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河魚鄉平溪村:做活生態文章引來綠色財富

2020-12-14 上遊新聞

群峰參天,嶺谷交錯,波流清沏,溪水迥環,清榮峻茂,水秀山靈。海拔在1000-1250米之間,森林覆蓋率達80%。近年來,河魚鄉平溪村依託自然資源稟賦,發揮生態比較優勢,大力發展以生態旅遊、生態農業為主導的生態經濟,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實現了從短板到樣板的蝶變,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共贏,走出了一條將自然恩賜的「綠水青山」轉化為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的正確道路。

近年來,河魚鄉平溪村先後斬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鄉、重慶市市級生態村、城口山地雞養殖示範園、城口山地雞種源保護地、重慶市文藝創作基地。今年1月,平溪村「零問題」通過脫貧攻堅市級評估驗收。

發展路子從「迷茫」到「清晰」

以前的平溪村,農戶多以種植苞谷、養豬等為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絕大多數農戶傳承著「種糧為餬口、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的傳統農耕模式,辛苦不說,收入甚微。爛房子多、貧困戶多、單身漢多,交通差、環境差、習慣差,「三多」「三差」是彼時平溪的真實寫照。

難道子子孫孫都要走我們的老路?究竟路在何方?考驗著平溪村「兩委」一班人的智慧和擔當。近年來,平溪村「兩委」一班人大膽解放思想,對發展路子進行苦苦求索,在摸清資源優勢、產業基礎、群眾意願等家底的基礎上,提出了打好生態牌、走好生態路、依靠生態富的路子,重點發展以生態旅遊、生態農業為主導的生態產業,讓群眾吃上「生態飯」、走上致富路,通過面對面討論商議、背靠背聽取意見,全村幹部群眾形成了廣泛共識,發展路子就這樣定了下來。路子找準了,人就成了決定性因素,如何打破傳統小農生產、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走好走實生態路,成為擺在村「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

集體經濟組織從「空殼」到「實體」

隨著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集體經濟組織走進人們視野,村「兩委」一班人仿佛從中看到了商機,通過潛心研究政策,爭取鄉黨委、政府對上銜接溝通,平溪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全鄉第一個掛牌成立,成為全縣第一批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的貧困村。「集體經濟組織光有殼子不行,還得有實體。」集體經濟組織一班人如是思之。

集體經濟組織成立伊始,便主動承擔起本村「三變」改革主推力量的角色,著力做好盤活資源、理活資產、用活資金三篇文章,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做在集體經濟收益,讓農戶直接分紅受益。在盤活資源上,集體經濟組織依託生態資源、土地資源,立足生態文化、農耕文化,建成農耕體驗場1個、農耕廣場1個,建成佔地883平米、展出農耕老物件1000餘件的農耕博物館1座,依山建成特色森林小木屋9棟,傍水建成生態魚塘1座,這些「硬體」的落成,開啟了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生態旅遊之路,形成了有價值的集體資產。

在理活資產上,集體經濟組織把農耕體驗場、農耕博物館、森木小木屋、生態魚塘等集體資產交予市場主體運作,建立與市場主體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每年保底分紅 收益提成,解決了集體資產閒置問題,保障了集體經濟收益。在用活資金上,實行試點資金入股市場主體、市場主體以本地資產作抵押模式,每年保底分紅,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拓寬了集體經濟收益渠道。

2019年,平溪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近16萬元,貧困戶股均分紅160元,一般農戶股均分紅110元,在全縣排名前列。

合作社「對內對外」雙向發力

基於對產業發展愈發深層的思考,村「兩委」一班人認識到,在產業發展上,傳統小農生產、單打獨鬥已經行不通了,必須要有「龍頭」帶動,提升產業組織化程度,對內帶動農戶、對外對接市場,在龍頭企業引進難的條件下,專業合作社順勢成為了這一「龍頭」。

合作社著眼於發展生態旅遊、生態農業兩大主導生態產業,平溪村規範成立旅遊專業合作社、農民合作社。旅遊專業合作社吸納本村的大巴山森林人家和民宿入社,實行抱團發展,對內承接經營集體經濟組織交予的農耕體驗場、農耕博物館、生態魚塘、森木小木屋、民宿等資產,指導民宿酒店、大巴山森林人家規範發展,牽頭舉辦「山戀·河魚」為代表的旅遊節慶活動,對外開展旅遊宣傳營銷、對接旅行社、拓展客源市場,在黨委、政府的領導推動和合作社的直接帶動下,平溪村常年旅遊綜合收入在800萬左右、帶動戶均增收3萬元,今年1-6月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00萬元、帶動戶均增收1.7萬元,生態旅遊業已然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農民合作社吸納全村實際從事農業生產農戶悉數入社,合作社成員負責生產端,具體負責產業發展、產品生產,合作社負責銷售端,具體負責對接市場主體、搞好產品銷售,同時提供生產資料集中購買、技術指導、產品運輸等服務,合作社成員和合作社共同建立起從生產到銷售的產業鏈,在農民合作社的帶動下,全村農戶大力發展以林下養雞、林下中藥材為代表的生態農業,全村年出欄城口山地雞5萬羽以上、年產值超過700萬元、帶動戶均增收1萬元左右,中藥材常年在地面積1100畝、年產值在300萬元左右、帶動戶均增收5000元,以山地雞、中藥材為主材的山地雞宴、藥膳宴備受遊客青睞,山地雞儼然變成了「金鳳凰」。

市場主體從「請都請不來」到「志願走進來」

囿於區位、交通等客觀因素,過去平溪村引進一個市場主體難如登天,要麼引不進來,要麼留不住,這也成為了村「兩委」一班人最大的「心病」。沒有市場主體帶動、資本注入、人才推動,哪來又好又快發展?「『生態梧桐』再好也要有『鳳凰棲息』才行啊!」支部書記周金權感慨到。

隨著生態旅遊、生態農業等生態產業的快速發展,潛在的巨大商機逐漸顯現,平溪村開始在縣域內「嶄露頭角」,人們開始關注這片熱土。2017年成功引進高瞻旅遊合作社,不到一年時間,合作社以傳統民居為基礎建成「北緯·31澗」民宿酒店,酒店原鄉原味,樹立起了旅遊食宿新標杆,酒店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年接待遊客3.2人次,年盈利300萬元。高瞻旅遊合作社的引進好似打開了市場主體進入「大門」,截止今年6月,累計引進市場主體2家,在市場主體的強勢帶動下,生態旅遊、生態農業發展勢頭迅猛,真正駛入了「快車道」。

貧困戶從「一窮二白」到「全面小康」

在村「兩委」、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市場主體的「四輪」驅動下,貧困戶有了穩固的收入支撐,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質的變化。建檔立卡貧困戶劉明翠,腿腳行動不便,從事農業生產受限,收入十分拮据。兩年前,高瞻旅遊合作社將她的兩層土坯房進行加固改造,一度潮溼髒亂的房間有了衛生間、窗戶和陽臺,一躍「升級」成為一間充滿鄉野情調的鄉村民宿。

劉明翠談到,「現在房屋由市場主體負責運營,我什麼都不用管,每租出去一個房間,自己就有一定比例的分成,對家庭收入大有保障。」市場主體的引進,創造了更多就業崗位,全村105人實現本村就業。54歲的村民韓淑熬如今是民宿酒店的「掌勺」,做出的飯菜深受遊客歡迎。「由於要照顧10歲的孫子,我和老伴沒辦法外出務工。現在本村上班,不僅能照顧到家裡,一年還能掙兩到三萬塊。」

韓淑熬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劉明翠、韓淑熬是全村貧困戶的典型代表,今年1月,全村52戶貧困戶全部脫貧越線,摘掉了沉甸甸的貧困戶帽子,如今輕裝上陣,向著更加幸福的明天而不懈奮鬥。

以上圖片由:河魚鄉 供圖

相關焦點

  • 區縣文旅精品薈城口篇|巴山原鄉 生態城口
    近年來,城口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奮力書寫「行千裡·致廣大」的城口篇章,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堅持全域旅遊發展,做優生態旅遊、做特鄉村旅遊、做響紅色旅遊,聚焦「巴山原鄉·生態城口」精準發力,重點打好巴山牌、生態牌、康養牌、原鄉牌、人文牌、紅色牌「六張名片」,深入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城口旅遊業發展升級版,推動「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變成
  • 區縣文旅精品薈城口篇丨巴山原鄉 生態城口
    近年來,城口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奮力書寫「行千裡·致廣大」的城口篇章,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堅持全域旅遊發展,做優生態旅遊、做特鄉村旅遊、做響紅色旅遊,聚焦「巴山原鄉·生態城口」精準發力,重點打好巴山牌、生態牌、康養牌、原鄉牌、人文牌、紅色牌「六張名片」,深入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城口旅遊業發展升級版,推動「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變成「金山銀山」。
  • 「重慶新天地」平溪村裡日子甜
    平溪村位於重慶市城口縣河魚鄉北部,下轄10個村民小組476戶、其中貧困戶52戶,幅員面積18.98平方公裡,海拔在1000—1250米之間,森林覆蓋率達80%。境內嶺谷交錯,溪水迥環,水秀山靈。近年來,平溪村依託自然資源稟賦,發揮生態比較優勢,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實現了從短板到樣板的蝶變,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共贏,走出了一條將綠水青山」轉化為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的道路。
  • 闞吉林接受人民網專訪:打好「生態牌」 城口在全域生態旅遊上做文章
    近日重慶市人大代表、城口縣委書記闞吉林應邀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城口將藉助轄區生態優勢,在打造全域生態旅遊上做文章資料圖片作為全市森林資源大縣,城口森林覆蓋率達到70.2%,縣內擁有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重山森林公園和巴山湖國家溼地公園等三個國家級生態區,2019年,獲得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全國優秀蜂業之鄉等稱號。「城口3200多平方公裡的面積,耕地面積只有6.8%,『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條件限制了傳統農業的發展,我們只能在優質的生態資源上做文章。」
  • 城口百年娑羅樹開花 引來眾多蝴蝶上演「蝶戀花」
    這棵樹高約20米,整個樹冠猶如一把撐開的綠色大傘。成串的白色花朵開滿枝頭,處處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花香;成群的蝴蝶縈繞枝頭,或吸食花蜜,或追逐嬉戲。娑羅樹,屬七葉樹科七葉樹屬。娑羅樹花開七層,像佛塔,又像燭臺。
  • 金溪鎮平溪村幸福家園暨「1+2+N普惠金融服務到村」基地啟動儀式舉行
    12月18日,黔江區金溪鎮平溪村幸福家園暨「1+2+N普惠金融服務到村」基地啟動儀式舉行。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劉芳,人行重慶營業管理部黨委委員、副主任李鈾出席儀式並為基地揭牌。李鈾表示,重慶營管部將以「1+2+N普惠金融服務到村」基地建成為契機,一如既往支持和幫助平溪村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轉變。一是推進金融扶貧與產業扶貧融合發展,增強內生動力,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二是堅持綠色發展,推動鄉村生態振興。三是繼續推進平溪村農村支付服務,促進支付服務提質增效。四是進一步發揮基地效用,提升基地普惠金融服務效能。
  • 山東諸城桃林鎮:做活「四篇文章」助力鄉村振興
    山東諸城桃林鎮:做活「四篇文章」助力鄉村振興 2021-01-02 15: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城口山裡有個聾啞繪畫精靈 天使愛心接力網上為她授課
    萍萍今年15歲,家住城口縣河魚鄉。自從來到這個世界,聲音、語言就和可愛而活潑的她絕緣,她也因此一直沒有上學。直到她13歲那年,送教老師——城口縣河魚鄉河魚小學校長高鵬和他的同事們,給她帶去了普通孩子都有的畫筆和紙,沒想到,卻從此讓萍萍開啟了上帝為她隱藏的那扇窗。如今,兩年過去了,萍萍的畫作水平讓教她畫畫的送教老師宋勤憂慮起來:「這麼好的繪畫苗子,我的水平今後怕是教不下去了哦。」
  • 做活「水文章」 扮靚「北大門」
    今年,平遠縣八尺鎮排下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充分利用東江源之一的特殊地理位置做活「水文章」,擦亮「廣東東江源第一村」美麗鄉村招牌。 擦亮綠色底色 彰顯古村古韻 排下村毗鄰江西尋烏,位於八尺鎮西北5公裡,因先祖進村選址在成排的梯田以下,故此得名,是傳統古村落。此地既是廣東東江源,又是粵東北地區連通贛南的「北大門」。
  • 渝西高鐵途經城口項目今年有望全線開工
    新華網 發(城口縣委宣傳部供圖)    新華網重慶1月8日電(韓夢霖)位於大巴山深處的重慶市城口縣,一直是遠離現代交通體系的「孤島」。2016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城口是重慶市唯一進入規劃範圍的區縣。
  • 雲南祥雲:立足鄉土特色 做活山水文章
    彝族漢子羅正富提起坐落在山坡山頂上的寨子的變化時滿臉堆笑地說,咱村寨立足鄉土特色,做活山水文章拓寬了各族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我們家享受到扶貧安居工程政策扶持,家裡在農宅統規安置點建起了獨戶獨院的鋼混水泥房,並藉助產業扶貧的強勁東風,在發展烤菸等傳統產業種植的同時,還逐漸擴大魔芋、核桃等特色種植規模,富裕路越走越寬闊。
  • 美哉,桐廬入城口
    車進高速桐廬收費站,接著便是迎春南路入城口。順車前行,看右側,那連成一片的城市森林公園,浩瀚的林海,成了入城口桐廬第一道亮麗景觀,使人不由驚嘆,啊,桐廬太美了!  據《桐廬縣地名志》載:「其地,昔有平行二田弄,稱大、小青弄。」青弄,顧名思義,滿弄綠色之地也。如今,「兩弄」已變,綠色成林,形成城市森林公園。
  • 城口將打造亢谷、九重山國家5A級景區 渝西高鐵城口段預計今年開建
    城口將規劃建設兩個國家5A級景區,並全力保障渝西高鐵途經城口項目在今年全線開工。「3小時周邊縣市通達圈「形成城口縣委副書記、縣長黃宗林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過去幾年,城口增進與周邊縣市互聯互通,新建經河魚鄉至陝西平利、經黃安壩至陝西平利、經巴山至陝西紫陽
  • 農旅融合做活鄉村文章:美了鄉村富了百姓
    酒泉廣播電視臺微信號:jqtvwxpt瓜州縣西湖鎮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旅結合精品化,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做活鄉村旅遊富民大文章近年來,西湖鎮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抓手,堅持以「智慧、生態、高效、觀光」型農業為發展方向,以田園文化保護傳承為核心,以現代智慧農業、休閒觀光農業為重點,探索實施「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 【書記(市長)談生態環保】王瑞軍:書寫好韶關綠色發展文章
    【書記(市長)談生態環保】王瑞軍:書寫好韶關綠色發展文章 2020-09-26 08:4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冬日陽光·溫暖你我」 | 2021年新春關愛行動走進河魚鄉、廟壩鎮
    今年的「冬日陽光·溫暖你我」新春關愛行動如期而至●河魚鄉●河魚鄉團委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在團縣委的指導下,聯合縣民政局、人武部、中醫院,為河魚鄉中心小學的100名困境兒童送去了書包、桌球、跳繩等「心願」禮物。
  • 一則未引起外地人關注的消息,吹響了重慶大發展的號角(城口篇)
    城口,高山嶺谷間的一顆生態明珠交通:城口位於重慶,四川,陝西三省(直轄市)交界之處,至今無高速公路,在建的城(城口)開(開州)高速公路,預計2022年通車。如果說城口落後的經濟是受其地理地形的影響,那麼在不遠的未來,城口的經濟也將得益於此。由於相對閉塞的地理位置,城口的自然生態環境較為優質。相對於因近中心城區而最先承接工業轉移的長壽,江津等地,當下城口的自然環境受工業損害有限,因此城口的優勢就在於其近原始的自然生態風光。
  • 重慶城口:從孕育油畫《父親》的大山中搜尋「當代母親」
    重慶市城口縣北屏鄉蒼坪村,地處大巴山腹地、溝壑叢生的城口縣致力於開發「巴山原鄉,生態城口」綠色旅遊業,正在發生山村巨變,推動了穩定脫貧、全面小康。40年前,畫家羅中立先生深入到城口大巴山腹地,以飽滿的熱情和潛心的創作,完成油畫傳世之作《父親》,受到藝術界和社會公眾的普遍好評和一致認可。不忘經典、秉燭當前,生生不息的巴山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