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2021-01-19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號書院,ID:YHSY-11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有句老話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裡「秀才」所遇到的「兵」,就是指遇到了三觀不同的人。

人與人三觀不同,難以同道而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靠譜的人會感染你如何取得進步;離譜的人會誘導你走向泥潭或深淵。

若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

如果你是一隻雄鷹,就不要在乎麻雀怎麼看你;如果他是一隻家雀,就不要勉強其與你雲天高飛。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走上陽關道還是獨木橋,那是他自己的修行。這個修行源自於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不要與其盲目的爭辯,只要堅信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就無須勉強別人認可。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有位客人來問孔子的弟子子貢:「一年有幾季?」子貢說:「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你搞錯了,四季!」「三季!」兩人爭執不休,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就向子貢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子貢就向客人磕三個頭。

子貢自信滿滿地和客人一起去問老師孔子。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只有三季。」子貢無奈,只好乖乖地給客人磕了三個頭。

待客人走後,子貢委屈地對老師說:「老師,一年分明是四季,為什麼說三季呢?」

孔子說:「這個客人全身綠衣服,他是螞蚱,螞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有見過冬天。你和他再爭辯三天也不會有結果的。」

當人與人三觀不同時,沒必要彼此爭論得面紅耳赤,這樣既傷了和氣,又講不通道理。如果對方是一個正常的人,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鄙視,心生憤怒。如果對方是一個爛人,絕不要與其辯爭,更不必與其糾纏,免得白費口舌,氣憤填胸。

人們的愛好、習慣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也許會引發不必要的爭議。有的人喜歡蓄長發,有的人喜歡留短髮;有的人喜歡穿淺淡色衣服,有的人喜歡穿豔麗的衣服。誰都沒有理由指指戳戳,說長道短。

你喜歡唱歌,或許有人說你在別人面前顯擺;你喜歡跳舞,或許有人說你不務正業;你喜歡旅遊、攝影,或許有人說你想當攝影師,那是自不量力;你喜歡安靜地在家裡讀書,或許有人說你是書呆子,想當大作家……

對於這些人,你不必與其斤斤計較,只需一笑置之。

對於身邊與你三觀不同的人,你要麼理解他,接受他的不同觀點;要麼尊重他,包容他。尊重和包容,體現了你不凡的智慧和寬闊的心胸!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圈子決定人生,與什麼樣的人為友,就會走什麼樣的路。牌友只會催你打牌,酒友只會催你喝酒,損友只會讓你消極,益友則會讓你進取。

有些事無需計較,時間會證明一切;有些人無需去勸,道不同不相為謀。世間之事,世人自度;人間之理,各人自悟。

人生最重要的是充分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目標、方向和實力,而不要在乎別人如何議論你。

凡事能包容的則包容,不可理喻的人莫理睬,不可理喻的話不去聽,切勿與人論短長,無煩無憂一身輕。

相關焦點

  • 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那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諸葛亮舌戰群儒,一生經常與人辯論可謂雄辯之才,但是他卻說:大辯不辯。辯論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辯!對待有些人,可能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沉默是金!莊子在《秋水》篇裡講過這樣一句話:夏蟲不可以語冰。就是說不要和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這純屬浪費時間。
  • 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說得太對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且讀文摘,ID:qdwz8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莊子一生經常與人辯論,但是他卻說:大辯不辯。辯論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辯。對待有些人,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
  • 不要跟層次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意思是對著井裡的蛙,是不能和它談論關於海的事情。因為井底之蛙眼界狹小,它眼中的天地只有那麼大,沒有必要和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因為它的眼界有限,見不到冬雪的景色。同樣的,與來自不同層次的人是不必解釋太多的,因為所站的高度不同,決定了認知也不同,自然達不到共通。
  • 欲為大樹,莫與草爭,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在生活中,你有時候會遇到這樣一種人,無論你說什麼,他回答的第一句話一定是,「你說的不對」、「不是這樣的」,這樣的人俗稱「槓精」。我曾經遇到一個同事,就是這樣的人,所以對此深有體會。如果和對方翻臉,都是同事,低頭不見抬頭見,總歸不太好。如果忍著,自己邪火往上冒,也是很憋屈。直到後來,我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來應對,那就是,先表達與自己真實想法相反的觀點。不出所料,我表述完之後,同事果然進行了反駁。於是,我大笑著告訴她,你說的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 永遠不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那是對你無情地消耗!
    正所謂「管事容易,管人難;管人容易,管心難」。人生種種,皆因心起,他人的閒言碎語我們不用去理會,因為誰也做不到讓所有人都滿意。人生,多一分心寬,便多一分自在。做好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就好,他人的看法不必在意,因為人生是自己的,是苦是樂,都由我們自己選擇,這樣才能無悔一生。
  • 不要和三季人爭辯
    最後兩人爭執不下,客人要和子貢打賭,說一年要是有四季,他就向子貢磕三個頭;要是有三季,就讓子貢給他磕三個頭。子貢心想自己肯定贏。這時孔子從屋裡出來了,子貢說明緣由,問孔子一年有幾個季,孔子說:「三季」。子貢聽了簡直不敢相信,但也只好給客人磕了三個頭。綠衣客人笑著揚長而去。
  • 夏蟲不可語冰,不和層次不同的人計較也是一種境界
    最近在新職場上遇到的某位同事,無工作能力,走後門入職,每天遲到早退,因為我讓他也為自己全權負責的項目出點力(當然我說得很委婉),不要凡事交給我。之後我就經歷了電腦硬碟被撥,電腦裡工作用的文件通過區域網共享被篡改,甚至,還被監控了電腦。但是,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還有比這更糟的。
  • 「中安夜讀」不要跟層次不同的人解釋自己
    在網上看到一句話:到了這個年紀,想找個懂你的人太難,遇到被誤解,被傷害的瞬間,反而喜歡保持沉默,選擇不解釋。因為心裡知道,懂你的人,你不解釋,他也心有靈犀,不懂你的人,解釋再多都是對牛彈琴。一語戳中人心。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不要跟層次不同的人解釋自己》。
  • 層次與境界,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不是什麼人都配做你的對手,俗話說:「寧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不要與那些沒有素質的人爭辯,微微一笑遠離他,不要讓他咬到你。這個必須看明白,因為許多人正在和瘋狗鬥!層次不同,不必爭辯。《道德經》中講:「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 不要跟層次不同的人解釋自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好多人推崇「以理服人」:誇人的時候會說這個人「講道理」;認知不同,講道理白費生活中,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經歷:有人身陷傳銷之類的騙局,你找案例擺事實,但人家卻怎麼也不相信,甚至認為你是在擋他財路;你苦口婆心教育晚輩,要認真讀書,好好學習,通過學歷和能力來改變人生軌跡,但人家堅信成功就靠關係和運氣
  • 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論,挺蠢的
    不與爛人糾纏的意思,其實是說理智地處理遇到的爛人,儘可能避免自己受到傷害,這和縱容壓根就不是一回事。 其實今天寫這篇文章,我主要是想在「不與爛人糾纏」的基礎上,說的再清晰直白一些:不要與層次不同的人爭論和解釋。
  • 不和與自己層次不同的人爭辯,是對自己的「人性」的保護
    這是單華偉的第一百九十篇原創文章(短篇)騎著共享單車在路上,差點和一個行人相撞,你應急反應的握了下剎車,並且滑響了鈴。沒騎出去幾米遠,後面那人大叫:「你腦子有毛病吧」。……以上幾例,描述有些許語焉不詳,但經歷過的人自知是怎樣回事,過度描繪其醜態,如同給大便和毛毛蟲寫生素描,恕我難以下筆。
  • 層次,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真正區別一個人的,不是他的身份地位,而是他的層次段位。有的人,讓你覺得相見恨晚;有的人,讓你覺得對牛彈琴。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緣分;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報應。其實歸根究底,是你們境界不同,層次各異。
  • 永遠不要,和別人解釋你自己
    是啊,在不懂你的人面前,你所有的善良和真誠,都只會被理解成愚蠢和笨拙。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也不同,不懂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生活越深入,越發現:圈子不同,不必強融;層次不同的人,再解釋也是徒勞。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某天早上,子貢在大院門口打掃院子。此時,有人來請教孔子有關時間的問題。
  • 與層次低的人相處,永遠覺得很累!(說的太好了)
    同在一個層次上,同樣一個問題,都能聊的來,對事物的看法,人際關係,生活中的一些事事,以不同的視覺說明自己的看法。不同的問題,也能聊的隨意。不同層次的人,難以溝通。沒有相同的話題,你感興趣的,她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你不喜歡。
  • 一龍:有時候沉默是一種智慧,不爭辯是一種修行
    在他的個人網頁上,他引用了老子的話「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那是一種無謂的消耗」。這樣一句短短的話,卻顯示出他豁達的心胸來。一龍自己也說過一句話:「有時候沉默是一種智慧,不爭辯是一種修行」。他認為人這一輩子,不管怎麼樣做,都會活在世人的眼光裡,怎麼樣去和人爭辯都是無用,做好自己,心胸坦蕩,時間長了,一切的真相就會呈現在世人的面前,所謂清者自清,只要自己內心沒有愧疚就行。不管一龍有著怎麼樣厲害的武功,我卻只欣賞他這種為人處世的態度。人在世上,不管你做什麼,只要有些成就,就會生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任憑別人品頭論足。
  • 位置不同的人,不必解釋(深度好文)
    作者:韓九叔來源:國學文刊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我們的解釋。位置不同的人,不必解釋來自洞見00:0007:19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林靜朗讀音頻龜兔賽跑裡,若不是兔子輕視對手,必然會將冠軍之名收入囊中。我們都知道,在陸地上,烏龜跑不贏兔子,但卻忽略了,烏龜在水中,永遠遊得比兔子快。
  • 「夜讀」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知理不爭辯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冰山理論」,說的是,我們視線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而更大一部分藏在更深的層次,不為人見。不要輕意評價一個人,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你知道的不一定是全部的真相。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就沒有資格對他們指手畫腳。
  • 位置不同的人,不必解釋
    我們都知道,在陸地上,烏龜跑不贏兔子,但卻忽略了,烏龜在水中,永遠遊得比兔子快。 龜兔賽跑,賽道不同,往往會顛倒勝負。 人與人之間,位置不同,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理解到的也會不一樣。 不同位置的兩個人,難以相互理解;不同層次的兩個人,不必相互解釋。 人生苦短,別為難他人,別勉強自己。
  • 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知理不爭辯
    話留三分軟,事到五分滿,人留七分暖。它根植於內心的善意,表現在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知理不爭辯的細節之中。我們生活在這世間,都各有各的光鮮,各有各的不堪,在不了解前提背景的情況下,不要輕易對一個人下結論。誠如韓寒所說:「如果你不了解,就閉嘴,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