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雙城】雙城的魁星樓

2021-02-08 雙城文旅

魁星又稱"奎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也是傳說中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在東漢緯書《孝經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說,後世附會為神,建奎星閣並塑神像以崇祀之,視為主文章興衰之神,科舉考試則奉為主中式之神,並改"奎星"為"魁星"。宋代張元幹有詞曰:"綠髮照魁星,平康爭看。錦繡肝腸五千卷。"元代劉壎也在《隱居通議·造化》寫道:"淳熙中,殿試進士,有鄧太史者告周益公,魁星臨蜀。"因魁星掌主文運,所以與文昌神一樣,深受讀書人的崇拜,縱觀歷史,中國的歷朝歷代只要有文人聚集的地方幾乎都設有魁星樓或魁星閣。這足以說明,魁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雙城地傑人靈,介於長哈(長春與哈爾濱)之間,左倚拉林河,右臨松花江。地處平闊,風俗醇厚。自設治以來便名流輩出、文風鼎盛。至於雙城為何會人才如此興旺?我想大概是受魁星的蔭澤吧!

雙城魁星樓歷史悠久,迄今已逾百年,倡建於光緒十八年,是當時內閣中書張邦彥與張鼒銘、關毓謙、王克讓等人,稟請通判孫逢源及協署,轉詳上峰三朝重臣、太子少保、吉林將軍長順批准捐修的。後經四任通判、三任協領之手,耗時六年才修建完成的。根據清代檔案記載,光緒十八年正月二十八日,新考中附生的兩個少年才俊關毓謙和王克讓,去孔廟上香時,發現失修破敗,二人遂聯名請命於協領富凌阿、通判孫逢源,提議捐款修葺。吉林將軍長順聞之大喜,並允準增修學宮、魁星樓,以壯大雙城文運。於是,內閣中書張邦彥奉文率領候補守備王殿甲、典籍王殿元、貢生榮貴、文案首冷逢祥等文人,共同制訂了一個樂意捐修的章程。

魁星樓正式批准修建的日子,是同年的九月初八。六天後, 捐款者超過百人,數額超過一萬吊。當時建造的建魁星樓是木質結構的,其中貫穿上下的4根通天柱,每根都長達十丈五尺,這樣高的松木並不好找。負責建造的木匠把式劉廣珍,用了一年的時間,才在拉林河上遊的張廣才嶺尋到並運了回來,這才有了高達十丈九尺、氣勢雄偉的雙城魁星樓。後來,兵燹動亂加之風侵雨蝕,使魁星樓遭到嚴重損壞。但雙城的商賈民眾積極踴躍捐資,前後進行了四次大的修葺。直到解放後,魁星樓再也經不起歲月侵蝕,被迫於1957年拆除。改革開放以後,雙城市政府非常重視魁星樓的復建工作,幾經周折,於1993年易地修建完成。

新建的魁星樓保持了老魁星樓的高度和雄偉壯觀的建築風格,矗立在雙城東門外的公園裡。前對清波蕩漾的狀元湖,東鄰香火鼎盛的觀音寺。春秋佳日,可拾級而上,俯瞰全城,城內房屋櫛比,如在指掌之間。登上最高層,則縱橫阡陌、遠近村莊、蒼茫雲樹之外盡收眼底。

魁星樓前是一座高大氣派的牌坊(又稱山門),遠遠便可看見一塊非常醒目的匾額,匾額藍底金字,周圍簇擁九條形態各異的金龍。上面鐫刻著「滿洲故裡」四個御筆大字。這是200多年前,清仁宗嘉慶皇帝對雙城堡的讚譽,硃批全文是:「滿洲故裡,佃田宅宅,洵善事也。欽此。」什麼是滿洲故裡呢?滿洲故裡指的就是滿族人的故鄉,所謂的隆興之地。皇帝賜名,這在咱們黑龍江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進入牌坊,樓前豎立著一通人才輩出碑,這也印證了雙城人才輩出的事實。清代雙城曾出兩位將軍,豐紳將軍和託雲布將軍;到中華民國第一屆舊國會時,兩會議員號稱八百羅漢,每縣平均不到一名,而雙城一縣卻獨佔九名;清末民初興辦新學,吉黑兩省第一個踏進清華園門檻的,也是雙城學子白鬱筠;第一批進入京師大學堂深造的,還是雙城學子德成、錫康二兄弟;更耀眼的明星是雙城籍雙學位留洋女博士韓仁,《盛京時報》讚美她是東北才女第一人。因人才濟濟,雙城時有「南有遼陽府,北有雙城堡」之稱。

魁星樓上所有的匾額楹聯,也都出自雙城籍名流之手。如民國15年9月21日,出身雙城的各界名流應邀為修葺一新的魁星樓獻匾書聯。其中有奉天省長翟文選、北洋政府農商部代理部長東三省官銀號總辦莫德惠、濱江道尹兼交涉員蔡運升、東北軍陸軍第十六師師長陸軍上將於琛澂、外交部次長王家禎、東北軍十七旅旅長陸軍中將韓光第、國民黨五大監察委員王冠吾、吉林全省警務處長兼省城警察廳長趙憲章、國會議員劉振生、王文璞、姚翰卿、楊振春、蔡國忱、楊繩祖、高鴻恩、田美峰等,皆題名其上而完美鉅制。

還有東北光復後,由毛澤東主席任命的黑龍江省首任省長於毅夫,是新中國的雙城嬌子,他才華橫溢,22歲寫的散文《四隻雁》,成為「國民高等學校」讀本。他的父親於鎮清,是孫中山任命的黑龍江省省長。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紅星照我去戰鬥》、《地道戰》、《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的世界頂級軍旅作曲家傅庚辰,也生長在這座魁星樓下。可以說,雙城這片沃土鍾靈毓秀,彬彬濟濟,數不勝數。

過了人才輩出碑,便是古香古色、充滿神韻的雙城堡魁星樓。它鬥拱交錯,重宇飛簷,雕梁畫柱,玲瓏牖窗,極盡精工之巧。魁星樓四面通風,上下通行,層層皆有迴廊欄杆。而且面面有景,風光不一。站在樓底臺階下,便能看到一樓簷下鐫刻著的三個鎏金大字「魁星樓」。

拾階而上,門首正中懸掛的匾額,上書四個耀眼金字「文高山鬥」。兩側是楹聯:「剎那即小滄桑,不期三十年,又見斯樓重建。燕許誠大手筆,再過八百載,當有名士誕生」。這是奉天省長翟文選親自撰聯。翟文選出身貧苦,十年寒窗,博得個前清舉人的功名,一旦看破紅塵,便棄高官如敝履,闔家皈依佛門。他的女兒通願大師翟堯臣,一心弘戒,圓寂殊勝,也終於修煉成中國當代第一聖尼。

魁星樓共分三層,每一層都清風拂簷,玉欄繞砌,金輝獸面,彩煥螭頭。一層大廳的壁畫是雙城堡屯田設治的功臣富俊將軍像,高大偉岸的將軍一身官衣,圍繞在他身邊的是耕田勞作的旗民。廳內寬敞幽靜,牖窗玲瓏精巧,給人一種古樸肅然之感。

順著樓梯上到二層,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魁星的畫像,沒見過魁星像的人也許會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舉的,一定是位文質彬彬的白面書生吧?其實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環眼,頭上還有兩隻角,仿佛是鬼怪造型。二層共有匾額三塊,分別書寫著「昌明文運」「啟化人文」和「文光射鬥」以及錫廉所撰的楹聯,上聯:「圜橋觀聽,儼聞闢雍鼉鼓。」下聯:「弦歌化洽,復睹泮水鸞旗。」

再向上到三樓,則是魁星正殿,內置一尊魁星神像,魁星右手握一管大筆,左手持一隻墨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鰲的頭部。據傳,魁星右手那支筆是專門用來錄取科舉士子的,一旦點中就會文運、官運同來。所以在科舉時代,讀書人都把魁星奉若神明。魁星為什麼站在鰲頭上呢?其實,過去考中了狀元,要進入皇宮,站在大鰲的頭上來接皇帝的金榜,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魁星點鬥、獨佔鰲頭。

三樓迴廊也有匾額三塊,分別是「文光射鬥」「紫氣東來」和「平步青雲」。門兩側有前人楹聯一幅,上聯:「五百裡封疆,奔來眼底,看東達珠河,西接長嶺,南環榆樹,北控松江,自去歲半付匪煙兵燹,唯此層層三起樓,體質莊嚴,仍光聯奎碧,我故鄉白叟黃童,憑欄賞目,把酒臨風,幸勿忘土木興時研科學,才養棟梁,門栽桃李」;下聯:「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想遼傳斷腕,金記勝陀,明建崇禎,清修演武,迄今日盡成碎瓦頹垣,獨茲魏巍千餘丈,規模宏大,猶矗立雲霄,有雙城青年學子,飛黃騰達,直上青梯,果孰是霓裳泳處會群仙,腰挎牛鬥,手摘星辰。」

自古以來,全國各地修建的魁星樓數不勝數。可人們都覺得雙城的魁星樓是最靈驗的,那麼為什麼靈驗呢?

我曾就這一問題請教過雙城知名地方史研究專家趙力先生,他說:大家所熟知的《滕王閣序》中的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裡「星分翼軫」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南昌的天上方位,屬於翼、軫二星宿的分野。那麼魁星又在哪裡呢?陸遊曾有詩云:「銀河半落露華清,南鬥闌幹北鬥明。」這北鬥七星的第一星叫天樞星,它又是前四顆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的總稱。因為像鬥,故稱「鬥魁」。雙城魁星樓的天上方位恰在鬥、牛二星宿的分野。這也就如同普陀山是南海觀世音道場、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一樣,雙城魁星樓的地理方位理所當然的便是魁星的道場。就中國而言,雙城魁星樓與各地魁星樓相比較,其最大的優勢是它的「天域優勢」,也就是魁星道場。

雙城魁星樓從光緒十八年建設伊始,至今已有120多年。漫長的歲月裡它歷經風霜雪雨,雖幾番修繕又易地重建,但從未在歷代雙城人心中褪色半分。魁星樓是雙城文人百多年來的精神寄託,是雙城歷史興衰的見證,也是雙城人對文化敬崇的一種深厚情懷。正如前人所做詩云:「光射鬥,脊飛簷,磊落雄姿高百尺。壯哉一品玉樓,如斯偉岸。延魁宿神君踞其上,揮硃筆,指點江山,科拔茂材,耕雲播雨,大興雙城文運。古韻參天,雕梁畫棟,斑斕秀色炳千秋。美矣三層翠閣,何等輝煌。引家邦士子趨於前,秉赤心,黽修德業,發揚利器,繼往開來,共振萬裡雄風。」

地址:雙城區新興路99號

電話:0451—53136215

責任編輯:鄭嘉楠

媒體支持:劉文玉

相關焦點

  • ​西安魁星樓和《魁星點鬥圖碑》
    西安的魁星樓,建在西安城牆上,卻是唯一與軍事防禦無關的設施。因為這裡地處南門的永寧門之東,靠近碑林博物館,而碑林佔用西安孔廟的地方。魁星又名「奎星」 「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傳說是主宰文運興衰的神,被人們尊稱「文曲星」 「文昌星」。如果被他的硃筆點中,就能妙筆生花,寫出錦繡文章,甚至連中三元,成為狀元。
  • 雙城東門人工湖之前世今生
    此地本無湖倔地引水壘土為山便有了你君不見體育課上的拉練曾見識你最初的容顏魁星在前麟園在側從人工湖到承旭湖現今的狀元湖叨隸仁帡積聚了多少正氣徜徉了幾許流連此地本有湖魁星的一點丹青遺落於此山映霞光水連波波上水天色色為湖中畫丹青一片題記:雙城人工湖原為一片平地,只是東邊,也就是現今土山的地方,稍稍隆起,其實也就是一個土包,1993年,筆者在人工湖的西側「麟園」上學時,上體育課時曾在這裡踢過雪地足球,相傳,「土包」的東側是「處決」犯人的靶場。
  • 這個古村的魁星樓很獨特,募資倡建者身世不一般
    文 | 王慶康在老一輩章丘相公莊人心目中,小南門圩子牆上那座高高聳立的魁星樓,是永遠也抹不去的鄉愁情結,是多旦(當地方言:啥時候)也忘不了的老家記憶。歲月流轉,時光飛逝。昔日的魁星樓早已成為白鬍子爺爺口中的故事。
  • 魁星聖誕,七月初七拜魁星
    由於魁星掌主文運,所以與文昌神一樣,深受讀書人的崇拜。過去,幾乎每個城鎮都有魁星樓、魁星閣。因「魁」又有「鬼」搶「鬥」之意,故魁星又被形象化——一副張牙舞爪的形象。傳說他那支筆專門用來點取科舉士子的名字,一旦點中,文運、官運就會與之俱來,所以科舉時代的讀書人將其視若神明。唐宋時,皇宮正殿的臺階正中石板上,雕有龍和鰲(大龜)的圖像。如吊考中進士,就要進入皇宮,站在正殿下恭迎皇榜。
  • 老照片:遼陽白塔、白塔旅店、火車站、魁星樓等
    5.魁星樓
  • 魁星:主管文運之神
    老家益陽洞庭湖畔,矗立著一座魁星樓。魁星是主管文運之神。古代湖南被稱為「南蠻之地」,文化事業相當不發達。以至於到唐宣宗時才終於有個讀書人考上進士,竟然號稱「破天荒」。如果有管文運的魁星保佑,蟾宮折桂是理所當然之事。因此,在科舉盛行的年代,全國遍布文昌閣、魁星樓之類的建築也就不足為怪了。古代讀書人都拜魁星。魁星其實不是一顆星,而是北鬥七星中組成「鬥」的四顆星的統稱。這四顆星名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因為排列如方鬥,是北鬥之首。魁在古代是為首、第一的意思。凡為首者都稱為魁,因此這四顆星被稱為「魁」星。
  • 山西洪洞縣,魁星樓前趴著一隻大鰲,獨佔鰲頭的大鰲到底長啥樣
    山西省洪洞縣,魁星樓前趴著一隻大鰲,獨佔鰲頭的大鰲到底長啥樣?(王建安 攝影)山西省洪洞縣的大槐樹尋根文化園景區是明代移民遺址,屬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大槐樹尋根文化園內的西北位置,有一座上圓下方的兩層樓閣式魁星樓。
  • 焦點│微遊雙城揭幕 三杯雞上海飄香
    上海市臺辦副主任李驍東(左起)、美食家孔明珠、上海市旅遊局副局長程梅紅、臺北市觀光傳播局長簡餘晏和烹飪家程安琪,宣布啟動臺北、上海「微遊雙城
  • 我的家鄉雙城,不只有殺豬菜
    知名景點 魁星樓 解放戰爭中,雙城共繳納軍糧3億多斤,榮獲「支前第一縣」的光榮稱號。 程子華將軍在1989年再次來到雙城時回首往事,感慨萬千,欣然題詞盛讚雙城為「解放戰爭重鎮,松花江畔名城」。 承旭門
  • 焦點│雙城論壇 柯文哲重提「兩岸一家親」
    柯文哲致詞時表示,過去四年兩岸政治局勢雖不斷變化,但雙城論壇持續舉辦,關鍵就是大家相互諒解,體諒彼此遇到的困難,並秉持善意,才能在交流中累積信任,雙城論壇才能在一次次挑戰中順利走到今天。他表示,臺北、上海兩市的人民,在兩岸一家親的氛圍內,分享著珍貴的親情和友情,成功來之不易,需要加倍珍惜,也需要鞏固和提升;相信雙方共同努力,雙城交流合作一定會更深入、廣泛,更有成效,兩市的感情也會越來越醇厚。 今年雙城論壇主題為「循環經濟」,雙方預計將簽署青少年運動員培訓、影視等三項合作交流的備忘錄。
  • 焦點│「微遊雙城」 跟米其林玩臺北
    記者杜宗熹/攝影 由臺北市觀光傳播局與上海市旅遊局、長榮航空公司、上海旅遊時報共同推動的「微遊雙城」,今年邁入第四屆。面對來臺陸客持續下滑,臺北市觀光傳播局為爭取更多上海自由行旅客,今年的推廣活動特別主打美食和文創。
  • 發現道教|七月七日道教魁星聖誕!拜魁星文運昌隆
    過去,幾乎每個城鎮都有魁星樓、魁星閣。因「魁」又有「鬼」搶「鬥」之意,故魁星又被形象化——一副張牙舞爪的形象。傳說他那支筆專門用來點取科舉士子的名字,一旦點中,文運、官運就會與之俱來,所以科舉時代的讀書人將其視若神明。唐宋時,皇宮正殿的臺階正中石板上,雕有龍和鰲(大龜)的圖像。如吊考中進士,就要進入皇宮,站在正殿下恭迎皇榜。
  • 道教:魁星,掌管文人們功名成敗之命運,深受廣大讀書人崇拜
    奎星也改為「魁星」。過去,幾乎每個城鎮都有魁星樓或者魁星閣,供奉一位青面獠牙赤發怒目的神。這位神一般是站立在鰲頭之上,一隻手捧鬥,另一隻手拿筆,一隻腳向後翹起,好像一隻大彎鉤,它就是天下聞名的魁星神。魁星的這一形象與他的文運之職息息相關。他與文昌帝君一樣,備受讀書人崇拜,舊時魁星樓、魁星閣遍布全國各地。
  • 魁星點鬥黃楊木 晚清畫家顯風流
    魁星點鬥  黃楊木雕像(清代)  □點評專家:  大河鑑寶玉器及雜項鑑定專家  張保龍    點評:這尊雕像高13釐米,黃楊木材質。木質細膩,包漿古樸渾厚,色澤黃潤,寶光亮澤,酷似年久之象牙。整體造型為一個相貌醜陋的鬼面人物,右足獨立(足下所踩鰲頭底座已丟失),左腿後翹如鉤,一手捧墨斗,另一手執硃筆,意寓用筆點定中試者的名字,這就是「魁星點鬥」的神像。刀法細膩,衣紋流暢,形象生動,極為傳神,堪稱明清時期同類題材中的代表作品。  「魁星點鬥」是舊時高中科舉狀元的美稱。魁星的出現,當源於古代的奎星(白虎七宿中的第一宿,共十六顆星)崇拜。
  • 今天農曆七月七,拜「魁星」,祈求考試順利
    今天是農曆七月七日,不僅是七夕節,還是魁星的生日在過去,想追求功名的讀書人,一定要在七夕這一天,拜魁星。讀書人祈求魁星,保佑自己在考試的時候一切順利、金榜題名。道教中的魁星爺,指的就是魁鬥星,它是廿八宿中的奎星,因為是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所以也稱為魁星,或著是魁首。
  • 雙城論壇: 臺商期待 兩岸隔離政策能放寬, 上海實施新的入境隔離措施..
    圖為上海新科市長龔正臺北市與上海市22日以視訊方式進行「雙城論壇」,臺北市長柯文哲重申:「兩岸一家親比一家仇好」、「五個互相」。上海市長龔正則表示,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的原則,凝聚雙方共識、加強後疫情時代的合作。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雙城論壇由視訊方式舉辦,討論主題為「城市防疫交流與經濟合作」。
  • 江南三大名樓太遠,不如來濰坊三大名樓看看吧
    先說一下濰坊三大名閣之一的奎文閣,作為「千年古城」, 濰坊歷史上樓閣眾多,僅濰縣(濰坊市前身)東關當時就有「七樓、八閣、九街、十八巷」……不過,隨著時代的更迭,這些樓、閣俱已淹沒於歷史長河,不復存在。奎文閣高大雄偉,氣勢恢宏,樓有三層,上書「鳶飛魚躍」四字。史料記載,清代康熙年間,舉人於澤等倡議在濰縣城東南角建文昌閣,塑文昌帝像,閣旁建有魁星樓。魁星身材魁梧,相貌威嚴,他左手執金鬥,右手握彤管,一條腿向上蹺起,右手指向西南方,叫做「魁星點狀元」。
  • 古都大同除了雲岡石窟還有很多樓,驢姐姐提醒切記登上鼓樓看一看
    大同老城裡有四大名樓,都是明朝所建,但可惜的是除了鼓樓保存至今,鐘樓、太平樓、魁星樓都消失在愚蠢的人手裡了。四座樓是古都大同重要的地標建築,都有著各自的責任和使命。太平樓位於和陽街與太平街交匯處,「太平」二字寓意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的美好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