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網紅經濟企業TOP100》發布 國內第一網紅服務商如涵位列13

2020-12-23 艾瑞網

4月14日,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的權威機構——《網際網路周刊》聯合 eNet研究院發布了《2020年網紅經濟企業TOP100》榜單, 如涵以「主打紅人電商綜合服務運營的社會電商」位列第13,一同上榜前十位的還有字節跳動、快手、淘寶、小紅書等網際網路企業。

2020年初,一篇《為什麼60家上市公司抵不過一個網紅?》分析了數字經濟下生產與組織方式的轉變。轉眼間2020年第一季度已經過去,在這個特殊的時刻,網紅經濟也迎來了新的發展,趨勢或格局已初露端倪。再加上疫情期間,電商服務出新出彩,新型消費加速湧現,直播帶貨、線上團購、雲旅遊……這些線上消費新業態展現出強大生命力。2020年3月27日召開的相關會議要求,保持線上新型消費熱度不減。

事實上,新的電商模式和消費模式,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的新亮色。這背後,是大量個性化產品對人們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滿足,也正是有了各式各樣的MCN產業催生了這一新經濟的變化。

網紅經濟引爆MCN產業,拉動直播電商高速發展

2019年不是MCN(網紅經紀公司或「網紅孵化器」)機構的元年,卻是MCN機構另一塊商業版圖——直播電商的爆發之年。

在2019年「雙十一」期間,淘寶直播兩大王牌主播——薇婭和李佳琦,「雙11」直播間同時觀看人數超過3000萬。其中,薇婭實現成交額27億元,超過2018年全年薇婭帶貨交易額。李佳琦實現成交額10億元,帶貨能力堪比頂級電商。

此前,上市公司金字火腿將廣告打到了李佳琦的直播間。當天晚上,李佳琦在「所有女孩」面前推銷了金字火腿旗下產品「麻辣香腸」,5分鐘狂賣10萬包,總計銷售額突破300萬元,累計觀看人次1677萬。金字火腿進入李佳琦直播間之後股價也有如神助,在短短兩個交易日大漲近13%,市值飆升7億元。

如此網紅直播效應和帶貨能力,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網紅經濟背後,是興起的一種新消費現象。風口下,網紅經濟這個概念已經在2020年初助力引力傳媒、中廣天擇、芒果超媒、拉芳家化、順網科技、南極電商等多家上市公司股價大漲。

原來,網紅能帶的不僅是貨,還有股價。面對這一波紅利,不少證券公司也加緊了學習網紅經濟,發布深度研究報告。在國泰君安證券發布的《MCN迎風爆發,新流量助國貨崛起》中可以看到券商對於MCN機構的重視——「MCN在多方角逐、演進、變革中逐步進化,為營銷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MCN是一種中介公司,它將網紅聯合在一起形成矩陣,上遊對接優質內容,下遊尋找推廣平臺變現。早期,機構盈利主要依靠粉絲打賞和廣告收入,而2019年直播電商興起,則讓MCN機構的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加速了流量和內容變現。

毫無疑問,以人為核心的網紅經濟會在接下來幾年繼續蓬勃發展。隨著張大奕、李佳琦、薇婭、李子柒等頭部KOL出現,讓電商成為MCN機構的「新寵」。可見,電商直播領域仍處於行業爆發期,布局於此的MCN機構有望繼續享受行業紅利。

2016年,從Papi醬2200萬元一集的貼片廣告開始,MCN開始成為炙手可熱的創業賽道,經歷四年野蠻生長,全國湧現出近7000家MCN機構,近一兩年,國內MCN呈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超過100億元。

隨著5G時代的到來,MCN還將突破內容與營銷的天花板,加速流量和內容變現,拓展內容、版權和平臺的商業邊界。但流量池就這麼大,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各家公司都在面臨著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壓力。內部問題包括:內容創意的缺乏、優質人才的短缺、變現的焦慮;外部問題包括:紅人出走、核心IP的管控、版權和政策的監管等。這些都給MCN機構們造成了切實的焦慮。

MCN助力網紅出圈,尋求長線發展

其實,網紅爆火背後,是新興消費群體崛起和新的消費方式的形成,而對於MCN來說,其天花板在於優質網紅的數量、質量及生命力。

2019年,在商業化的探索過程中,各大MCN機構和KOL們將發展目光放眼到了更大的舞臺,如果要列2019年最令人關注的新晉上市公司名單,如涵控股一定在其列。

如涵是網紅電商模式最早的探索者之一,在孵化出張大奕、思佳、大金等知名自營電商網紅後,2019年最大的動作就是4月3日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上市。

不過,在上市當天,其股價破發。之後的一個月內,股價一直以較大幅度在發行價半位數上下波動著,一時間質疑聲不斷,有關於如涵的負面甚囂塵上。

但借著這一波A股紅利,遠在大洋彼岸的如涵也嘗到了一點「甜頭」。截止2020年1月11日,如涵控股盤中股價拉升4%,市值6.58億美元,合計46億人民幣的市值。

總部位於杭州的如涵控股,是中國第一家上市的網紅電商公司,也是行業規模最大的一家,相對於A股飛起的網紅電商概念股,如涵控股是從事網紅電商業務最為純粹的一家。

目前,如涵控股的業務主要涵蓋三大板塊,分別為紅人經紀、電商業務、廣告服務。根據公司披露的2020年Q3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如涵控股籤約的網紅數量增加到159個,其中包括頭部網紅3個,肩部網紅12個,腰部網紅144個。不只是在淘寶平臺,在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公司會幫助網紅達人進行深度運營和全網精準覆蓋,在品牌營銷的環節達到了全鏈路的營銷趨勢,從種草到最終收割,從品牌宣傳到效果合一,都在為品牌共創作出了閉環式規模化營銷。

從財報還可以看到,截至第三季度,如涵控股淨收入總額為人民幣4.82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5%。其中,自如涵控股開闢平臺模式後,該業務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服務收入額為人民幣1.10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4%,已經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與此同時,這家網紅電商公司上市之後,如涵控股繼續保持了前一個季度迅猛的增長態勢。

從數據上看,如涵控股平臺模式的發展已經創造了價值。旗下紅人通過與第三方商家合作,將社交流量、產品、供應鏈和TP運營能力賦能給品牌商家,帶來了更多元業務收入的可能。

直播作為一種收割的渠道,在品牌營銷的終端環節,前端的內容種草是否抵達用戶心智,也在為收割環節做層層鋪墊。所以這也就在考驗MCN機構在其中的全域推廣營銷能力。

對此,如涵控股表示,「隨著如涵平臺業務的網紅孵化培育能力不斷增強,網紅池的不斷擴大,公司在品牌和紅人之間精準匹配能力的進一步優化,公司網紅變現能力的提升和變現渠道的拓寬,預計公司的整體業務,尤其是平臺服務業務,會維持增長的趨勢。」

如涵作為國內第一的網紅帶貨電商領域的紅人孵化平臺,孵化網紅的超強核心能力有目共睹。財報發布之後,如涵控股高層表示,未來還將繼續擴充加強如涵的網紅池,嘗試更多業務,以便與更多的新興品牌進行合作。作為中國網紅電商領域的領軍者,如涵控股通過賦能紅人,降低交易成本,充分發揮自身精準的人貨匹配能力,致力於服務更多的網紅和品牌。

憑藉網紅電商概念加持,星期六目前的市值超過175億,這一市值規模已經是如涵控股在美股市值的3.8倍,但是根據兩家上市公司披露的網紅電商業務營收,星期六旗下的遙望網絡從2018年四季度才開始發展網紅電商這一新業務,該業務的具體收入規模甚至都未能披露,對比如涵控股披露的信息,如涵2019年的網紅電商收入規模已經達到11億。

隨著時代發展,網紅經濟會趨於成熟,在感慨網紅經濟的不可思議時,對於網紅概念股的態度,到底是飲鴆止渴還是長線持有,還需要謹慎。

內容消費時代來臨,新一代消費主力軍你了解多少?

2019年,不得不提的還有抖音和快手的崛起。短視頻社交的崛起,重新定義了營銷。

在短視頻這一高頻率、強密度輸出信息的內容領域,原生內容和廣告實現了最大化有機融合。品牌呼喚良久的「廣告即內容,內容即廣告」的生態開始逐步建立,而承擔著創意製作和內容輸出的紅人團隊也因此成為了廣告生態中的重要一環。

這也意味著MCN的發展路徑變得更為明晰:從原本單純的內容製作團隊到複合型的廣告服務公司。

內容與廣告的邊界正在消失。去年,B站的跨年晚會是最精彩的,沒有之一。

沒有流量明星,沒有大牌雲集,B站的跨年晚會一度讓人覺得是「告別演唱會」。可這個「小、破、吵」的鬼畜社區網站舉辦的跨年晚會卻成為所有營銷人學習的模板。

在B站的用戶到底是什麼牛鬼蛇神?

他們是花1000塊社交、買鞋、買化妝品可以的「千禧一代」,卻在10塊錢郵費上斤斤計較的一群人。

那這群人的消費觀是怎樣的?

艾瑞諮詢近日發布的《2019年中國95後洞察報告》顯示,95後每月的平均花銷超過3000元。與去年相比,有相當多的95後在網購、旅遊和知識付費領域消費金額有所增加。

網絡購物方面,網上購物已成日常。淘寶是95後最常使用的購物電商平臺,覆蓋率高達96%,其次是天貓和京東。95後作為伴隨著網際網路發展起來的一代人,電商購物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日常,超過6成的95後每天都會訪問電商平臺。

他們不排斥廣告,若是用心,他們接受種草。正因為如此,小紅書才能在年輕人的心裡佔有一席之地。明知前方是廣告,但只要用心做內容,他們依舊會為產品買單。

內容消費時代已經到來,要尋找5年到10年的投資機會,需從看懂00後開始,需從理解新一代的消費習慣開始。以2019年作為分水嶺,網紅經濟已經進入全新的時代。是由短視頻加直播、電商、廣告帶來的新機會,其背後是視頻行業的巨大變化和網紅經濟商業模式的成熟。

因此,不管從人設包裝還是內容創作、帳號管理,MCN機構對紅人的運營都在越來越規範化,在選品合作的過程中也更加注重紅人的長線發展,產品質量已經成為紅人帶貨越來越重要的因素,這也是基於未來消費主力軍的消費鏡像而做出的選擇。

如何抓住年輕人的消費心智,布局完整的消費鏈路,已經成為各大頭部MCN提前布局的賽道。

隨著網紅經濟不斷發展,獲取流量成本不斷提升,未來單純想要用流量導流來變現的模式將一去不復返。過去幾年在線零售增長的底層有兩個核心的驅動因素,智能推薦和KOL推薦,智能推薦的關鍵要素是核心算法和超級算力,主要掌握在各大平臺手中,提升的是人和內容、商品的匹配效率。

KOL推薦和智能推薦相輔相成,充分發揮了人的創造力,玩法多樣,提升的主要是商業變現的效率,KOL本身一定是未來商業生態中的一個重要資源。

如何利用好KOL的紅人價值則是品牌方需要持續做的。紅人推薦在未來不是單一的模塊,而是貫穿一整條消費鏈路。對於品牌方來說,也是一條立體型的紅人推薦模式+供貨模式。

明星(代言提升知名度)→ 頂流紅人、主播(收割)→中腰部紅人(鋪內容、種草)→素人(社群補充 貼近用戶)→供應鏈

如涵控股CEO馮敏在參加2019中國數位化年會時表示,每個品牌的體量不一樣,但是發展路徑一定是越來越完備的。未來的沒有誰可以一口氣吃成一個大胖子,對於品牌方來說「打怪升級」的成長路徑是一條有長期價值的路徑。只有按照自身傳播量來選擇紅人級別進行內容品宣,才能達到高頻率、品效合一的推廣效果。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

相關焦點

  • 如涵:網紅經濟同樣信奉長期主義
    因此,很多以往直播帶貨的網紅自媒體,看到這個趨勢已經在逐漸選擇轉型的方向。目前對新經濟這個行業的人展開培訓,以及為企業帶貨直播獲得渠道費用,是現在這些網紅自媒體選擇轉型的兩個方向。而那些以帶貨為表象,主要是通過形象宣傳為企業進行廣告投放的自媒體,因為符合抖音快手信息流和社交廣告投放的屬性,卻逐漸獲得了整個平臺的扶持。這成了2020年6月份之後,網紅帶貨模式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 如涵控股助推網紅經濟發展,頭部網紅張大奕創驚人銷售業績
    6月3日,總部位於杭州、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如涵控股公司發布了2020年財報。作為中國網紅經濟第一股,一直以來備受大家的關注和重視,而網紅張大奕不僅是如涵控股的頭部網紅,更是如涵控股的首席營銷官。   相關數據顯示,如涵控股2020財年GMV一舉突破40億元整數關口,達到40.358億元,同比增長41%。
  • 如涵堅定「平臺化運營」模式,重新定義網紅經濟價值
    隨著網絡的發達和直播行業的興起,提及2020年的高頻熱門詞彙,肯定離不開電商、直播帶貨,更離不開網紅經濟。正因如此,很多普通人都有了一夜爆紅的夢想,也為網紅運營商提供了發展機遇,而如涵作為網紅運營商的領頭羊,在市場的助力下,挖掘全新經濟角色,重新定義網紅價值。
  • 平臺化轉型與輕資產化運營,如涵如何重講網紅故事?
    與此同時,美好前景也吸引著無數的個人、機構掘金網紅經濟,他們中的一些也確實乘風破浪,從中捕捉到了當中的確定性,掌握了複製秘鑰。作為網紅經濟第一股的如涵控股(NASDAQ:RUHN),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 曾經的網紅第一股即將退市 如涵控股經歷了什麼?
    被譽為「中國網紅第一股」的如涵控股(下稱「如涵」)準備要退市了。  與賣貨數據相呼應的,是張大奕水漲船高的粉絲數量,種種爭議也隨之而來,譬如把維權者稱為「版權婊」,又或是打版CPB洗面奶,但這些質疑非但沒有動搖張大奕在網紅屆的江湖地位,反而讓她吸引了更多目光。  那款「打版CPB」的洗面奶在首發5分鐘後銷量就突破了一萬支,並在隨後的5天時間裡為張大奕帶來了超過200萬元的銷售業績。
  • 如涵私有化 「網紅電商」的故事如何講下去
    不過,與新浪、搜狗上市多年後再私有化不同,如涵上市還不足兩年,它的退市讓人們重新審視網紅電商孵化模式,也對「網紅電商」這樣的故事有了更多新的理解。如涵退市11月25日晚間,有著「網紅電商第一股」之稱的如涵控股公布了退市計劃,而此時距離其上市還不到兩年。
  • 「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喜與憂
    2016年被稱為「網紅元年」,各路網紅蜂擁進場。在此之前的一年,阿里巴巴CEO張勇提出網紅經濟的概念,並且阿里開始不斷支持網紅店鋪的運營。同時微博也正式啟動微電商達人招募計劃。在淘寶網2015年底舉行的「網紅經濟」研討會上,參會的6個「網紅」人均年收入都高達一億元以上。2016年,「天貓雙11」當天交易額超過1207億元。
  • 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上市僅一年半即欲私有化:如涵 成也大奕 敗...
    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上市僅一年半即欲私有化:如涵 成也大奕 敗也大奕?  作為網紅第一股的如涵控股,原本有望在資本市場上如魚得水,不過,近日,繼張大奕風波、新財報發布後,如涵控股宣布私有化。是故事講不下去了嗎?
  • 「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瀕臨退市 成也張大奕敗也張大奕
    當時年僅31歲的張大奕,已經是美股上市公司如涵控股的CMO,持股約13%的她當時身價一度超過6億元,成為第一個在納斯達克敲鐘的中國網紅。很難想像,這樣一位年輕有為的「女企業家」,一年後成為「天貓總裁蔣凡出軌門」的女主。禍不單行,鬧得沸沸揚揚的「蔣凡事件」後,如涵控股先是股價大跌30%,後續的經營狀況也並不樂觀。
  • 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上市僅一年半即欲私有化:如涵成也大奕敗也...
    作為網紅第一股的如涵控股,原本有望在資本市場上如魚得水,不過,近日,繼張大奕風波、新財報發布後,如涵控股宣布私有化。是故事講不下去了嗎?回頭來看,如涵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並摘得「網紅電商第一股」的桂冠,作為如涵的代表人物兼CMO、「初代帶貨網紅」張大奕在納斯達克敲響上市鐘聲的那一刻,是其這幾年的絕對高光時刻,也是她唯一的高光。隨著電商直播模式突然爆發,2019年,薇婭、李佳琦成為了人們新熟悉的名字,儘管重拾直播,但張大奕卻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電商第一網紅。
  • 網紅張大奕,帶領如涵控股登陸納斯達克!
    網紅或許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是工作清閒、掙錢多的職業,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網紅都是如此。張大奕作為初代網紅,從一個小小的模特到網紅店主、上市公司老闆,每一個身份的轉換都付出了努力和辛苦,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從各種意義上來說,張大奕都能夠當得起第一網紅這個稱號。
  • 網紅電商如涵將退市:張大奕不靈了?
    這從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如涵的商業模式並未跑通,過度依賴頭部網紅的如涵並未獲得持續性增長。通過KOL流量變現,一直是如涵長期以來的主要經營模式。如今,與張大奕深度綁定的如涵也開啟轉型,一方面培養網紅,另一方面開展平臺化業務。
  • 「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要私有化了?
    於去年4月份剛在美上市的「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發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提案,提議以每股0.68美元(每ADS3.4美元)的價格將公司私有化。
  • 2020年中國四大典型網紅案例分析及網紅經濟上市公司匯總(圖)
    中商情報網訊:網紅經濟在2019年迎來爆發期,李佳琦、李子柒等「網紅」頻頻「出圈」,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網紅」的社會認同度也在進一步提升。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5G商用加速的背景下,作為網際網路時代下的產物,中國的網紅經濟在發展中迎來了爆發點。
  • MCN的網紅生意:生死懸於頭部網紅
    一方面,受疫情影響,網紅直播帶貨成為零售業逆勢突圍的有效渠道,網紅經濟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另一方面,網紅經濟風口下,湧出諸多網紅孵化平臺(MCN機構),網紅經濟產業鏈向專業化、精細化邁進,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 一手網紅孵化,一手零售服務,如涵開啟平臺化新生
    而伴隨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網紅經濟這一嶄新的業態,正爆發出驚人的生命力。 經網紅引流,將流量變現,網紅經濟已是各大電商、零售商的重要推廣、營銷手段。而網紅經濟大曝光、小成本特徵,也使其愈發下沉,更加接地氣兒。
  • 一年市值暴跌75%,如涵宣布退市,曾經的第一網紅張大奕為何掉了隊?
    2019年4月,如涵CMO張大奕與如涵創始人馮敏站在C位,迎來了如涵上市的鐘聲,同時如涵也成為「網紅電商第一股」。2020年11月,如涵控股宣布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申請,提議將公司私有化。也就是說,如涵在納斯達克上市僅過去一年半, 可能要退市了。
  • 花1億扶持優質紅人,如涵推動網紅經濟出圈之路有何深意?
    作為多年的MCN行業「老兵」,如涵控股自然不會錯過這場電商直播盛宴。憑藉著優於行業的豐富網紅打造經驗,如涵近日更是高調推出了高達1億元的BK紅人扶持計劃。網紅直播帶貨蔚然成風電商直播風口下,一些頭部明星及網紅的帶貨威力逐漸顯現,他們正成為網紅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 如涵控股長期虧損擬從美股退市:網紅不努力,三年就過氣
    文章裡會花一兩段介紹,說她算得上是李佳琦和薇婭們的前輩,是中國「初代帶貨網紅」,她背後的公司如涵控股當年上市時稱作「中國網紅第一股」。但令人唏噓的是,距離張大奕大紅大紫其實也就過了四年左右的時間。如今她旗下的公司如涵控股,長期虧損,市值相比一年多以前上市時候已經縮水超過七成,正準備從美股退市。
  • 創始人擬私有化如涵控股,「網紅電商第一股」的故事還能講下去嗎?
    鳳凰網科技訊 11月26日消息,天眼查App顯示,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 2001年1月,註冊資本約1594.8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孫雷。經營範圍包括實業投資,投資管理,企業管理諮詢,電子商務技術、網絡信息技術、計算機系統集成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等。媒體報導稱,在2016年,阿里巴巴以3億元收購公司8.65%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