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在很多人的觀念當中,念佛似乎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可能有人覺得念佛就是佛教的全部。但是,南無阿彌陀佛念起來簡單,可它究竟是何含義,為什麼出家人要一直念誦呢?可能許多人都說不出所以然,而且坊間還流傳著很多無知的觀點。本文就針對這一聲佛號,追本溯源,相信你看過之後,會解開心中的疑惑。
先說佛號本身,「南無阿彌陀佛」又被稱作六字洪名,它們均來自梵語音譯。南無意為頂禮,在古印度以頭頂觸及對方的腳部,是極其恭敬的禮儀。所以說,南無也被引申為「皈依、皈命」。阿彌陀是一尊佛的稱呼,「阿」字意為無,「彌陀」可以翻譯為量,阿彌陀佛就是無量佛的意思。另外,阿彌陀佛的眾多名號,又與光和壽相關,光象徵智慧,壽象徵福德,故而阿彌陀佛也被稱作無量光佛和無量壽佛。最後是「佛」字,佛者覺也。一切領悟宇宙與人生真相的智者,都可稱為佛。從佛理來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未來都有覺悟成佛的可能性。
那麼,為何修行人會時時念誦佛號,片刻也不間斷呢?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誦念佛號,可以說是淨宗信眾最主要的修行法門,其目的就是乘佛願力,往生淨土。佛門中有一部地位極為重要的大經,也就是《無量壽經》,其中詳細闡述了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大願。諸多大願,每一願都是為了度化眾生,接引眾生。換句話說,修行人念佛,正是應了佛經中所言,「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再者,佛家有句偈語,叫做「清珠投入濁水,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心不得不佛」。念佛號並非就是出家人的事情,任何時候感覺內心散亂,實際都可以念佛號。這就如同像渾濁的汙水中注入清水,水可以逐漸清澈,人心也會慢慢清淨。念佛一聲,增福無量,不要把念佛當成功課,覺得它是自己的負擔。任何可以讓自己起「貪嗔痴」念頭的情境,實際都可以通過佛號來對治。
最後,世尊一代時教,弘法四十餘年間,其一切說教,都可歸屬於這一聲「南無阿彌陀佛」當中。為何這樣講呢?阿彌陀佛,分開來闡述,就是彌陀四十八大願。但是,若將四十八大願再分而論之,就是整部《無量壽經》。可是,這本經書仍然不究竟,再將其擴展開來,就變成了八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然而,世尊弘法一生,不外是以言傳身教,為眾生講說華嚴經中的微言大義。故而可以這樣說,念誦阿彌陀佛,就是找到了佛法之總綱,念一聲阿彌陀佛,就是念八萬四千法門。
佛家修行法門,粗略可分為兩類,一類易信難修,如參禪打坐,被稱為因地法門。另一類易修難信,被稱作果地法門,就是念誦佛號。願大眾福慧雙增,少講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六時吉祥,法喜充滿。感恩閱讀分享,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