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3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開欄語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四川省許許多多的勞動者和他們的小家為了祖國大家的平安、強盛、忠於職守,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故事,湧現出了一大批「最美家庭」。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據全國婦聯的統一部署,四川省婦聯在四川幸福女性微信平臺特別推出「小家傳大愛,共築家國夢」欄目,講述「最美家庭」故事,引導廣大家庭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弘揚家庭美德、實施科學家教、涵養優良家風,致敬小家大愛!
涵養良好家風,弘揚家庭美德
四川家庭用他們的故事展現了
不同的「最美」家風
四川省婦聯每周
為您講述他們的「最美家風故事」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徐瑞蓉家庭
眉山市東坡區高家鎮英頭村徐瑞蓉不是出生書香門第,家風家訓也沒有寫在紙上,但她堅守九十年好家教,不僅將6個子女培養成才,還鼓勵他們精忠報國,做出讓世人稱道的事跡來。
徐媽媽家教其一:
多讀書,能成才
90歲的徐瑞蓉,丈夫在壯年時因病去世,撫養6個孩子的重擔早早的落在她肩上。
回憶當時情形,她說道:「年輕時,我因為勞累過度暈倒過幾次,周圍有的人勸我不讓孩子讀書,有的人讓我把孩子過繼給別人,那是親骨肉啊,我捨不得。我不僅要養大他們,而且只要他們願意讀書,我就要讓他們一直讀下去。」
靠著打穀子、種棉花、養豬換來的血汗錢,徐瑞蓉一步步的將孩子們送上大學, 6個子女中有4個是大學生,其中1名博士後、1名博士、1名研究生,其中有大學教師、醫生、公務員。
徐媽媽家教其二:
要愛國愛黨,要為人民服務
徐瑞蓉說:「共產黨好,讓我們過上了好生活,我告訴子女要愛黨愛國,所以我要他們入黨,要為人民服務。」她的6個子女中,有5個都是共產黨員,大女兒鄭翠蘭美國留學後毅然回國為祖國效力。
四兒子鄭少華,是高家鎮英頭村的黨支部書記。談到四子鄭少華,徐瑞蓉老人還是忍不住眼含熱淚。
徐瑞蓉雖然年紀大,但身體還很硬朗,每天都會做飯等兒子回家一起吃,2月3日中午,徐瑞蓉卻再也沒等回兒子。鄭少華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因勞累過度犧牲。對於兒子的犧牲,徐瑞蓉雖有萬般不舍,但她始終以兒子為榮為傲——她說:「1988年,我們家遭了火災,1989年少華收到了天津美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知道家裡面困難,他瞞著我把通知書撕了,沒去讀書,他出去打過工,後來回村當村幹部,他就一直陪著我住在鄉下,服務人民,解決了群眾的很多困難,村裡人說起他都是豎大拇指。他是陪我時間最長的孩子,他為了黨和國家,為了人民犧牲了,我很想他,我為他自豪。」
3月13日,中共眉山市委公布了關於追授鄭少華同志「眉山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決定,要求全市各級黨組織要採取多種形式學習宣傳鄭少華同志先進事跡,全市廣大共產黨員要以鄭少華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堅守初心使命的理想信念,牢記宗旨意識的為民情懷和嚴守紀律規矩的操守品行。
徐媽媽家教其三:
勤儉節約,誠懇待人
不要做違法亂紀的事
「勤儉節約,誠懇待人,不要做違法亂紀的事,這是我媽經常對我們說的話。」徐瑞蓉的小兒子鄭建軍說道。
媽媽這句話深深的影響著他們兄弟姐妹6人。
勤儉節約
大女兒鄭翠蘭和二兒子鄭建華年幼讀書時就知道為家庭分擔家務,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幫著做飯、割豬草。通過不懈努力,鄭翠蘭考上了西南師範大學。天有不測風雲,大學期間,父親倒下了,得到消息的鄭翠蘭哭暈了過去,徐瑞蓉告訴遠在重慶的女兒更要好好學習,不要放棄。鄭翠蘭重新振作起來拼命學習,每年爭取獎學金,每一分都省著用,剩餘的都全部寄回老家補貼家用。
誠懇待人
在母親的影響下,鄭翠蘭和鄭建華在取得成就後一直不忘師恩,每年回家看望母親後都會到恩師家中拜訪,關心恩師身體。徐瑞蓉說道:「我告訴他們要誠懇待人,別人對我們的好,我們都要記得,讀書成才少不了老師的幫助,要一直記得。」
不違法亂紀
父親走的早,二哥鄭建華扮上嚴厲的形象,把媽媽的話執行到日常中,讓弟弟妹妹能夠多讀書,走正道。提起二哥鄭建華,最小的弟弟鄭建軍心存敬畏,他回憶說到:「從小我們就怕二哥,每年暑假二哥回來就坐在門口嚴格監督我們做作業。小時候我貪玩,去偷樹上的果子,二哥發現後就教育我,告訴我別做壞事。」徐瑞蓉笑道:「建華一回來,家裡面就特別安靜,幾個娃娃都特別乖的做作業。」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滿門精忠報國,是徐瑞蓉的九十年「好家教」的最好體現。
原標題:《小家傳大愛,共築家國夢⑥ | 九十年「好家教」,兒女個個精忠報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