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世界的本質是關係,每一個人都活在關係裡,那對於普通人而言,有一個關係至關重要,這個關係就是親密關係,所謂的親密關係就是我們所說的情感關係,就是愛情、婚姻、家庭,一脈相承,它們內在的核心依然是一致的。
可以說衡量一個人幸福與否的標準之一就是看他的親密關係是否和諧,他的家庭關係是否清爽。
因為即使一個人在外在的關係裡「風生水起」,但如果他的的內心無法向一個人親密,無法向一個人真實的敞開,那麼他也是很難開心、快樂的,更何況真實的情況是一個處理不好親密關係的人,普通的人際關係往往也很不好。比如以下兩種人:
1、「媽寶男」或者「媽寶女」
「媽寶男」和「媽寶女」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外在的表現就是他們都很依賴、依戀自己的母親(父母),遇到困難總是退卻,總想讓父母幫自己解決。
「媽寶」這種狀況是孩子和父母「共生」下的結果,正常情況下,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孩子逐漸長大,父母一點點放手的過程,最終孩子能獨立存在。
而所謂的「共生」就是父母和孩子長期在一起,父母控制孩子,孩子依賴父母。最近熱播的《安家》中,房似錦的弟弟房家棟,可以說就是這種狀況,之前《都挺好》中的蘇明成更是將「媽寶男」演繹得淋漓盡致。
那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你和這樣一個人談戀愛或者做朋友,將會遇到很多問題。因為「媽寶」是不能獨立存在的,他必須依靠他的媽媽(父母),如果你和他談戀愛,他要麼會把你當「媽媽」,從而對你產生過分依賴,要麼你和他相處,出了問題,他會退回去找他的媽媽,讓他的媽媽解決。
這樣的情況,就是他會把問題複雜化,把兩個人之間的問題,引到三個人之間,很自然他的媽媽會成為一個「裁判」,對你進行指點。
比如我的一個來訪者,她告訴我,她和她丈夫之間有啥問題,丈夫會第一時間告訴他媽媽,然後他的媽媽會說教她,這讓她很苦惱。
親密關係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可是「媽寶」會回家找媽媽,這樣的現象不僅見於男士,女生在情感關係中也經常會有這樣的行為表現。
2、深度的自戀者
一提到自戀,很多人會想到喜歡照鏡子,自吹自擂等行為,但是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片面理解,真實的自戀其實比這個要複雜,自戀心理可以說很多人會有,這是一個人生命力的象徵。這種生命力通常表現為「我可以,我能行」。
但深度的自戀就變成了,「我比你強,我比你好」。這樣的心理在一些競賽中很好,但是在組建關係的時候往往就會出現問題,關係往往需要平等、尊重,特別是在情感關係中,「我和你」是相互平等存在的,如果你總是在創造「你比我強」的關係,那我呢?
我會感到自卑、羞恥,亦或者感到憤怒,而這樣的情緒無疑是傷害關係的,就算當事人明面上沒有表達,但是這樣的負面情緒也會滲透到關係裡,「腐蝕」關係。
上述兩種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只不過有的時候他們比較隱蔽,比如第一種人,他們會沒有邊界意識,他們會依賴別人,他們不會選擇,沒有辦法自我負責。再比第二種人他們總是跟人比較,總是和別人爭吵,總想反駁別人。
本質上他們內心的動力是一致的,這樣的人他們和父母沒有「分離」,他們的自我沒有成熟,沒有能力自我負責。
願今天的分享能對你的自我成長和養育孩子有一個參考作用,你也可以藉助於上述內容認知自己,了解別人,以更好地創建屬於自己的關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