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為什麼那麼在乎輸贏,是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

2020-10-03 電影動漫業餘小白


《奪冠》在9月25日正式在各大影院上映,截止今天上映兩天票房1.27億。

這是一部體育片,尤其又是中國女排這樣的與改革開放同步貫穿幾十年進程,提取出了「女排精神」這樣的激勵了幾代人出了無數主角的一個團隊,還有那麼多經典比賽,隨便拿出幾場來還原解構,都能足夠燃情、煽情。

電影裡主要以「鐵榔頭」郎平為主導人物,講述不同時代的女排,總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袁偉民帶領老一輩中國女排去日本奪冠的經歷。

第二部分為陳忠和帶領女排直至奧運會與郎平相遇。

第三部分為郎平回國大刀闊斧改革直至奪冠。著重講到2016年巴西奧運會中國女排鏖戰五局戰勝東道主世界第一巴西女排的比賽。

這是一部情緒外放的電影。很催淚。七八十年代條件艱苦環境下的「拿命拼」,袁偉民教練的嚴厲、對中國女排的堅定,郎平和陳忠和的友情,所有女排隊員的勤奮訓練,無一不令人動容。

電影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女排精神是什麼?最開始改革開放,條件艱苦,女排隊員咬牙拼出了一條血路,這樣為了贏,為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咬牙堅持的信念,創造了五連冠的輝煌歷史,鼓舞了一代人!後來即使郎平去了執教美國隊,為比賽付諸全力不被其他因素影響是體育競技的精神所在!再後來,郎指導說希望運動員享受體育,「放心了打,放開了打,豁出去了打」,希望運動員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排球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這樣有底氣,緊張又鬆弛的狀態是更有力的。

「為什麼那麼在乎輸贏,是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

相關焦點

  • 郎平《奪冠》:為什麼那麼在乎輸贏?因為我們內心還不夠強大
    為什麼那麼在乎輸贏?因為我們內心還不夠強大。《奪冠》中的郎平如是說:等有一天,我們的內心真正強大了,我們就不會把贏作為比賽的唯一價值。重現輝煌,這是每個國人內心真實的聲音。女排姑娘壓力可想而知。郎教練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熱愛排球,享受打球本身,放開打,結果不用你們負責。中國隊一次次跌入谷底,郎教練不為所動,依然我行我素,堅定不移地貫徹自己的執教理念。2016年重登奧運會冠軍寶座,由連敗到鳳凰涅槃,中國女排重回巔峰。女排姑娘真正蛻變,內心從未如此強大過,因為實力到了。
  • 為什麼我們那麼在乎輸贏?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
    中國女排的奪冠之路,可謂是戰績輝煌,繼而感動了中國一代又一代人。我們談起中國女排就會直接對應女排精神。那么女排精神是什麼呢?郎平:我們就是永遠不放棄,追求每一分。我會跟大家講,不要去想結果,我們就認真的打好每一分,該是什麼就是什麼,特別是到關鍵的時候,要敢出手。其實我們隊員的技術還不是最好,但是我們可以用我們的作風,用我們團隊相互彌補,在比賽當中能夠畫一個圓。
  • 為什麼我們那麼在乎輸贏?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
    我會跟大家講,不要去想結果,我們就認真的打好每一分,該是什麼就是什麼,特別是到關鍵的時候,要敢出手。其實我們隊員的技術還不是最好,但是我們可以用我們的作風,用我們團隊相互彌補,在比賽當中能夠畫一個圓。強大的凝聚力造就了女排精神。
  • 觀影奪冠,我們內心還是不夠強大
    中國女排奪冠觀影感講的是中國女排奪冠的真實事件。中國體育事業這些年來蓬勃發展,除了中國男足備受詬病外,其他體育比賽項目都不錯,在世界上取得了一枚枚金牌,我想中國男足要有一中國女排一半的精神,也會在世界上大放光彩,今天還是不聊那燒錢不拿獎牌的男足了。許是經常看到雙語的師生努力拼搏的樣子,看奪冠竟然沒有過多的激動。有一段讓我感觸很深,令人思考。
  • 《奪冠》刷屏:中國女排40年,輸贏已不是我們唯一的信念
    電影《奪冠》再現了中國女排這支王者之師一路的荊棘與榮光,更讓我們在40年的時代變遷中,深深體會到,中國在強大,世界在發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而輸贏已不再是我們唯一的信念。我回答,因為我們還不夠強大。當我們足夠強大,就不會再把贏當作唯一的目標。」深以為然。
  • 電影《奪冠》不好看?這4句臺詞是關鍵,看懂之後回味無窮
    在《奪冠》中,這樣的臺詞一共有4句:第一句是「中國排球,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第二句是「排球就是個遊戲」;第三句是「為什麼那麼在乎輸贏,是因為我們內心還不夠強大」;第四句是「過去的包袱讓我們扛,現在你們只管放開了打,享受運動本身!」
  • 中國女排背後的故事,八十年代比賽的輸贏為啥那麼重要?
    從某種意義上說,《奪冠》就是一部以女排為背景的情感片,在展現女排精神和民族情懷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關於成長的思考。女排奪冠後,曾經有國外記者問郎平:「你們中國人,為什麼那麼看重一場比賽的輸贏?」郎平說:「那是因為我們內心還不夠強大,如果有一天我們內心強大了,我們就不會把贏,作為比賽唯一的價值了。」的確,那時候的中國,經濟落後,科技落後,人們的內心世界也是一片荒涼,女排能夠贏球,無疑是給困窘的中國人打了一針強心劑。
  • 從一定要贏,到我們還可以再輸,女排精神不是傳承,而是蛻變
    其實對《奪冠》這部片子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經歷了定檔、提檔、撤檔和改名等風波之後,早就知道,電影早已經面目全非了。那段歲月,還遠未成為歷史,無法演繹,而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又不能百分百的還原。甚至劇中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都只能以球衣號碼來代替,剪輯生硬,口型對不少,片中滿是硬傷。
  • 《奪冠》:我們永遠需要這樣的中國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值得敬仰和弘揚,《奪冠》裡他們那種永不服輸的拼勁感動我了!「你們中國人為什麼那麼在乎一場排球的輸贏?我說,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下意識怎麼來?訓練來的,不是一般的訓練,而是千百萬次、上億次不斷重複的訓練。」
  • 《奪冠》背後的三個字
    神農草堂文化長廊有一塊展板,「精氣神」,總覺得不太好講,但似乎每個人都懂,《奪冠郎平對新女排隊員們說,(那時候)「為什麼那麼在乎輸贏,是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如今,她不再那麼在乎冠軍寶座,更多的是,「明知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
  • 《奪冠》引人淚目,鞏俐告訴我們,什麼才是女排精神
    周末在院線打卡了電影《奪冠》,出了電影院我就後悔了,國慶應該帶著父母再看一遍。著片子,是現在難得的老少皆宜的佳作。毫無疑問《奪冠》稱得上現在最棒的國民電影,最強的體育類電影。鞏俐要做的,就是豐富角色的內心。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郎平以美國隊教練的身份站在故土的心情;2016年女排遭遇連敗,郎平內心的堅韌與鎮定。這些都需要鞏俐用微表情來展現。郎平的飾演終究不能表演用力,更不能浮誇,這都要靠強大的內心來來與自己角力。無疑這一切,鞏俐也做到了。
  • 從《奪冠》說起: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在電影中,鞏俐飾演的郎平跟女排說了這麼一段話:「曾經一位外國記者問我,你們中國人為什麼這麼看重一場排球比賽的輸贏呢?我說,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等有一天我們內心強大了,我們就不會把贏,作為比賽的唯一的價值。
  • 《奪冠》:自信的人,看淡輸贏,卻總能贏
    這股勁頭很好,卻因為太過於在乎自己的輸贏,導致團隊成員對他頗有意見。在和他做員工溝通的時候,我了解了一些他的個人背景,發現他的家庭出身不是特別好。從小爸媽灌輸給他的思想就是,一定要爭一個輸贏。如果輸了,別人就會瞧不起,只有贏了,別人才會對你另眼相看。
  • 今天,我們還需要中國女排奪冠嗎
    ,再也沒有人上街又唱又跳,大家對中國女排能不能奪冠已經不是很在乎。一名外國記者問郎平,「為什麼你們中國人把一場比賽的勝利看得那麼重?」郎平說,「因為我們的內心不夠強大,等我們中國人內心強大了,我們就不需要用奪冠來證明自己了。
  • 女排精神的時代傳承,我們從未忘記—《奪冠》
    即使是如《紅海行動》這樣的大背景大製作,成片也並不如想像中的那麼好。不過,話又說回來,對於陳可辛導演,我還是有特殊情懷的。在《奪冠》之前,陳可辛拍攝的電影在文化融合方面展現得相當接地氣,從《投名狀》到《中國合伙人》再到《親愛的》。他對於整個國家的時代脈絡摸得還是很準的。
  • 電影《奪冠》哪裡看?電影《奪冠》上線首播,當貝市場分享大屏觀看...
    電影《奪冠》哪裡看?電影《奪冠》早在去年有有了定檔上映的消息,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推遲了,經過一段時間後,隨著電影院的開門營業、電影行業的逐漸甦醒,在今年的9月25日,奪冠上映了。上映期間,雖然開盤結果一般,但後期顯示出了自身強大的生命力,僅20天就突破7.18億元,總票房破8億,陳可辛內地票房再創新高。這個票房放在以前可能沒什麼,但作為影院重振的第一部體育片,還是非常成功的。
  • 奪冠:吾輩足球人,上下而求索
    9月25日,電影《奪冠》終於上映了。作為國慶檔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中國女排一登場,就把我們拉回了曾經那些讓人熱血沸騰的時刻。電影裡,鞏俐扮演的郎平說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話:「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在乎一場比賽的輸贏?
  • 奪冠:吾輩足球人,上下而求索
    9月25日,電影《奪冠》終於上映了。作為國慶檔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中國女排一登場,就把我們拉回了曾經那些讓人熱血沸騰的時刻。 如果說有什麼體育比賽能成為「國民記憶」,那麼在很多中國人心中,想必都會對中國女排奪冠的歷史瞬間存有印象吧。
  • 輸20場球郎平說還不夠,催隊員戀愛讓主力離隊,鐵榔頭如何煉成
    ,不會在乎一次輸贏電影中,郎平從美國回到中國執教之初,被認為眾望所歸,寄予厚望。但是伴隨著她的新模式並沒有立刻奏效,尤其是在多次比賽中屢戰屢敗後,外界出現了很多質疑的聲音,但她為了足夠了解隊伍也混淆對手,完全不care外界的質疑和挖苦,她甚至認為「我們輸得還不夠多」。在裡約奧運會,淘汰賽對手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隊,外界認為這是中國隊的最後一場比賽,打完就可以提前結束奧運會之旅了,大家都很急,也都很沮喪。
  • 如何評價電影《奪冠》
    整部電影場面調度做得非常棒,尤其是最後在裡約和巴西隊打的那一場,場上的表現和上場前的坦誠心扉相交織,通過閃回來刻畫每一個運動員賽前的狀態,以及在各種受挫後真正思考「我為什麼打排球」的關鍵問題。節奏穩、細節多、梅林茂的配樂應景,人多但不亂,相當考驗導演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