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2020-12-26 華鑫隨說

剛吃罷早飯,兒子就急忙起身,匆匆地把早讀的英語課本和筆記收起來,麻利地找出昨天才領回來的新語文課本及其它應用東西,直奔電腦而去。哦——網絡直播課即將開始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當聽到這耳熟能詳的語句從屏幕中傳來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走向電腦,與兒子一起並肩坐下來,靜靜的聆聽屏幕後老師的聲音。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是啊。都知道我們的日子註定是一去不復返的,坊間也常有人感嘆說,人生一世就像是一趟只售單程車票的旅行,每一個日子都是旅途中的一個個小小的站點,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再也不可能回到曾經的任一個站臺,還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不帶回放的直播電影,每一個鏡頭都是唯一的,無法重拍的。那麼,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又能在這趟單向的人生旅程中留下些什麼呢?

「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 ,又怎樣地匆匆呢 ?……"當聽到屏幕後,老師的聲音傳來朱自清老前輩寫下的這些話時,我不僅潸然淚下了,他老人家一生有諸多豐功偉績,他不僅是現代的散文家,詩人,還是一位學者,更是一位民主戰士。

作為學者,他與葉聖陶一起開辦了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詩》月刊,倡導新詩,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同時還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還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日戰爭爆發後,又曾任西南聯大教授並主編《聞一多全集》,同時還積極參加各項的民主活動。甚至在一二.九運動中,他同學生一道上街遊行。他不但為國家培養精英人才做出了貢獻,更為民族的革命戰爭留下了足跡,是一位積極的走在革命隊伍前列的,忠誠的民主戰士。

作為學者,他一生著作頗豐。不僅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還有《歐遊雜記》,《倫敦雜記》,還有《朱自清全集》等等。其中有許多的散文,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教科書中的精華。像我們都學過的,《春》,《荷塘月色》,《背影》,《威尼斯》等等,等等。在他短短的50年的生涯中,他為人類貢獻了諸多膾炙人口的佳品,給國家培養了許多精英學者,更為民族戰爭貢獻出了他的青春,他一生功績卓著,卻還在感嘆因時間的飛速無聲的流逝,不禁汗涔涔而淚潸潸了。就更令我這碌碌無為的凡夫俗子慚愧汗顏了。

是啊,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日子啊,你悄無生息的卻飛速無痕的從我的指尖划過,從身邊溜走,從眼前飛去,從夢裡逃跑。在這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我能做些什麼呢?除了徘徊,我還能留下些什麼痕跡呢?

相關焦點

  • 朱自清散文《匆匆》僅600餘字,為何幾次教材調整依舊被保留
    朱自清一生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散文,《荷塘月色》的清幽抒懷,《背影》細緻深沉的父愛,《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的詩意畫境,篇篇成為傳誦的經典,都以「詩意盎然」被稱為散文的典範代表。在眾多作家散文中,朱自清散文有他獨特的風格和審美,雖然他的散文題材大多取材身邊凡人小事,但是,卻傳達了朱自清特有的人生思考和感悟。
  • 朱自清的《匆匆》:時光在長大與無奈中溜走
    《匆匆》就像一首詩,初讀時我以為是某個女詩人的作品,因為文章裡的辭藻是那麼的優美,從句子中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溫柔。後來了解到朱自清是一名男士,大呼不可思議,因為我將朱自清與李清照聯繫在了一起。中學時學這篇《匆匆》,是要求背誦的,但是背了那麼久還是沒能懂得先生在這篇文章中最深層次的意思,只知道是要教會我們珍惜時間的。後來再讀《匆匆》,才在字裡行間了解到些許無奈,可能這就是長大了的原因吧。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就像是電影《歲月神偷》中說的那樣「時間,是最大的小偷」。
  • 名家散文|徐可:朱自清的梅雨潭
    朱自清與同校教員馬孟容、馬公愚兄弟交遊甚密,他尤其欣賞馬孟容的國畫。在離別溫州之際,他向馬孟容索畫以為紀念。馬孟容知道朱自清喜歡海棠花,遂以月色、海棠、八哥作畫一幅,贈與朱自清。朱自清甚喜,隨即回贈一篇散文《「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成就一段文壇佳話。
  • 朱自清的一篇散文,用了11個問句,藝術構思更是不落常套
    吟詩賦詞追求含蓄,散文創作也需要真摯的情感。情感是文學作品的源泉,又是來自對現實生活的能動反應。比如,朱自清的很多散文都是聲情並茂,並寓意深邃,作者以綿密細緻的筆觸,系情於物,盡情地抒發著內心的感受,創造了獨特的意境,並啟人深思。
  • 「清城夜讀」匆匆——朱自清
    未來的還沒有來,太渺茫,只有珍惜現在匆匆的時光,才是最有把握的。今晚和您分享朱自清的《匆匆》。音頻:《匆匆》作者: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
  • 學習《匆匆》,走進朱自清,感悟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惋惜之情
    讓我們走進課文《匆匆》,看看時間是怎樣悄無聲息的從朱自清先生、從我們的身邊溜走的。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朱自清(1898--1948),中國散文家、詩人、古典文學研究家。原名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
  • 學朱自清《匆匆》的寫作秘訣並仿寫經典句子,你就是下一個作家
    《匆匆》這篇課文經典了。它寫於1922年,當時,24歲的朱自清已經是五四時期重要的作家之一,可以說他的成就是屈指可數的。可是,他仍然感傷時光流逝,青春難在,不願蹉跎歲月,浪費時日。所以他當時的心情是非常焦慮、彷徨、苦悶的。
  • 《匆匆》首次入選小學課本 兩封書信解密「創作幕後」
    這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匆匆》,詞句清麗,韻味雋永。隨著小學課本從「蘇教版」向「部編版」更新,六年級同學們將在語文課本中學到這篇《匆匆》,這也是《匆匆》首次進入全國小學課本。《匆匆》進入小學課本很多人都曾在課本上讀過朱自清的散文,感人至深的《背影》、唯美清秀的《荷塘月色》,還有活潑可愛的《春》,每一篇課文,都給學生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而這一次,則是另一篇名作《匆匆》,首次出現在小學六年級的課本中。
  • 朱自清筆下10個經典名句,文字情感豐富、雋永真摯,值得收藏
    初中語文課本裡,印象最深的課文是朱自清的《背影》,這篇關於父親的散文,看完讓人感動不已。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朱自清,欣賞他筆下平淡樸素、清新秀麗、獨樹一幟的文字魅力。白話散文一代宗師,朱自清為近現代散文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他還是一位優秀的詩人,在詩歌格律上做出重要革新,詩的內容與形式均透露著朱自清對人生、自由、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 張怡微談散文寫作:《背影》被「誤讀」多年,朱自清與父親之間的...
    而作為一位教授現代散文寫作的老師,張怡微發現,散文這種文類嚴重缺席了中國當代的創意寫作課程。散文是歷史悠久的文體,常稱的「古文」指的就是古代散文。先秦時期盛行古文,其特徵是用準確的表達和嚴密的邏輯來「載道」。
  • 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14幅書法真跡鑑賞,網友:不愧是民國才子
    朱自清朱自清的書法端莊舒雅,剛健柔和,鬆緊得當,井然有序,平淡中見雄強,溫婉中露銳氣。朱自清的字繼承了古代文化人的氣質,書卷氣息濃鬱。沒錯,朱自清的字的確是清秀俊雅,古韻氣華,是當今多數書法家不可企及的水平。田蘊章老師說的很有道理,現在一些書家連筆法都沒有練會,卻去玷汙書法家的名稱。一些名人書寫的文字內容很好,但不見的就是字寫得好。就這一點而言,朱自清本身就是民國時期的大才子,寫一手漂亮的字是自然的。今日的很多的文化學者就字而言,是很難比肩的。
  • 初心|朱自清:輕柔細膩的文字,剛毅不屈的人生
    「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一位父親臃腫蹣跚的背影不僅深深烙印在朱自清的心中,成為他日後回憶父親的寄託,也深深刻印在當年閱讀課文的我們的腦海裡。朱自清,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朱自清的散文情感細膩、文字柔美,以平實打動人心。詩與散文本就相通,在朱自清這裡,兩者關係更為親密。鬱達夫曾評價說:「他的散文,能夠貯滿一種詩意。」朱自清的散文讀來有種美在其中,那情平實卻真摯,那景常見卻感人,讀完不知道是融入了景中,還是沉入了情裡。實因二者本就交融,不分彼此。情景交融是一種手段,其最感人的還是情,那情感動了景,也感動了讀到情與景的人。
  • 著名作家朱自清15幅書法欣賞:清逸秀朗、骨力勁峭!文字見精神
    朱自清每當我們論及書法的時候,大多數人往往想到的是古代的文人書家,或者是當今的那些「職業書法家」。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著名文學家朱自清先生的書法繪畫作品。作為一名專業的文學作家,其文化功底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等,這些作品可都是語文課本上要求全篇背誦的。許多當時不覺得好的文章,隨著年歲的增長好閱歷的增加,也終於發現了其優秀之處。
  • 揚州:舞劇《朱自清》回揚公演 精彩叫座的背後是對「素人」風骨的...
    11月29日晚,榮獲舞蹈界最高獎項「荷花獎」的原創舞劇《朱自清》在誕生地揚州首次公演。經過近一個月的緊張連排,回到揚州的舞劇《朱自清》以最好的姿態,再一次將揚州人朱自清先生的風骨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了觀眾面前。
  • 朱自清《背影》中的這兩句,樸實接地氣,每次讀來都悄悄落淚
    寫父親的文章並不多,最能讓大家有所感觸的大概就是朱自清的《背影》了。那篇曾經在上學時讓我們不解,在長大後讓我們溼了眼眶的文章,就是父愛最好的體現。父愛,不張揚,就在這細微的點滴之中,就像文章中這幾處非常感人的細節。
  • 再讀朱自清的《春》
    我自是沒有見過朱自清先生文中所說的雨的景象。傍晚的黃昏,黃暈下的光被一層層的雨霧所籠罩著,密密的,像細絲,像花針,像牛毛,石橋上,小路上,撐著傘慢慢走的人,還有田野上,披著蓑,戴著笠的農夫,像個世外桃源,更像畫中一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幽幽靜靜,怡然自得。
  • 賈平凹的一篇散文,初讀不可思議,再讀恍然大悟
    賈平凹是當代著名文學家,他的很多小說和散文作品都深受讀者喜愛。但是任何作家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賈平凹也經歷過無數次失敗和低谷,更被別人嘲笑和責罵過。但是成功者就是一步步踩著失敗和悲傷的腳印,最終才會看見事業的輝煌。
  • 探訪揚州朱自清故居,文弱書生卻藏錚錚鐵骨,寧死不領美國救濟糧
    僅這裡走出的兩院院士就有37位,近代散文家朱自清、也是從這裡考入北京大學的。少年時代的朱自清經常在老街的書房裡讀書,揚州深厚的文化積澱讓他受益匪淺。「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的散文細膩典雅,正如他儒雅的面容和氣質。
  • 朱自清《背影》故事背景發生的時間,正是父子產生隔閡的時候
    在朱自清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人倫之情的敘事抒情散文中,《背影》可謂是佼佼者。朱自清的作品一向以真實著稱,以真實的感情,描寫自己真正的人生經歷,作品往往簡潔而又極富人情味。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這樣一種極具特色的文章,他以簡單而又平凡的事情,描述了父愛的偉大與深沉。
  • 「父親」違反交規,不該成朱自清的《背影》落選語文教材的理由
    「父親」違反交規,不該成為朱自清的《背影》落選語文教材的理由圖片來源於百度中國青年報曾披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並未入選地方中學生教材的原因,說是有七成中學生認為朱自清的父親買橘子時,沒有遵守交通規則,形象也不夠瀟灑,沒有美感。於是,為了尊重學生的意見,這篇散文名篇就此落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