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就需要心理學,歡迎來到付費專欄《自我發展心理學50講》第39節。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百度金芒計劃籤約作者。以下是本節摘要:
摘要:
1、精神分析心理學家認為,你最好只和會表達憤怒的人交往(做朋友),因為本質上每一個人都不好惹,那些壓抑了自己負面情緒的人,他還是會繞個彎,用其他形式來破壞關係,隱形的傷害到你,比如最顯而易見的拖延、遲到、遺忘,或者製造道德上的優越感,讓你感到內疚。
2、有一些人,突然跟你不聯繫了,還讓你要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做出了,哪裡得罪人家了,這樣的人給你帶來的是愧疚,是情緒上的傷害,是時間和精力上的消耗,因此從一開始就要有選擇。
3、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往往是複雜的,也許我們就處在有這樣的人存在的關係中,比如有這樣的同事、朋友、家人、伴侶。也許是對方,也許就是我們自己。
關鍵詞:
人際關係、親密關係、性格、情緒、心理學
生而為人,我們就必須活在關係裡,於是我們的價值感、幸福滿意度等跟我們所處的關係就變得密切相關了。
基於這個原因,我們就必須選擇性地建立關係、維持關係,以避免成為關係中被隱形傷害的那個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有些人就最好不要和其做朋友,比如以下2種。
1、從不正面表達憤怒的人
一提起憤怒,大家可能會比較緊張,因為我們的生活中不鼓勵憤怒,在我們的意識裡,一旦憤怒表現出來,將具有巨大的破壞性。
可是精神分析流派心理學認為的憤怒不同於破壞性,比如歇斯底裡、暴跳如雷,甚至攻擊別人,這就叫破壞性,是憤怒壓抑、累積的後果,就如同大雨、洪水等破堤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