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吃罷早飯,兒子就急忙起身,匆匆地把早讀的英語課本和筆記收起來,麻利地找出昨天才領回來的新語文課本及其它應用東西,直奔電腦而去。哦——網絡直播課即將開始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當聽到這耳熟能詳的語句從屏幕中傳來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走向電腦,與兒子一起並肩坐下來,靜靜的聆聽屏幕後老師的聲音。
是啊。都知道我們的日子註定是一去不復返的,坊間也常有人感嘆說,人生一世就像是一趟只售單程車票的旅行,每一個日子都是旅途中的一個個小小的站點,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再也不可能回到曾經的任一個站臺,還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不帶回放的直播電影,每一個鏡頭都是唯一的,無法重拍的。那麼,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又能在這趟單向的人生旅程中留下些什麼呢?
「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 ,又怎樣地匆匆呢 ?……"當聽到屏幕後,老師的聲音傳來朱自清老前輩寫下的這些話時,我不僅潸然淚下了,他老人家一生有諸多豐功偉績,他不僅是現代的散文家,詩人,還是一位學者,更是一位民主戰士。
作為學者,他與葉聖陶一起開辦了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詩》月刊,倡導新詩,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同時還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還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日戰爭爆發後,又曾任西南聯大教授並主編《聞一多全集》,同時還積極參加各項的民主活動。甚至在一二.九運動中,他同學生一道上街遊行。他不但為國家培養精英人才做出了貢獻,更為民族的革命戰爭留下了足跡,是一位積極的走在革命隊伍前列的,忠誠的民主戰士。
作為學者,他一生著作頗豐。不僅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還有《歐遊雜記》,《倫敦雜記》,還有《朱自清全集》等等。其中有許多的散文,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教科書中的精華。像我們都學過的,《春》,《荷塘月色》,《背影》,《威尼斯》等等,等等。在他短短的50年的生涯中,他為人類貢獻了諸多膾炙人口的佳品,給國家培養了許多精英學者,更為民族戰爭貢獻出了他的青春,他一生功績卓著,卻還在感嘆因時間的飛速無聲的流逝,不禁汗涔涔而淚潸潸了。就更令我這碌碌無為的凡夫俗子慚愧汗顏了。
是啊,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日子啊,你悄無生息的卻飛速無痕的從我的指尖划過,從身邊溜走,從眼前飛去,從夢裡逃跑。在這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我能做些什麼呢?除了徘徊,我還能留下些什麼痕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