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點鬥黃楊木 晚清畫家顯風流

2021-01-09 大河網

  初冬時節,又迎來了一期大河鑑寶活動。像是相熟的朋友約會,藏友們不約而同前來報到,專家們也像招呼老朋友般熱情相迎。

  那麼,上期大河鑑寶有哪些「寶貝」讓專家們青眼有加呢?

  北朝褐釉四系罐

  □點評專家:大河鑑寶陶瓷鑑定專家 喬紅濤

  

  點評:這期大河鑑寶活動中有位藏友帶來一件北朝低溫褐釉的四系罐,非常有特色,這件四系罐高16釐米,口徑10釐米,通體褐釉,滿釉支燒,底足有明顯的低溫釉陶器所常見的偏心旋紋,圓口豐肩,肩部有四個立系,也稱抓系,為北朝時期所特有的一個特點。這樣的器物在我國北方收藏市場上經常能遇到,所以就簡單地為藏友們介紹一下。

  南北朝時期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一個比較重要的時代,此時無論釉色、器型與前朝比都有較大的發展。白瓷、低溫彩色釉陶等幾乎都出現在此時,而且南北朝時期由於民族融合的緣故,許多陶瓷器上還帶有比較明顯的少數民族或西域特色。就如藏友的這件北朝四系罐一樣,它的立系在陶瓷史上就非常少見,只有南北朝時期在北朝的陶瓷上有所發現,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點,研究性也很強,所以文博界對這類南北朝時期的北朝低溫褐釉陶瓷比較看重,在文物考古中有比較獨立的地位,文物定級一般也較高。在國家的文物定級圖錄上經常也能看到。

  過去,這樣的器物在民間收藏還沒有多少人重視,主要是由於這類器物一般色彩比較單調,除了褐釉外常見的還有一些黃釉,它在色彩上給人的感覺並不是多麼美觀,而且這樣的器物一般也很少有紋飾。

  專家估價:現在隨著收藏市場上收藏人數銳增,很多過去大家認為一般的器物也不多見了,而且市場上價格也提高得很快,像這位藏友收藏的這件,本身器型比較完整,也沒有什麼殘損,就算是比較好的收藏品了,市場上價格一般多在1萬元左右。

  卷荷口單把柄琉璃瓶(唐代)

  □點評專家:大河鑑寶玉器及雜項鑑定專家 張保龍

  

  點評:這件琉璃瓶高9釐米,琉璃材質,質地透明,通體呈淡青色,有流體的琉璃氣泡孔,表面局部有黃褐色沁和白色土蝕斑。內卷荷葉形瓶口,下有一圈凸稜弦紋,長頸,單把柄黏附於口沿及肩部,圓腹,平底。線條流暢,造型優美。此瓶器型特殊,故非中土產品,應是隋唐時期由中亞、西亞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舶來品」。

  中國古人稱玻璃為琉璃。琉璃的製造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最早源於古羅馬,隨後波斯薩珊琉璃和伊斯蘭琉璃製造相繼發達。我國古代琉璃製作技術水平較低,春秋戰國時僅能生產少量較小的琉璃球之類的飾品。在很長一個時期內,琉璃器主要從西亞、古羅馬乃至埃及進口。唐代以後,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發展,方有大批琉璃器隨西方商人及使臣經絲綢之路進入我國。因為琉璃器是舶來品,數量較少並且易碎,所以其價值在當時均高於金銀器,其使用範圍僅限於上層社會的王公貴族,他們往往將琉璃器皿作為珍貴的供品獻給佛門。

  這隻卷荷口單把柄琉璃瓶保存完好,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稀少難得,彌足珍貴。

  魁星點鬥

  黃楊木雕像(清代)

  □點評專家:

  大河鑑寶玉器及雜項鑑定專家

  張保龍

  

  點評:這尊雕像高13釐米,黃楊木材質。木質細膩,包漿古樸渾厚,色澤黃潤,寶光亮澤,酷似年久之象牙。整體造型為一個相貌醜陋的鬼面人物,右足獨立(足下所踩鰲頭底座已丟失),左腿後翹如鉤,一手捧墨斗,另一手執硃筆,意寓用筆點定中試者的名字,這就是「魁星點鬥」的神像。刀法細膩,衣紋流暢,形象生動,極為傳神,堪稱明清時期同類題材中的代表作品。

  「魁星點鬥」是舊時高中科舉狀元的美稱。魁星的出現,當源於古代的奎星(白虎七宿中的第一宿,共十六顆星)崇拜。古人認為奎星形狀「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所以漢代就有了「奎主文章」的說法。入宋以後,讀書人信奉魁星的風俗更為流行,且因 「魁」有「為首」、「居第一位」的含義,又與「奎」同音,人們便逐漸棄用「奎星」而呼作「魁星」。在科舉時代,民間流行有不少有關科考仕進的吉語,如「一登龍門」、「獨佔鰲頭」、「魁星點鬥」等,其中魁星點鬥流行最廣。

  民間傳說,魁星原本是一位滿腹經綸的書生,雖屢次科考成績優異,但均因相貌醜陋而屢試不第,最終憤而投海,幸被鰲魚救起,升天成為主宰讀書人科考命運的神靈——文曲星,其硃筆點定誰,誰就能魁名高中。明清時,常常將「魁星點鬥」與「獨佔鰲頭」的形象融合在一起,使魁星立於鰲頭之上,而鰲的形象頗似鯉魚,大概是把獨佔鰲頭和鯉魚躍龍門的傳說互相糅合的結果。

  黃楊木質地細膩,黃如象牙,且素無大料,因而成為小件文玩雕像的珍稀用材。用黃楊木雕成的古代人物佛像及文房雅玩,經人手摩挲把玩和歲月的浸染,愈加紅潤可愛、寶光燦然,在中外文玩市場上備受追捧,極為走俏,其價值一直居高不下。這尊魁星點鬥的黃楊木雕像,材質名貴,雕技高超,包漿一流,表達了古代文人期盼金榜題名、為國效力的美好願望,具有較高的觀賞與收藏價值。

  專家估價:1萬元左右。

  湯貽汾畫作「頗能入古」

  □大河鑑寶書畫鑑定專家 於建華

  

  晚清名畫家湯貽汾一門風雅,其妻董琬貞,女兒紫春、嘉名等皆工畫,有聲當時。他生在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卒於鹹豐三年(1853年)。所見湯貽汾最早的畫跡是藏於鎮江市博物館的《聽雨閣》,作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最後之作品是幅《山水圖》,作於鹹豐元年(1851年),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湯貽汾為官,不太為官場所累,加之年又高壽,所以畫跡流布較廣。

  此幅《松鶴延年圖》,尺寸為96×38cm,日式舊裝。此畫作於71歲時,也即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圖上的一棵松樹構圖老練奇異,主幹大部分在畫外,畫內僅留有一半根部,給人畫外有畫的意境。枝幹水墨雙勾,赭石加淡墨皴擦填色,最後又濃墨點苔,點出蒼鬱古老。稀疏的松針淡墨、淡赭石細筆勾寫,清勁高古。松根周邊的是不大的一塊坡土,大片的是茫茫碧水,以淡淡波紋表現出來。近景的一方小水渚上,立著一隻丹頂鶴,水渚周邊有幾叢蘭草簇擁著,這則是添上了幾分清幽之氣也。丹頂仙鶴單腿直立,白身、黑頸、黑尾羽,黑白分明,很奪人眼目。耀眼的丹頂以濃重的大紅點寫,更覺醒目亮麗,照亮了整個清爽的畫面,為欣賞者帶來喜洋之氣。畫家用筆以清潤淡逸取勝,淡墨輕色,丹頂點睛,畫面耐看,還讓人享受「延年」的美意。關於「松鶴延年」,典出自《淮南子·說林訓》:「鶴壽千歲,以極其遊。」鶴的年壽長,因作為祝壽之辭。松為常綠喬木,生長年代長,以寓長年。松實甘香可口,食之令人健康。松花可入酒,飲益老人。《山居雜誌》有云:「松至三月花,以杖扣其枝,則紛紛墜落,調以蜜,作餅贈人,曰松花餅。」又《原化記》云:「以松花酒飲老人,益壽,飲食如此,清雋欲仙。」

  圖左偏上署款:「言甫二兄大雅屬即請正之。七十一叟貽汾。」鈐印:「雨生」(朱文,四邊白文「四靈」肖形)和「貽汾」(白文,左右白文「龍虎」肖形),引首「畫槑樓」(朱文)。「四靈」亦稱「四象」。「四象」曰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中國古代神話中道家所信奉的對象。「槑」乃「梅」字的異體字。

  湯貽汾字巖儀,號雨生,晚號粥翁、琴隱等,室名琴隱園、畫梅樓、畫眉樓等。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凡天文、輿地、百家之學,鹹能深造。書、畫、詩、文並臻絕品。彈琴、圍弈、擊劍、吹簫諸藝靡不精好……書畫仿董其昌,點染花卉,閒淡超脫,畫梅極有神韻。間寫松柏,頗能入古。山水所嫌境界細碎,無渾淪古厚之氣……」(《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湯貽汾》)湯貽汾著有《畫眉樓倚聲》、《琴隱園詩詞集》、《畫筌析覽》等。

  若以「流」分,湯貽汾算是「二流」畫家。湯氏不但畫精,又通百家之學,精諸藝。其山水畫市場價位在每平方尺8000元左右,花卉翎毛5000元一平方尺上下比較公允。這的確算是正常的價位,比起當代小有名頭但水平一般的書畫家,爆炒自己的書畫價位,竟至每平方尺數萬元的天價,湯氏的價位實在不高。

相關焦點

  • ​西安魁星樓和《魁星點鬥圖碑》
    這個醜怪文人的才學、智慧和非凡氣質,使他後來成為天界魁星——北鬥七星的前四顆,主管功名祿位。「魁」字拆開來,一半是「鬼」 ,照應魁星的面目醜陋;一半是「鬥」,預示魁星才高八鬥,也應在北鬥星座。據說魁星手中的硃筆批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文人中所傳的「任你文章高八鬥,就怕硃筆不點頭」就來源於此。
  • 象牙木—黃楊
    「千年難長黃楊木」「一年一寸」等古人對黃楊木生長緩慢的描述,黃楊木本是難得之物,一木難求,使黃楊木雕在具有欣賞價值的同時也具有了收藏投資的價值。 1.黃楊木介紹中文學名:黃楊木市場俗稱:象牙木、千年矮、矮瓜楊、瓜子黃楊、錦熟黃楊拉丁學名:Buxus sp.
  • 魁星聖誕,七月初七拜魁星
    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為鬼舉足而起其鬥。」略見自奎而魁的緣由。《玉函山房輯佚書》所輯《考經授神契》云:「奎主文章。」指的也是這位星神。東漢宋均對此注曰:「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可見,在東漢時,已有「奎主文章 的信仰,並常以「奎」稱文章、文運,如稱秘書監為「奎府」,稱皇帝寫的字為「奎書」、「奎章」。由於魁星掌主文運,所以與文昌神一樣,深受讀書人的崇拜。
  • 精品推薦—魁心點鬥獨佔鰲頭銅像
    還有一種說法是:魁星高中進士,在殿試之時,皇帝見他相貌如此醜陋,跛腳加麻子,就問他為什麼臉上長了這麼多斑點?魁星答道:「麻面滿天星。」皇帝又問他的腳為什麼跛?魁星又答道:「獨腳跳龍門。」魁星的對答如流使皇帝龍顏大悅,高興之下就點了魁星做了狀元。於是,天下的讀書人都供奉起「魁星爺」來,以便圖個吉利,使自己也高中狀元。
  • 【暢遊雙城】雙城的魁星樓
    站在樓底臺階下,便能看到一樓簷下鐫刻著的三個鎏金大字「魁星樓」。拾階而上,門首正中懸掛的匾額,上書四個耀眼金字「文高山鬥」。兩側是楹聯:「剎那即小滄桑,不期三十年,又見斯樓重建。燕許誠大手筆,再過八百載,當有名士誕生」。這是奉天省長翟文選親自撰聯。翟文選出身貧苦,十年寒窗,博得個前清舉人的功名,一旦看破紅塵,便棄高官如敝履,闔家皈依佛門。
  • 魁星:主管文運之神
    老家益陽洞庭湖畔,矗立著一座魁星樓。魁星是主管文運之神。古代湖南被稱為「南蠻之地」,文化事業相當不發達。以至於到唐宣宗時才終於有個讀書人考上進士,竟然號稱「破天荒」。如果有管文運的魁星保佑,蟾宮折桂是理所當然之事。因此,在科舉盛行的年代,全國遍布文昌閣、魁星樓之類的建築也就不足為怪了。古代讀書人都拜魁星。魁星其實不是一顆星,而是北鬥七星中組成「鬥」的四顆星的統稱。這四顆星名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因為排列如方鬥,是北鬥之首。魁在古代是為首、第一的意思。凡為首者都稱為魁,因此這四顆星被稱為「魁」星。
  • 發現道教|七月七日道教魁星聖誕!拜魁星文運昌隆
    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為鬼舉足而起其鬥。」略見自奎而魁的緣由。《玉函山房輯佚書》所輯《考經授神契》云:「奎主文章。」指的也是這位星神。東漢宋均對此注曰:「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可見,在東漢時,已有「奎主文章 的信仰,並常以「奎」稱文章、文運,如稱秘書監為「奎府」,稱皇帝寫的字為「奎書」、「奎章」。
  • 最美的100盆黃楊盆景(建議收藏)
    由於樹姿優美、根古蟠虯,黃楊自古就是優良的盆景樹種。古代文人雅士常以草木之性情喻人之品格,以草木之榮枯喻人之成敗。如周敦頤稱「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為「花中君子」,李漁則稱守困厄而無怨的黃楊木為「木中君子」。
  • 家有黃楊,世代棟梁!家裡栽黃楊,富貴又吉祥!
    如周敦頤冠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為「花中君子」;而李漁則稱守困厄而無怨的黃楊木為「木中君子」。黃楊木以其君子之風,屹立於萬千林木之中,逾越千年,方修得一寸珍奇,清風灑過,英姿依舊,徒留輕嘆「園中草木春無數,唯有黃楊厄閏年」。
  • 黃楊的種類、上盆、養護與修剪
    它的同名異種有大家熟悉的冬青和七裡香,冬青和七裡香的特性是生長快,從這一點來看,也不符合黃楊的特性。大葉黃楊為什麼會被叫做黃楊,已無法考證,同時也並不重要,下面所提到的黃楊均為黃楊科黃楊屬真正意義上的黃楊。
  • 黃楊木:木中君子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謂:黃楊生諸山野中,人家多栽插之。枝葉攢簇上聳,葉似初生槐芽而青厚,不花不實,四時不調。其性難長,俗說歲長一寸,遇閏則退。今試之,但閏年不長耳。其木堅膩,作梳剜印最良。按段成式,《西陽雜俎》云:世重黃楊,以其滅火也。用水試之,沉則無火。凡取此木,必以陰晦,夜無一星, 伐之則不裂。」
  • 道教:魁星,掌管文人們功名成敗之命運,深受廣大讀書人崇拜
    奎星也改為「魁星」。過去,幾乎每個城鎮都有魁星樓或者魁星閣,供奉一位青面獠牙赤發怒目的神。這位神一般是站立在鰲頭之上,一隻手捧鬥,另一隻手拿筆,一隻腳向後翹起,好像一隻大彎鉤,它就是天下聞名的魁星神。魁星的這一形象與他的文運之職息息相關。他與文昌帝君一樣,備受讀書人崇拜,舊時魁星樓、魁星閣遍布全國各地。
  • 黃楊盆景欣賞與培育方法
  • 今天農曆七月七,拜「魁星」,祈求考試順利
    在過去,想追求功名的讀書人,一定要在七夕這一天,拜魁星。讀書人祈求魁星,保佑自己在考試的時候一切順利、金榜題名。誰知,他竟然被一隻鱉魚救起,然後升天成為了閃耀的魁星。信奉堪輿學的人,都認為魁星掌管考試運。風水就是堪輿學。
  • 奇穴針灸每日分享一穴---《木鬥木留穴》
    說明:木鬥少單獨使用,都與本留相配。配穴:(一)治脾腫大,本穴配木留,加配大腿土昌穴及三重穴。     (二)舌強語難,本穴、木留、地宗、三重有效。     (三)中指、無名指不能曲伸,四肢穴加木鬥,木留。     (四)肝病本穴加配上三黃穴亦可。定位在第三蹠骨與第四蹠骨叉口下處陷凹中。
  • 首都博物館收藏,荷蘭畫家捐贈慈禧太后等晚清名人油畫像
    一百年後的2011年,這位男畫家的後人把家藏的六幅晚清名人畫像捐贈給了北京的首都博物館,這位男畫家就叫胡博·華士。 這幾幅油畫在我看來畫得非常棒,畫技極高,不次於歐洲一流畫家的作品。其中所畫名人有大名鼎鼎的李鴻章、袁世凱,及慶親王奕劻。我們知道西洋油畫講究寫實,畫人像甚至比照片還要像本人,照片只能記錄某一個瞬間,而油畫則可攝取一段時光的綜合印象,有傳神之妙。從這幾幅畫像中我看到了最真實,最清晰的畫像,知道了這幾位晚清名人究竟長什麼樣。
  • 西安農民把木秤、木尺和木鬥做成工藝品 收藏者絡繹不絕
    在上世紀的農村,作為我國傳統度量衡的木尺、木鬥、木桿秤被農民稱為「家傳三寶」,幾乎家家都會備上一把木尺(度,計量長短的用的器具,主要用來計量布料)、幾個木鬥(量,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主要用來盛糧食)、一根木桿秤(衡,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主要用來稱重量)。
  • 上海崇明:小黃楊撬動大產業
    張亨偉 攝「家有黃楊,世代棟梁。」黃楊被譽為「木中君子」,更是上海市崇明區港沿鎮園藝村的「靈魂」。半個多世紀以來,花卉苗木一直是園藝村的主導產業,造型黃楊更是獨樹一幟。這裡是「崇派」造型黃楊的發源地,享有「中國瓜子黃楊之鄉」的美譽。全村800戶村民中,有85%從事黃楊、花卉種植,黃楊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年產值數千萬元人民幣。
  • 常綠灌木-金邊黃楊-耐寒耐旱-抗汙染
    金邊黃楊,又名:金邊冬青衛矛、正木、金邊七裡香。
  • 黃楊盆景愛爛根?從這「3點」找原因,枝繁葉茂,古樸蒼翠
    導語:黃楊盆景是近些年來非常受歡迎的一種室內裝飾品,相比於一般的花花草草,它多了一分古樸蒼勁,少了一些花紅柳綠,有一種褪去浮華的樸素和儒雅,能在無形中提升家庭的格調。黃楊也是盆景四大家之一,品種繁多,有瓜子黃楊、雀舌黃楊、珍珠黃楊等。但無論哪一種黃楊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生長速度慢,俗話說「黃楊36年長一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