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系列,貨幣戰爭之安史之亂!

2020-12-23 騰訊網

安史之亂,看名字就知道和姓安的和姓史的有關,安姓就是安祿山,史姓就是史思明,因為叛亂,歷史就用他們的名字命名了。

那麼安祿山為啥叛亂呢,還得從當時朝廷各方的勢力說起。史料記載,安祿山是李林莆手下的一員大將,並且這員大將會波斯語,突厥,大食,吐蕃,回紇,漢語六種語言,是不是很厲害的一個人,就像我們今天會說漢語,日語,韓語,俄語,英語,法語的人一樣,到那裡都可以暢通無阻。並且安祿山還深得唐玄宗,楊貴妃的喜歡,據說唐玄宗不高興的時候,和安祿山聊聊天就能喜笑顏開。如果只是這樣安祿山怎麼會造反呢,所以朝廷肯定還有其他的勢力早就看他不順眼,這股勢力就是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楊國忠自己本身沒有多少才能,還嫉賢妒能的,所以李林莆就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

之前有李林莆罩著,楊國忠還不好動手,等李林莆死後,楊國忠終於暴露了本性。

公元753年,楊國忠處死了吉溫。吉溫是安祿山最信任的群牧副使,被安祿山推薦到京城擔任兵部侍郎。楊國忠在京城盤踞多年,略施計策,成功的將吉溫捲入一起腐敗案。縱使李林莆向唐玄宗求情,楊國忠依然將吉溫處死。仇怨已經結下……

公元754年,安祿山戍邊在外,楊國忠便捏造安祿山「謀反」的證據,派兵襲擊了安祿山在京的府邸,對被抓捕的人員刑訊逼供,得到供詞又把抓捕的人員全部殺死。

公元755年,楊國忠又以貪汙罪殺死了安祿山在朝為官的兒子……

此時安祿山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也在這一年,安祿山在範陽鎮起兵造反,率三十萬鐵騎南下,殺得唐玄宗倉皇他逃出了長安城,文武百官也成鳥獸狀四處逃串。在唐玄宗逃跑的過程中,追隨他的軍隊在馬嵬坡譁變,殺死了楊國忠和他的妹妹楊貴妃。 並且太子李亨就自封皇帝,史稱唐肅宗,開啟了艱難的平叛歷程……

平叛是需要由財富做支撐的,唐肅宗的錢糧哪裡來呢?危亡之際,有一個胥吏出身的官員挺身而出,他就是第五琦。第五琦為唐肅宗出的主意就是鑄造「大錢」,白話就是貨幣減重。在第五琦的主持下,鑄造了第一批減重的乾元重寶,和開元通寶的兌換比例為1:10,接著又鑄造了第二批重輪乾元重寶,和開元通寶的兌換比例為1:50。

貨幣戰爭使得安祿山大敗,氣急敗壞的安祿山開始動歪腦筋,為應對唐肅宗的貨幣減重,安祿山鑄造了一種減值更多的貨幣「得一元寶」,規定和開元通寶的兌換比例為1:100。

這場貨幣戰爭沒有贏家,但貨幣戰爭的結果使得物價暴漲,惡錢盛行。不得已,在唐肅宗只得承認乾元重寶和開元通寶等值……

後面第五琦又給唐肅宗出了什麼注意呢?明天給大家揭曉答案……

相關焦點

  • 新年系列,貨幣戰爭之宋金之戰!
    戰火只能毀滅財富,卻無法毀滅創造財富的人,優秀的人力資本才是一個國家真正的財富,宋金之戰就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 靖康之難以後,宋欽宗雖然送給了金人天量的財富,卻沒有給宋高宗留下一個銅錢,宋高宗得到的最大財富卻是宋欽宗為他積攢了數百年的人力資本,宋室南遷(現在的杭州臨安),北方的漢人也都大規模向南遷移,江南的生產很快恢復,還迅速的達到了新的巔峰。
  • 安史之亂有多殘酷?8年戰爭大唐人口減半,長安戶口剩下不到一千
    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也就是國都的第一次失陷,來自聞名史書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被民國史學界視為軸心,很多人認為此戰不僅是大唐的轉折點,也是古代中國國運的轉折點。此戰後,古代中國的國力再也沒能回到唐代的巔峰狀態,中原王朝在軍事上一直被北方遊牧民族壓制,直到幾百年後的朱元璋北伐才一雪恥辱。
  • 安史之亂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至今國人都無法完全走出其影響?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是大唐從一個開放帝國向一個內斂國家的轉變。從此以後,盛唐氣象不再,疆土日益緊縮,華夏精神低沉。那麼,安史之亂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至今國人都無法完全走出其影響?2、社會經濟嚴重破壞,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戰爭對於社會經濟的破壞是極其嚴重的,由於安史之亂主要爆發於北方的黃河流域,因此大量北民南遷,江南經濟進一步發展,並開始趕超。朝廷從此開始仰給東南,北方經濟則一度陷入殘破。
  • 榮新江 | 安史之亂 de 悲劇
    本文儘管強調安史叛軍的粟特胡人特徵,特別是安祿山利用祆教發動叛亂的宗教背景,只是為了彌補前人有關安史之亂研究的不足,而並非否定安史叛軍的多種族、多宗教的總體性質,正是因為安史之亂不是單一的民族起事,所以我們也不把唐朝與安史叛軍之間的戰爭,看作是民族之間的鬥爭。
  • 安史之亂還是三鎮起義?安祿山只是旗幟,邊軍利益集團才是主力
    所謂的安史之亂,安祿山死不重要、史思明死無所謂,這到底還是不是安史之亂?安祿山和史思明被叛軍尊為聖人。聖人稱雄、叛軍彪悍無前,但聖人斃命、叛軍依舊造反不止。這兩個聖人,對於這支叛軍、對於這起叛亂,到底有多重要?所以,安史之亂,只是被冠之以安史。大唐朝廷,所面對的絕非只是安祿山和史思明這兩個梟雄。
  • 安史之亂時,太子李亨為何選擇到靈武即位?原因很簡單!
    安史之亂是唐玄宗末年到唐太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在歷史學者看來,安史之亂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天寶十五年(756年)五月,安史叛軍破潼關。六月十三日,唐玄宗帶領少數妃嬪、隨臣逃出長安。
  • 如果大唐天寶年間沒發生安史之亂,接下來唐朝可能有哪些軍事行動?
    安史之亂這場叛亂讓唐朝人口損失巨大,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754年戶部奏大唐有9069155戶,人口數為52880488;到了764年,戶部奏290多萬戶,人口數1690萬。如果按照這個數據來算,安史之亂使大唐人口減少3500萬以上(這個數據有爭議)。唐朝因此由盛而衰,中國封建社會最頂盛時期至此也是一去不復返。
  • 經歷八年安史之亂後,為何唐朝還能苦撐150年之久?
    但奇怪的是,安史之亂後,唐朝仿佛就沒有什麼存在感了。要問之後發生過一些什麼事情,大部分人都不清楚。甚至還有些朋友認為,唐朝到安史之亂就結束了,其實不是的,後面還延續了150年。
  • 安史之亂?
    此外還有很多學者認為,發生在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亂」和隨後的「藩鎮割據」,是導致大族消亡的原因。對於這個看法,作者的觀點是:否定。安史之亂爆發於公元755年,唐玄宗最信賴的胡人將領安祿山造反了,帶領15萬軍隊穿過河北,並且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佔領了東都洛陽。
  • 安史之亂時他們是名將,打完仗後被妒忌排擠,晚年命運慘成這樣
    安史之亂誕生的兩位名將安史之亂是唐朝中期最嚴重的一次危機,但亂世出英雄,在這一次叛變當中湧現出了兩位非常厲害的將領,他們分別是郭子儀與李光弼。儘管面對的是安祿山這樣的大軍閥頭子,這二人依舊是能轉圜局勢,最後完成了克敵制勝。
  • 每天一個小故事【安史之亂】
    見一群宮女嬉笑著將安祿山擁上一輛彩轎,旁邊有一個錦衣玉帶,體態豐腴的女子笑得枝葉亂顫。這個面容如脂,柳眉杏眼,朱唇皓齒的女子,就是被稱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唐玄宗最寵愛的美人——貴妃楊玉環。
  • 經歷八年安史之亂後,為何唐朝還能硬撐150年之久?
    答:比起安史之亂前,大唐王朝遠播四方的強大榮耀來
  • 安史之亂中,為何大唐軍人放著「好日子不過」,非要跟著造反呢?
    安史之亂時,漁陽鼙鼓動起來,安祿山一聲令下,範陽等地的「大唐將士」紛紛調轉槍口,直撲中原。當時的大唐,雖出了不少問題,但總體上仍處於盛世。為何這些軍人放著「好日子不過」,非要跟著造反呢?即使在安史之亂失敗後,已經接受大唐安撫的田承嗣,還公然建「四聖廟」,擊敗安祿山父子及史思明父子,足見安祿山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2、對楊國忠不滿者。安祿山起兵,打的是誅殺楊國忠的旗號。楊國忠確實不得人心。
  • 悲劇的早熟—安史之亂中的羈縻府州
    此後,唐帝國通過連年攻伐,基本解決了除西南方向(吐蕃)之外的所有異族威脅,領土大大擴張,進入全盛時代,唐太宗得意而豪邁的說:        前王不闢之土,悉請衣冠,前史不載之鄉,盡為州縣        魏徵還舉了晉代把匈奴殘餘和諸胡安置在中原地區導致五胡亂華生靈塗炭的例子:        晉初諸胡與民雜居中國,後二十餘年伊洛之間, 遂為羶裘之域。
  • 諸神的黃昏:從安史之亂到河北三鎮
    安史之亂(755年-763年)前後一共八年,是安祿山與史思明在盛唐時的兩次反叛。
  • 大唐這一場叛亂,兩個藩鎮稱帝,四個藩鎮稱王,範圍超過安史之亂
    而唐朝卻不同,從安史之亂開,大唐曾「國都六陷、天子九逃」,卻依然頑強的生存了下來。本文將要講述的便是一場比安史之亂範圍更廣的藩鎮叛亂,而其源頭依然是安史之亂。1、唐代宗李豫平定安史之亂的策略安史之亂,從公元755年開始,至公元762年唐玄宗和唐肅宗全部去世之時尚未平定。
  • 安史之亂中,唐軍兵力遠勝叛軍,為何平叛仍用了八年?
    這場讓大唐由盛轉衰的大動亂,一直持續到763年方告結束,昔日大唐的繁榮在戰火中付之一炬,蒼生飽受塗炭之苦。然而,一手發起戰亂的安祿山在起兵之初僅有十五萬人馬,與此同時唐軍卻有二十萬之眾,為何唐軍在兵力佔優勢的情況下無法立刻平叛呢?另外,安祿山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兩年就去世了,那麼這場戰事為何還會持續數年之久呢?
  • 歷史上發生的幾次大瘟疫,導致曹操戰敗、引發安史之亂,還有更甚
    今天小編不談世界,只談中國,下面小編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發生的幾次大瘟疫,導致曹操戰敗、引發安史之亂,還有的更甚! 再來說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大家也非常熟知,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安祿山和史思明起兵反對唐朝的一次叛亂。
  • 荒誕不經的李隆基,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因為什麼走了下坡路?
    李隆基清除太平公主--自己的姑姑之後,整頓吏治,先後用了姚崇、宋璟、張九齡等為相,經過一番作為有了「開元盛世」的壯麗之景。隨著國家的強盛,李隆基被衝昏了頭腦做出一系列的荒唐事來。
  • 安祿山起兵一年多就死了,為何安史之亂後唐朝一蹶不振?
    從618年李淵稱帝,到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歷經兩百多年,而中間又以安史之亂為界分為兩段,前一百多年,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文成武德……令後人津津樂道,安史之亂後的唐朝一百多年的歷史卻名聲不顯。那麼,唐朝後一百多年發生了什麼,或者說面臨著什麼樣的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