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不要和這2種人談戀愛,做朋友,他們會傷害你

2020-12-22 心理相先生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世界的本質是關係,每一個人都活在關係裡,那對於普通人而言,有一個關係至關重要,這個關係就是親密關係,所謂的親密關係就是我們所說的情感關係,就是愛情、婚姻、家庭,一脈相承,它們內在的核心依然是一致的。

可以說衡量一個人幸福與否的標準之一就是看他的親密關係是否和諧,他的家庭關係是否清爽。

因為即使一個人在外在的關係裡「風生水起」,但如果他的的內心無法向一個人親密,無法向一個人真實的敞開,那麼他也是很難開心、快樂的,更何況真實的情況是一個處理不好親密關係的人,普通的人際關係往往也很不好。比如以下兩種人:

1、「媽寶男」或者「媽寶女」

「媽寶男」和「媽寶女」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外在的表現就是他們都很依賴、依戀自己的母親(父母),遇到困難總是退卻,總想讓父母幫自己解決。

「媽寶」這種狀況是孩子和父母「共生」下的結果,正常情況下,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孩子逐漸長大,父母一點點放手的過程,最終孩子能獨立存在。

而所謂的「共生」就是父母和孩子長期在一起,父母控制孩子,孩子依賴父母。最近熱播的《安家》中,房似錦的弟弟房家棟,可以說就是這種狀況,之前《都挺好》中的蘇明成更是將「媽寶男」演繹得淋漓盡致。

那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你和這樣一個人談戀愛或者做朋友,將會遇到很多問題。因為「媽寶」是不能獨立存在的,他必須依靠他的媽媽(父母),如果你和他談戀愛,他要麼會把你當「媽媽」,從而對你產生過分依賴,要麼你和他相處,出了問題,他會退回去找他的媽媽,讓他的媽媽解決。

這樣的情況,就是他會把問題複雜化,把兩個人之間的問題,引到三個人之間,很自然他的媽媽會成為一個「裁判」,對你進行指點。

比如我的一個來訪者,她告訴我,她和她丈夫之間有啥問題,丈夫會第一時間告訴他媽媽,然後他的媽媽會說教她,這讓她很苦惱。

親密關係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可是「媽寶」會回家找媽媽,這樣的現象不僅見於男士,女生在情感關係中也經常會有這樣的行為表現。

2、深度的自戀者

一提到自戀,很多人會想到喜歡照鏡子,自吹自擂等行為,但是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片面理解,真實的自戀其實比這個要複雜,自戀心理可以說很多人會有,這是一個人生命力的象徵。這種生命力通常表現為「我可以,我能行」。

但深度的自戀就變成了,「我比你強,我比你好」。這樣的心理在一些競賽中很好,但是在組建關係的時候往往就會出現問題,關係往往需要平等、尊重,特別是在情感關係中,「我和你」是相互平等存在的,如果你總是在創造「你比我強」的關係,那我呢?

我會感到自卑、羞恥,亦或者感到憤怒,而這樣的情緒無疑是傷害關係的,就算當事人明面上沒有表達,但是這樣的負面情緒也會滲透到關係裡,「腐蝕」關係。

上述兩種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只不過有的時候他們比較隱蔽,比如第一種人,他們會沒有邊界意識,他們會依賴別人,他們不會選擇,沒有辦法自我負責。再比第二種人他們總是跟人比較,總是和別人爭吵,總想反駁別人。

本質上他們內心的動力是一致的,這樣的人他們和父母沒有「分離」,他們的自我沒有成熟,沒有能力自我負責。

願今天的分享能對你的自我成長和養育孩子有一個參考作用,你也可以藉助於上述內容認知自己,了解別人,以更好地創建屬於自己的關係世界。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最好不要和這2種人做朋友,因為他們會隱形的傷害你
    以下是本節摘要:摘要:1、精神分析心理學家認為,你最好只和會表達憤怒的人交往(做朋友),因為本質上每一個人都不好惹,那些壓抑了自己負面情緒的人,他還是會繞個彎,用其他形式來破壞關係,隱形的傷害到你,比如最顯而易見的拖延、遲到、遺忘,或者製造道德上的優越感,讓你感到內疚。
  • 心理學:不要和這4種人打交道,因為他遲早會傷害你
    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你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他的負能量影響,從而被他傷害到,這是一個遲早的問題。2、不喜歡直接溝通的人在心理諮詢中,經常會見到一些人他們不喜歡直接溝通,總喜歡讓別人猜測,渴望別人理解自己,他們把表達自己的想法,坦誠地和別人溝通,看作一種「恥辱」,這讓他們不舒服。
  • 千萬不要和這6種男生談戀愛
    他口頭上說著愛你,卻做著很多傷害你的事情。口是心非的男人,其實就是打嘴炮,嘴上說的一套一套的,但是卻不會做什麼。畢竟嘴上說容易,實際要做起來,得費好多的精力和時間。我從來不反對甜言蜜語,我反對的是甜言蜜語後的不遵守承諾。2.可以為了其他事情,拋棄你的人。愛情對於他們始終是可有可無。
  • 心理學家:你會愛上什麼人,會和怎麼樣的人做朋友,早就註定了
    而一個人的關係世界,主要就是情感親密關係和普通的人際關係,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個人會愛上什麼人,會和怎麼樣的人交朋友,早就命中注定了,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你會愛上什麼人,通常和你與母親的關係密切相關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我們文化中的找對象就是找媽,找一個具有母性的另一半,比如男性想找一個善解人意的女性,比如女生想找一個溫文爾雅的大叔。
  •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和一個脾氣太好的人做朋友
    物極必反,一個人脾氣太好,也不是一件好事,反而顯得不正常、不自然,最好不要和他們交朋友。 二、壓抑自己 生活中有些人直來直去,有脾氣就立馬發出來,雖然很多人吃不消這種頻繁的吵架生活,但其實這也有好處,那就是彼此之間不會私藏心事。
  • 心理學家告訴你:請遠離正能量爆滿的人,更不要和他們交朋友
    而一提到充滿正能量的人,大家都是喜歡的,覺得這些人是正面的、陽光的、積極的,我們應該多交這種類型的朋友 ,多和他們接觸。因為他們能帶給我們希望,能給我們鼓勵。但真的是這樣的嗎?美國心理學教授 Kelly曾做過一項調查,她用了8年的時間去分析3萬人的各種生活壓力和健康狀況。
  • 談戀愛就要和有經驗者,不要和「白紙」談戀愛,這幾點你需要知道
    其實,在他心裡,你一點分量都沒有!」這是一個無法接受的事實。都說戀愛的女人智商為零,一點都沒錯。她會相信男人和她說的一切。即使有懷疑,也會拼命說服自己。因為比起自欺欺人,她更難以接受這個男人不愛自己的事實。當女生好可憐。戀愛這門課程真的無跡可尋嗎?真的無法避免受到傷害嗎?
  • 不要嘲笑和你說真心話的人,因為他們把你當成了真心朋友
    生活中做人做事一定要謹慎小心,這裡說的小心不是說總是以小人之心防著別人,而是說多察言觀色,不要嘲笑和你說真心話的人,因為他們把你當成朋友才會和你說真心話的,要不然誰會對著自己不信任的人說著心裡話。相信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定義,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成為朋友,而有些人卻很難交往下去,於是你會經常聽到這麼一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最後兩個人便分道揚鑣了。而在我的心中對於朋友有著這樣的定義,能夠相互說著真心話的人都是真的朋友,這也是做朋友最基礎的。
  • 佛教:不要傷害這5種人,因果報應很嚴重!
    如果你相信了因果,在生活的當中就要廣結善緣,多種善因,才能遠離災禍,收穫好運。要想廣結善緣,就不能去傷害生活中這5種人,只要與這5種人多結善緣,福報和好運就會來找你。如果你傷害了這5種人,因果報應是很嚴重的。第一種人:自己的父母。
  • 分手後還能和前任做朋友的,逃不掉這2種情況
    #新一期的《女兒們的戀愛》中,蕭亞軒和黃皓討論到「分手後還能做朋友嗎」時,黃皓認為做不成,因為「如果能做朋友,就不是真的愛。」很多談過戀愛的人心裡都清楚,正常情況下,兩個戀愛的人,分手後一般是做不成朋友的,更多的是不復相見。那些分手後表示還能做朋友人,難道你的朋友那麼少嗎?就缺少前任這個朋友嗎?彼此戀愛過,了解對方的一切,如果一方有了新任,相處起來不尷尬嗎?可能有人會說:「就做普通的朋友啊。」
  • 人生,不要與這五種人做朋友
    茫茫人海,芸芸眾生,遇到的人可能會很多,但最終能夠走到一起結伴同行真正成為朋友的人註定不會太多,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朋友可以跨域身份、年齡、貧富差距的影響,但有五種人建議還是不要相處為好,以免讓自己受傷。
  • 心理學家:夫妻關係再好,也不要告訴對方這三件事,容易傷害感情
    畢竟夫妻走到一起不容易,有些不傷害感情的秘密,公開也就公開了,但是如果可能會傷害到夫妻感情的秘密,還是不要說出口比較好。國外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曾經說過,無論夫妻關係有多麼好,這三個小秘密卻永遠不能告訴愛人的,很容易就傷害感情。
  • 心理學家:你小時候和父母的關係,影響著你長大後和戀人的關係
    為什麼有人能輕易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而有人卻總是拒人千裡之外,遲遲也無法談戀愛? 每個人對戀愛態度的不同,其實和自己的依戀類型有關。而依戀關係是童年時期就已形成,由你和父母的關係決定。
  • 心理學:有這2個特徵的人,很難相處,最好不要和他們做朋友
    以下是本節摘要:摘要:1、沒有安全的人,通常都比較敏感,特別是在人際關係和情感關係中,別人的一舉一動,別人的情緒變化,都會成為他(她)心理層面跌宕起伏的開關。我經常會勸一些人「鈍」一些,因為能量是守恆的,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地方持續性的消耗心理能量,就沒有精力用來做事情了,更別說用來發展和成長自己了。2、一個從小有著焦慮、不安全感的人,他(她)會把自我禁錮一個地方,發展不出來豐富的關係,從而發展不出豐富的自我,最終人生暗淡無光。
  • 心理學家:在向對方表白時,若對方回覆你「這3句」,你已經沒戲了
    一、我覺得我們做朋友挺好的。   朋友其實是一個衡量兩個人感情距離的一個說辭。有的人就只能和你做到朋友的份上,你們之間的距離就只能止步於此,所以當你在像男生表白後,對方清楚的告訴你「我覺得我們做朋友挺好的」就是在拒絕你了,退一步還是朋友,在進一步就是陌生人。女生不要執著。
  • 生活中這7種人,不要和他們深交,避免吃虧,你遇到過幾種
    這類人連父母都不放在眼裡,當然更加不會把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當一回事。這種人一般做事情是很絕情的,並且喜歡用一些下三濫的手段去對付別人。這種人更加不懂得感恩,你對他付出真心,他也不會感謝他。甚至他就覺得你這樣做是應該的,你對他的好,他也不會記在心裡,甚至在利益面前會出賣自己的朋友。即便你對他很好,這種人也是餵不熟的。若你身邊有這種人,一定要遠離,遲早會傷害你。
  • 喜歡對你做這些事的人,多半是在打著愛你的名義,在傷害你
    再愛一個人,我們也要擦亮眼睛,不要以為對方愛自己,一些難以啟齒的話,就不再說出口。喜歡對你做這些事的人,多半是在打著愛你的名義,在傷害你:總是遷就你大家一定要記住,真正喜歡你的人,永遠會把你的情緒,會把你的意願放在首位,而不是為了面子,為了平衡,把你放在末尾考慮,他在做事情前會告訴你,我們是自己人,所以有些就不要在乎了,對於外人才會那樣。
  • 心理學:這4種說話方式,很傷害人,但是許多人不自知
    1、喜歡給別人說重話,認為忠言逆耳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這句話被很多人奉為圭臬,成為自己指導別人,批評別人的理論依據。但如果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這種喜歡說重話,秉承忠言逆耳的人,卻是經常傷害別人的人,他們說出的話帶著「刺」。
  • 永遠不要忘記那些人,他們的對你所做的事,會讓你受益頗深
    朋友之間通常會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而我們通常認為可以共患難的,留下來的才是真朋友。也許只是價值觀不一樣,只要沒有在落難時落井下石,我們就沒有理由對別人排斥,我們要搞清楚,幫人不幫是情分不是本分。當然好的友情是需要經營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的。不要認為別人對你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沒有任何人應該這樣對你,因此,個人的做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 落難的朋友不可幫,絕非薄情,心理學家點明3大「要害」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朋友之間都會做的事情,但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因為在幫助落難朋友時,還是要先看看當前的形勢。對此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認為自己也有落難的時候,也有需要朋友幫助的時候,可不是所有的人在你幫助了他以後都會充滿感激,或許你是好心的幫助了朋友,但朋友還會得寸進尺,關鍵是要看以目前的形勢來說,這個朋友是不是值得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