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霧都的倫敦在工業革命後的煙患有多嚴重?又是如何治理的

2021-01-19 戴夢demo

霧都,顧名思義就是每年的"霧日"比起其他國家要多得多,倫敦就是這樣一個"霧都",在每年春秋之交的時候,生活在倫敦的人們就像生活在仙境一般,到處都是霧氣,能見度極低,並且這樣的大霧天,每年可以高達七八十次。

算下來,平均五天就會有一個大霧天,自然形成的霧氣治理方法相對比較少,因為這畢竟是倫敦所處的自然環境造成的,但倫敦被稱為霧都並不完全因為地理環境所造成的大霧天氣,而是由於在16-17世紀,也就是工業革命後的時間裡,倫敦因為趕上了工業革命這趟列車,能源上自然就會以煤炭為主。

而當時的技術又不是很先進,所以大量燃燒煤炭而造成的大量煤煙,沒有過濾設置,都排放到了倫敦的空氣中,再加上地形地勢的原因,形成的煙霧難以散去,煙患十分嚴重,那工業革命後倫敦的煙患到底嚴重到什麼地步?政府又是如何治理的呢?

一、煤炭燃燒量巨大,嚴重降低空氣品質

16-17世紀發生了世界歷史上最值得紀念的革命,那就是工業革命。它的發生,使得在此之前被束縛在生產線上的大多數勞動力有所解脫,但工作效率並不會因為單位勞動力的減少而減少,相反正是不斷地提高,生產總值也隨著工作效率的提高而提高。

而這就要非常感謝煤炭作為能源的貢獻,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工業革命讓倫敦的經濟實力提高了,但是生存環境卻也是被汙染了,尤其是很重要的空氣受到了極大的汙染,再加上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淨化。

以至於當時只能任由煤煙汙染,空氣品質大大下降,不僅僅是對視覺有所影響,還會對當時的建築、植物和人的健康等產生非常大的危害,所以我認為煤炭大量燃燒所產生的煤煙對於當時的建築和人的生存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一)煤煙腐蝕建築物,影響植物的生長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是以蒸汽機的廣泛使用為標誌的,而倫敦最為英國最發達的地方,蒸汽機的使用絕對是非常廣泛的,這遠遠代替了在煤炭沒有利用起來以前以木材為主要能源的狀況。

尤其是蒸汽機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的時候,倫敦就開始大範圍將木材替換,就是煤炭將代替木材進行大範圍的使用,這種大範圍的使用就導致了倫敦各地的空氣汙染都十分嚴重,越靠近工廠附近,汙染指數就會直線攀升,而靠近工廠的建築和植物也沒能倖免於難。

現代人都知道沒有經過科學方式淨化的煤煙直接投放於空氣中,無異於給一個健康的人吃毒藥,但當時的倫敦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錯誤,在空氣汙染幾乎不可逆轉的情況下才開始進行治理,也只是亡羊補牢了。

煤煙中含有大量的腐蝕性物質,雖說不能迅速給事物造成傷害,但隨著這樣的化學物質的堆積,再堅固的建築也會被腐蝕敗壞,例如當時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這是現代人寶貴的文化財富。

但在當時,由於保護不當以及煤煙汙染太過嚴重,教堂的外牆幾乎已經失去往日的色彩,教堂內部更是岌岌可危,有些文學家看到這樣的慘狀也是唏噓不已。

此外,煤煙中的汙染物質落在周圍的植物上更是叫那些植物再無生機可言,甚至將工廠周圍的土地都汙染殆盡,難以再有新的植物生長起來。

(二)煤煙汙染環境,影響人類身體健康

倫敦的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受西風控制,全年氣候變化不大,但是就是這樣的氣候,冬季相對漫長而寒冷,所以倫敦人有獨特的取暖方式,那就是用煤炭取暖,例如壁爐等等,多是一些開放性的取暖設備,這雖然滿足了倫敦人對於取暖的需要,但也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工業革命後,倫敦人使用的煤炭都是從地底直接挖掘出來的,沒有經過任何的二次加工,所以其中就有很多的化學物質在燃燒中釋放出來,而倫敦人又十分喜歡開放式的取暖設備,這就導致了很多煤煙都會進入房子內部。

對於房子結構的危害可以先不提,對人的危害是極大的,長期使用,對人的呼吸道、肺部的運行都有很大的危害,尤其還是使用時間非常長的情況,所以在當時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在醫院是非常常見的。

這僅是對成人的影響,還有對孩童的影響,長期呼吸在這樣的空氣中,孩童的發育會有所遲緩,智力甚至會有所下降,嚴重危害了孩童正常的健康成長。

工業革命後的倫敦,很大一部分的大霧天中都含有巨量的煤煙汙染物質,現在常說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是當時空氣中常見的物質,還有一些腐蝕性很強的物質對於建築物的維護和植物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

再進一步,對人體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威脅,已經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足以見得當時倫敦的煙患有多嚴重了,空氣治理和煤炭淨化已經刻不容緩了。

二、煤煙危害巨大,政府開始管控使用量

在煙患持續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候,政府開始意識到不能再放縱煤炭的使用了,所以政府開始了治理,當然一開始並不會很順利,大部分也只是治理與妥協同時進行。

首先是政府開始清查煤煙排放量比較大的工廠了,例如釀酒廠,因為釀酒廠使用的海煤是當時煤炭使用量前幾名的工廠,正好當時的伊莉莎白一世在倫敦,女王就下令,當女王在倫敦居住的時候,釀酒廠不得開工。

這就導致當時的釀酒工廠的能源都改成了木材,但是木材相對於煤炭來說,成本太高,所以法令僅僅在一段時間內就被撤銷了,但是女王也相對的控制了這些工廠的位置,將其聚積在一起,減少對於其他地區的汙染了。

其次是政府開始對各種工廠的煤炭使用量進行了相對的控制,畢竟煤炭的使用為因果的海上力量壯大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這對當時想要稱霸的英國是非常重要,因此政府在控制煤炭使用量的同時,也是在默認著煤炭的繼續使用,雖然治理效果不是很明顯,但也算是有所管理了。

伊莉莎白一世、查理一世等所有國王都對煤煙十分厭惡,儘管出發點有所不同,但其本質都是為了皇室成員的身體健康,對煤炭的使用量,對煤煙的排放量及其源頭都有所管理了,對倫敦的煙患雖然是杯水車薪,但仍然是好過沒有。

三、結語

工業革命是世界史上非常重要的節點,但也正是這個節點,使得倫敦的主要能源由木材逐漸轉變成煤炭,而煤炭的大量使用,給倫敦的空氣造成了難以解決的負擔,空氣汙染逐年加劇,對倫敦的建築物、植物。

甚至於人的健康都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腐蝕文化建築,破壞植物的自然生長,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們普遍增多,倫敦的煙患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了,政府開始對煤煙的排放進行治理,對煤炭的使用量也開始管控了起來。

雖然還是因為經濟發展的需要在默認煤炭的繼續使用,但還是對於當時煙患十分嚴重的倫敦,有了一點效果。

相關焦點

  • 漫談歐洲倫敦「霧都」形成史:是一蹴而就,還是積勞成疾?
    從16世紀初到20世紀中期,英國首都倫敦長期以來被陰魂不散的嚴重霧霾所籠罩,由此導致的呼吸道疾病驟增更是一度成為世界難題。近現代環境學家通常認為,「霧都」倫敦的形成有著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其中英國的兩次工業革命被認為是罪魁禍首。那麼「霧都」倫敦的形成,究竟是一蹴而就的劇變,還是積勞成疾的漸變呢?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得從煤炭與倫敦的深刻淵源說起了。
  • 【倫敦】霧都治理 路在何方
    倫敦為擺脫「霧都」標籤不懈努力,至今仍未取得勝利。如今,在一些中國城市的上空,霧霾也不期而至。在討論其後果及治理對策之前,讓我們先來借鑑一下倫敦經驗。事實上,在倫敦,每年有4000 多人成為汙染氣體的受害者,其主要原因就是汽車尾氣排放。這種威脅由來已久。GaryFuller 博士也許是最熟悉倫敦霧霾歷史的人。身著運動短褲,面帶微笑的博士是倫敦國王學院環境研究小組(King’s Colleg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Group)研究員,他從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莫奈開始說起。輕擊幾下滑鼠,莫奈的畫作出現在屏幕上。
  • 中創課堂——回望倫敦「霧都」事件,你還認為大氣治理不重要嗎?
    其實早在70年前,倫敦經歷了當代最可怕的一次空氣汙染災難,一切都像是一場噩夢。讓我們來一場時光旅行,回望霧都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9日,倫敦上空受反氣旋影響,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廢氣難以擴散,積聚在城市上空。倫敦被有濃厚的煙霧籠罩,交通癱瘓,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進。市民不僅生活被打亂,健康也受到嚴重侵害。
  • 案例 倫敦:從「霧都」到「酷都」
    有關專家在呼籲社會各界重視大氣汙染的同時,提醒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城市汙染的治理工作,或許需要一兩代人的時間。」中國該如何治理?一些學者把目光瞄向了堪稱世界工業革命搖籃的英國。 倫敦曾以「霧都」聞名於世。如今的倫敦,見得更多的是藍天白雲,偶爾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層薄薄的白色霧靄。這一切的改變,英國人花了五十多年時間。
  • 倫敦大煙霧:一場致死4000人的迷霧,打醒了日不落帝國的工業夢
    對於霧都這個稱號,重慶人對此並不陌生,重慶多霧,素有霧重慶的說法。主要也是因為這裡地處於四川盆地東南邊緣,來自長江和嘉陵江的水汽又十分充沛,高溫的蒸騰作用再加上盆地邊緣的冷空氣凝結形成了霧,霧多霧頻,也就有了,重慶霧都 的名頭。
  • 工業革命為什麼發生在英國
    《近代英國工業革命揭秘:  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視》  (英)羅伯特·艾倫 著  毛立坤 譯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2年6月陳華文(編輯)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表演中,一個個拔地而起的煙囪和產業工人操作生產機械的場景
  • 《霧都孤兒》:當你看到底層苦苦掙扎的人,才會知道自己有多幸運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名叫《霧都孤兒》,聽名字,就覺得很憂鬱,看完後會發現這是一個悲傷故事的美好結局。霧都是哪裡,自然是倫敦。在這個陰鬱的城市,恰恰是為了這個悲傷的故事製造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氛圍。這個故事自然說的是一個孤兒的悲慘經歷。從小在教會長大的孤兒,在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被送到童工廠當學徒。然而在這裡是絲毫感受不到溫暖的,而且整天都吃不飽。
  • 託馬斯·霍姆斯:走訪倫敦底層社會,描繪現實版《霧都孤兒》
    狄更斯的筆下,倫敦以混亂、骯髒的集市和濃重的霧霾著稱,困苦的人們走投無路、生存環境惡劣、階級分化嚴重,許多人無枝可依,還有龐大的地下犯罪網絡,《霧都孤兒》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如果說這樣的倫敦有著作者的文學濾鏡,這本《倫敦底層社會》展示的就是真正的霧都孤兒生活環境。
  • 60年前的「倫敦毒霧」可不是被風吹走的!
    據央視新聞微博報導,北京市部署空氣重汙染應對措施有關工作會議消息:12月5日夜間到9日,北京、天津、河北多地或現中度霾,局地重度霾,夜間有霧,最低能見度低於1公裡。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大量的工業和生活煤炭的燃燒,當時倫敦周邊的大型的火力發電站每天都排放超1000噸的煙霧顆粒,2000噸二氧化碳,140噸鹽酸,370噸二氧化硫等。
  • 紐約、倫敦、巴黎、東京、香港5個世界一線城市,哪個更有優勢呢
    紐約、倫敦、巴黎、東京、香港5個世界一線城市,哪個更有優勢呢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城市可以分為一線二線,三線等分級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將城市按照等級劃分,而今天小綠就帶大家來看看五個世界一線城市,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和香港哪個更有優勢呢?一起來看看吧。
  • 狄更斯,就是那個霧都孤兒
    狄更斯的兩副面孔 十九世紀,在那個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的幾十年裡,英國在世界舞臺上可以說是獨領風騷,在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的強盛不僅體現在軍事和經濟上,更體現在文化上,整個「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文化界高峰林立,思想極其活躍,不僅新古典主義、唯美主義、印象主義等思潮紛紛登場,還產生了哈代、勃朗特三姐妹等一批對後世文學影響至深的作家。
  • 山城霧都古稱「江州」「渝州」,中國「最魔幻」的城市
    提到霧,除了英國倫敦還有什麼地方?其實所謂「霧都之城」,就是我國四大城市之一的重慶,大家都知道重慶那幾座橋複雜到航行不穩,走錯了一條路,就是重慶一日遊,所以這座橋也被稱為中國最複雜,功能最強大的樞紐式立交。
  • 推動英國社會變革和環境治理的「催化劑」
    隨著印度大門打開,被稱為「騎著駱駝旅行」的霍亂也被匯入世界市場的洪流。過去200年來,世界範圍內共發生了7次全球性霍亂疫情。其中,霍亂在英國的4次露面讓英國人歷久難忘。它猶如一個闖入英國的「不速之客」,不但打亂了英國人固有的生活步調,還將英國社會與環境中不為人所關注的一面呈現在人們面前,成為推動英國進行社會改革和環境汙染治理的「催化劑」。
  • 瘦得一塌糊塗的張一山,原來患有嚴重慢性胃炎,反反覆覆好不了!
    據了解,長期拍戲導致飲食不規律的張一山就患有嚴重的慢性胃炎,胃病基本上無法完全治癒。慢性胃炎多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是常見病,發病率較高,但是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大多數人常常沒有症狀,或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比如上腹隱痛、食慾減退、餐後飽脹等,症狀常常反反覆覆。一 、為什麼慢性胃炎總治不好?
  • 治霾世界大戰:倫敦曾1.2萬人喪生 洛杉磯哭泣
    這些辦法並沒有錯,但光靠它們治理霧霾,就像試圖用水桶排光遊泳池裡的水。  市長弗萊徹·鮑倫信誓旦旦地承諾在4個月內「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但研究人員花了近10年時間,才找到真正的「造霾者」。  上世紀40年代,洛杉磯街頭有超過100萬輛汽車,10年後,這個數字翻了一倍多。在加州標誌性的陽光中,汽車排放的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很容易生成光化學煙霧,造成二次汙染。
  • 【經驗之談】看看國外環境汙染治理怎麼做?
    我們都是地球母親的孩子,地球母親是如此深沉的愛著我們,今天,老江湖就帶大家看看國外一些國家是如何懸崖勒馬,對於環境治理是如何做的!其中,老江湖將會貫穿一系列因汙染而出現的照片,多幅影像令人心寒、心痛甚至不安。
  • 患有慢性咽炎怎麼辦,多喝「3種水」,炎症或「逃之夭夭」
    那麼患有慢性咽炎怎麼辦,多喝「3種水」,炎症或「逃之夭夭」。患有慢性咽炎怎麼辦,多喝「3種水」,炎症或「逃之夭夭」金銀花茶:大部分人都知道喝水,由於身體健康,但是如果一直喝白開水的話,感覺沒有滋味,很少有人會堅持喝下去,每天喝足夠的水量也是非常少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狄更斯:他就是那個霧都孤兒
    《霧都孤兒》是他的自傳  人們接觸狄更斯往往是由《霧都孤兒》開始的,只要讀過這本書的人就不會忘記在主人公奧利弗·崔斯特的成長過程中那些痛苦艱辛的經歷對其人格的造就,也不會忘記在故事的結尾,在經歷這麼多曲折的故事之後,狄更斯仍是不忘為主人公設計了一個相對完滿的結局。
  • 工業革命為何發生在英國而非中國?不因制度和文化,而是因為煤炭
    在傳統觀念裡,認為工業革命之所以發生在英國而非中國,是因為西方醞釀出了文藝復興,而我們卻浸泡在四經五書裡不能自拔。還有人說,是因為西方開闢了新航道,通過大航海建立了海外殖民地和全球化貿易。