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問題(相遇問題)五道典型例題(附解題思路及答案)

2021-01-19 國老師講數學

行程問題中的相遇問題同一般行程問題一樣,也是研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數量之間關係的問題。只是一般的行程問題研究的是一個物體的運動,而相遇問題研究的是兩個物體的運動,它研究的速度包含兩個物體的速度,路程也是兩個物體的路程。

下面我們通過五道典型例題來分析下如何解答相遇問題。

1、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對開出。如果甲每小時行駛4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O千米,5小時後相遇。求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

解題思路:此題是相遇問題中最簡單的一種類型。解題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方法:根據速度x時間=路程,分別算出甲乙兩車各自的路程,然後相加,就是AB兩地的距離。方法二:因為兩車行使時間相同,可以先算出兩車速度和,再根據速度x時間=路程,用速度和x時間算出兩車行的總路程,即AB兩地的距離。

答案:

方法一:40x5=200千米

50x5=250千米

200十250=450(千米)

答:AB兩地相距450千米。

方法二:

(40十50)x5=450(千米)

答:AB兩地相距450千米。

2、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對開出,如果甲每小時行駛40千米,乙每小時行50千米,5小時後,兩車相距10千米。求AB兩地最大相距多少千米 ?最小相距多少千米?

解題思路:此題是相遇問題中稍複雜的一種類型。兩車行了5小時後還沒相遇,此時相距10千米,這時求出的是AB兩地的最大距離。另一種情況是兩車相遇後仍繼續行駛,到再次相距10千米時用時5小時,此時求出的則是AB兩地的最小距離。解題方法,根據速度x時間=路程,分別算出甲乙兩車各自的路程,然後相加,再加上10千米,就是AB兩地的最大距離。根據速度x時間=路程,分別算出甲乙兩車各自的路程,然後相加,再減去10千米,就是AB兩地的最小距離。

答案: 40×5=200千米

50×5=250千米

200十250十10=460(千米)

200+250-10=440(千米)

答:AB兩地最大相距460千米,最小相距440千米。

3、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向開出。貨車的速度是客車的五分之四,客車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後,再行22千米與客車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題思路:根據時間相同,速度與路程的關係,已知貨車的速度是客車的五分之四,則相同時間內,貨車的路程是客車的五分之四,現知客車的路程是全程的四分之一,所以貨車的路程是全程四分之一的五分之四,即全程的五分之一。客車的路程十貨車的路程=全程的四分之一十全程的五分之一即兩車行的總路程是全程的9/20,未行的路程是1一9/20=11/20,所以全程是:22÷11/20=40千米。

答案:22÷(1-1/4一1/4x4/5)=40(千米)

答:AB兩地相距40千米。

4、兩列火車同時從相距400千米兩地相向而行,客車每小時行60千米,貨車小時行40千米,兩列火車行駛幾小時後,相距100千米?

解題思路:根據時間=路程÷速度,我們求出兩車行的總路程和速度和,就可以求出時間。兩車行的總路程是400一100=300千米,速度和是40+60=100千米/時,時間是300÷100=3小時。

答案:(400一100)÷(40+60)=3(小時)

答:3小時後兩車相距100千米。

5、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甲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駛45千米。 兩車相遇時,乙車離中點20千米。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題思路:由題意可知,乙車比甲車快,乙車離中點20千米,說明乙車行的路程是全程的一半十20千米,而甲車行的路程是全部的一半一20千米,所以兩車行的路程相差20+20=40千米,一小時相差45一40=5千米,所以要差40千米需要40÷5=8小時。然後根據總路程=速度和x時間求出總路程,即(45+40)x8=680千米。

答案:(20+20)÷(45一40)=8(小時)

(45+40)x8=680(千米)

答:兩地相距680千米。

相關焦點

  • 行程問題(追及問題)三道典型例題(附解題思路及答案)
    追及問題分三種情況:一種指的是兩個物體在不同地點同時出發,第二種 指的是兩個物體在同一點不同時出發,第三種,只能是兩個物體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出發,這三種情況都是,兩個物體同向而行,前面的速度慢些,後面的速度快些,在一定時間內,後面的物體追上前面的物體。解決追及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幾個名詞。
  • 初中數學,記住公式重要會用更關鍵,四種類型行程問題及解題思路
    最近複習到應用題中的行程問題,並進行了專項測試,結果呢,讓很多同學們很是困惑:明明上課我都聽得很明白,可是遇到實際應用問題就不會解呢?公式我都會背,怎麼不知道該用哪一個呢?事實上,行程問題的確是我們初中數學學習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很多同學,遇到這類題特別頭疼,題目讀了好多遍也不理解,有的同學是理解不到位,不知道從哪裡入手解題。
  • 行程問題(流水行船問題)兩道典型例題(附解題思路及答案)
    流水問題是研究船在流水中的行程問題,因此,又叫行船問題。在小學數學中涉及到的題目,一般是勻速運動的問題。這類問題的主要特點是,水速在船逆行和順行中的作用不同。解析思路:根據題意,船逆流而上的速度是船速減水速,船順流而下的速度是船速加水速,由題意可以求出船逆流而上的速度與順流而下的速度,再根據公式 船速=(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 解答即可。
  • 行測解題技巧之數量關係:植樹問題和行程問題的公式總結
    數量關係兩大問題:植樹問題和行程問題。本篇總結一些公式,便於解題。一、植樹問題線性植樹:棵數=總長÷間隔+1環形植樹:棵數=總長÷間隔樓間植樹:棵數=總長÷間隔-1例題1:線性植樹解析:線性植樹,棵數=總長÷間隔+1=20÷4+
  • 小學數學常見的典型應用題——歸一、歸總問題解題技巧
    #小學數學#歸一、歸總問題是小學數學常見的典型應用題之一,要解決這類應用題,就要清楚它的解題思路和相應的數量關係。歸一問題(1) 概念:是指根據已知條件,在解題時要先求出一份是多少(歸一),如單位時間內的工作量,單位面積的產量、商品的單價、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等,然後再求出所求問題的應用題叫歸一問題。歸一問題分為正歸一問題和反歸一問題。
  • 初中數學:最值問題典型例題,含答案解析,初三的學生正需要!
    解三角形問題是歷年中高考的高頻考點,其中,解三角形中的求最值問題是難點,成為學生順利解題的制約點。在教學過程中,三角函數最值問題求解困擾著許多學生,一直作為數學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知識。三角函數最值問題一直是中職學生失分較大的地方,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徹底理解三角函數的概念和定義,僅僅照搬公式,不會靈活應變,當題目中的數據或者題型有所改變,學生就無從下手,從而無法利用求解方法進行解題。
  • 高考物理常考題型:簡化「彈簧模型」之能量問題的解題思路
    「彈簧模型」類問題,種類繁多,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彈簧在伸縮過程中涉及力和加速度、功和能、衝量和動量等多個概念和規律,能夠考查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的掌握以及考驗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所以成為高考中的重、難、熱點。
  • 必考典型應用題之追及問題詳解
    點擊"教育孩子的訣竅"關注我們 知識精講: 1、多人相遇追及問題的概念及公式 多人相遇追及問題,即在同一直線上,3個或
  • 多人行程問題圖文精講,比視頻講解更易懂,小學數學提分助手
    本節為多人行程問題,一文搞定,將帶給你以下知識:多人行程問題核心知識,多人行程問題解答步驟,例題分步驟詳細解析。③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多人行程問題解題步驟】①讀題目找出關鍵詞②一步步分析,分析每個相遇、追及過程③用畫圖法幫助理解④回憶相遇及追及的基本關係式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三木板非彈性碰撞速度
    ,在此過程中系統的機械能將會有非常大的消耗,在題目已知條件的基礎下,僅僅利用機械能守恆定律就能得到碰撞以後的運動狀態,機械能守恆定律的缺失並不會造成影響,同時本期題目還考查碰撞完成後的運動狀態,這裡小編主要給出了兩種解題思路,一種是比較普通的運動分析的思路,另一種比較簡單,利用功能原理,考慮整個運動過程中能量的轉化過程,也能最終求解出答案,這裡小編還是著重推薦第二種方法和思路來求解該問題。
  • 難題解析:高中數學圓錐曲線典型例題+解題方法,原來如此簡單
    圓錐曲線是高中數學解析幾何的難點之一,其計算量大,過程複雜,在做題的時候沒有清晰的思路很容易搞混淆。那麼,今天小編老師給同學們整理了一個專題講義,主要針對解析幾何——圓錐曲線專題進行一個詳析,內容包含知識點+例題+練習題+解析+解題方法和技巧,幫助同學們有針對性地去提升、練習。同時,遇到不會的問題可以看看例題、解析,學習一下其中的解題方法,再轉換為自己的思路,學會獨立思考,這對於數學解題是有好處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二元一次方程組行程問題,相遇追及、環形跑道、順流逆流,你會嗎
    行程問題是二元一次方程組中比較重要的一類問題,相遇問題、追及問題、環形跑道問題、順流逆流問題、順風逆風問題、火車過橋問題等等,這些問題你都會嗎?01行程問題例題1:某站有甲、乙兩輛汽車,若甲車先出發1h後乙車出發,則乙車出發後5h追上甲車;若甲車先開出30km後乙車出發,則乙車出發
  • 2020省考公務員行測技巧:數學馬拉松之行程問題
    在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軍隊文職等各類考試中,有一類很重要的題型,那就是行程問題。中公教育通過對歷年考試題目進行剖析,發現行程問題的常見題型包括三大類:普通行程問題、相遇追擊問題、流水行船問題。接下來為各位考生介紹三種題型。
  • 2021福建事業單位行測數量關係技巧:行程問題之牛吃草
    2021福建事業單位行測數量關係技巧:行程問題之牛吃草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的行測部分主要有數量關係、言語理解、推理判斷幾類題目。
  • 小學數學行程問題匯總,經典問題解析
    研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之間關係的問題稱為行程問題。速度、時間、路程的基本數量關係:(1)速度×時間=路程 (2)路程÷時間=速度(3)路程÷速度=時間1.一般行程問題一般行程問題也只研究一個人或物體運動的問題,以及基本數量關係速度乘時間等於路程解決即可。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半球形碗內筷子彈力
    02-01-08_半球形碗內筷子彈力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共同來研究一個物體受力平衡的問題,這個問題並不屬於最近的內容的序列,只不過是小編最近在講解一個高考題目時的一點兒想法,與同學們分享一下,也順帶著通過這個題目研究一下筷子放在光滑半球形碗內的受力情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加深同學們通過靜力學分析問題的能力
  • 高中物理:總結關聯速度問題的解題思路
    所謂「關聯速度問題」是指兩個物體通過細繩或輕杆相互連接從而使其速度發生聯繫,求兩者速度之間的關係的問題。典型例題:解析:答案:A總結:1、確定合速度的方向。物體運動的實際方向就是合運動方向即合速度的方向。2、確定合運動的兩個效果。
  • 五年級數學:複雜行程問題無從下手,線段圖加方程雙管齊下來搞定
    行程問題的主要數量關係是:路程=速度×時間。知道三個量中的兩個量,就能求出第三個量。解行程問題要理清題意,並畫出線段圖,熟練畫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本章節我選了一些例題,主要介紹一些畫線段圖和解方程應用題的方法,一起往下看吧!
  • 數學老師:經典全面「初中數學動點問題專題講解」,人手必須一份
    數學老師說數學問題當中的重點問題是金字塔尖兒的部分他是數學題當中的靈魂式的題型,讓很多同學感到困擾,將這類的題型掌握其實也並不難,當我們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思路去攻破她,答案也能夠手到擒來。首先我們應該明白重點問題,是用來探索和發現圖形的性質以及圖形的變化的,在解題的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有動靜結合的思維通過重點在運動過程當中去觀察圖形的變化現象!而根據我們出現的重點題型,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專題去解決它比如我們可以建立動體問題的函數解析式。同時我們也可以做一些壓軸題,去提升我們對於結合重點題型的認知。
  • 小升初奧數行程問題基本公式
    奧數行程問題是奧數中的重點,也是不少小升初的考試重點,不少學校都把行程問題當壓軸題,可見學校對行程的重視程度,由於行程題本身題幹就很長,模型多樣,變化眾多,所以對學生來說處理起來很頭疼,而這也是學校考察的重點,這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對題目的分析能力。下面是行程問題的基本公式,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