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中債登和上清所託管數據點評:流動性寬鬆,機構如何布局?

2021-01-14 金融界

來源:固收彬法

作者: 孫彬彬團隊

摘要:

總覽:國債支撐增量規模

2020年12月,中債登債券總託管量環比增加1.02萬億至77.14萬億,增幅主要來自國債;上清所債券總託管量環比減少1147億至24.52萬億元,減量主要源於超短融。銀行間債券總託管量增加9053億至101.66萬億元,環比增長0.90%。

利率債:供給壓力持續,廣義基金增持

12月供給壓力持續,主要利率債託管規模環比增加8382億(10月4574億,11月為7895億),分債券類型來看,國債、國開債、進出口債、農發債託管規模分別增加了6547億、1665億、99億、60億。地方債發行規模維持相對低位,受到期規模較小影響,託管規模增加843億(10月增加1500億,11月減少2622億)。受益於較為寬鬆的流動性環境,12月以來利率快速下行,廣義基金延續11月風格,繼續增持主要利率債,商業銀行則被動配置國債,減持政金債。具體來看,廣義基金、商業銀行、境外機構、保險機構、其他金融機構、特殊結算成員分別增持4670億、2248億、1118億、323億、38億、4億,證券公司、信用社分別減持26億、4億。

信用債:託管規模連續四月下降

雖然央行營造了較寬鬆的流動性環境應對信用事件衝擊,但主要信用債一級市場仍較為凍結,合計託管規模減少2561億。分債券類型來看,超短融、短融分別減少2596億、186億,中票、企業債分別增加了182億、39億,同業存單託管規模增加了1070億。主要機構仍以減持為主,廣義基金、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機構、信用社分別減持1511億、1428億、119億、19億、17億。考慮到信用債一級市場恢復仍需時日,資管新規持續推進過程中,廣義基金負債端受到影響,預計對信用債的需求難以顯著增強。

分機構:商業銀行配置力量回落,廣義基金大幅增利率

商業銀行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減少1971億,主要增持國債,減持同業存單、超短融,其中全國行及城商行配置力量有所增強,農商行配置力量回落。信用社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減少了1257億,主要減持了同業存單。證券公司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減少了284億,主要減持了同業存單、國開債。

廣義基金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了9675億,主要增持了同業存單及國開債。境外機構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了1518億,主要增持了國債。保險機構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了225億,主要增持了國債。

資金拆借:銀行間槓桿率小幅抬升

12月份資金面相對較寬鬆,槓桿水平繼續上行,銀行間槓桿從107.38%進一步上升至108.26%。全國性商業銀行、特殊結算成員淨融出規模環比同比均上升。城商行淨融入規模環比增長,同比降幅縮窄;農商行淨融入規模環比增長,同比轉正;證券公司淨融入規模增長,同比增幅擴大;基金公司淨融入規模環比顯著增長,同比增幅進一步提升。

分券種年變化:利率債投資者人向廣義基金及境外機構傾斜,信用債投資者結構相對穩定。

分機構年變化:商業銀行增持地方政府債及國債,廣義基金以增配利率債為主。

託管數據總覽

近日,中債登和上清所陸續公布了2020年12月份的債券託管數據。2020年12月,中債登債券總託管量環比增加1.02萬億至77.14萬億,增幅主要來自國債;上清所債券總託管量環比減少1147億至24.52萬億,減量主要源於超短融。銀行間債券總託管量增加9053億至101.66萬億,環比增長0.90%。

分券種託管數據

1. 利率債:供給壓力持續,廣義基金增持記帳式國債託管規模增加了6563億。商業銀行為最主要的增持機構,增持3388億,其中全國行、城商行、農商行、外資銀行分別增持1496億、1075億、554億、321億,其他銀行、村鎮銀行分別減持48億、10億。此外,其他各機構均增持,廣義基金、境外機構、保險機構、證券公司、信用社、證券公司、特殊結算成員、其他金融機構分別增持1554億、849億、325億、161億、7億、5億。交易所市場減持國債55億,櫃檯市場增持國債72億。

國開債託管規模增加了1660億。廣義基金為最主要的增持機構,增持國開債2109億,境外機構、其他金融機構分別增持200億、28億。商業銀行為最主要的減持機構,減持368億,其中農商行、城商行、全國行、外資銀行、其他銀行、村鎮銀行分別減持171億、168億、19億、6億、4億、1億;信用社、證券公司、特殊結算成員分別減持157億、149億、3億。此外,櫃檯市場減持5億。

進出口債託管規模增加99億。廣義基金是最主要的增持機構,增持501億,境外機構增持36億,特殊結算成員及其他金融機構均增持4億。商業銀行為最主要的減持機構,減持342億,其中全國行、城商行、農商行、外資銀行分別減持142億、117億、58億、35億;信用社、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分別減持47億、45億、2億。

農發債託管規模增持60億。廣義基金是最主要增持機構,增持506億,境外機構、證券公司、其他金融機構分別增持33億、6億、1億。商業銀行為最主要的減持機構,減持420億,其中全國行、城商行、農商行、外資行分別減持262億、88億、67億、3億;信用社、保險機構、特殊結算成員分別減持56億、6億、4億。

主要利率債(包括記帳式國債、國開債、進出口債和農發債)託管規模環比增加8382億。分債券類型來看,國債、國開債、進出口債、農發債託管規模分別增加了6547億、1665億、99億、60億。

分機構來看,廣義基金、商業銀行、境外機構、保險機構、其他金融機構、特殊結算成員分別增持4670億、2248億、1118億、323億、38億、4億,證券公司、信用社分別減持26億、4億。

地方債託管規模增加843億,廣義基金是最主要的增持機構,增持1595億元,證券公司、其他金融機構分別增持54億、4億。商業銀行為最主要的減持機構,減持861億,其中全國行減持1175億,村鎮銀行及其他銀行均減持2億,農商行、城商行、外資銀行分別增持189億、122億、7億;保險機構、信用社、特殊結算成員分別減持90億、31億、31億。此外,交易所市場增持204億,櫃檯市場減持4億。

2.信用債:託管規模連續四月下降

企業債託管規模增加39億,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減持169億,交易所託管規模增加208億。廣義基金、商業銀行、信用社、其他金融機構分別減持174億、3億、2億、1億;保險機構、證券公司、特殊結算成員、境外機構分別增持5億、5億、1億、1億。

中票託管規模增加182億。特殊結算成員、廣義基金、境外機構分別增持189億、114億、48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機構、信用社分別減持88億、42億、23億、18億。其餘機構託管規模變動較小。

短融託管規模減少了186億。廣義基金、證券公司、商業銀行、境外機構分別減持144億、33億、28億、2億;特殊結算成員、信用社分別增持20億、2億。

超短融託管規模減少了2596億。商業銀行、廣義基金為最主要的減持機構,分別減持1309億、1306億,證券公司、境外機構分別減持49億、3億;特殊結算成員、信用社分別增持71億、1億。

信用事件後,主要信用債一級市場淨融資水平仍未恢復,非金融信用債(包括企業債、中票、短融、超短融)合計託管規模減少了2561億。分債券類型來看,超短融、短融分別減少2596億、186億,中票、企業債分別增加了182億、39億。

分機構來看,廣義基金、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機構、信用社分別減持1511億、1428億、119億、19億、17億;特殊結算成員、境外機構分別增持了281億、44億。

同業存單託管規模增加了1070億。廣義基金為最主要的增持機構,增持4921億,境外機構、保險機構分別增持353億、11億;商業銀行、信用社、特殊結算成員、證券公司分別減持1929億、1205億、889億、192億。

主要信用債(企業債、中票、短融、超短融)託管規模連續四月為負。

分機構託管數據:商業銀行配置力量回落,廣義基金大幅增利率

商業銀行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減少1971億,主要減持同業存單、超短融,增持國債。利率債方面,商業銀行分別減持國開債、進出口債、農發債368億、352億、420億,增持國債3388億。信用債方面,商業銀行分別減持超短融、中票、短融、企業債1309億、88億、28億、3億;此外商業銀行減持地方同業存單、政府債1929億、861億。商業銀行增加了對利率債的配置,減少對信用債的配置。

  城商行主要券種託管規模增加了836億,主要增持了國債。利率債方面,城商行增持國債1075億,分別減持國開債、進出口債、農發債168億、117億、88億;信用債方面,城商行增持短融24億,分別減持超短融、企業債、中票400億、16億、4億;此外,城商行分別增持同業存單、地方政府債408億、122億。城商行整體增加了對利率債配置,減少了對信用債的配置。  農商行及農合行主要券種託管規模減少了1004億,主要減持了同業存單。利率債方面,農商行及農合行減持國開債、農發債、進出口債171億、67億、58億,增持國債554億;信用債方面,農商行減持超短融、短融、企業債62億、16億、9億,增持中票6億;此外,農商行減持同業存單1370億,增持地方政府債189億。農商行整體增加了對利率債的配置,小幅減少了對信用債的配置。  信用社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減少了1257億,主要減持了同業存單。利率債方面,信用社分別減持了國開債、農發債、進出口債157億、56億、47億,增持國債256億;信用債方面,信用社分別減持中票、企業債18億、2億,增持短融、超短融2億、1億;此外,信用社分別減持同業存單、地方政府債1205億、31億。信用社整體微量減少了對利率債和信用債的配置。

保險機構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了225億,主要增持了國債。利率債方面,保險機構增持國債、國開債325億、6億,減持農發債、進出口債6億、2億;信用債方面,保險機構增持企業債5億,減持中票23億;此外,保險機構增持同業存單11億,減持地方政府債90億。保險機構整體增加了對利率債的配置,微量減少了對信用債的配置。

廣義基金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了9675億,主要增持了同業存單及國開債。利率債方面,廣義基金分別增持國開債、國債、農發債、進出口債2109億、1554億、506億、501億;信用債方面,廣義基金增持中票114億,分別減持超短融、企業債、短融1306億、174億、144億;此外,廣義基金分別增持同業存單、地方政府債4921億、1595億。廣義基金大幅增加了對利率債的配置,減少了對信用債配置。

證券公司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減少了284億,主要減持了同業存單、國開債。利率債方面,證券公司減持國開債、進出口債149億、45億,增持國債、農發債161億、6億;信用債方面,證券公司減持超短融、中票、短融49億、42億、33億,增持企業債5億;此外,證券公司減持同業存單192億,增持地方政府債54億。證券公司小幅減少了對利率債和信用債的配置。

境外機構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了1518億,主要增持了國債。利率債方面,境外機構分別增持國債、國開債、進出口債、農發債849億、200億、36億、33億;信用債方面,境外機構增持中票、企業債48億、1億,減持超短融、短融3億、2億;此外,境外機構增持同業存單353億,基本維持對地方政府債的配置。整體來看,境外機構維持了對利率債的增量配置,增幅再度上升。

資金拆借:銀行間槓桿率小幅抬升

12月份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總規模為76.92萬億元,環比上升26.61%。銀行間槓桿從107.38%進一步上升至108.26%。

從主要的資金拆出機構來看,全國性商業銀行當月淨融出資金規模為26.46萬億,環比增加了9.01萬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淨融出12.50萬億元,同比增加了89.54%。特殊結算成員當月淨融出資金規模為11.38萬億,環比增加1.64萬億,相較於去年同期淨融出增加1.69萬億,同比增加17.44%。

整體而言,全國性商業銀行、特殊結算成員淨融出規模環比同比均上升。

從主要的資金拆入機構來看:

城商行當月淨融入資金規模為3.11萬億,環比增加了4559.52億,相較於去年同期淨融入規模減少了1.21萬億,淨融入規模同比下降28.05%;

農商行當月淨融入資金規模為3.09萬億,環比增加了3237.10億,相較於去年同期淨融入規模增加了1460.47億,淨融入規模同比上升4.96%;

證券公司當月淨融入資金規模8.40萬億,環比增加了1.10萬億,相較於去年同期淨融入2.94萬億,淨融入規模同比增加了53.71%;

廣義基金當月淨融入資金規模22.61萬億,環比增加了7.97萬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淨融入11.27萬億,淨融入規模同比增加為99.39%。

城商行淨融入規模環比增長,同比降幅縮窄;農商行淨融入規模環比增長,同比轉正;證券公司淨融入規模增長,同比增幅擴大;基金公司淨融入規模環比顯著增長,同比增幅進一步提升。

分券種年變化:利率債投資者人向廣義基金及境外機構傾斜,信用債投資者結構相對穩定

國債投資者以商業銀行為主,但佔比下降,截至2020年12月,佔比約為62.94%,較2019年下降2.04個百分點;廣義基金、境外機構佔比持續上升,分別達7.77%、9.66%;證券公司、保險機構佔比較小且略有提升,分別達2.01%、2.46%。

政金債投資者也以商業銀行為主,截至2020年12月底,佔比約為55.63%,較2019年下降3.67個百分點;廣義基金、境外機構佔比上升至31.21%、5.10%,其中境外機構佔比增幅為近年來最高;保險機構與證券公司佔比較小,分別為3.34%及0.89%,2020年出現小幅下降。

地方債方面,商業銀行是最主要投資者,2020年託管規模佔比為84.83%,較2019年下降1.35個百分點。特殊結算成員、廣義基金、保險機構託管規模佔比分別為5.96%、3.11%、2.16%,較2019年分別下降1.98%,上升1.15%、1.52%。

信用債方面,投資者結構相對穩定,廣義基金、商業銀行依然為最重要的投資者,佔比合計達81.24%。其中廣義基金是最主要投資者,2020年達62.95%,託管規模佔比較2019年有小幅下降0.22個百分點,基本維持不變;商業銀行託管規模佔比小幅下降0.62個百分點至18.29%,整體變化不大;保險公司及證券公司託管量佔比相對較小,分別為2.46%與5.28%,其中保險機構佔比下降0.48個百分點,證券公司佔比上升0.21個百分點。

同業存單方面,廣義基金和商業銀行為最主要的投資機構,2020年佔比約為49.28%和32.64%,分別下滑3.08和0.8個百分點;特殊結算成員同業存單託管規模佔比2020年大幅提升至10.61%,上升6.4個百分點。

分機構年變化:商業銀行增持地方政府債及國債,廣義基金以增配利率債為主

從存量來看,商業銀行主要配置地方政府債、國債、政金債,信用債在託管規模中的佔比僅約為5%。2020年商業銀行被動大幅增持地方政府債及國債,政金債的佔比下滑1.5個百分點至20.10%;同業存單託管規模僅小幅上漲,佔比下滑至7.29%;信用債佔比則基本不變,維持在5%左右。

保險機構存量託管規模以地方政府債、國債、國開債為主,佔比分別為30.19%、24.09%、23.90%。2020年仍以增配地方政府債及國債為主,政金債及信用債的規模變化不大,在存量中的佔比則相對下滑。

廣義基金存量託管規模以同業存單、中票、國開債為主,佔比分別為26.08%、23.91%、14.85%。2020年廣義基金持倉結構則發生較大變化,全年以增配利率債為主,信用債增持規模小於2019年,此外同業存單託管規模較2019年大幅下降。2020年增配主要利率債15517億元,主要信用債4125億元,而2019年則為8984億元、5519億元。

證券公司存量託管規模以中票、國債、同業存單及企業債為主,佔比分別為27.51%、26.53%、12.38%、12.37%。2020年證券公司大幅增配國債,主要信用債尤其中票的增持比例較2019年明顯下降,同業存單則有所減持。

境外機構存量託管規模以國債、國開債為主,佔比分別為59.88%、19.11%。2020年中美利差加大使得境外機構進一步增持國債及政金債,信用債託管量有小幅增加,但從佔比來看基本未變。

風險提示

信用風險事件頻發,宏觀經濟惡化,外部環境變化。

相關焦點

  • 【中金公司點評:美聯儲12月議息 寬鬆延續】中金公司點評稱,美聯儲...
    文 / editor2020-12-17 08:16:00來源:FX168 【中金公司點評:美聯儲12月議息 寬鬆延續】中金公司點評稱,美聯儲公布12月FOMC議息會議決議。
  • 關註明年美聯儲的擴表節奏——美聯儲2020年12月議息會議點評
    原標題:關註明年美聯儲的擴表節奏——美聯儲2020年12月議息會議點評   核心觀點
  • 中國連續5個月減持美債,持倉規模降至2017年1月來新低
    中國連續5個月減持美債,持倉規模降至2017年1月來新低 2020-12-17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有色金屬:美聯儲不減購債規模 流動性寬鬆利好銅
    美聯儲副主席Clarida在1月8日的發言中表示,在最大就業目標實現之前,美聯儲希望繼續維持目前的貨幣政策,並維持1200億美元/月的購債規模,寬鬆的流動性政策有望延續。  地產需求引領基本金屬需求增長。2018年-2019年新屋開工面積增速遠高於竣工增速,開工和竣工的差異帶來大量待竣工項目。
  • 評級被下調 旗下上市公司股債受創 鴻達興業集團9.5億債券違約旋渦
    12月14日,上清所公告表示,鴻達興業集團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以下簡稱「20鴻達興業SCP001」)發生實質性違約。據悉,20鴻達興業SCP001發行金額為人民幣9.5億元,發行日為2020年3月7日,發行期限270天,到期日為2020年12月14日,信用評級機構為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世紀評級」)。
  • 中泰青月中短債A : 中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泰青月中短...
    中泰青月中短債A : 中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泰青月中短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招募說明書(更新)2020年第2號 時間:2020年12月17日 18:30:38&nbsp中財網 原標題:中泰青月中短債A : 中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泰青月中短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招募說明書(更新)2020年第2號
  • 六年增長六倍 持倉超三萬億 境外機構:崛起中的債市新力量
    前11月持倉增逾9000億  12月伊始,「債券通」、中債登、上清所月報數據紛紛「報喜」:11月境外機構全面加倉中國債券。  「債券通」數據顯示,11月「債券通」總成交4850億元,創單月歷史新高。隨後中債登託管數據出爐:截至11月末,境外機構託管量27663億元,較上月末增加836億元,連增24個月。
  • 資金面年中大考:存款荒波及國有大行 流動性問題待解
    資金面年中大考 「存款荒」波及國有大行本報記者 顧月 北京報導導讀雖然中下旬資金市場擾動因素增多,銀行對於中長期資金融資仍然謹慎,但總體來看資金平穩跨過年中預期穩定。與此同時,流動性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待解。
  • 今年城投債發行規模創歷史新高
    今年城投債發行規模創歷史新高 2020-12-11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資離岸債每日總結(12.16)
    作為美債海外最大持有國,日本10月也連續第三個月減持美國國債,環比減少67億美元至1.27萬億美元,7月日本持美債總量達1.29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不過,10月日本和中國對美債持倉的下降,被比利時和英國的增持所抵消。
  • 如何看待5月資金面和曲線形態?
    金融機構信用擴張意願依然不高,流動性大概率還是會有一部分淤積在銀行體系。這是進一步驅動資金利率下行的必要條件。與此同時,經濟以外的外部風險也在加大。  綜上所述,預計5月資金面繼續維持寬鬆狀態,資金利率中樞可能還會進一步下移。雖然曲線可能仍然會偏陡,但整體的位置還是要下移,短端、長端都有空間。
  • 嘉實基金李金燦:年底短債基金交易性機會顯現
    又到了年終歲尾辭舊迎新的時刻,隨著年末財政支出加快、債市供需格局改善、央行呵護年末資金面,短債配置價值再度凸顯。從二級市場淨買入數據看,進入12月以來,基金短債淨買入量繼續攀升,永煤事件造成的拋債影響漸消。國債和政金債的主要淨買入機構中,基金、境外機構增持力量加大。在業界看來,年底短債基金有非常好的交易性的機會,值得有意向的資金主動去把握。
  • 債市風雲20年:信用債風險引熱議 期待改革破局
    關於銀行間市場的成立,可以看到,由於1995年發生過「3·27國債事件」,出於控風險的考慮,整個銀行間債券市場最核心的源頭是1997年6月5日,央行發布《關於各商業銀行停止在證券交易所證券回購及現券交易的通知》(銀髮[1997]240號),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始形成,中債登被指定為市場的債券登記、託管與結算機構。
  • 利率債周報:超量MLF呵護流動性 重要會議強調不急轉彎
    來源:文濤宏觀債券研究作者: 黃文濤 付昊 內容提要本周(2020年12月14日-12月20日,下同)國債收益曲線趨陡,受央行維穩政策延續、破單次操作記錄超額續作MLF極大提振流動性的影響,各期限利率均有下行,短端收益率下行明顯,受經濟數據持續改善引發的通脹擔憂制約,中長端收益率下行幅度較小。
  • ...中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泰青月中短債債券型證券投資...
    中泰青月中短債A : 中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泰青月中短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招募說明書(更新)2020年第2號 時間:2020年12月17日 18:30:38&nbsp中財網 原標題:中泰青月中短債A : 中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泰青月中短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招募說明書(更新)2020年第2號
  • 信用債2020年2季度策略:信用分化加劇 風險或在發酵
    如何預估2020年上半年償債現金支出規模?19年年報還沒完全公布,我們可以利用數據比較全的19年中報數據。19年年中披露的短期債務是未來一年內到期債務規模,是否可以根據這個數據來估算2020年上半年的償債現金支出?首先,企業財報中短期債務規模是否就是未來一年內償債現金支出的規模。
  • 年底股債雙牛的背後:11月底以來的「資金寬鬆」會如何結束?
    近來,市場走出一波股債雙牛的行情。具體來看,創業板指在12月漲超11%,又在今日剛剛突破前高2915.95點,創2015年7月以來新高。債市方面,短端利率回落幅度較大,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在漲價預期較強的條件下從3.3%降到3.19%,3個月國債到期收益率從11月底以來下降已經接近60個BP。在這波強勢行情背後,國信證券燕翔團隊認為,核心原因是在目前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國內流動性出現了微調放鬆。
  • 中加瑞享純債債券A : 中加瑞享純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招募說明書...
    有關財務數據和淨值表現截止日為2020年9月30日,財務數據未經審計。年11月06日至今)、中加優選中高等級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2020年11月06日至今)、中加頤合純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2020年11月30日至今)、中加中債-1-3年政策性金融債指數證券投資基金(2020年11月30日至今)、中加瑞享純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2020年12月14日至今)、中加聚慶六個月定期開放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 人保鑫瑞中短債債券 : 人保鑫瑞中短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招募說明...
    人保鑫瑞中短債債券 : 人保鑫瑞中短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招募說明書(更新)摘要 時間:2020年03月25日 15:20:46&nbsp中財網 原標題:人保鑫瑞中短債債券 : 人保鑫瑞中短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招募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