
康熙皇帝則如此回應:
「朕現在不是問你應不應該推舉二阿哥,而是問你有沒有人推舉二阿哥!」
馬齊似乎還是沒聽明白,回應道:
「有倒是有,不過多數是廢太子一黨的人,像託合齊、耿索圖、凌普等,都已經抓起來了。他們寫的薦章當然不能作數!」
面對康熙皇帝提及的王掞,馬齊仍舊是類似的回應:
「王掞十一月一日在乾清宮狂悖犯上,當時就被皇上駁斥了,所以他寫的薦章也不能作數!」
表面來看,馬齊是一點面子都沒給康熙皇帝留,甚至還在作死的邊緣拼命試探。康熙皇帝都把 話說到這個份上了,馬齊果真就是
「遇事昏聵」
,真就聽不出來
「聖意」
到底何在嗎?
當然不是!
其實,從康熙皇帝的第一句,馬齊就已經對
「上意」
瞭然於胸,這不過是他的自保辦法而已。
康熙皇帝在最初明確真實意圖的同時,也基本表現出了對
「朝臣串聯」
的不滿,也就是說,康熙皇帝對百官聯名舉薦皇八子胤禩的罪行已經明確掌握,具體情況也已經瞭然於胸,這個時候再拼命的擺脫嫌疑或者推脫罪責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此時的馬齊不能推卸責任,而是要想盡辦法表現出的
「無辜牽連」
才行。
所以,他一定要搶在佟國維的前面,將康熙皇帝對
「二阿哥薦章」
的疑惑和不解,嚴格按照康熙皇帝的諭旨給予回應。其主要意圖就是為了表明這樣一個態度:
您說的「薦章不能說明問題」、「朝臣舉薦的人選並非個人看準」問題,我不明白啥意思,我也沒參與,我只是嚴格遵照您的聖旨行事
對於凌普這等
「調兵逼宮」
的叛將、王掞這等
「狂悖犯上」
的奸臣,都是對康熙皇權的挑戰,我自然要將他們的薦章歸到非法行列,不能作數。這是我做臣子的態度,更是我對康熙皇權的忠誠。
不可否認,馬齊的回應毫無破綻,就連康熙皇帝也不得不將對象轉移,向群臣發出求救信號——
「你們,你們,你們中間有沒有人推舉二阿哥的」
,甚至還直接給出了
「你們有些事啊,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甚至有人會認為朕是出爾反爾」
的無奈說明。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馬齊的回應成功了,在逼得康熙皇帝無言以對的同時,還絕對證明了自己只是嚴格遵照表面聖旨,而並未深入體察聖意才被人利用,被人拉倒了
「串聯」
中去。這也是康熙皇帝將其評價為
的真正原因所在。也就是說,在簡單的幾句回應以後,馬齊就輕鬆推掉了應該和佟國維一樣的「串聯群臣、中間聯絡」罪行。
如何能夠證明?
我們來看下康熙皇帝隨後的兩句話:
「佟國維,這兩百多人聯合的摺子是怎麼回事?」
牽扯到具體的
「串聯群臣」
罪行,康熙皇帝只問了佟國維,並沒有提及馬齊。
「張廷玉,你也是上書房大臣,你說說佟國維有沒有中間聯絡?」
「中間聯絡」
罪行,康熙皇帝同樣只針對了佟國維,卻並未提及馬齊。
由此,足以證明康熙皇帝在追究具體罪責的時候,已經將馬齊摘除在外了!
等到佟國維被康熙皇帝勒令
「回家養老」
以後,馬齊主動跪倒請罪:
「奴才的罪與佟國維一樣深重,求皇上重重懲治!但奴才以為在阿哥之中,確實只有八阿哥宜乎立為太子,懇請皇上不要以臣等之過,棄用賢者之王。」
馬齊真糊塗了?康熙皇帝壓根就不想冊立皇八子胤禩,馬齊直到現在還沒看出來嗎?
我們先來看下康熙皇帝的回應:
「剛才隆科多說佟國維糊塗,朕看你才是真糊塗,你的罪在於見事昏聵、隨聲附和。朕降你兩級,仍在上書房行走,列在張廷玉之後!」
「降兩級」
,也就是工資待遇下降,對於馬齊這樣的朝廷高官而言,算不上什麼;
「列在張廷玉之後」
,看似是懲罰,但其實本就列在上書房第二位的馬齊,現在仍是排在第二位,壓根就沒變。
也就是說,能讓佟國維這樣的
「朝廷首輔」
回家養老的大罪,在馬齊身上就變成了無關痛癢的小過,略微懲戒了事。
而這一切除了最初階段和康熙皇帝對話中的
「推脫罪責」
外,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最後這句
「請罪」
的內容中。
那麼,馬齊的請罪之詞到底高明在哪裡?
請注意康熙皇帝在誇讚張廷玉時,對馬齊的暗裡諷刺:
「張廷玉,你這個書讀的好啊!好就好在時刻不忘聖人的忠恕之道,與人為善;好就好在時刻以江山社稷為重,而不像有些人趨紅踩黑、見風使舵,想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他自己的祿位。」
也就是說,經過馬齊的高明推脫,康熙皇帝已經明確馬齊並無
「朝臣群臣、局中聯絡」
的罪行,他只是厭惡馬齊
「趨紅踩黑、見風使舵」
的品行。如果佟國維因為舉薦皇八子胤禩而被懲治後,馬齊就立馬改變口風,轉向對二阿哥胤礽的支持,豈不更讓康熙皇帝厭惡。所以,他只能將自己對皇八子胤禩的支持堅持到底,將自己的
「見事昏聵、不明就裡」
堅持到底,才能讓康熙皇帝徹底認定自己是因為糊塗而被蒙蔽牽扯進了這件
「結黨營私」
的大罪中。
很明顯,就其受到的懲罰來看,馬齊明顯成功了!
讓人拍案叫絕的官場智慧
太子胤礽被復立後,康熙皇帝命太子
「留京建國」
,自己則開始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南巡。就劇中的太子胤礽人設,復立之後自然會百般刁難那些曾經舉薦皇八子胤禩的朝臣。於是,馬齊就看到了在太子宮外跪倒一地的朝廷官員們。
「我們也不知道怎麼了,無緣無故就讓我們跪在這;我們跪在這不要緊,許多要緊的事都耽擱了;馬中堂,您是上書房大臣,您可得為我們做主啊!」
馬齊則如此回應:
「知道了!我這就去說!」
作為上書房唯一一位留京的大臣,馬齊身上肩負的責任非同小可,既要輔佐太子監國,又要統率朝廷百官。一旦政務被耽擱,或者出現大的紕漏,太子會不會挨罰不好說,但馬齊肯定要承擔相當一部分責任。而且,身為
的上書房大臣,馬齊有責任為百官出頭,為百官做主,所以他才會痛快的接下官員們的請求。
只是,馬齊真就替官員們求情或者說話了嗎?
在馬齊和太子胤礽之間的對話中,馬齊先是要求
「太子現在看奏摺,即送即看即批」
,而後又對太子
「教育」
1、「太子,像您這樣攜私忿而誤國事,就不怕寒了滿朝文武的心嗎?」
2、「誰當太子都得以國事為重,像太子爺您現在這樣,何以向皇上交代?」
官員們的請求,馬齊一句沒提,反而變著法的激怒太子,直到太子命其
「跪到外面去,等候發落」
後,轉身就走,一句辯解的話都沒有。
不是說好了為官員們求情嗎?不是肩負著輔佐太子監國的重任嗎?馬齊這種「主動求罰」的目的何在?
馬齊雖然是上書房大臣,但太子胤礽畢竟是監國,可謂大權在握,壓制馬齊那就是分分鐘的事。也就是說,面對太子胤礽這種被復立後便
「瘋咬」
的情況,馬齊根本就無法改變,政務被耽誤,甚至出現大紕漏的情況更是無法避免。
如果任由太子胤礽這樣發展下去,馬齊會獲康熙皇帝重譴的可能只會越來越大。為了自保,為了擺脫罪責,馬齊該怎麼辦?
激怒太子,讓太子嚴厲訓斥、懲罰自己,甚至將自己免職!
如此一來,馬齊最起碼能達到三個目的:
1、和當時的皇四子胤禛一樣,面對如此亂局,反倒能夠落得清淨,眼不見心不煩;
2、不管馬齊在裡面怎麼和太子對話,只要被太子訓斥而且被罰跪,就能讓官員們認為是為他們求情所致,馬齊在官員們心中的正面形象就會更為穩固,威望、地位、影響都會進一步提升。
3、更重要的是,被太子罰跪乃至免職以後的馬齊,能夠省去康熙皇帝一切責罰的可能。不是我不管,也不是我不盡心輔佐太子,而是我被太子罰跪、免職了,無能為力。
只有這樣,馬齊才能在康熙皇帝遠離京城,太子胤礽留京監國的混亂局面下完成自保,平穩過渡,平安等到胤礽再次被廢,等到康熙皇帝回京。
現在,你還認為馬齊是三位上書房大臣中的昏聵者嗎?還認為這個被康熙皇帝數次訓斥的朝廷高官毫無政治智慧嗎?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