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的基本功是:腿功、腰功、臂功、樁功和跳躍五大部份。本篇是接上篇【腿功部分】之後的【腰功部分】
【腰功部分】:腰部的靈活性,柔韌性和力量是人體上肢和下肢力量的重要來源。
一、俯腰
上圖是前俯腰示意。左右側俯腰不必抱腿,如上圖左,只是分體側左右即可。
二、後撩腿
並步站立。兩膝微屈,兩臂後擺,掌心向後,一腿儘量直膝向後直擺(腳背充分繃直)。同時兩手由下向前,隨上體後仰,儘量後擺(撩),然後還原,換腿重複練習。要求:挺胸抬頭、塌腰、膝關節儘量伸直,做到後撩腿的腳掌能觸及後腦殼。
上圖是後撩腿的示意圖。
三、甩腰,橋(折腰)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上舉。教練站立學員的體側,或體前,用單手或雙手扶住學員的腰部,練習的學員向後連續折腰(甩腰)。 橋(折腰):學員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上舉。原地不動上身後倒,兩手落地支撐成橋形(手指朝前)。
上圖為甩腰示意圖,有人保護。下圖為橋(折腰)的示意圖。
四、翻腰(俗稱涮腰)
兩腳交叉,兩手側平舉,上體前俯。右腳在前,向左轉體翻身360度;左腳在前,向右轉體翻身360度。兩腳依次練習。
上下圖為翻腰左、右依次練習的示意圖。
有拳諺講:「其根在腳,發於腿(指腿功);主宰在腰,形於指。」足見腰功的重要性:上下勁力的傳遞,氣血運行的通暢……腰為中樞,乃主宰……
【臂功部分】通過臂功的鍛練,增強上肢力量,提高出拳及胳膊動作的速度力量。有多種徒手訓練的方法,下面介紹幾種。
【樁功部分】俗稱站樁。即通過幾種武術的固定動作,靜止不動的保持一定時間。常見的有馬步樁,弓步樁;也有許多名稱不同的站樁方式。
「練拳無樁步,房屋無立柱」,足見樁功之重要,下面介紹一下馬步樁和弓步樁的重點。
【跳躍部分】把一些武術的跳躍動作放在基本功裡單練,這對於發展彈跳、靈敏、耐力等身體素質方面,有著極其明顯的幫助……
上圖是二起腳的示意圖;下圖是雙飛腳的示意圖,按箭頭方向起跳的右腳,迅速跟上右手下落,完成雙擊響動作。
跳躍部分的動作還有:旋飛腳,旋子,側空翻(有扶地和不扶地的)等等,由於動作複雜,要求比較高,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傳統武術能不能夠上擂比武?等看完這些必須要練習的基本功訓練,也許就會明白很多……除了基本功訓練外,再加上一對一、一對二……的實戰訓練,下了這麼大的功夫,傳統武術再不能打,那可真是個笑話了……
傳統武術的基本功訓練,除了這五大部份以外,還有很多傳統的輔助功法……如:吊打沙包、拉皮條、轉大缸、單頭石磨、高矮步、抓罈子、劈青磚、掌插鐵沙等等;可以說武術門派林立,基本功的方式方法也是太多,各有各的特色……。
這些基本功無論千變萬化,其目的:都是針對習武人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而設計的。這也就是所謂的不傳之秘吧。
俗話說:「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凡一個成名的習武之人,都是把師付的方法與自己的多年體驗,融合在一起,而又有了自己的基本功練法,這是獨特而適合自己的設計……這些也許就是成名的習武人,不願過早傳人的原因吧。
想學習武術的朋友,都想為自己找個「明白的教練」。其實這可以通過觀察找到的;就是七十多歲的武術教練,他的腰腿也應該是利索的,他的腰板也應該是挺直而硬郎的,他的氣質與氣色也應該是健康而紅潤的……他的示範動作必定也是乾淨而利索的……
這就是,每天堅持基本功訓練而積蓄的底氣;這就是習武人行走江湖,所應該具有的底氣……。
對傳統武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大家一齊分享和交流有關傳統武術在國內外的狀況,有關對傳統武術的真實態度和體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